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断案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断案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7-16 23:1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断案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断案集》是一本由[荷] 高罗佩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裸脊线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2020-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断案集》读后感(一):东方福尔摩斯:一个外国人虚构了关于狄仁杰小说,让他成了神探

  一个外国人虚构了一系列关于神探狄仁杰的小说。因为太出名太受欢迎了,这系列小说重新被翻译回国内,也改变了狄仁杰在历史上的形象。以至于狄仁杰成了和包拯比肩的大侦探,长期在电视剧电影银幕上霸屏。 这个外国人,就是荷兰人高罗佩,一个醉汉学,并喜欢在业余时间写写小说的外交官。如果有汉语四六级考试的话,不难猜测出他也是能考个专业八级的存在,读古文小说对他完全不在话下。于是乎,在某次闲来翻书的时候,无意间到的偶像人物狄仁杰,成了他创作小说的灵感。 历史选择了让高罗佩和狄仁杰相遇,既成就了狄仁杰,也成就了高罗佩。中西文化碰撞融合古典风情和侦探小说的相映和相衬,让《大唐狄公案》充满了独特韵味。很快,这系列作品声名远扬,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 《大唐狄公案》系列共包括8部短篇小说和16部中长篇小说,而《断案集》就包揽了全部的短篇,随后大概是觉得意犹未尽,又纳入2部中长篇组成了这本阅读体验感颇有特色的小说。

  高罗佩笔下的短篇,案件并不复杂,加之有的是在借鉴传说中的故事后写成的,所有跟随小说的步伐普通的读者也能寻出其中的真相。但胜在故事情景多样人情冷暖铺陈因果布置精妙,亦真亦假的临境感,读起来倒也解乏。 而狄公的形象也刻画丰满真实,让我们看到的不是遥不可及的狄公,而是偶尔会情绪低落,但又因为自己能够及时化解一桩案件而一扫心头阴霾的狄仁杰;不是总是能一眼看穿案件真相,总是胸有成竹的神探,而是有时也会被误导着往另一个方向走,有时也只能通过诈一诈对方来获悉事件真相的侦探。 相比之下,两篇中长篇的故事性更足。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案件真相扑朔迷离,故事情节九转十八弯,想要边读边化身名侦探,从旁枝末节处剥茧抽丝,找出真相,相应的挑战难度也要高得多,但喜欢推理的侦探迷,大概会觉得这样的小说读起来才入味。 《晨之猿》是狄公在欣赏清晨的美景,看猿猴嬉戏时 ,由猿猴捡来的一枚祖母绿戒指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其中牵扯了江湖人物、掌柜药店老板等相关人物。荒郊野外,未知身份受害者,是侦探小说经典情节苦力衣着,消失的四指,打扫干净床铺,却把受害者草草地放到了地上,这些奇异的因素,让案件的来龙去脉显得更加复杂,迷雾重重。于此同时,其中为儿子宁愿牺牲自己的父亲,潇洒的情观和个人选择,也让整个案件蒙上了不一样的色彩。 《暮之虎》则是狄公在赶路的过程中,经过一个乡下庄园而遇到的匪夷所思的事情。神秘失踪的婢女,离奇猝然的千金小姐,举止反常的员外,还有他脾气暴躁的弟弟,一切未解之谜,却因为狄公偶然起意的抚琴而揭开面纱的一角。而狄公不仅要解开事情的真相,还要扭转彼时被困于庄园的险境,困难重重,更彰显出了狄公的大智慧。 狄仁杰到底是不是神探,且留给历史去说。但不管怎样,高罗佩塑造出的狄公,终究是成了读者过目难忘的人物,成了东方的福尔摩斯

  《断案集》读后感(二):《断案集》:狄仁杰原来是被荷兰人捧红的!

  读了这本书才知道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探案剧《神探狄仁杰》竟然改编自荷兰人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 但是狄公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存在的,他是唐朝的一名官员,曾历任地方县令,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判官之一。中国人也写过他的故事,清朝一位未署名的作者写了《狄梁公与四大奇案》。荷兰人高罗佩在1943年来到中国重庆做外交官。他从小就着迷于中国文化,长大后成了一名汉学。他在重庆期间对于中国的公案小说产生了浓厚兴趣,翻译了这部《大唐狄公案》。但是感觉故事太少,意犹未尽,因此在二战后就开始动手自己创作以狄公为主角的中国公案小说,前前后后出版了17部。

