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理月刊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心理月刊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5-25 02:07: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心理月刊经典读后感有感

  《心理月刊》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理月刊》读后感(一):广告月刊

  这是一本我订购的广告杂志。里面偶尔有文字的插页会剖析一下女人的内心隐私和对性的观点。但是配的图很不暧昧,模特也不够好看。我觉得有些后悔。然后豆瓣告诉我,你的评论太短了。我也觉得是。作为男人,太短是不好的,但我也没什么可说的。现在够了吗?

  《心理月刊》读后感(二):无意义感——先于末日来临

  《心理月刊》读后感(三):北京专业心理咨询中心

  咨询电话:400-883-9925

  会明心理新浪微博:@会明心理咨询

  会明心理微信公众账号:Huimingcz

  会明心理官网:www.huimingcz.com

  《心理月刊》读后感(四):大学经常会看

  《心理月刊》读后感(五):北京专业心理咨询中心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们;生活中遇到困惑和难题,请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400-883-9925

  会明心理新浪微博:@会明心理咨询

  会明心理微信公众账号:Huimingcz

  会明心理官网:www.huimingcz.com

  《心理月刊》读后感(六):永远的PSY

  我是PSY杂志的实习生。

  以前不怎么看关于心理类的杂志,认为都是有的没的。

  但从事了这份工作,才让我好好翻阅起了这本杂志。纯学术的杂志生存空间低,所以心理月刊只能深入浅出讲道理,看一遍后真的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说的有道理”这样子。我们从不承认自己心理存在某些问题,但你看过杂志后,还是会忍不住的认同,感觉好像治愈了自己。

  最近微信微博一直有读者在问为什么买不到杂志了。其实我们一直在出。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杂志一直在减量导致有些地区没有,然后2014年10月就要停刊了。我想不明白,愤愤不平,但这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千言万语,只有一句:永远的PSY!

  《心理月刊》读后感(七):发现《心理月刊》越来实质内容越少了

  我几乎是期期都看《心理月刊》的,这几期,大概三期吧,我发现里面的实质内容越来越少,广告越来越多。软广告、硬广告都上来,看着是文章其实是香水、护肤品或者精油的广告;而且中间的化妆品广告插页也越做越多,几乎快变成《瑞丽》了。还是蛮失望的。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很关注这本杂志,我对它的情感是起起落落。打从第一期我就买了,看了一阵就觉得太女性化、时尚化,于是就放下啦,后来想想也就这么一本像样的杂志,还得看。慢慢地,觉得里面的很多文章还是不错的,也挺有收获。可是最近真的是快受不了了,上来吐吐槽,发泄一下吧。

  我觉得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心理学杂志定位和发展的大问题,我没法想清楚也说不清楚,就混乱地说说吧。我记得有一期是心理月刊和某个奢侈品品牌合作搞的幸福主题系列,我就明白它的定位:奢侈品——心理幸福。

  作为杂志肯定要有定位,这样才能有人群,有广告商。定位在奢侈品自然对应的人群也是高收入的,他们的购买力大,于是杂志上尽是一些精油、钻石、珠宝、名车的广告。广告越来越多,杂志的质量却越来越差,这就表明这样的定位有问题。

  首先是追求心理健康和幸福生活是不是一种奢侈品或者奢侈的行为?这里面有一个潜在的逻辑:似乎只有拥有了相当的物质生活才能去追求心理健康和内心平静。这无疑是把物质放在了精神追求的前面,事实上还是把物质的奢侈品当做是真正的奢侈品。

  我觉得心理健康和幸福生活应该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态度和习惯,既不需要拔高也不需要降低。物质奢侈品,比如钻石、黄金钞票啊大家都喜欢,也可以追求。但是,当你内心更充实、完整的时候追求这些东西也更健康也务实。

  所以心理月刊的内容和广告就出现了矛盾,物质丰富了我们追求心理健康,然后却在看各种各样的奢侈品广告,这多讽刺呢!

  当我们把心理健康和幸福生活还原到应有的地位时,我们发现它们很简单,但是却并不容易。如果我们有钱就可以走进商店去买上一颗钻石或者一件上万块的衣服,连上路程可能也就2个小时甚至更短就搞定了。但是,如果我们肯陪家人或者朋友在草地上惬意地享受一个下午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这需要良好的沟通,放下很多事情等等。

  如果我们从这态度出发去定位一本杂志,去定位它的内容,我们会发现十分的困难。既要是很平民和大众的,但是骨子里又很高贵、从容。也许这是我自己臆想吧,做梦。期望如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