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零浪费生活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零浪费生活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7-20 23:0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零浪费生活经典读后感有感

  《浪费生活》是一本由[澳]安妮塔·梵戴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019-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零浪费生活》精选点评

  ●如果不需要照着书里配方肥皂,那在书店里一小时就能翻完。最重要收获了解垃圾场里浪费最多的“四大件”:塑料袋塑料水杯咖啡杯,吸管。虽然对于中国来说有点水土不服,但对于提醒自备购物袋+自带水杯还是有帮助的

  ●挺坦诚也挺真诚的吧 也有可执行性 但还是略微水土不服了一些

  ●大致翻了翻,一些小点子可以用上,我觉得环保对于我不是主要目的,生活的简单一点是首要

  ●在书店翻着了看,部分不符合国情,有几点比较感触,以后尽量购买二手衣物减少饮料消费(看了看手边的奶茶

  ●开启新灵感原来洗涤剂和护肤品也能自制,摆脱精神浪费听起来也很不错

  ●书很短 一下就看完了 有些tips很有用 有些看看就好

  ●最近很迷极简主义,除了物欲,精神浪费也要尽量控制。另外,看这本看的是电子书也算是一种零浪费吧。

  ●从去年就关注zero waste ,时只觉得这个生活方式很酷,今年垃圾分类实施,我才开始重视环保问题,随着上海垃圾分类,我在家也试着垃圾分类,我买了个超级大的分类垃圾桶,但是没几天,那些塑料包装袋和一次性餐盒就把垃圾桶占满了,这次这本书内容值得一看,而且不浪费多少时间,里面的细节比较多。

  ●有很多很细节的点子,翻翻即可。

  ●环保生活 需要从非常细小琐碎慢慢改变 养成习惯:随身携带环保袋,杯子物尽其用 零消费生活理念:相日积月累的细小且具有重要意义行为改变对地球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并按这一理念来行动 极简,环保,可持续让生活变得更轻简 收获更多时间金钱生命力

  《零浪费生活》读后感(一):健康生活,消灭浪费

  最近看b站一些vlog,关于分享减少垃圾的经验。然而基本上,没带给我任何新知。因为这本书基本包括了所有日常生活会涉及到的零浪费生活技巧作者在Ins上已小有名气,持续分享自己的生活理念,出书也就成为自然之举。

  本书开篇:“零浪费生活理念的实质就是,相信日积月累的细小且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改变会对地球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并按这一理念来行动。”这个观点奠定全本书基调,没有太多复杂要求,从普通人日常生活出发,分享零浪费小技巧。

  “我们生活在一个废话连篇、轻视人际关系和把地球当垃圾一样对待社会中。我们每天制造大量垃圾并随意倾倒在地球上,仿佛地球上有无穷无尽空间来当垃圾场。”“废话连篇”是互联网媒体,“轻视人际关系“是现代人,“把地球当垃圾对待”是每一个人,可怕的是很多人对此毫无知觉。看完此书,下定决自己要尽可能减少垃圾产生,作者推荐的方法,很多尝试过后还不错,整理如下。

  1.观察记录自己扔的垃圾类型,寻找减少方法。比如擦手纸可以用棉布替代,塑料袋可以用帆布袋替代。

  2. 垃圾分类。杭州已经开始要求垃圾分类,严格按照分类要求,对待每一个废弃物。

  3. 日常出行准备零浪费生活套包:1)可重复使用的可折叠棉布袋;2)不锈钢水杯(玻璃和金属水杯比塑料水杯好);3)可重复使用的有盖子的咖啡杯,可以用来喝茶或咖啡,还可以用来装在路上食用的零食;4)不锈钢吸管——吸管是最大的污染物之一,记得外出点餐不要用吸管;5) 一块餐布以便替代餐巾纸;6)一套可重复使用的餐具——汤匙、叉子和刀7)可重复使用的玻璃罐,装奶昔、剩饭等食物。

  4. 一个月消费禁令规则:1) 不买多余的东西,包括衣服、鞋子、化妆品、护肤品,无论如何都不要买;2)可以买食物和必需品 ;3) 可以花钱去体验新事物、看朋友、看电影、吃午饭;4)基本原则就是“不买新东西”,包括新书。

