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作不死》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不作不死》读后感精选

2020-07-10 23: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作不死》读后感精选

  《不作不死》是一本由顽石著作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5.00,页数:39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不作不死》精选点评

  ●行文风格让我读不下去

  ●很精彩信息量很大。能够了解业界很多东西,乃至黑幕。国内证券市场作为卖方市场存在种种问题缺点在于用了很多当年网红热词,几年后读这些过气词汇真的很尬。标准反面教材,写东西切记不能用网红热词。

  ●减星是因为文学性。值得阅读五遍的书。不要因为书名错过

  ●从头到尾好大一个局

  ●2018.1.20 读完。书中机构人物基本都有现实中的对应,比较真实,只是不知云藤茶舍及马云是否杜撰。做局者利用股市浮躁生态策划了狼吃狼游戏,并引发公募基金体制改革股权掉期安排写的比较细致私募操盘也有细致描写。这样的书可以出版也是很厉害的,期待顽石下一部作品

  ●97 故事不错,不过文笔真差真中年油腻

  ● 历史总是在轮回中向前=_=! 股海茫茫,有面相陪~

  ●登古迹落日金融分析师想的还是K线图,这个妙。商战,股战精彩,情色部分俗气老套题材新颖,阳谋为上。总体不错。

  ●真尼玛牛逼

  ●连续10个小时读完。回头去把前几天看的《CBD》默默地从★★改成了★。本书绝对是最近一段时间读过的过瘾到想爆粗口小说!现实情况哪怕仅和书中故事有一半契合度,那都算得上人生比戏还精彩了吧!比《同业》更精湛结构借鉴大片的叙事方式,多线索发展,盘根错节,错综复杂,而又交合于核心矛盾:重啤疫苗天鹅事件特色上还是顽石的风格,有很多专业术语行业内部操作的描写,专业而真实。而且各种机构真真假假,含沙射影,暧昧不清,令人遐想连篇。同时嬉笑怒骂,极尽讽刺世态炎凉人性善恶,佛魔一念,杂染其中,读之怎能不大呼爽快?但是人物塑造有点捏泥人,倒模子感觉对话都是作者自己口气性格都是侠肝义胆,良心未泯,这样的塑造未免太过硬伤……P.S.这样的书没成为禁书简奇迹。起码再读10遍。

  《不作不死》读后感(一):智取生辰纲的当代版本

  年,重啤乙肝疫苗事件在股市上演出了一次黑天事件,连续跌停导致多重仓机构被套。《不作不死》这本小说完美演绎了这次事件。

  这个故事有点像《智取生辰纲》。商福民是晁盖,齐勇贵是吴用,重啤董事长、佳世博等是公孙胜刘唐阮小二等,博士吴安方等是胜(负责下蒙汗药),大乘基金总经理徐颖可以算是梁中书,私募机构李小白是杨志,证监会调查人员是雷横吧。

  书里内容丰富看点颇多,例如股市上如何用研究报告忽悠人,资本如何绑架科研,公募基金崽卖爷田问题及改革方案,游资抄底,模特公司内幕,《非诚勿扰》内幕等等。

  “宝马女”模特杨娜居然和李小白成了,不可思议。难道不算空花瓶?

  赵迪的《基金经理之诚背后》也以此黑天鹅事件为背景,但没有这本小说写得精彩。

  《不作不死》读后感(二):书中交易梳理及对应真实人物(更新中)

  一、股权掉期交易安排:

  (1)嘉士伯-国泰君安:2000万股限售质押掉期

  背景:嘉士伯2000股限售,国泰君安持有2000股

  合同:i.嘉士伯将2000万限售股以30元价格卖给国泰君安,12个月-18个月之间以30元回购(2%手续费);ii.国泰君安将2000万流通股以max(市价,乙方成本价)卖给嘉士伯(+2%手续费),12个月-18个月之间以min(市价,确定价)回购(+3%手续费)

  另,2000万限售股共同监管,起到质押融资的作用。

  结果:i.嘉士伯收益:随重庆啤酒拉高卖掉,随股价回落买回给国泰君安交券;ii.国泰君安收益:手续费;掉期价差;买入价差分利;且起始持仓成本低于20元。

  (2)重啤控股-中信资本:3000万股掉期套头交易

  背景:中信资本只有105万股

  合同:i.中信资本提前1个月从中信证券借来工行、建行和中行股票,市值9.41亿,手续费1300万;ii.与中信证券、东方证券和申银万国的重庆啤酒股票做掉期,并支付5%的波动性费用

