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陌路读后感100字
《神思陌路》是一本由叶锦添著作,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塑封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电影古典的服装设计及场景布置认知度上提升了一大把,知道做出这些电影的视觉效果的人是怎么想的,哈哈哈哈哈哈~~作者几乎参与了中国商业古典大片制作,尽管全书都只是个人的学习过程和感悟呈现,并且很多关键细节并没有满足读者要求,但还是5分!
●别骗人啦
●神思,一种既有物之间的距离与联结(being);陌路即是未知(unbeing)。神思涵盖了一切既有的、远古的领域;陌路就是除此之外,世界上许多未知却又同时并行的管道。
●叶锦添的美术更适合是在舞台上面表现,用服饰,化妆,布景,灯光,勾勒出一个完全空灵的另外的世界。在那里上演带了脸谱的喜怒哀乐。 而现实生活中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他既不了解也不关注。
●看天天向上时,无意看到的这个人,感觉还不错。作者将历时文化、佛道的两种空放入了艺术。不过这边书的内容,不学设计,真心不需花那么多时间来看....
在豆瓣打了“力荐”,似乎是,一直在寻找一本这样的书,但不知道是什么,直到无意间邂逅,才恍悟:就是它!这样的书,必须拥有一本在手里,反复翻阅、琢磨、印证。因此,立即下单购买。它是一个容器,让我所有的喜好都有了安放之地,它们和谐相处,不再左冲右突。
超级棒,真的超级棒。艺术家将自己的思维思路,这样第一手的资料,系统完整地写出来,而不是流水地记述经历、三鳞两爪地现几句金玉良言(比如山本耀司的《做衣服》)。这绝不是空洞的呓语,而是武功秘籍心法:
何止业界良心,简直是平白送你的宝物。与这含金量比起来,价格简直白送。
当然,有难度,“䀚里那德哈乎文博英”的九阴真经当然不如墙壁上几个人影招式好认好读。
可是这才是珍贵的。
《神思陌路》读后感(三):叶师大神妙,此书却糟
最早知道 叶大师 只知道他是做美工的,后来渐渐接触到他的更多作品,觉得他是一个拿视觉说话的人。说玄一点,是拿 视觉 道 天机 的人。有有些人的能力令人佩服,些人的能力令人赞叹,而叶的能力让人害怕。
如果他想让你恐惧,你便恐惧。他想让你安静,你便安静。他想让你恍惚,你便恍惚。他告诉你这就是历史,你便信了。视觉作品是很被动的表达,既不能主动诉说,也无法以动造势,但是你看了,就陷入某种情境与气氛,就被催眠——他的视觉作品就是有如此奇妙的能力。
曾经对这本书很期待,希望能一窥叶的创作心得,没想到通篇都是云山雾罩的散文,尤其文字也……非常不美,像是一个初学汉语的人写的。如果不是一个脑残粉的话恐怕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神思陌路》读后感(四):解构神思,建构陌路
2013年1月11日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只是写了一篇短评,然后,买了本书放在手边,经常会翻。
今天,我从头到尾,又浏览了一遍,当然,重点还是看我当初做下标记的部分。因为读过几遍,所以这次读的较快。
但收获超过以往。
今天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因为陈丹青的《退步集续编》,找出这本书,还有艾未未的《此时此地》一起来看,感觉三本书是可以搭配着读,可以彼此加深理解。
我以前对于叶锦添做《红楼梦》的新造型,是无法接受的,但现在,发现竟然也能够接受了。是我越来越包容了吧?也是我终于明白何谓空了吧?
从去年1月到现在,当然发生了很多事,当然我又读了很多书,也走了很多地方。所有的这些,造成不同。
对于同一本书的理解,也可以不同。
三位,都是艺术家,艺术,讲究天马行空,不依逻辑,然而又并非纯然如此,即使是艺术,也还是有迹可寻,文字之内,文字之外,包括视觉形象、行为艺术。
翻完书阖上,我感觉非常幸福。有这样的书可读,能够不断提升,这样切实的幸福,让人觉得生于人世,真好。
还不够,关于内容,还要再细细体会,所以,还会再读、再写。
《神思陌路》读后感(五):神仙下凡,通灵者的自白
最初接触叶锦添的作品,是两年前圣诞看如梦之梦的话剧,着实是华美衣裳贴切于场景、精准呼应着人物情感。后来重温了《大明宫词》,《卧虎藏龙》,对服饰视觉以形取神,鲜有杂质的集中感觉得和谐舒服,丰富饱满之间似有气息,仿佛各自带着情绪的呼吸,华丽却不滞重,大胆而不违和。今年又细逛了他的展览“全观”,太多神秘之处令人迷思好奇。这本《神思陌路》随即买来感受。全程看完没有左冲右突,通过文化地域,宗教历史,生活礼仪,浪迹东西的独特经历,编织感受的网,一切在他的系统里就像被“施法”,林林总总,总有归处和节奏。
叶一直强调的直觉,是建立在文化失根感的“将获未获”当中在东西方美学探索旅程里不断求知、体悟,积累无数素材,总结提炼升华而来的,不容杂质、虚实并行。他一直保持适当的放空,摒弃倨傲姿态,践行包罗与平视的艺术角度,这是我意外又惊喜的,难怪观众一时或许无法感受,只是浸润其中,自然被带入,甚至说不出哪里好,我觉得这是设计师最精华高明之处,格局可见一斑。他把西方能够借用的东西显然融入了博大的东方文化里,并且找到了很正宗的支撑和依据。特别喜欢最后一章的“形、神、格、意”里的解释,读完感觉如此抽象的语汇能够被形容的大俗至臻,又高度智慧。总之这是一本抽象又具象,皆可找到实体依据的书,既属于神叨的“巫语”,又算是哲思妙想,古趣魅惑的,值得我反复体会的心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