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海上花开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海上花开读后感精选

2020-09-11 16: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海上花开读后感精选

  《海上花开》是一本由韩邦庆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5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海上花开》精选点评

  ●原以为是一本纯粹描写风月的章回体小说。不论笔触艺术感染力远不及金瓶梅。更无法与石头记媲美一二。张氏抬举《海上花列传》大约与其吴语背景有关。但人物刻画尚算细致印象深刻的是黄翠凤的辣,蕙贞的懦,李漱芳的痴,吴香的憨。

  ●读的削困难削自虐。

  ●每天一点,快活神仙~

  ●正好和原版对照着看。。。语气翻译不错注释得也详尽

  ●可惜事情估计就是看不懂读不出吴语吧.....

  ●花也怜侬具菩提,运广长舌,写照传神

  ●若是懂得苏读来想必更有情致

  ●吴学。苏州方言再现花烟间的闲情雅趣。未看完。

  ●赞!

  ●色浅味浓,戛然而止

  《海上花开》读后感(一):海上花开谁解语 落红总被无情

  看《海上花》,对沈小红情有独钟。她不精明,甚至谈不上聪明,尤其是有个黄翠凤比对着,可是还是她的痴,或许明眼人看来只是蠢。情深则辱,在她的时代和自身处境上尤甚。红男绿女,往来拥趸不息;弱水三千,谁人可堪怜爱?

  《海上花开》读后感(二):还是喜欢年轻男人

  沈小红不爱王莲生,虽然莲生对她很好,也有钱,她爱戏子柳五儿,柳年轻俊俏,坐马车就为了看戏吧。估计莲生就是气不过她不跟他结婚才去做张蕙贞的。张蕙贞也喜欢年轻的,跟莲生成亲后出轨他侄子,被王发现暴打一顿。看来有钱也买不到爱,有钱的中老年人悲哀

  周双珠谁也不爱,她然不可能爱洪善卿这个老头子

  《海上花开》读后感(三):那样一群女子

  总喜欢明清时代的小说,想来张爱玲如此爱曹公,她喜欢的大多也错不了。

  看完了上部,这书拿起就舍不得放下,两天就能细细读完。文笔倒不觉有太多稀奇精彩,却仿佛开了另一扇窗可以一窥妓女生活

  原来这些个女子跟现如今窑子里的可大大不同。他们不是野鸡,也是“有头有脸”的,有姨娘,有老鸨,还有相帮。头面服饰异常讲究

  原来这些男人们每日里便是会会相好,叫上两到三个局,打牌划拳吃花酒,抽大烟喝喝茶。里头的事情不用管也不用操心。

  那一幕幕场景鲜活起来,那江南的作派就毕现,吃完饭定要洗脸,睡前要吃稀饭,待客要茶泡上,烟泡好,抽完干的吸水的。吃的也很讲究,四碟要齐的,其余不在话下。往往都晚睡,三四点属正常。配的图很好,场景样式活脱脱就有了。

  总觉得结构有些弱,总是A说到B,B到C,C再说到D,如些下去,一直到Z,可能中间的人物相关或连带少,只是写得深刻的难忘,其余很难回想,伏笔太少。每天都是重复的一些事情显单调,叫局,吸大烟,天天必不可少且都详述,难免会有腻味。

  继续下半部。。。。

  《海上花开》读后感(四):海上花,各样绽放

  每次坐下来决定写感受那一刻是最痛苦,因为根本不知道写什么没有任何类似构思提纲之类的想到什么写什么。但最后完成那一刻却是幸福的,因为没有到写读书笔记那个阶段,所以认真的写下自己的感受也算是对自己对这本书的交代。

  记得初读海上花时,看过豆瓣一篇文章,说是古代人去妓院的诉求并不想我们在电视看到的那样,其实很大程度上那里是一个社交场所,男人们聚在一起谈生意或者建设自己人脉。同时,也会在妓院中寻求另外一种男女关系;在古代夫妻之间举案齐眉,妻子总要视丈夫比自己身份高小心翼翼伺候着,而在妓院中男人们却能寻到一种男女平等的关系,有时候甚至会凌驾在这些男人之上。或许,这可以叫做某种别样的体验吧。

  书中每朵花都有着自己的形状,为了生活所迫,其实本来年纪轻轻却又不得不有自己的智慧和手腕,有取舍也有无奈。

  里面最喜欢李漱芳,李浣芳姐儿俩,是真真的姐妹情深。之前一直在想浣芳会是几岁,话语这么稚气未托被漱芳和李玉甫这么宠着。后来才发现只有十三岁,这么小就要出来做应酬人的生意,还幸好有这样的姐姐姐夫,否则该多命苦。玉甫和漱芳都是对自己现状不甘却无力翻天的人。他们之间真诚相待,也就是这份真诚注定最后的悲剧,或者玉甫稍微强势一点或者漱芳稍微放下一点?