  5. DIY家用清洁剂 1:1白醋和水装入空喷雾瓶(玻璃瓶最好),如果没有白醋,用1:5比例的苹果醋和水也可以。 2. 喷洒在需要清洁的地方,然后用旧毛巾或旧T恤改造的抹布擦干。 3. 加入10-15滴精油来增添香气。

  6. 橙子/柠檬万能清洁剂(适用于木质表面) 1. 将剥掉的果皮放在大玻璃罐里,妆后装满白醋。静置使其发酵5-7天。 2. 挤压果皮排出水分,然后将液体倒入喷雾瓶并加清水(1:1),开始使用吧。

  7. 多进行户外活动。如:在户外吃午餐、步行去上班、把大自然带回家(培育绿植)、在户外过周末。

  一本书,教会一种新生活方式,足够了。

  《零浪费生活》读后感(二):用心生活

  最近在践行“极简生活”,无意中看到这本书,觉得还蛮适合现在的状态~

  作者是因为辞职导致收入减少而引发对减少浪费的思考,从减少浪费——少量浪费——零浪费,逐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这本书的核心其实是珍惜地球,通过“日积月累的细小且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改变,对地球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并按这一理念来行动”(摘自引言)。

  通过将“湿垃圾”利用起来做堆肥、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消耗(如塑料袋、塑料瓶、吸管、咖啡杯等)、杜绝食物浪费等行动,守护我们所生活的唯一的地球。

  1. 减少/杜绝食物浪费

  你在浪费粮食的时候,也在浪费资源——包括种植食物和把它待到你餐桌上来所需要的土壤、水、劳动力和交通能源。 ——摘自原文“第四天 堆肥,堆肥,堆肥”

  作者这番话对我产生了触动。浪费粮食的时候以为只是浪费了粮食本身,但是没有想起粮食是怎么到自己面前,也没有想起这背后的整个生产链。

  所以,购买可以在变质前吃完的适量的食物、点餐的时候只点够吃的分量,为我们下一代生活的可爱的地球的将来而努力~

  2. 设置消费禁令

  作者建议的一个月消费禁令规则的基本原则是【不买新东西】。

  就算在打折也坚决不买多余的东西(衣服、鞋子、化妆品、护肤品等),可以买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可以花钱在体验上(如看电影、吃饭等);

  除了基本的食物、水和交通,一个月不买任何东西,为所需要的东西找到替代品。比如,不买书选择借书、不开车选择步行、不去电影院选择在家看、不外食选择在家做饭招待朋友等等。

  同时,建议记账,知道自己的钱花在什么地方有利于更有效的控制自己的盲目消费。

  记账真的很棒,我自己从高中开始坚持记账,现在用软件记账更方便,同时可以根据我自己设置的分类看到每个月不同分类的支出情况。之前试过有次复盘发现,有个月早上经常打车上班、出门见朋友也打车,一个月的交通支出已经1k,发现之后毅然把闹钟时间调前15分钟,次月的交通支出变回正常的不到200块;有段时间经常喝星巴克咖啡,也是复盘的时候发现支出很多,后来就开始改为喝挂耳包,方便也省钱~

  3. 保持极简主义风格

  被物品包围着的时候,我们可以不用去面对内心的包袱,而因为坚持极简主义风格需要我们清理物质上的束缚,从而迫使我们去寻找内心的安宁。被物品包围着的我们在一个舒适圈里,但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加重,跟影响我们的情绪正面刚吧~

  《零浪费生活》读后感(三):与断舍离相比,我更推荐它

  我们都需要消耗一些

  这本书很别致,前二十讲大多我只愿意给她打三星,虽然它在所有极简类的书目里面已经算是相当优秀的了,表达清楚,可操作性强。但是我始终觉得作者有些走火入魔了,零浪费不应该等于反工业化。购买原料来制造成品,从而避开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污染和浪费这一点我并不认同。我一直认为,环保就是减少污染,但是评价一个东西是否构成污染物,不仅要看它的化学性质,同时也要注意它的量。只要量控制在生态平衡的范围内,那么即便物品有害或者有毒,也不构成污染物。当然,这是我的想法,不一定对。另外,自制护肤品甚至化妆品,不仅失败概率不低,容易浪费,而且还不安全,苹果醋和柠檬这种酸性物质还是要多加小心。但是后十讲,我愿意给她五星。

