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普京大传》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普京大传》读后感锦集

2022-03-14 15:15: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普京大传》读后感锦集

  《普京大传》是一本由丁志可著作,中国友谊出版的321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0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普京大传》精选点评:

  ●普京又牛了,果断把普京的东西翻出来看看。结果对比了几本书就挑选了这本,但是真的是失望。对于传记,中国人写的这个简直要成了中国式的报告,对比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写的 江的他改变了中国 这本书,明显的输了。不过普京,我们应该好好了解。

  ●对普京的这个人比较有兴趣,但是这本书写的还真不怎么样,可能是作者水平问题。

  ●我喜欢的一位外国领导人

  ●对于想了解普京从政道路的人来说,这是很好的一本扫盲书。整部书就是以普京为主线,对俄罗斯一些重大事件的汇总。谈不到写作技巧,也没有爆料,就是一些历史事件的串联。用来扫盲,挺好!

  ●看了四分之三吧 實在看不下去了

  ●到底谁能写超人

  ●了解普京了解俄罗斯 了解俄罗斯人民

  ●普京大帝~坚持原则和框架很重要

  ●刚刚读完这本书,讓我對這位俄羅斯鐵血的統治者有了一種新的看法.其實普京不只是個聰明人,而且是個負責,認真,務實,說到做到,對上級忠誠不一的果斷幹練家.合上書的那一刻,他的耐心,實幹,鐵血和野心在追逐著我.他的精神和魅力讓我頓然感悟.不要逃避問題,而要學會去解決問題.跟各黨派保持一定距離,而不是過多地表現自己的黨政思想,在這個時代,一個統治者是站在國家的角度出發而不是站在某一個極端的方向.親民勤政,身體力行,說到做到,剛性而有原則,這才是做大事的人.

  ●From Peter The Great to Putin The Great...他做到了!

  《普京大传》读后感(一):挑了挑,还是看这本书了

  普京又牛了,果断把普京的东西翻出来看看。结果对比了几本书就挑选了这本,但是真的是失望。对于传记,中国人写的这个简直要成了中国式的报告,对比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写的 江的他改变了中国 这本书,明显的输了。不过普京,我们应该好好了解。

  《普京大传》读后感(二):高中生文笔

  文笔感觉好一般呀。。。。简直就是我高中议论文的文笔:。。。。如果不是。。。。。。就不会。。。。。所以是。。。。成就了。。。。。语言太繁琐,都有点儿絮叨了,建议喜欢精简语言的读者不要购买本书。不过出于对历史的热爱和对普京的个人情感我决定还是把它看完吧!

  《普京大传》读后感(三):初看普京大传

  以前只是听说普京是克格勃出身,对其他却是一无所知。看了这本书,对普京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有了初步的认识。普京是优秀的,他拯救了俄罗斯的人民,拯救了俄罗斯这个国家。我相信作为俄罗斯人民,会因为有这样的总统而感到骄傲。但我也相信普京肯定也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我觉得他作为国家的总统,作为最高领导人,让俄罗斯在短短的十年间,跻身世界大国行列,并且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为俄罗斯人民争了口气。我觉得他不仅是俄罗斯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我觉得主要的是正确的面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变自己的缺点为自己的优点,只有这样人才会不断进步。进步的途径就是多看看别人的成长经历,然后对照自己的成长经历,并且多去看对方在成长过程中的优势,多看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足,然后多学习别人的优点,把别人的优点努力变成自己的优点。我觉得这就是看名人传记的一个作用吧。

  《普京大传》读后感(四):环球日报式文本拼凑起来的传记

  普京是个很有个人魅力的大国元首,他有俄罗斯苍茫大地孕育的那种冷峻和深沉,俄罗斯在他的强势带领下,从解体后的慌乱和下坠十年,走向稳定和复兴的新世纪十年。他就任总统期间的政绩已经有目共睹,但我最好奇的是他是如何在短短8年时间做到这些,我希望能有一本传记性质的书,去帮我剥开那些表象,去带我深入了解这个人,告诉我那些背后的故事。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觉,似乎这本书不是一本传统的传记,对普京在执政期间的描述,更像是一本报纸文章的合集,每个小章节都很像环球日报的一篇文章,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整本书的脊梁线索不强,没有一根主线进行串联,很多内容前后重复,反复出现。而且每个内容都有些浅尝辄止,不够过瘾。