  王莲生是懦弱的是被降住的,在男人圈子里他是有地位的而在沈小红面前却夺不到一点儿主动地位,一步步被逼到墙角。其实,沈小红若是稍微聪明那么一点儿张蕙贞必定是她的甚至更好,但她只有无尽的贪婪和咄咄逼人带着点儿龌龊,于是把一切拱手让给了张蕙贞。张蕙贞表面看来识大体知退让实际却有着自己小算盘。只能说王莲生在做人识人都有着失败之处。

  黄翠凤算是高人,能一丝不苟在罗子富面前塑造出不卑不亢孝顺有气节的自己。这样没有错,每个人有自己生存方式,有谎言却不伤害对方。

  赵二宝,哥哥不靠谱母亲没主意,自己年纪最小却要挑起生活的担子开堂子做生意。本以为遇上了可心的人,却被骗被抛弃。这实在是太悲哀的事情。之间有很多人是无父无母没有亲人被卖不得不走上着条路,而赵二宝上有老母哥哥,却没人做的了主,哥哥一味的逃避,游戏。特别是最后她的那个梦,由喜转悲,几行字像是她人生的写照。

  之中众多各色人物,每个故事都没有真正的结局,作者似乎就只是讲了某个时间段的事情。之前有什么事只字不提,之后的事情还在继续也不再说让他自己发展。作者真有个性不仅不在乎读者的好奇同时还用吴语写作,如果没有张爱玲,相信绝大部分人不会知道这本书。虽然已被翻译成白话,但是还是保有一些吴语中语气词以保有原味,所以初读还有觉得有些生涩的但是故事那种平和的精彩会很快引你入胜的。

  海上浮花,各色绽放,无根漂泊,难以预料。

  《海上花开》读后感(五):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第一次看海上花开,是大四回家陪妈妈的时候。坐在太阳底下,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我手上拿着书,懒懒地回应着。书里的情节却冷而淡而近乎无味,太阳大而刺眼却可以温暖些许。不过,当时却没有把书看完。想来,也是有其他的事情挂在心头。那时的我,和现在也宛若两样。

  昨天去图书馆,找陶渊明的诗集,不小心看到了这套书。没有多想,遂又将其和红楼梦一起放入了书包。入夜后,在手头众多书籍中又拿起了这一本,打开了后就难以放下。

  张爱玲在十三四岁读此书,便读出了无奈浮沉之感,愚笨如我,到今天才能会意。

  此书为清代韩邦庆于清末用吴语写作。情节并不是中国人素来所喜爱的热闹或者大起大落,素淡得近乎生活的白描,再加上又是难懂的方言。所以译者张爱玲说,海上花被大众冷落了。这也传递出了韩邦庆的标格吧。写小说,在古代中国已是异端,不仅如此,还要写一部几乎无人问津的。民国时期,终于有几个学者将它找出来,刘半农、胡适等人作了些许评介。五四的浪潮一来,西方文化成为时髦,《海上花》还没来得及冒泡就又沉下去。

  即使是张爱玲将其翻译为了国语,读的人也还是少吧。

  再说说书的内容吧。在风月场这个大背景中,写出了以倌人和官人们为主体的众生像。算计的人有,尤其是以此为生计的倌人,青春短暂,那些心性强一点的便会想方设法去支使自己可控之人。当然结局也各异。强的,有的伤,也有的最终摆脱了倌人寄人篱下的命运,却又灵和肉全都放弃了。也有真情的。张爱玲说,中国是爱情荒芜的国度。此话不假,到如今也是一样。大部分的情感都是“去了也不想,来了也不讨厌”的状态。像书中陶玉甫和林漱芳、王莲生和沈小红般有些真情的,真少,却又无法长久。敏感多思的林漱芳有点像黛玉,受不了一点委屈,清高得像是不属于这十里洋场,闷闷地就起了病而离了世。一尘不染的干净,在你还有所待有所持之时,得不到,失去全部才会有,就像黛玉当初和宝玉所说的,“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可能因为同样是女性,对于风尘女子,自懂事以来,好像很少去评价或指责这个群体。对于书中的这些女子,同样也如此。无根如转蓬,即算枝叶扶疏也是在海上漂着的。反倒是在她们周围打转的男子,则有猥琐之气。无聊空虚了,便潜入这个世界里。躺着,吸食鸦片,或者整夜喝酒云云,腐朽之气迎面而来。不过,有情皆苦。这便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无聊、空虚,软弱、逞强,淡泊、执着等等,大抵是每样人生中都会有的体验。那些砥柱中流的得以站立,那些孤高秀逸的最终沉沦,可这最终又有什么两样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