  实物清理大家都讲得不错,思绪清理、人际关系清理,这本书里讲得非常透彻。当你在物质上开始做减法时,那你的精神就必须要富足,才能弥补减少物质消耗带来的空虚和迷茫。而摆脱精神负担和情绪负担,仔细审视自己的生活,认真考虑未来的人生规划,就是精神富足的第一步。

  精神上,先说减法

  1、取消网络媒体关注和消息提示。避免它们突如其来的打断。

  2、消除广告,包括清除标签和广告静音,停止消费主义在我们耳边的喧嚣。

  3、戒除电子设备成瘾,每周设置一天完全远离网络和电子设备。

  4、睡眠优先。在卧室,用闹钟取代手机,让注意力回归到休息中来,而不是始终牵挂着手机。

  再说加法

  1、练习冥想。定期定时放空自己,感受自己。

  2、培养一个晨起习惯,让一天开始的第一个小时顺利进入自动驾驶模式。

  3、犒劳自己,找到真正让自己开心的活动,并告知他人。这个对我而言可能有点难,因为我还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4、定期奉献你的时间,做志愿服务,

  5、创造而非消费。多分享,多交流,多输出。寻找自己独特的价值。

  我必须赞同作者的一点是,大部分人开始零浪费的初衷并非环保,而是省钱。物质上的把控就两大点:减少新增和多加循环。

  先说减少新增:

  1、作者建议设置一月消费禁令;但是我会比较倾向于设置消费时间段,比如每年的折扣季,也就是3月和7月,再加上一个11月。极简不仅是我们所拥有的物品,还有我们的精神生活,快消品的多次重复购买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集中购入反而更加方便。非紧急物资在未到时间之前就放在购物清单当中,有一个足够长的冷静期来理智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件物品。

  2、重视体验而非拥有。可以通过租借(图书、礼服、电子产品)、改造(缝纫衣物)代替购买。一件物品的成本不仅仅是它的经济成本,还有它的环境成本。丢弃时应当慎重考虑。

  3、出一入一,防止因打折购入多余的物品。

  再说多加循环:

  1、物尽其用。充分使用每件物品,你需要把它们放在眼皮子下。我们可以设置好常用服装搭配,手绘或者拍照存档,甚至于直接挂在一起。这样就不会每天都觉得没衣服穿了。

  2、选择环保产品代替一次性物品,比如不锈钢杯代替纸杯,织物购物袋代替塑料袋,堂食或自制代替外卖等等;

  《零浪费生活》读后感(四):趋向零浪费的生活

  这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我们都知道环保和减少消费与浪费的重要性的重要性,也会自觉地将塑料袋留下来重复利用。我家的垃圾桶几乎全是果蔬皮,而我自己更是两年没买过鞋子,一年没买过除内衣外的其他衣物,我是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减少消费需要下那样大的功夫。后来,我看了一眼自己的桌子,塑料制品真不少……

  化妆品和护肤品的外壳是塑料的,洗漱杯(包括里面的牙刷和牙膏)是塑料的,酸奶和食品的外包装是塑料的,药瓶是塑料的,纸巾外包装是塑料的,文具的壳儿也是塑料的,就连手机、电脑和我的外接键盘都是塑料的。

  化妆品小样是朋友送我的礼物,是她从英国背回来的,其中有一管儿屈臣氏的Made in China(出口转内销)的护手霜,背面印着回收网站的网址recyclenow.com。文具中,最让我无奈的是国誉、满乐文和锦宫这三个网红日本活页本,我去查了一下,他们用的塑料是PP材质,是不可降解塑料,怎么说呢,我原来会觉得发达国家会更加重视环保的,其实不是的。而且我去淘宝搜了作者提到的堆肥桶,也是塑料做的。

