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欢喜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欢喜读后感摘抄

2020-08-27 20:2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欢喜读后感摘抄

  《欢喜》是一本由冯唐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欢喜》精选点评

  ●唔.着还挺煽情的~

  ●幼功之深厚,尤让人叹为观止惊为天人

  ●的确有点稚嫩,跟冯唐后期作品相比,太罗嗦,过多沉溺于自言自语之中

  ● 虽然有些稚嫩 但还是可以看见痞气影子 这是冯唐17岁写的小说 那时他是小流氓 长大了呢? 废话 然就是大流氓!

  ●跟同样年龄时的韩寒真是差着一截呢。

  ●匆匆一览,已弃冯唐

  ●喂!17歲少年的小說啊....韓寒頓時弱爆了

  ●我的手缓缓松开。她闭着眼,略想了想,抡起巴掌,扇在我的脸上掌声清脆嘹亮。然后头也不回跑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17岁,已经很了不得了。

  ●原来青春都这样

  《欢喜》读后感(一):看他小时了了

  特为其十七岁之作借来一观。看序言,自称要超越王小波的《绿毛水怪》云云,不禁哂然。初读数页,益哂之。及至读完,却不得不为他称奇:那时少年心气可畏,那时少年才气可叹,至少远非我等斯时可想。若是写后便能出版,韩寒其后,怕有续貂之虑。平心而论,比王小波初期,虽不及,欲与小波试比高也不能说是狂妄了。

  《欢喜》读后感(二):…做一个有趣的人

  “我因跟众人相同恐惧 因跟众人的差异难过

  这是我看的冯唐的第一本书 写这些的时候书已看完大半 翻开短评发现唏嘘者居多 但我也有可能喜欢这样的语言风格吧 抛开那些所谓写作结构方法…等等的桎梏 我想我是欢喜冯唐这样有趣的写作者

  在我看这本书的时候 看到书中关于牢狱似的高考 关于少年时期暗恋于时不时的无病呻吟描写之时 中颇有感受 这是十八岁时的我们共同经历过的“苦难”与矛盾 那段无忧无虑 除了学习就是浪费光阴岁月 随着无限延长未来即现在 已经快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脑海里 有些人可能会摒斥这种无止尽的回忆 可现在 冯唐用他特有的诙谐 对 所谓的自言自语啰哩巴嗦的语言将重新摆在我们面前 于我 是一种欢喜

  不一定规规矩矩的文字才能得到形式上的五颗星 重要的是你在书中看到了自己以及自己曾有过的时岁 并且让你会心一笑 欢喜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 我是喜欢十七岁时的冯唐的

  《欢喜》读后感(三):胸闷

  雨夜,湿漉漉黏答答,怎么适合看《欢喜》这样的书呢?看的人胸闷气短的。正如作者十年后的序所写,只有那样的年代和那样的年纪,才有那样的欢喜吧。作者十七岁的故事不会再有,而我未曾有过。整本书充斥的是八年代的文学少年对同桌女生的绵绵情意以及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腻啊!

  以下是摘录(真的很腻),请做好思想准备。

  我把月亮戳到天上,天就是我的。 我把脚踩入地里,地就是我的。 我把唇压进你的脸庞,你就是我的。

  回望,为你枕残的梦,燃过的小诗,为你暗干的泪,浅黄的底子。

  有一个字常被人滥用,我不想再滥用它。有一种情感常被人轻视,你怎能不再重视它。有一种希望太像绝望,慎重也无法将它压碎。

  然后是新月,是你的眉眼。然后是满月,是你的面颊。然后是残月,是你冷冷的唇脸。

  80年代的情愫啊!文学修养啊!我只会吼声“有木有”!!!!!!

  《欢喜》读后感(四):当真欢喜

  老舍先生在《文艺与木匠》里说,"三十岁再写东西,绝不算晚"。中文要写顺,外国书要能读,再得学会生活,最后才下笔,笔下才有东西,只是这东西已经相当智慧了,是掺杂了所谓的人生在里头的。耐到三十岁再下笔,恩,颇有些困难。我想我十七岁的时候,心里头想的,笔下写的,又会是什么。

  有些扯远了。

  《欢喜》,冯唐在自序说,"也只有在那个年代和年纪,才有真正的欢喜。"看到这话有些唏嘘,什么才叫欢喜,才疏学浅的我想必是侦不破的,只希望着来年,再来年,又或者再再来年,总之是在某一个惊喜的来年里,能真正的晓得。

  说说文章吧。

  其实通篇读完,情节并非主体—也许它是,是个人妄断了。大篇的笔墨描的是景和情,一看就是“当年笔记”,像画画,一笔一笔描,景要在纸上头,观景的所思所感要在景里头,一笔马虎不得,十七岁,当真感性的年纪,所以说得什么呢,不是当年,怎议当年事。

  所以读起来的时候,才颇有,颇有观影之感。

  《欢喜》读后感(五):冯唐,你还是叫张海鹏实在点。

  心里有一堆火,嘴上就有一口痰。

  翻起《欢喜》,我才发现17岁的冯唐写出来的东西,和他后来写得没多大差别,那会儿文字就那么柔,让初看之时被他的文字柔的就像喝醉酒的孩子,两脚发软。看过三部曲,再翻看这本时,我终于承认原来他一直这么牛逼,一直这么饱读诗书,一直这么爱卖弄自己的知识和记忆力。

  17岁的孩子,多少爱显摆自己,无非是讨好女孩子和讨好老师,妙笔生花谈不出来,大多都是他善用的比喻和排比,借由他读过我没读过的书籍的名言名句,加上他的发挥去泡妞。

  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没有一个突出的表达,只有姑娘,姑娘,姑娘。

  欢喜里他和孟寻,十八岁里他和朱裳,万物生长他和初恋,北京北京里他和小红,还有个什么青穿插在他们之间。

  离开了姑娘就活不了。每一本都充满他的性幻想,每一本都有一到两个被他柔软的话带上床。

  他说自己诗第一,小说第二,杂文第三,看了看还是那本活着活着就老了能看,再翻翻他的小说还是不知所云的阐述着只有他自己能回想起来的青春,这不是他的错,又想写故事又想写的出彩,旁征博引之际肚子里的墨水打翻了一张纸,于是再容不下他的思想和话语,翻开一页新纸,又是一大瓶墨水,一不留神还殷到了下一页,让他自己总是无处发挥,回过味来的时候,小说就这样终结了。

  关于他就停止在这儿了,都看过一圈后渐渐发现对他这个人的兴趣远远大于他的文字。如何更好的炒作自己,如何掀起一些时尚的言论,又如何推销自己的新书。加上他曾经牛逼的经历,这才让我垂涎三尺。其实他老老实实把自己的事迹写本自传,仿佛更能激励人,更能在这个鸡汤洒满地的社会大卖,这样把自己散开到每本小说和随笔反而拼接出不真实的他。

  转回来说一本欢喜,只翻了他的故事。他的引用比喻一律跳过,对你那柔得不能再柔得的文字,看多了让人烦。我记得你说以后要直来直去,你好看就说你好看,你傻逼就说你傻逼,可一拿起笔,你的思绪就又飘到九霄云外。跑去那些没用的废话,中学的故事才会更有趣,才会更像小说,还有你的曾经。

  补:封面像安静的欢喜,背面是你熟悉的北京的那片地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欢喜读后感摘抄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