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时+经典读后感有感
《8小时+》是一本由(美)皮克林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4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Make plan much better and control yourself very well. In this book, there are some useful form. It’s a tool book. I like it.
●有点不合时代的时间管理的书籍,但提纲很清晰,一开始不讲时间管理,讲生活的目标。我到觉得这个更让人深思
●在全面攻论文时看这本还蛮对胃口的。建议和技巧都挺周全,不过二八定律对创造性工作来说,还是过于乐观了。2-7,2.12读毕。
●对于gtd的新手来说这本书可以让你更加理解这个感念并且教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人们培养好的习惯。
●内容与书名联系不大,主要提出如何确定目标、首要任务,如何对抗干扰,如何战胜拖延的一些建议。
●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内容丰富,再增加了一些新内容。三大流程PERT,CPM,GANTT还是比较常用的。条理很清晰,一条一条整理,没犯思路不明路线不清的毛病。
●一本实用的时间管理“工具书”
●这本书适合拿来作为大体学了几种方法后的复习……似乎GTD每种方法都说到了,但是也没有新意。倒是因为综合了太多方法所以显得有点乱。
《8小时+》读后感(一):实用性不大
看过几本时间管理,感觉大同小异。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可能是文化差异,欧美人说话方式比较直接,所以书中一些防打扰的对策,话说的很直白。换成在国内,这么赤裸裸的拒绝别人,就算是同事也会很不高兴的。然后穿小鞋啊、打小报告啊,接踵而至。
一日之际在于晨,每天早上到办公室先梳理一些今日需要做得工作内容,列出重点,然后早上是精神最好的时候,可以处理那些困难的事务。而一些琐碎得不重要得可以放在午饭后,这时人最疲劳最困倦,找点不需动脑筋得小事做做提神。当别人来麻烦你做事的时候(非本职工作),可以说“我手上有重要的事,等我做完了再帮你,可以吗?”这是我的一些方法。
我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严重缺乏效率的人。自己知道但是总也改不掉这个毛病。我想自己不自知或者自己无法跨越的坏习惯才是人生中最大的障碍,它阻挠我的进步。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提高效率的框架,可以从中找到缺乏效率的具体原因在哪里,并且给出了改进这些坏习惯的方法。
有时候知道方法是一回事,能够实行这些方法并坚持下去却是一个莫大的挑战。因为这些坏习惯是我的一部分,改变自我是多么困难。
我在学一个新的课程时,或者订立一个计划时,想到的是我能把效率提高上去,效率不断提高,有那么多新方法、新工具,效率能够无限提升,没有尽头。但在现实中,我往往是被同一个坏习惯拖住了后腿,它正是我的低效的原因所在。
提高效率这件事情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希望与我有同样困扰的朋友同样从这本书中获益。
《8小时+》读后感(三):道理不能只是听听而已
这本书与其他个人管理类书籍相比,并未有太大的特殊之处,但这本书依旧让我收获不小,原因并不在于如何阅读,而是阅读以后会怎么去做,会不会立即行动起来。
看这本书时,正是我决定开始自我管理的时候,我打算养成读书的习惯,购买这本书的电子版后,我决定每天看两章,分6天看完。并打算在看完后写一篇书评。并且在2015年的每一周都看完一本书、写书评。在计划开始时,并不是那么容易坚持的,第四天的时候,解决完工作生活上的事情后,已经22:30了,困倦袭来,心里涌出“要不明天再看吧”的念头,幸好地是,最终坚持了下来。
分享几个书中我认为很好的观点:
1.拖延的一大原因是害怕面对自己能力的不足,将任务拖至最后一刻完成,最后以时间不足的借口来推脱责任。
2.一项任务需1小时完成,把它推迟了两个星期,结果每天都要花5-10去担心这件事,结果便把一项一小时的任务变成了三个半小时的任务,而这还没考虑其中的情感消耗,这种消耗其实也损坏了做其他重要事情所需的经历。
3.生活不是用你呼吸空气的时间来衡量的,而是用那些让你屏住呼吸的瞬间来衡量的。工作若一直是顺利的,那工作就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正是困难让人成长。
《8小时+》读后感(四):程序员看了会比较懂它
它的文章,是一句一句来,一个测试来引导你。
喜欢看大段大段的文字的人应该不好看这本说。喜欢精简的人,应该看看这本说,很多句子可以自己琢磨琢磨下。
精简到什么程度,直接给你分析出应对的方式。(也就是给你答案)比如,在第十一章节里,就提到,怎么应对冲突:1.退避三舍2.漠然处之3.妥协让步4.求助于第三方5.互相敌视6.解决冲突。
还直接就给你总结了pert和gantt表的优点。(看是不是知乎能给你这样的答案呢?)甘特表
ert表:
·清楚显示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非项目工作人员也能很快看明白
·时间和人员安排于步骤间显示
·关键路径显而易见
gantt表:
·显示每个步骤的具体用时
·通过涂黑方块啊显示项目的进度
·缓冲时间安排清晰明了
·纵向的时间安排,很容易发现潜在问题
提到记事本的用处:
设计最好的记事本,可以让文件从你的办公桌上消失,你需要的时候,它又可以很快的出现。
最难的事是你在想做和不想做之间做选择,而是两个都有兴趣做的事情中选。
自我管理的两大工具:一是完成已经开始的事情,二是,一次只处理一件事情。
你的个人宗旨应该是每隔三个月修正一次,这可以让你保持一种远见和平衡意识。
最后呢,那些打三颗星星一下的朋友,我相信你们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书。
《8小时+》读后感(五):八小时+摘录
8小时+
改变或者灭亡
你无法节约时间-你只能消耗或投资时间
投入更多时间不是答案,将忙碌转为高产
改变=时间+努力+集中的精力
明确的任务/目的
确立首要的任务并与人沟通
每日行动计划
对超负荷说不
侧重于完成not完美
文件与工作环境管理
果断
冷静处理危机
有效分配任务
排除干扰
盯准目标/最后期限
提高会议效率
消除拖延陋习
平衡生活压力
坚守承诺
如果真的有好想法,就一定有方法让他实施的更好
1清空大脑整理清单
2建立每日难题文件
3彻底清理书桌
4将参考与阅读分开
5不要总讲档案放在你能看到的地方
6两分钟法则
7站着打电话
8每天早晨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9找出最佳工作时间
10重定压力水平
细微边界原则
保龄球法则
最初的也是最后的,确定大方向(宗旨)
记住随时间调整
鉴定,每个周日将成果与之前对比
把目标写在纸上-努力争取进步而不是完美-形成强大人际关系网
三个问题
1这个目标对整个组织值得么
2现在是实现目标的正确时机么
3你是处理这个目标的合适人选么
做事有计划,整天忙碌是不够的,问题是在忙什么
寻找保护你的黄金时间
先做难处理的事情
用15min去规划自己的一天
正在进行-下一步行动-等待清单-未来/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