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000字
《人生的智慧》是一本由[德] 叔本华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岁之前
●这是一本神书,有多少分给多少分的那种。前三分之一平淡无奇晦涩难懂,还好没有放弃,后面高潮迭起死而无憾。作者就像开了天眼一样,根本无法想象这是18世纪的人写的书,每一句都仿佛在说今天。这本书值得反复读十遍以上,叔本华真的牛逼,近五年内看到过的最好的书,没有之一。
●对作者观点的认同度高达99%。和赫尔曼《悉达多》的讲述方式不同, 叔本华如站在人前,面授人生机要。用一句作者自己很喜欢的一句出自亚里士多德的话来启示并且勉励自身: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这位到了晚年将自己对世人的鄙夷倾吐了个痛快 还不忘赞美一下老年人 可人其实很难在孤独中认识自己吧? 这么自以为是的活着会更好吗?
●作者是个偏执狂、自恋狂、孤僻症患者。#善于社交的人都是庸才,只有孤僻的人才具非凡才能 #我孤僻我自豪,我不想跟你们这些垃圾浪费时间 #只有在精神世界里消磨时间不叫浪费,而且能否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是天生的 #赚钱浪费生命,追求精神生活才可取(部分同意) #锻炼身体很重要(废话) 。—这本书这么高分,我想是筛选读者的结果,一些孤僻的,现实平庸的,想逃避生活的人看了此书,深以为然。
●方今时代看这书,没什么新意却有不少谬言,况且作者知行不一......鸡汤读多了,闲闷无聊,谁都能写写颇具理想主义的济世感言,然后妙笔一扔,继续没羞没臊的生活(仿佛人生的智慧,就在于将枷锁送给别人,而自己置身其外坐享其成)
●anti-social的人看了会觉得欣慰吧…(我对哲学真是嚼甘蔗一般)
●谁说叔本华的哲学是悲观主义,人生虽然是痛苦的,但是华叔教会你怎么在痛苦漫长的人生里活得舒服一点姿态优雅一点,点赞。
●虽然我觉得他许多见解感觉也太悲观自大臭屁了,但又感觉他闷骚又可爱- -读的时候竟然会挺开心挺舒服的。。。
●叔本华,我深深为你倾倒!!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一):不大赞同的悲观主义
喜欢叔本华优秀的穿透本质的观察力,但面对失败却缺少了小许勇气,“为了避免不幸福,最好不要追求幸福”。还是坚持努力尝试过后,才说放弃。就算中国传统的无为思想,也是与之有所区别的。以退为进才是更高的智慧。
有人说人一生的价值在工作所创造中体现,如稻盛和夫。而作者却说除了闲暇的思考之外,人的其他时间只是苦力劳作而已。这让我很矛盾。。还是我哪里理解错了。。。。。。。。。。。。。。。。。。。。。
。。。。。。。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三):不快乐的原因
人们不快乐的原因是寄希望于身外之物,寄希望于从财产、地位、妻子、儿女、朋友、社会人群那里获取生活快乐,而一旦失去了这些东西,或者对这些东西的幻想破灭,那他的幸福也就随之烟消云散。叔本华认为:这个人的重心在他的自身之外。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四):不要把它当做鸡汤来读。
引用第一章的一句话:“这是因为在一个思想丰富的人看来是意味深长的事情,对于一个肤浅、头脑庸俗的人来说,却不过是平凡世界里面的乏味一幕而已。”
请把这本书当做是一个剖析人性的工具。当成鸡汤来读,实在是毁了这本书的价值。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五):我的启蒙书之一
仿佛这本书就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虽然是名著,但是翻译的很通俗易懂,尼采和托尔斯泰在年轻时都曾痴迷于大叔的哲学,本华大叔的哲学是年轻人的哲学,它开启了我的思想之门。我认为悲观没什么不好,悲观使人深刻。韦启昌老师翻译的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