  我手里这本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大唐狄公案》第二辑之《断案集》。这本集子中收录了《猴与虎》和《断案集》两部作品。而前者又包括《晨之猿》和《暮之虎》两个中篇,后者包括八个短篇。容量之大,让读者读起来非常过瘾。 从这些小说中可以看出高罗佩真的非常喜欢中国文化,也对此研究颇深。比如《猴与虎》这部作品的一开头是一副中英双语的十二生肖图。其中包括着方位、属相及时辰,而只有猴子和老虎这两个属相是有图形标志的。相对应的,《晨之猿》和《暮之虎》中分别有着猴子这种动物及虎这个属相的出现。以及其中出现了古琴、民间信仰等,足见高罗佩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之深。

  此外本书的译者也是很厉害,用词全都是半白话半文言,让人仿佛又回到了大唐,与狄公一起联手探案。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狄仁杰”的形象一直在我脑中盘桓,沉稳淡定,轻抚长髯,虽然没了“元芳”辅佐其出谋划策,但是狄大人仍然慧眼如炬,明察秋毫,任何一个小细节他都不会错过。

  挺佩服这位荷兰作者的创作能力,竟然给中国人发掘了一个响当当的神探IP。但是只有一点我不太理解,其中很多案件里都有一些香艳的描写,而且图文并茂,一本书里竟然有四五张女性赤裸上身的插图。在我看来这个插入稍显生硬。案情发展足够吸引人,这些东西没太有必要吧。

  《断案集》读后感(三):于细微之处见真情

  

名为《断案集》的这册作品中,收录了狄公在各地担任县令或是旅途中的经历的大小案件。和长篇作品不同,这些故事本身的篇幅较短,破案的过程少了些曲折。但是从案件本身以及各个案件对狄公本人的塑造作用来看,这一册收录的故事可以说是于细微处见真情,意义重大。值得一提的是,本册中收录的案件,在此前版本中是按照狄公所处地区进行划分,分编入不同册。而本次版本则是将短篇与长篇分开,短篇单独集结成册。这两种做法各有优劣,关于这一点,留待本文最后来讲。

《晨之猿》与《暮之虎》两个故事作为本册开篇之作,并且以《猴与虎》作为大标题,带有明显的对仗意味。两个故事本身,也带有相似的意味。故事中均涉及到父(母)与孩子关系。但是两个故事各自发生的时间却相去颇多,这导致了狄公在这两个案件中的心境颇为不同。在《晨之猿》中,狄公面对的情形尚不算急迫,案子本身也可以看做是作为地方官的日常处理范畴;但是《暮之虎》中,对应“暮”字,既包含了事态的紧急、案件当事人一方的迟暮,当然也包含了历经沧桑后狄公本身心境的暮色沉沉。这样两个故事放在一个合集中,可以以浏览的形式迅速看出几经外放后狄公心境的变化,当然也能够看出无论世事如何狄公对真相的渴求都没有改变。

作为《断案集》主体部分的各个短篇,从推理的角度看,表现均属尚佳。作为短篇故事,篇幅虽短内容却不能短平快,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安排情节推进实属不易。《五祥云》中对不在场证明的破解和《莲池案》中对凶手的锁定相似,均是运用了言语上的漏洞。而《雨中客》和《两乞丐》案中对凶手的锁定,都仰赖于谁出现了以及看似合理其实不应该存在的事物。《公文案》本身十分精彩,不仅破获了凶杀案,也在对动机的探寻中找出了一起舞弊案的真相。同样属于军营内的案件,《太子棺》同样也是一次破获两个案件,但是更多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以紧迫感推动的情节发展,案件本身的精彩程度倒是缩水了。最后一个《除夕案》和狄更斯的《圣诞快乐》相似,都是以节庆氛围为最终落脚点推动故事进展。在《除夕案》中,一连串的巧合创造了最终的结局,虽然工于技巧,但是考虑到特殊的服务场景却也可以接受。

这一系列短篇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封闭式设定,案件的凶手在被发现之前已经可以预期到就在这有限的登场人物之中。但精妙之处在于作者在处理细节时尽可能的丰富了故事层次。通过向不同的人询问、探寻往昔的影响等,让案件不至于流于单薄。换言之,作者通过写作将封闭式的场景扩展了,让读者有开放式的真实体验,增加了案件的精彩程度。这一点使得整个短篇集增色不少。

最后,说回开篇提到的问题。上海译文本次出版的狄公案系列中,将短篇集合起来单独成册,而不是按照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编入。这样的做法劣势在于,如果没有按照顺序阅读长篇故事,在阅读这个短篇集时会有被剧透或者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被剧透不可避免,而摸不着头脑则可以借助每个故事前的简短说明得以缓解。这样编辑的好处也很明显,对于已经按顺序阅读了第一辑和第二辑其他故事的读者,最后捧起这个短篇集时,对于狄公本身已经了解充分,这样的小故事有饭后甜点之意,不至于太腻但是可以丰富整个故事的色调。同时,长篇当中对情境、历史的描写在短篇当中都少了很多,这使得读者可以沉浸式的体验狄公推理的魅力。最后,再配合狄公年表,则可以拥有一份完整的阅读体验。

