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家乡的火石 | 邓伟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家乡的火石 | 邓伟志

2020-07-08 08:01:27 作者:朝之花 来源:朝花时文 阅读:载入中…

家乡的火石 | 邓伟志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人员采集到的部分燧石、石英、石英岩等石质人工制品新华社

  

  文/ 邓伟志

  我的家乡萧县从地势上说,为大平原中的丘陵地带。有很多有名的山:龙山、虎山、凤凰山,还有汉高祖称帝前的藏身处——皇藏峪。不知有多少人为写过诗。华东师大刘民壮教授就一个皇藏峪写了万字论文。还有画朱德群的家乡土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地的白土山写了340字的五言诗,称赞“山深人俗淳”。

  有山就有矿。萧县的山里盛产罕有的黄玉。不过,黄玉主要有观赏价值。倒是我们的山上产的火石很有实用价值。“小小村落,袅袅炊烟”,那炊烟从前在我们家乡都是用火石点燃起来的。

  火石是通俗说法学名叫“燧石”,结构紧密,含有磷的成分。以前,我们称火柴洋火穷人一般用不起。唯有火石,吸烟、烧饭、天冷烤火都离不开它。家中只要有鸡蛋大的一块火石,就可以用上几十年。用厚约一两毫米的铁片,往火石上敲几下,发出的火星就能把芦苇羽毛高粱秆、干树叶引出火来。火柴潮湿了擦不出火来,可是火石哪怕刚淋过也能一打就冒火星。现在我们家乡不大用火石了。不过,一些探险家去探险、旅行家外出野营,仍然随身带着燧石,在他们眼里燧石的安全系数打火机的千百倍。

  燧石东西方都有出产。历史上不少民族用过它。马克思就很欣赏燧石,他还把燧石引申开来说:“真理是燧石,越打越发光。”发人深省……

  (本文刊于2020年7月5日解放日报朝花版)

  点击下面链接,可读部分“朝花时文”近期热读文章:

  后滩 | 奚美娟

  一个不愿被人记住的人,在复旦校园里留下了…… | 读史老张

  江南柔和刚 | 丽宏

  只要这些老头老太在…… l 毛尖

  木渎蕲王万字碑 | 陈鹏

  “人生最好的时候,我跳了白毛女”

  母亲节,庆幸我妈不断跟着滚滚向前的队伍 | 程果儿

  真实的宋仁宗要“庸常”得多

  她的词,美过同时代纳兰性德

  梨花白,桃花红 | 高明

  一菜一蔬,装着汪曾祺故乡的云 | 葛国顺

  宋朝美学一亮相,古装剧成叙事古文?| 曾于里

  上海的“四川中路418号”在哪里?| 简平

  清清的豆腐花 | 梁路峰

  村上春树:猫和书宝贝不过 | 林少华

  当年“上海第一号秘密工程”建成后,周总理陪同西哈努克亲王参观

  这是“朝花时文”第2349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投稿类型散文随笔,尤喜有思想观点干货不无病呻吟;当下热点文化现象热门影视剧评论、热门舞台演出评论、热门长篇小说评论,尤喜针对热点、切中时弊、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请特别注意接受诗歌投稿。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朝花时文”栏目或解放日报“朝花”版。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

  “朝花时文”上可查询曾为解放日报“朝花”写作的从80岁到八零后的200多位作家、评论家、艺术家和媒体名作者的力作,猜猜他们是谁,把你想要的姓名回复在首页对话框,如果我们已建这位作者目录,你就可静待发送过来该作者为本副刊或微信撰写的文章。

  苹果用户请长按识别,鼓励编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