  普京的克伯格背景让他一直言行谨慎,略显神秘,而现在写他的传记,时间跨度又有些太近,很多事情,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在比较大的尺度内显现他真正的是非功过,可能现在就去评价和分析普京还是太早了,但我真的希望能有一本好的普京传记或者普京深入分析,让我们去领略那个大国将倾年代,一个坚毅的人的心路历程。

  《普京大传》读后感(五):剽悍骁勇一支笔,横扫中国传媒界(下篇)

  剽悍骁勇一支笔,横扫中国传媒界(下篇)

  【前言】随着2011年9月24日俄罗斯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即将到来的2012年俄罗斯总统大选顿时悬念全无——“梅普换位”勾勒出了俄罗斯未来数年的政治轮廓。然而,由普京主导的“俄罗斯特色”民主政治,在世界各国所引发的辨析与讨论,其波及范围之广、炽烈程度之深巨,却令人始料未及,吃惊不已。在此形势背景之下,中国大陆《时代人物》月刊2011年11月号,特别刊发了中国著名新闻记者梁康先生的长篇新闻述评《“普京大帝”三大悬疑》,深入分析当前俄罗斯的政治发展及未来走向。

  今天的人类所面对的,也许是有史以来最深远、最波澜壮阔的巨变。巨变的核心、关键与要害,是全球政治觉醒。在发达的工业化民主国家和地区,这种觉醒表现为城市中产阶级与极少数垄断寡头之间的矛盾;在广大的新兴经济体,绝大多数则表现为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斗争。

  俄罗斯无疑属于后者。

  在俄罗斯,普罗大众渴望“公正”,因为他们在与精英阶层所进行的抢夺资源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而精英阶层渴望“自由”,因为这可以为他们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民”与“民主”,“精英”与“草根”,“自由”与“公正”,个人与集体,历史与道德,功利与人性,真与假,善与恶,丑与美••••••错综复杂,汇聚交织,共同构成历史的较量,命运的较量,信念的较量,道路的较量,真理的较量,生命的较量,自由的较量,灵魂的较量。

  俄罗斯要在这一系列矛盾、困境中做出抉择,其间的摇摆与徬徨,震荡与颠簸,涉及面之广,触及层次之深,持续时间之长,程度之剧烈,前景之不可预卜,举世罕见。

  环顾宇内,恐怕只有当代中国能与之媲美。

  每一个世纪必有其浪潮,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必将无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今日俄罗斯的这一处境,在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当中尤其堪称典型代表,因而具有全球意义,人类意义。

  “梅普易位”所引发的争论,之所以如此之炽烈,正是历史惊心动魄的沉重足音,在整个人类社会所激起的巨大回响。看似意料之外,实乃情理之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民族在寻求个人自由与社会公正之间,恰切平衡点过程中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反复性、曲折性,尖锐性、激烈性。

  中国著名新闻记者梁康先生的这篇文章,气势澎湃,视野宽广,高瞻远瞩,追根溯源,一脉传承了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直至中国20世纪80年代启蒙运动时期的先锋气质,英气逼人,锐不可当,所向披靡,横扫一切,在知识、热情、创造力方面,取得绝对的压倒性优势。

  特别应予以指出的是,该文透过纷繁复杂、迷雾重重的现实表层,将笔触伸向俄罗斯遥远的过去和深远的未来,通过纵观俄罗斯历史和深入剖析俄罗斯文化精神,理解俄罗斯的复杂问题。这是本文超越于国内所有同类题材文章之处。

  【作者简介】梁康,中国著名新闻记者,曾在北京的中国一线权威主流媒体工作近十年。这期间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习七年,曾以《国家与个性》、《参透中国,服务中国》、《2003,中国深处》、《陈凯歌的艰难时刻与中国文化的危机》、《现代化的四种时空与弱势群体在中国的出路》、《论自由的深化与人的命运》等充满独创精神的论文参加在两校举办的多项学术活动。

  2005年12月18日,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主办的“‘底层写作’与20世纪中国经验中的左翼传统”学术研讨会上,所提交的《现代化的四种时空与弱势群体在中国的出路》一文,创造性地为纷纭复杂、瞬息万变的当代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清晰、简洁的分析框架,引发强烈震撼。

  此外,还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权威主流媒体发表调查性深度报道多篇,并著有长篇小说。

  现在西安传媒界工作。

  2010年8月19日,在《汉中日报》上发表大型、长篇、深度报道《汉中五问》(文末附短文《记者手记:汉中的“百年孤独”》)。《陕西日报》专题新闻部有记者看完《汉中五问》一文之后,给该文作者发来评论:“果然犀利无比,我等望尘莫及!”