  《断案集》读后感(四):晨猿暮虎远行客,纸短情长父母官

  从第一辑的第一本一直看到第二辑的这一本中短篇集,可以感觉到高公在写作时“做减法”的过程,从案件的精简到出场人物的精炼,和长篇中叠屋架桥的复杂构思相比,这一部的中短篇故事更像是狄公故事中出现过的香篆和七巧板,一是在限定的时间篇幅内制造“倒计时”的紧张,以一个引线烧出有趣的迷宫图纹回路,一是在有限的材料和空间内巧用障眼法设迷解,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调转拼图变出“小猫”“武士”等许多花样。

  侦探小说的短篇比普通短篇更强调“炫技”。从侦探小说初创萌芽时期的爱伦坡到黄金短篇时期的柯南道尔,侦探小说初期多以短篇问世,亮点在于制造“不可能犯罪”“密室诡计”等高概念谜团设定,有点类似“三分钟推理”小册子上的故事,传到日本后在早期也以江户川乱步刊登在猎奇杂志上的短篇为主,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才逐渐由阿加莎·克里斯蒂、约翰·狄克森·卡尔等作家构成了长篇创作的黄金时代。自柯南道尔之后,依靠多篇作品塑造出深入人心的侦探形象成了侦探作家的一门必修课,所以即使是福尔摩斯探案集中也是先花了大篇幅讲侦探主角独特的人格和怪癖。阿加莎所创作的波洛系列和马普尔系列中,被评为经典的也是几部长篇,短篇集多是在长篇创作的间隙作为调整,或是在后期作为点缀补充,类似音乐会的“安可”返场以飨读者。

  在短篇的限制下,长于以人情世故家仇国恨编织案情的高公其长处与短处更被放大了,如果是初次步入狄公世界的读者,或许缺乏些“感情培养”,或对略显单薄的案件觉得不够过瘾。但对于按照写作出版顺序一路跟随狄公的读者,集子里的十篇故事就好像“闪回”插叙和快进一样,集中展现了狄公从首任蓬莱县令到一路迁徙奔波的人生旅途,其中有新官上任的抱负,有旅居外乡的不适,有蛰伏等待的烦闷,有埋头公务琐事的无奈,有危机关头挺身而出的机智义勇,有心怀天下的担当又有洞察体谅饮食男女的温情,更有对家人作伴的珍惜,遇到红颜知己的情难自禁,痛失友人的伤感和岁月已逝的悲凉。

  在世界侦探的舞台上,狄公独具一格,虽然不是每件案子都严谨饱满,但难得的是高公在补全时间线时十分精准地把握了不同时间段主人公的阅历心态,经过几部长篇开了“上帝视角”的读者会乐见得马荣和乔泰这对铁憨憨活宝在狄公外出时化身破案担当证明自己,四处“辣手摧花”的骆县令一直给狄公“添乱”却始终本性难改,老“顾问”盛八继续混迹江湖,细心的读者早在第一辑的《铁钉案》就发现《黄金案》中的曹小姐成了狄公的三夫人,而《雨中客》这部短篇也给了这段家事感情一个交代,看到表面克制镇定的美髯公也按捺不住心烦意乱的样子,实在好生可爱,虽然让我最挂念的还是冰天雪地里与狄公永别的那位药房夫人......狄公的魅力在于他有着和我们一样的缺点和苦闷,也会被日常工作缠身而怀疑自己的价值,也会拖着疲惫身躯回到家里,寄情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桃花源”,更让人动容的是他“为口不能言者仗义执言”,即使国难当头、一千人命悬一线,也要以父母官的使命不让一人蒙冤而死。

震惊!狄公都知道404 not found了?!

  高公精于设迷、善于说理,更长于写情。狄公断案也是首先“详查被害人的性情品格”,常是在街头巷议、只言片语中截获关键线索,在被害人的书房闺阁中探得蛛丝马迹。在这部短篇集里,父母和子女的感情也贯穿了首尾,可以看出高公对东方家庭关系的羁绊和矛盾也体察颇深。《晨之猿》中有冷掌柜、王掌柜两对父子,《暮之虎》中是父女,多是子女的自私凉薄对照可怜天下父母心。《晨之猿》中的被害人也是一位儿女空有名分的“空巢老人”,他加入帮派的心理让人想起《小偷家族》中的重组家庭,他的“上当受骗”又何尝不是一种亲情代偿心理驱动的“你情我愿”。“我们可以选择家人吗”,这也拷问着狄公案中的伦理纠结。在集子的最后一篇故事里,我们也跟狄公一样走到了这段时光的“岁末”,这是狄公送给友人的新年礼物,也是留给每位读者的一件温馨礼物,礼物的意义在于理解和希望,消除误解的夫妻避免了“奥赛罗”式的悲剧,相互珍惜的家人也从“小宝贝”养成了“大宝贝”,纵然独行于铅灰色天幕下,也总有家中孩童的灯笼照亮回家的路,纵使垂垂老矣,面对漫漫长夜,也总是期待看到明年的烟花。正如合卷惆怅的我们,期待着即将到来的第三辑。

