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传奇》读后感精选
《植物传奇》是一本由沈苇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视觉共振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3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想以后吃完甜瓜后 我一定不会搽嘴拉~
●有趣的书。
●很爱很爱的一本
●这种考证的文章,很有趣
●植物的地域性,比人类的地域性更具一种超越性。虽然它们站在原地不动,但对世界有足够的洞察——它们用“静”来看世界的“动”。——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棵树,都是世界的一个中心。
《植物传奇》读后感(一):向植物学习什么?
抄一段书中的话:
《植物志》的作者朱尔·勒纳尔称植物是“我们真正的亲人”,树与树绝不发生口角,有的只是一片柔和的细语。他认为,人类至少可以从一株树上学到三种美德:一、抬头仰看天空和流云;二、学会伫立不动;三、懂得怎样一声不吭。
《植物传奇》读后感(二):很传奇
看着植物的种种,已然不仅是植物。连同其所传播的轨迹,甚至烹制的菜肴,发展的历史,几乎如地图呈现在眼前。偶尔穿插的诗句,虽不能完全体会诗人沉醉其中的意境也看得出那份热情。古老的丝绸之路,繁若星辰的香料干物,仿佛飘出纸张直达鼻腔,伴着油墨清香。
《植物传奇》读后感(三):怀念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先是觉得很怀念,特别是怀念那些味道,葡萄,白杏,西瓜,无花果,苹果……
那时候老爸去吐鲁番,带许多葡萄回家,马乳葡萄那味道,至今不能忘记。
秋季去农人家里,坐在杏树下,想吃多少都行,临走还会带上一筐甜杏脯,吃一个冬天。
每年夏天家里的西瓜都累在床下,那时候西瓜便宜,好吃,又大又甜。
还有什么无花果干,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巴坦木……是我小时候常吃的。
然后看到,这些普通的植物背后,都有一段传奇,各有各的精神,美丽动人。比如胡杨,玫瑰,雪莲,白杨树……
提起新疆这地方,许多人的映像是广阔,荒芜。其实,那只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新疆也有这许多传奇植物,虽然朴实渺小,但又常常是新疆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植物传奇》读后感(四):所有的植物都是一盏灯
一本诗意的书,一本关于美的书。舍不得一下看完,看一会儿,就要合上书,仔细回味,傻乐一会儿,才迫不及待地看下去。
我想起了那唯一一棵属于我的树,曾在一个雷雨夜被连根拔起;我想起了小时看我们荡秋千的三棵槐树浓郁的花香;我想起了院子中间盛放一树花朵的梧桐树;我想起了竹枝扫帚在院子里留下的细细的划痕,轻轻笼起了彩色的落叶,这是我最爱做的家务;想起了雨后的晴天,脚上结了干泥球的小鸡跑过院子时,满院落雨的声音;我想起了我仰望过的树缝间星星点点的蓝天和田野(秋千荡起时,可以越过院墙看到远处的田野);想起了多年以后回到无人的老院,踩着厚厚的黑色落叶,脚下的轻响……
所有的树都是一盏灯,照亮游子回家的路;所有的树都是土地上的天使,不顾风大站在高处倾听归人的马蹄。
这个世界上,对我来说,只有两样东西,拥有再多都觉得不够。一是树,一是书。若只能选一样,我会选树。没有任何东西比树更美,更能让人感觉安心。
想象着心爱的人,带着1001匹马,把我娶进一个有着999棵会开花的树的家,幸福得像在天堂!
这本书让我如此欢喜,当我年老在火炉旁昏昏欲睡时,从桌子上拿下来的,我希望是这本书。
喜欢植物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这本。
《植物传奇》读后感(五):植物的启示
如果真正读懂了一株植物,那么,面对它,就是面对整个世界。
《植物传奇》是一本引导人如何爱上植物,如何由一株植物看到整个世界的书。作者沈苇生于江南,流连在乌鲁木齐,因为热爱,他怀着一颗诗人之心,踏遍新疆辽阔的土地,最后选择了丝绸之路上的20余种植物,一一讲述它们的生态、习性、身世、传说、宗教、文化……
作者的爱,不仅仅是抽象的、诗意的想象,更是经由植物的血管和根茎,深入大地,回溯起源,思考今生。
在吐鲁番的葡萄园,作者体会到的是一种生死打量:高处的墓地和低处的村庄互为视角;从葡萄到葡萄浆,犹如一次肉身到精神的过度;而葡萄干,则是岁月的“干尸”。
胡杨也是。“生与死在胡杨林中唇齿相依,是一种同在与混融。”从赖以生存的家园,到荒枯的孤岛,一代代人从这里漂泊迁出,一代代人留下记忆,湮灭身份,痕迹被流沙抹平如新,只留下凭吊无依空怅惘的后人。
天山深处成排的云杉森林,让人恍入教堂,感受着神圣和震颤:因为它们“是人类宗教建筑的原型,人类最初的神殿,保留了原始的天籁。(夏多布里昂语)”既让人怀揣恐惧,又能提供神殿般的庇护。
新疆第一调料孜然,闻到它,似乎就闻到了古老新疆的味道。伴随这烤肉飘香时的滋滋声响,孜然以最世俗最民间的方式,飘进人们的胃、肠、神经、大脑。于是,它和当地人之间,形成了一种长久而纯粹的信任。
而苹果,不是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又圆又大的苹果,而是被驯化前、存在了2000多万年的野苹果,我们不知道,它还有着酸、苦等多种滋味,也有长的、扁的多种形状,这种演化和失去野性的过程,似乎也潜藏着整个人类的某种危机。
……
从丝绸之路走来,跨越天山南北,跟随作者,沿途与它们一一相遇,虽无言语,但体会它们独特的美,看清与之相映的面容,就能清晰地感受到自然的恩赐和馈赠。其实,每一株植物的根系,都牵连着大千世界的末梢神经。它们的历史比人类久远,还演绎过多少我们不知道的传奇?它们经风历雨,给予过我们多少或明或隐的启示?一本书能容下的,实在太少。
所以,感动和敬仰的,其实是作者这种爱与尊重的态度。对植物如此,对世间万物,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