  结果:ii.重啤收益:同上述嘉士伯;ii.中信资本收益:手续费;掉期价差。

  中信资本风险:承担1个月时间的价格风险

  二、对应人物及机构:

  《非诚勿扰》杨娜——马诺

  李小白——张弘凯

  仄西——泽熙

  马云——

  中宝信托总经理张中——中泰信托总经理

  大乘基金徐颖——大成基金刘虹

  大乘基金吴石亮——大成基金总经理王颢

  大乘基金戴连戎——大成基金首席投资官 刘明

  星业证券 仁丁秋——兴业证券 王晞

  花创证券 李图强——华创证券 高利

  《不作不死》读后感(三):2015年股市火爆下的警示之作

  o zuo no die who you try?

  《不作不死》刚看到这个题目下意识以为关于互联网式的书,没想到是关于中国股市的文章。回到书本身,作者顽石,某证券公司的高管,因为工作的关系比一般人接触到股市更加真实和丰富。之前《同业鸦片》已经让我一个门外汉感受到了金融市场的激情与残酷,《不作不死》内容更加丰富,多方面解读中国股市的奇特现象。

  在中国股市存在的利益团体基本上在《不作不死》里面都体现了,在所谓“重啤”的阳谋下,在资本的助推下,零和博弈之后,剩下的是一地鸡毛,结尾的改革是股民、监管者最愿意看到的:将股民的利益排在第一位。

  特别在中国股市已经站上4200点的时候,觉得对初入股市的股民一定要看一下。《不作不死》里面提到的“宝马女”—杨娜,在李小白的担保下办了11张5万额度的信用卡,最后套现50万入股市,最后还叫她的同事和老板及嘉宾一起入股市,出了保本证明,最后在号称“G点小哥”的李小白的操盘下刚开始赚得很多,最后遇到“重啤”的黑天鹅从80多元跌到二十多元,负债累累,最后都要闹跳楼。现实当中有多少人只看到股市是一路向上,没想到跌下来是一地鸡毛。总之,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风险自担。

  故事围绕“重啤”展开,利益相关方:地方政府、控股股东、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顶层公关公司、普通投资者、游资、市场分析师、监管方等。在资本市场的放大作用下,一个“重啤”在乙肝疫苗的概念下,被不断的疯狂操作,最后在利好出尽之后剩下一地鸡毛,真的是“不作不死”。金融积累资本是如此恐怖,会掠夺人性的最薄弱环节,并将其不断放大或摧毁。从本书可以看到,股市不是单纯的买卖而已,而是参杂了太多的利益攸关方,因此要做好股市必须看透或读懂背后的政治,这样才能避免洗劫,这同样可以运用到现实的股市当中。

  地方政府的阳谋,利用股票“谋地方发展”,并将“重啤”逼回市场价值。

  控股股东利用股权掉期,高抛低收,因此弥补了之前的亏空。

  私募——北京香山私募大肆看多“重啤”,割肉离场,又利用“庄上庄”博弈游资,赢得后续资本。最后 “庄上庄”行动将兄弟情谊体现淋漓精致,在如此残酷的资本市场还有如此兄弟,不容易。

  顶级公关公司——云藤茶舍手眼通天,游走于资本市场。

  ……

  以上《不作不死》将各方的利益和考虑的角度,比较完整的写了出来,个人认为是本书最大的价值,也给目前股市的一片镜子。

  另外,本书比较贴心的地方将人物关系图、机构与“重啤”关系图用书签印制,并将“重啤”走势与事件进程列出来,这是本书比较贴心的地方。

  本书对股市的论述可谓精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股市就是一个江湖。

  刚入股市的散户,特别需要这样的书才能让人振聋发聩!

  《不作不死》读后感(四):纵横资本市场 浸淫朝野内外——品《不作不死》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

  从前,乃至本科毕业后,我还是认为金融无非是存款贷款,或者看K线炒股,企业投融资。

  而陈志武在《金融的逻辑》里面说:金融是不确定条件下的资源的跨期配置。(金融经济学是研究在不确定条件下,将资产沿着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最优配置的决策科学。)

  因为是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所以我们需要风险管理,这是涉及FRM的知识体系。

  因为要对资源进行配置,所以我们需要估值,这是涉及企业估值的内容,其中CPA的知识框架很重要。

  资源进行配置,就有卖方和买方在不同期间上面成本和收益需求的不同,通过双方交换达到帕累托改善,这就又涉及到买方的知识体系,也就是CFA的知识框架。

  随着现在交易所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信息化下,电子产品的助力,使得资本在跨越国界间的流动成为可能,所以很多人又通过高频交易,统计套利来牟利。