  电子信箱:liangkang2006@gmail.com

  “普京大帝”三大悬疑

  梁康

  对其支持者来说,普京就是现代俄罗斯的大救星;而对那些最严厉的批评者来说,普京是俄历史上又一个独裁统治者。

  2010年,在同环保人士一道追逐一头灰鲸的北太平洋航程中,普京亲手用弩将一只采集皮肤样本的飞镖射到灰鲸身上。

  在对鲸鱼的科考之旅结束后,一位记者问普京:“弗拉基米尔,你为何要这么极端?你知道其中的危险吗?”

  普京回答说:“平庸的生活才是危险的。”

  弗拉基米尔•普京在十多年的统治中,将俄罗斯从后苏联时代混乱的危险中拯救出来,但他同时也采取严厉手段压制民间团体,还用对抗性的外交政策惹怒了西方。

  普京说过:“弱者只能面临失败的命运。”

  如果一切都按普京计划而走,那么,普京无疑是当代俄罗斯政坛的最佳导演,当代的“彼得大帝”,而梅德韦杰夫则无疑是最佳演员。

  那么,到底如何看待普京此次的“王者归来”?“俄式民主”究竟是不是民主的沦落?

  梅氏俯首称臣,“普京大帝”归来

  这一切,最终在2011年9月24日举行的俄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年会上烟消云散。

  换位决定公布后,普京明确表示:“我现在要直截了当告诉你们,这个关于该做什么及怎么做的协议,我们很早以前就达成了,好几年前。”

  虽然那些对俄罗斯政坛真正洞若观火的人,从未怀疑过谁是梅普组合中的灵魂人物,正如美国《世界政治评论》载文所说:“普京从2000年开始担任总统,并于2008年离开这一职位,此后他一直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能够决定任何领域的政策,也能决定政策的走向,唯一的制约因素是与俄罗斯国力有关的客观因素。”然而,对于这出近乎完美的王车易位“大戏”,世界各地的“局外人”却仿佛自己就是俄罗斯国内政治的一员,依旧深深沉溺在回味、咀嚼、品评和争议之中,如痴如醉,似癫若狂,流连忘返,难以自拔。

  “俄式民主”是不是民主的沦落?

  尽管梅德韦杰夫的自由主义倾向对俄罗斯的知识阶层和商业阶层很有吸引力,但是这一部分人在俄罗斯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极小,梅德韦杰夫始终被外界认为是普京的“被保护人”,其民望也是寄生于普京过去执政光环的基础之上。因此,外界普遍认为徒弟不太可能与师傅对着干。

  普京则一直保持着比梅德韦杰夫更高的支持率,仍然拥有以农场主、蓝领工人、为人父母者、退休人员为主体的普罗大众的支持,拥有俄国最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实力强大的军队和安全部门的支持。在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统的这几年,俄罗斯绝大部分民众从未怀疑过谁才是俄罗斯真正的掌权者。

  对此,著有《地缘大战略——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及其战略选择》一书的独立学者丁力先生做出了自己的评论:“如果反对派根本没机会在公平的选举中获胜,那说明它退化了;如果执政党没机会在任何地方尝到失败的滋味,那说明它也退化了,就像任何其他虽然活着、但却死气沉沉的生物一样。在某种程度上,俄罗斯的政治生活开始显示出停滞不前的症状,而这种停滞不前对执政党和反对力量都是有害的。”

  丁力先生继续分析道:“伊索寓言中有一个故事:一群自由自在的青蛙看到别人都有了王,于是请求上帝也给他们立一个王。上帝给了他们一根木桩,一个虚拟的王,青蛙们很不满意。于是上帝派了一只鹰当他们的王,这只鹰王把青蛙都吃掉了。强权之下,俄国的长远发展肯定会受到制约。今天的俄国仍在威权和民主之间摇摆,普京归来事实上揭示了后苏联时代俄罗斯政治秩序的根本弱点,即俄罗斯的正常运转继续过度依赖个人权力。为了保证一个人施展能力,必将限制许许多多的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结果是得不偿失。在很多时候,尤其在苦难、虚弱的时候,俄国人和中国人都把自己当作青蛙,期望有一只鹰做他们的国王。如果他们都能变作鹰,而不是鹰的恭顺臣民,一定会有一个更强大同时也更文明、更富裕的国家。俄国应该成为中国的一面镜子。”