  意识到自己身边这么多塑料制品之后,我开始思考,有哪些东西是不必做成塑料制品的。我首先想到的是牙刷,因为我记得古人是用猪鬃毛牙刷的,我去淘宝搜了一圈,发现了用竹纤维和竹子做的牙刷,等我需要换牙刷的时候,我就换成这个好了。我的漱口杯其实已经破了,貌似是毕业搬东西的时候挤碎了,等到不能用了,我打算换成玻璃的或者是搪瓷的。

  再一个最好解决的物品是文具。除了考试和做某些重要的笔记,我基本不需要用到中性笔,平时用钢笔和墨水就可以了,我18年买了一支笑脸钢笔,现在还在用,刚开始会刮纸,后来越用越顺手,唯一的遗憾是它是塑料壳。读大学的时候,有老师打印课件喜欢单面打印,这些纸我现在都留着,平时拿来打打草稿记记笔记都很方便。之前有点强迫症,买了A5活页本和打孔器,后来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A4纸和草稿纸(突然想起来,我们专业课排名第一的学姐,用的就是学校超市卖的草稿纸)的灵活,平时收纳的话就摞一起,或者用订书机订起来,或者用铁夹子夹一下。至于活页本和打孔器,看看转出去吧,初高中的朋友可能会比较需要。

只捐赠那些使用状况良好的物品,一条重要法则就是考虑一下你自己是否乐意购买。

  在《鼓起勇气,开始整理》这本书里,讲到如何取舍和穿着打扮有关的物品,就是想象一下你愿不愿意传带它们去见喜欢的人。这个方法超级有用,感觉上面那句话说的和这个法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难解决的物品应该是化妆品和药品的外包装,只能说,以后买东西的时候我会尽量注意一下,挑选一下包装。

  我见过居住在澳大利亚的up主逛超市,超市里的很多菜和水果都是单独套着袋子,整整齐齐码放着的,看上去很漂亮很干净。我在新闻上也看到过美国的养殖场,一眼看过去,我和我妈都在找,牛在哪里?后来发现,原来那一片望不到头的密密麻麻的棕色都是牛。

  和作者不同,我不太相信个人的努力能起到多大的效果,我自己做这些事情也不过是想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其实,越是大城市的人、越是消费水平高的人,基本上越是会创造更多的污染和浪费,越是难改变,所以我更期待科学家、政治家和企业家对此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零浪费生活》读后感(五):一条少有人走的低调致富路子

  对于现在很大一部分人来说,要论性价比最高的副业,可能恰恰是认认真真、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过好自己现在的生活。

1、

  数字游民部落创始人Jarod曾在一次分享中提到,他和太太现在全球旅居,一年所花的钱也就10万人民币左右,就能过得超级好,当时我很震惊:全世界旅游一个月就只花几千块吗?

  不知道大家怎么觉得,这个实际数字比我凭感觉想出来的少了一大截,感觉相当意外。我原以为要过上这种满世界自由玩乐的生活,怎么着每个月也得有好几万打底,结果出乎我意料。

  然后我一直琢磨这个事儿,“绝大部分数字游民的热点城市,一个人一个月有1000美元就可以生活的特别好,大概6000-7000块人民币的样子”,除了Jarod说的地理套利,能够让钱更值钱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直到最近无意间看了一本畅销书——《零浪费生活》,我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些答案。虽然这本书内容很多在国内实行起来很困难,基本没有参考价值,但是这个标题真的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看完书,我自以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不浪费的人,从小跟爷爷奶奶老一辈长大,深受他们的教导,勤俭持家,绝不乱花。但回忆过去,我买的那么多只写了几页的本子、无疾而终的爱好、一时兴起买的玩物、以为自己会一直使用却搁置到生灰的各种物件,算算账,假如当初没有这些浪费,折现存钱到现在,存款账户里怎么着也得多出好几万吧。

  正如我经常看的一个理财博主所说:“避免浪费,追求零浪费生活。我发现很多已经财务自由的成名博主过着我们羡慕的生活,或有着安心舒适的房子、或环球旅行路上,但支撑他们生活所需的本金却远小于我们的预期。相比于增加收入,想办法降低浪费也是一条低调的致富路子。”

  深以为然。那些实现财务自由的博主,并不是他们的消费有什么奇特技巧,一块钱能掰成两块花,而是我们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浪费得太多了。

