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罪》读后感精选
《贖罪》是一本由湊佳苗著作,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25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依然诡异地逆转了……不,活人比死人更重要,所以根本不存在任何赎罪的可能性,真正需要赎罪的,是不负责任的大人啊。
●前天在书店看到摆在显眼的位置时还以为是麦克尤恩的那本,可看旁边摆的是告白才醒悟。跟告白体裁很相似的文体,几个人轮流以自白的形式陈述被少女奸杀案影响了15年的四个少女几乎被毁掉的一生。凶手果然是看到一半时猜到的那个人...觉得残酷的同时不禁感叹,也太TM巧合了吧,这是在写因果循环神马的吗?!
●无论结构、张力、写作时心态的平和,真诚度,都再次证明,这是个天才。
●貌似这个作者很喜欢这样分角色的叙述方式,但这本没有《告白》写得好,因为没有一点悬念。不知道新出的《少女》怎么样。
●上一代犯的错做的孽为何要捎上下一代来偿还。母亲做不到保护孩子却还拿死来威胁其余四个无辜的生命。这到底是谁欠谁的最,谁为谁的赎罪
●谢谢小令~~~
●我其实不喜欢凑佳苗 但是看完书之后 我越发的觉得剧太烂了 烂到极致 书最起码讲述的很清楚 虽然是那个常见的bt报复 但是剧简直了 叙事不清简直把人物演绎成五个神经病
《贖罪》读后感(一):走一条黑路
凑佳苗很能把握人性的特点,并与之放大,由溪水变为洪流,冲破我们的想象。其实现实生活中的人也是这样,但是很少遇到这样那样的契机,成为曾经猜想过的那个模样。
一条路走到黑,这是一条孤独的路。
《贖罪》读后感(二):怎么又是这样。。。
和告白一样的第一人称口述似的写法,优点是对不同人的内心可以畅快书写。在我看来倒是一种讨巧的写法,连两本也就算了,再好的题材和内容构思人性剖析一个框架连三次我是要吃不消的。说是赎罪,本质关键字还是离不了人与人之间的蝴蝶效应、复仇和母子关系(我深深怀疑作者被母亲影响过度或对自己孩子模拟教育想像过度)。好吧,总得来说还是不错,皇冠的版本前言吐槽太多。(不透底要死啊?!)4月出祖国版,看来是不会有什么删减,到时候再收本。
《贖罪》读后感(三):几点疑惑
在没有看任何评论,完全没有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我有几个疑问:1、凶手一定是南条吗?对于和自己有过关系的女人的女儿,和自己长得想象,在侵犯和行凶前不会有怀疑吗?2、孝博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那样奇怪的心里?是为了表现生存环境改变对孩子心里的影响吗?3、晶子的哥哥有是怎么回事?究竟是因为什么会侵犯若子呢?是因为若子才和春华结合的?这一段含混不清,而且都是晶子家人单方面的叙述。4、有没有可能,南条只是带走了惠美里,而行凶的不是他,是晶子的哥哥?
《贖罪》读后感(四):作者在中二的道路越走越远不回头
强烈建议她和园子温见一面。
赎罪写的总体不如告白。上来就死了一个瘰疬,作为瘰疬控的我坐不住了。
和园子温的相似之处:
重口味,反社会。
乱伦爱好者,园子温更喜欢NTR。
篇幅少,但信息量太大。
1.小萝莉被性侵并被掐死,作者却没有铺垫为什么凶手会变成宫崎勤一样的人物。
2.小萝莉的母亲麻子认识了那样一个好基友,把自己爱的男人让给了麻子,成全了她?最后割腕,却还要留张字条(其实意思是我是被逼无奈)←有必要这样么,麻子简直是张茶几。男人经过各种巧合得到了字条,回到1
3.法国玩偶这一篇看起来好棒,《神秘马戏团》即视感。
《贖罪》读后感(五):告白和赎罪
凑佳苗的《告白》和《赎罪》,个人更喜爱前者。《告白》和《赎罪》的叙事方法很相似,同是围绕一件凶案,各人轮流揭开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同的是《赎罪》比《告白》多了那么一点救赎。《救赎》:各自的告白让她们五人得到救赎,虽然晚了,虽然付出了很重的代价,但她们以后却有了幸福生活的可能。
《告白》以恶制恶,挑战着世人的道德底线。母爱本是美好的,但无论在《告白》还是《赎罪》中母性的爱都可以瞬间化为致人于死地的毒药,这又是对善与恶,爱与恨的一次深刻探讨。作为推理小说看,两本书都不怎么成功,但她的小说中对人性极致的描写要比推理范畴内以技巧为主的追求更加易于撼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