  日本著名时事评论员河野洋次郎在NHK黄金档的政论节目中亦持相似观点:“在受到高度控制的俄罗斯国内政治环境中,其政治变动和选举结果都在克里姆林宫的精心策划之下,几乎没有什么能让人感到意外。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选举俄罗斯下届总统的是克里姆林宫的精英,而不是选民。俄罗斯并没有真实的民主,现有的体制更应该被描述成‘与被统治者达成一致的集权主义’。”

  与上述看法相反,俄罗斯著名政治学家卢斯安诺夫则丝毫不掩饰自己对普京的由衷拥戴,言语间饱蘸着对于普京的赞美之情:“如果说斯大林是俄国人的崇拜对象,那么普京就是俄罗斯在全世界最有名的注册商标,其声望甚至超过了伏特加、鱼子酱、俄国芭蕾和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俄罗斯人必须对国家的需要保持高度的敏感,一个满怀爱国主义的独裁者,这,才是今日俄罗斯真正需要的,普京正是这样的人。与萨科奇和卡梅伦不同,普京代表着所有的政治光谱:他既是民族主义者,也是世界主义者;既是进步主义者,也是反动分子;既是中央集权论者,也是自由主义者。在围绕权力的整个博弈过程中,普京拥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在他担任总统期间,俄罗斯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富裕国家’。不管你是否喜欢,普京都是俄罗斯社会的缩影,它体现了俄罗斯人的追求,代表了俄罗斯人的希望,没有其他政治家能与之媲美。”

  梅普会轮流坐庄36年吗?

  有人据此推断,普京将在未来12年领导俄罗斯,而届时年满59岁的梅德韦杰夫,正好可以在2024年“接替”退下来的普京,这意味着“我们已经知道2036年前的俄罗斯政治格局”。

  事实果真会如此吗?

  到普京掌权时,对前一时期俄罗斯所走过的曲折道路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明确提出西方的发展模式不适合于俄罗斯,强调俄罗斯社会“需要恢复国家的指导性和管理性的作用”,“不准备抛弃传统的对国家的依赖”,俄罗斯需要“一个全面的由国家控制经济的体制”。

  1999年12月31日,在履职俄罗斯代总统的前一天,普京写道:“俄罗斯永远不会成为第二个美国或英国。对俄国人来说,一个强大的政府不是需要消除的反常现象,而是秩序的保障人和任何变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普京在“民主”二字之前,加上了个形容词“可控的”。对于“可控的民主”,其解释是,转型时期的俄罗斯需要秩序与稳定。而经历了叶利钦时期政治与经济双重混乱的俄罗斯老百姓,也相当认同普京的做法。

  在第一任期内,他削弱了地方势力,用垂直管理的模式将权力向中央集中,使国家威望有所复苏;第二任期时,尽管国家杜马中也有在野势力,但已形成支持政府的所谓“政权党”——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独霸天下的趋势日益明显,从而找到了了一条“化解”府会冲突的途径,政府效能更为提升。

  不断收拢、加固手中权力的结果,立法、行政、司法控制权均掌控在普京手里,俄罗斯政治形式上的“三权分立”,已经被事实上的“超级总统制”所取代。此外,普京政府还将寡头们彻底赶出舆论阵地,通过对新闻媒体的整合实现对它们的控制。

  在这个权力集中的制度里,选择一个领导人就等于选择国家的方向。

  上世纪90年代初,叶利钦以57.3%的得票率首次当选总统应该说是民选的结果。

  梅德韦杰夫亦然。

  而此次普京的再次竞选,不难看出是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之间“私相授受”的结果。

  可见,俄罗斯总统选举由民选制趋向于“提名制”。前任总统的意愿和行为不仅影响选民情绪,也左右了总统选举的结果。

  总统“提名制”、“桌下交易”不仅反映了、而且也已经成为俄罗斯总统大选中重要而独特的现象。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这一系列大同小异的权力更迭方式,不管缺陷也好优势也罢,不应该被简单理解为个人对权力的贪恋,而更应看到,这是为了避免类似于“人亡政息”的断裂、混乱局面出现,从而保证既定政策的延续和国家政局的稳定。

  好了,到此为止,我们可以回答“普京之后,谁来接班”的问题:普京将会像当年叶利钦千挑万选挑中自己一样,精挑细选一位能够继续贯彻、执行自己以国家资本主义为核心精神的各项方针、政策的人,来做自己的接班人,而这个人,基本上可以排除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梅德韦杰夫。

  “俄式民主”路在何方?