  近来,一篇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的文章在网上流传,政府官员眼中的金融就是三句话:一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二是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实际上就三个词“信用”、“杠杆”、“风险”;三是金融不是单纯的卡拉OK、自拉自唱的行业,它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就没有灵魂,就是毫无意义的泡沫。在这个意义上,金融业就是服务业。

  从前,看过厦大郑振龙教授的一篇雄文,谈的是金融工程,作为一门学科,金融工程发展的历史很短,起因就是上世纪7080年代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风险管理需求大增,之后物理学,数学博士开始涌入华尔街,也是那个年代起,对冲基金开始活跃起来。金融之所以能创造出价值是因为 第一,将不流动的东西流动起来;第二,把不安全的东西变的安全;第三,将不完美的东西变的完美;第四,将不完全的世界变得更加完全。金融主要通过这四个途径来创造价值。

  最近还看了一本书是人大教授陈雨露写的《中国是部金融史》,作为接近高层的智囊型学者,陈教授的眼中金融是种制度供给,包括了货币制度,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好的制度供给一般发生在一个朝代立国之初,因为那个时候既得利益集团一般淹没在了战争的刀火之中,社会财富又重新回到一个地点,这个时候制度供给相对容易,国家财政不会过多剥夺民间,货币政策稳定,土地集聚现象不严重,产业政策开放,这些刺激了民间生产力的提高。而到了一个朝代的中后期,既得利益集团又重新被培养出来,社会间的利益关系复杂,国进民退,产业进入限制增加(主要如盐铁等),货币超发引起通货膨胀,政府增加税收,所有阶层只是在做存量博弈,而不是生产率的提高,这个时候改革的问题就被提出,而改革往往不会成功,于是一场乱世又会来到,通过战争来调整利益关系。

  顽石的这本《不作不死》,是继《同业鸦片》之后的大作,这里面不仅仅是故事,不仅仅是重庆啤酒这只妖股的故事,而是作者浸淫中国资本市场三十余年而写出的体会体悟,不可谓不是现实主义批判小说的杰作。

  这里面能看到证监员工会兢兢业业,证监会主席意图新政,而却发现自己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问题,机制和制度的设计之罪,最悲哀的某过于如此吧。注册制的时代来临,我们期待中国资本市场可以走上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卖方主导的权贵资本主义谋利的市场。

  这里面能看到公募基金靠征收管理费,做大规模,做差业绩的制度原罪。可以看到公募基金和控股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可以看到公募基金对基民信托责任的无奈。公募基金内部管理的困难。

  这里面可以看到各路私募波诡云谲的玩法,高效的机制,以及最后一出完美的黑天鹅博弈。

  这里面可以看到上市公司依附于地方政府的无奈,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支出平衡的无奈。

  这里面可以看到外资机构如何谋利民族品牌

  这里面可以看到财经公关通天的本事

  这里面可以看到投资银行占据主导的市场,用股权掉期等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如何助力产业资本。可以看到投行研究部门如何用一份份研究报告吹出泡沫,最后把自己身陷其中。

  在这里面我们可以和作者一起回顾中国资本市场诞生以来的点点滴滴,从为国企改革输血的国家赌场,到南航权证中机构的无耻,到股权分置改革中的激活大股东利益,来绑定二级市场,到孟天,曾经的海南汇通信托的创始人,五道口8283级的研究生,尚福林的同桌,到公募基金的诞生和制度缺陷。

  2011年到2013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最低迷的时候,散户退场,羊被吃完了,狼和狼之间开始博弈。

  于是,在作者的演绎下,用阳谋来洗涤市场制度性的阴谋的逻辑便就此展开。

  这里面涉及的议题太多,作者在所有的议题上面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比如公募基金相比私募的激励机制的缺陷,比如对研究所研究报告价值的疑问,对新财富机制下,研究员行为扭曲的困惑,比如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博弈,比如资本绑架了科技,还是科技绑架了资本,中国资本市场真的可以向美国纳斯达克,纽交所一样孕育出世界一流的企业嘛?

  读完,感觉和一位前辈交流了很多,收获匪浅。

  这个时候,我问自己,金融是什么?

  其实,金融是政治,不管是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还是微观层面的市场博弈。

  金融就是在维系平稳局面下,平衡各方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如果平衡的好,那就是帕累托改进,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如果平衡的不好,就是存量博弈,丛林法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