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之蓝》读后感1000字
《未竟之蓝》是一本由黄宝莲著作,新世界出版的238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00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得断断续续,只言片语的,文字有点贫瘠,作为游记,真的比较失败,个人负面情绪过多了。。。不知所云啊。。。关键是
●初中
●“同都市上班的朋友说:出门很累,一个人出门特别辛苦,上厕所也找不到人代看行李。办公室那头的人惊叫:你来上班,我去替你旅行。”
●看完真想冲动去旅行
●最爱的一本游记。
●2012.11.12 《未竟之蓝》——特别喜欢作者小处有感的细腻与旁观者样的冷静,洞察感知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人、事、物,生活,生命!
●即便不是如此也脱不了是世俗的那一小撮
●超爱这本书,看了之后恨不得依样画葫。
《未竟之蓝》读后感(一):很好读
文字清新、生动,作者有些独特的视角,不是一般的游记,更重视自己的心灵体验。不仅写景,更多的写人。值得一读。读着感觉作者像是一个20岁的年轻人。看着看着能跟着她喜,跟着她悲。随着文字走入与作者感同身受的的世界。
《未竟之蓝》读后感(二):一点评价
当时看了这本书,只是被这个大胆的女子所吸引,也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这么潇洒的出走,不牵挂身后的一切一切,来这么一场充满未知的旅行。我爱旅行,所以我绝对会被这本书给激励,去找寻我的道路和方向,和我自己的目的地,勇敢的走吧!
《未竟之蓝》读后感(三):未竟
生活有太多虚像,
殊不知这过后又是新的征程。
真正算得上终结的只能是死亡。
既然没有结束,我们就得继续努力生活。
人生就是一场未竟之旅。
《未竟之蓝》读后感(四):只身旅行
一个背包,一张火车票,一个孤身女子。走出门,就是整个世界。很多人,心里都怀抱这个远游得梦想,但也有各种借口。借读这本书,解解自己心中远游得憧憬。
这些故事,匆匆擦过我的眼,十几分钟读完她六日来的各色经历。脑海里那条火车狭长而拥挤,沉沉得鸣笛声,消失在眼境中的铁轨。
一生中,能有这样的机缘,一个人静静地搭火车走过这样一段路,看到世界荒芜外的惊喜,亦是不俗的经历,让我又爱又恨。
《未竟之蓝》读后感(五):黄宝莲式的逍遥浪荡
那年2月,于春节火车“嘎吱嘎吱”的摇晃声中,带着无限的好奇开启了《未竟之蓝》神秘的封面,这本书在杂味纷呈的狭小车厢内,在雪白的床单上迷糊的梦魇间,陪了我一程,可惜我对面没有帅气与邪眉、吻到进厕所都同进同出、难舍难分的情侣,只有一家三口挤在一床上,两个大臣、嬷嬷轮番伺候着哭声震天的小皇帝。
列车外飞逝而去的风景,也没提示我这趟是三个月旅行的开端。
节后忙碌无以加复,而翻过了一半的《未竟之蓝》就此被搁浅。
直到同年8月,白天一场闷热的雨后,让我强制性地把南方仍夏季当头的时分定为初秋,这本《未竟之蓝》就在搁浅半载后,在那样的秋雨午后,在接下来的晚上我去发屋做头发时重新被开启,黄宝莲是临行前理发,我是理发时再读,同样在雨后的片刻宁静里。
后来在晚睡前靠着床读完。不同的阶段读这书,总觉得是在读自己,原来世界上还能找到跟自己文风如此相似的人、如此相似的渴求。读完甚至还不甚解书名的含意。
黄宝莲式的逍遥浪荡,开始开启着我生命中的诸多“未竟之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