  在俄罗斯国内,有人调侃地说,当人们思考普京将会带俄罗斯走什么样的道路时,答案经常是“朝鲜”。不过,到底是“南朝鲜”,还是“北朝鲜”,人们也搞不清楚。现在答案已经明了:普京走的既是北朝鲜路线,也是南朝鲜路线:政治上加强中央权力,是“北朝鲜式”;而经济上推行自由主义,是“南朝鲜式”——这对于普京而言并不矛盾。

  在接受一家德国媒体采访时,普京曾表示,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无意重返苏联时期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我们只是在探索一种适当的体制,既能保证公民享有自由,又能保障他们享有管理国家及解决各种问题的权利,同时还能使国家成为造福人民的高效工具”。

  2000年初,普京在正式开始自己总统第一任期的大选前夕,为了拉近与选民距离,主动来到《共青团真理报》社,现场回答读者的热线电话。一位莫斯科女士,给普京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如果是毁了苏联并且不受人民信任的叶利钦推荐的您,您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称职的总统呢?”

  普京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他的回答也没有拐弯抹角:“我的意志以选民的意志为基础。如果在3月26日的总统选举中,多数选民选举了我,就说明我称职;如果多数选民没有选举我,就说明我不称职。谈到苏联解体,俄罗斯有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如您所见,俄罗斯政府正致力于建立一个新的联邦国家,如果选民支持我们为此所做的一切,那他们就会做出自己相应的选择。”

  民心向背是执政成功与否的关键。普京之所以在俄罗斯政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除了超强的个人能力和手腕外,最关键的一点,是因为普京深深理解了,俄罗斯人渴望过上稳定、幸福的好日子,不想再回到过去那些不堪回首的阴暗岁月,也懂得了自己在俄罗斯政坛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根本源泉之所在,那就是人民的支持。

  因此,不难理解,普京为何在此次统俄党的年会上,用了一个多小时讲述未来执政计划——给教师涨工资,给富人增税,推进住房保障,提高人口出生率,更新部队装备等。其中,不少还给出了目标与期限。比如,年GDP增长率设定为6-7%,要让俄在未来5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在提到工业现代化以及创造就业岗位时,他甚至提出“这是我们未来20年的任务”。普京在年会上的总结语是:“我们的力量,在于国民的信任。在一起,我们就能取胜!”

  在评论普京“王者归来”及“俄式民主”的未来时,美国卡耐基国际和平研究院莫斯科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雷宁亦阐明了这个道理:“普京的政治基础,来自底层民众以及受他控制的精英。现在看上去,他依旧能够保持对精英的控制。但如果他的受欢迎程度下降,他的权利也必然收缩,这就是普京对于政治的社会层面保持高度关注的原因。”

  中国新军事变革的操盘手、作家刘亚洲中将在其传颂一时的鸿文《西部论》中写道:“一个制度如果不能让公民自由地呼吸并最大程度地释放公民的创造力,不能把最能代表这个制度和最能代表人民的人放在领导岗位上,它就必然灭亡。从这一点来看,苏联的改革是由难到易。今日俄罗斯已经走过了最难的一关。”

  经过20年的转型,俄罗斯已经基本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框架,并推动着俄罗斯不断向前发展。对俄罗斯人民来说,追求政治经济社会转型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太远了,其实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俄罗斯的民主只能向前发展。即便在此过程中,可能还会走弯路,甚至部分回头路,但走向“成熟而稳定的民主”这一大的趋势很难改变。

  俄罗斯著名诗人丘特切夫所说,用智慧理解不了俄罗斯,用一般标准衡量不了俄罗斯。俄罗斯既不是法国,也不是德国。俄罗斯人要走‘自己的路’,这将是一条‘共同事业’之路。

  从彼得大帝到斯托雷平,再到今日之普京,300年来,俄罗斯人一再发出“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这样的豪言,在这一艰辛漫长、跌宕起伏的历史征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剽悍骁勇、桀骜不驯的野性民族的苦难与辉煌,一个具有纯真信仰、追求超凡的信心民族的失落与求索,更看到了一个非凡民族的梦想与复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