  《断案集》读后感(五):【2020/07/14】『大唐如此狄公案,县令这般玲珑心』

  【2020/07/14】

  #做手不离卷的阅读者#

  [荷兰]高罗佩 大唐狄公案之断案集

  『大唐如此狄公案,县令这般玲珑心』

  2020年阅读之229

  原本想着拼一天,结果高中课程一开始,竟也用了五天的时间才读完了第二辑的最后一本《断案集》。

  在读完的瞬间大概是明白了为什么群里有朋友说要留着慢慢看。狄公案系列加起来应该是不到十五天看完的,第三辑要等到明年,现在没有新的狄公的故事,可高公说故事能力实在太好,顿时觉得心里怅然若失。

  我知道“元芳,你怎么看”的梗,但是其实我一直都没有看过《神探狄仁杰》系列。因为高公的故事太精彩,因为及时是荷兰人写的小说,可翻译张凌老师的功力太深厚,所以我对这个系列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断断续续看了第一集,可我发现也许我更喜欢书中所营造的气氛,我是想迫不及待地、一口气地刷完整本小说,可对于电视剧,这样的感觉倒是很为内敛。

  《断案集》是狄公案系列的短篇小说集,虽说是分成了《猴与虎》以及《断案集》两部分,可其实在书中涉及到了十个短篇故事。《猴与虎》蛮妙的,里面的《晨之猿》是借由一只猿猴发生了案件,而《暮之虎》则是让我第一次知道了原来狄公的生肖是老虎。这两个短篇故事相当精彩,所以觉得完全可以单独做成一本书。而后面的十个故事,是狄公在各县当县令时发生的案件记载,觉得也可以和尚未出版的那些短篇(如果也是相同时期的话)一起出成人一本作品。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暮之虎》。觊觎着钱财等待进攻的飞虎团;洪泛冲垮的管道;军塞与之相隔一条黄河却损坏了渡桥;不翼而飞的黄金;意外身忘的“小姐”……四面楚歌的这一座庄园里即将上演的故事,是我最喜欢的暴风雨山庄事件了。以为是冤魂的女子其实尚在人间,当最后嫉妒化身成魔之后,及时肉体活着,没有了灵魂的躯干就是真的“鬼怪”一个。还有因着是《铁钉案》之后的故事,失去了洪亮之后狄公更加深沉的心思。“放任自己抑郁消沉真是愚不可及,须得振作起来,而这也正是长眠北州的亲密逝者对自己的期望,有忠心耿耿的老亲随洪亮,还有药坡上香消玉殒的伊人”,就忍不住想起了柯南月影岛上的《月光奏鸣曲杀人事件》,我永远忘不了麻生成实拎起柯南把他扔出窗外时的“已经太迟了,因为我已经和那四个人一样,手里沾满了鲜血”,我也永远记得最后柯南和小兰趴在船头,不管是TV动画还是漫画都在画面上打出的“ARIGATONA, CHISANA TANTEISAN”。我想侦探没办法拯救自己手里的死者是太遗憾的事情了,侦探没办法阻止犯人的自杀也会是心中一辈子的念想。本以为单纯思念洪都头的心情,在看到提到了自杀的郭夫人之后,心底就仿佛添了堵一样感到了既深又浅的忧伤。

  此外在《断案集》中的短篇故事就属于比较精巧细致那一种,对于曹小姐的那一段描写依然是在这部分中我最钟爱的,因为是曹小姐的关系,我才发现了狄公的一颗玲珑心。他不止是有智商,而且情商也一直在线。对待违法犯罪者绝不姑息,而对待那些遭受了伤害的被害者,还是生活在底层的男男女女甚至是不幸沦为娼妓的女子,他都拥有一颗最善良平等的心去体恤每一份人的心情。上课的时候遇到学生打喷嚏向着大家,开门关门拉椅子声音重这样的情况我老是会吐槽“你们真的是心中无他人啊”,所以看到书上的狄公把这样的观念放在心里,就觉得非常钦佩。

  他是真的心存善念,心怀百姓,心有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观念的人。只要是善良的人,不分职业贵贱,即使身份低贱,狄公都对他们保持尊重和敬意。

  这种Boss太好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