2、

  毕业合租以来,最让我心累的就是一起使用冰箱。室友们每次买菜都不会看冰箱里自己还剩什么菜,反正每天下班回来,喜欢吃的,要买,便宜打折,更要买。一个人买几人份的量,水果蔬菜不耐放不说,冰箱只有那么大,放不下就硬塞,挤得里面的菜贴到冰箱就冻坏掉了,我买的菜好几次就是这样白白牺牲掉。

  其他耐烦的蔬菜能保鲜几天,绿叶蔬菜不隔开来,一挤压,叶子就全坏了。有时候清理冰箱,一堆烂菜,又不好直接扔,就只好耐着性子问她们这些菜还要吗?虽然我知道坏掉了,肯定不会要也不能要了,但我怕她们觉得自己菜少了,感觉不好。然而每次都是她们一脸问号:我以为这是你的啊?

  然后我说我的菜固定放在哪个位置,从来都是吃完了再买的。她们才不好意思说,平时买太多了,都不知道买了哪些菜了。所以,下次我该偷偷吃掉那些快坏掉的菜吗?唉,每次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菜坏掉,真心疼钱,虽然不是浪费我的钱,但浪费了公共资源啊,这些烂菜平时霸占冰箱空间不说,我周末还要花大好时光吭哧清理,费心劳神的。

  虽说,买菜做饭很划算,但是这样买了菜让它在冰箱坏掉,还不如点外卖。所以,我在想,如果我的室友们能够稍微注意一下,或许伙食费可以少几百,完全可以cover掉公交费,或者说一支口红钱又出来了?

  这还只是在买菜这一项上的浪费,延伸到其他方面,她们还记不清自己有多少衣服,多少碗具(之前听同事说她某次搬家从厨房拿出了30多口锅,关键她一个人住),多少东西功能重复,多少东西根本没用过闲置着。

  这可不就是赤裸裸的浪费吗?省钱不是想的那样清苦,天天需要吃糠咽菜,泡菜馒头,对现在人而言,稍微盘点一下自己所有,不再重复购入某些物品,做到物尽其用,就已经是很大的“节省”了。

3、

  有人或许要说了,钱都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我也曾被这套说辞洗脑,毫无顾忌消费过,倒是根本没赚着多少钱。花了时间读书,我才想明白这句话的逻辑陷阱。

  不是说这句话不对,而是我们不要搞对立,赚钱和省钱冲突吗?开源节流,完全可以双管齐下啊,而且离开了那一下都不行。你年赚1个亿,这个赚钱能力够强了吧?但是如果你贷款2亿买房,花几千万买奢侈品,依旧是负债,而不是富豪。

  再来用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证明一下这句话某种程度上的欺骗性。

  一个研究股票投资的博主说:“当一家公司宣布裁员、精简机构、优化开支时,股价大概率都会蹭蹭往上涨,甚至比签了一个大单效果还好。”

  公司要更好发展,首先做的是开拓更多赚钱渠道吗?不,反而是在精简开支,而且之后股价还涨了,那作为我们个人的“股价”难道不是一样吗?

  先不说少买东西省钱了,就现在花几个小时审视一下自己的房间,马上清理掉一堆根本不用、甚至已经完全遗忘的物品,给自己腾出一片可以活动的空间来,再算算现在这每平米几万块的房价,这哪里是省钱,完全就暴富的感觉好嘛。

  我们都知道赚取收入是工作,但谁说省钱的任务就不是工作呢?

4、

  虽然现在到处提倡“副业刚需”,我也一直在践行人生planB,尽可能多的给自己留条路,但副业不是那么好做的。

  与其费心扒拉找副业,不如先好好审视自己的生活,有多少东西的功能都是重合的?有多少支出是完全可以砍掉而自己生活完全不受影响的?除了开源,不要忽视了,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矿场,挖一挖,会有意外惊喜。

  《每周工作4小时》这本书里说:“如果能够获得工作时间和空间的自由,我们的财富将自动放大 3~10 倍。”手动仿写一个句子,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开支能完全做到零浪费,我们的收入将自动放大2~3倍。”

  对于现在很大一部分人来说,要论性价比最高的副业,可能恰恰是认认真真、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过好自己现在的生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