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恋》影评100字
《苦恋》是一部由王童执导,慕思成 / 徐中菲 / 胡冠珍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凌星星細軟跑帶膠布;周綠娘眼瞎好可憐;凌晨光文藝男還愛支那,連逃亡都要裝逼作畫連累別人送命,真賤人果然矯情。很多細節拍得太粗糙,劇本問題吧。
●2016-12-28想看,2019-1-6看過。難以想象當年灣灣觀眾的觀後感,也難以想象小野和吳念真竟是本片編劇。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看到原版重見天日,而不是在一部隔岸觀火的作品中寄託感情。
●一些论坛把该片和《太阳与人》弄混。《太阳与人》因为被禁,没有公映。拷贝一直在长影。不要弄错。
●“你爱祖国,可是祖国爱你吗?”1980年长影彭宁导演拍过一版,随后遭禁。“苦恋”是一生中恋爱生活的苦情,也是对祖国热爱而“苦恋”的双关语。不间断的《送别》。被香火熏黑的佛像。雪地问号收尾。
●大大的问号 其中人只是小小的一个点
●谁会想到爱祖国还犯错。
●老实讲我也真的是爱这片土地上的国家,但是我也想问问国家上的政权她爱我吗?
内地版的<太阳和人>原来不可能看得到,所幸可以通过凤凰大视野窥得几个片段,做个不负责任的比较,台湾版差火候。因为承受太沉重的苦难,所以表现更有张力和生命力。这个不是没体会过的人能完美呈现的。道具布景首先不够写实,电影节奏拿捏不够恰当,一样的台词,演员却是在演。苦痛很肤浅地在演员脸上扭曲,似乎他们不理解,又似乎虽能理解但无法感同身受。难怪内地沉重的电影总是特别沉重。那仍旧鲜活的烙印刻进生命里,刻进骨血里。反思,呈现,再反思再呈现,直到记忆被磨平。
《苦恋》影评(二):“你愛祖國,苦苦留戀祖國,可是祖國愛你嗎?”
我傾向非小說於小說的原因是我認為現實的任何一種安排都能夠顛覆人類貧瘠的想像。一萬個奧威爾也無法構思出文化大革命這樣人類史上慘重的一筆。我常常揣測中國歷史書上輕描淡寫的背後有著多少慘絕人寰的悲劇與血淚,一個個單薄的個體就這樣淪為命運的棄兒,被歷史的車輪無情的輾過。茫然的面孔背後包含了多少艱辛與無奈。而作為這一場場盛大的歷史鬧劇的參與者,滋味卻只能獨自咀嚼,後來的我們也被迫遺忘,更無謂反思。環顧現實,除了對命運感恩戴德以外,不免發現世間的黑暗與僭妄不過是歷史一個小小的重演,而沒有反思過的命運是不會輕易將我們放過的。正如西諺有雲:The past never dies.
“你愛祖國,苦苦留戀祖國,可是祖國愛你嗎?”
《苦恋》影评(三):爱与困惑
这是台湾的《苦恋》,并非内地没有公映的且被批判的禁片《太阳和人》。
如果简单地将此片定义为反映文革的作品,则不免显得过于狭隘,主角的人生实际上经历了中国不同时代的繁杂过程,只不过在这所有的过程中,他都作为一个对“祖国”的单相思者而存在。
少年时代被日本人夺去了生活;青年时代被国民政府逼得走投无路而远渡重洋;在终于迎来新国家的时候,他的爱促使着他毅然回国,而接下来的反右与十年事件,则彻底将他击败,可即便如此,他至死也仍旧苦恋着“祖国”,在爱与困惑的挣扎中,结束了人生。
电影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特别是摄影很有水准,吴念真的编剧也将故事讲述得十分完整清晰,节奏恰到好处,影片的整体气质有着典型的台湾风格,几位女演员也相当养眼,即便一些场面和台词略显过犹不及,甚至生硬,但总体上的表达已经到位,最后一幕很经典。
《苦恋》影评(四):大陆原版至今还不知道在哪个角落
《送别》的音乐一再响起来。
难得的是台湾拍的,对国民党抓壮丁那段毫不避讳。
红旗海洋、城楼那段是剪用了相关素材的吧?
最后雪地上大大的问号,手脚指天,都忠实还原了原著剧本。
“谁会想到爱祖国还犯错”。
“您爱这个国家,苦苦地恋着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爱您吗?”(我爱他,他也爱我。而你呢?你爱祖国,苦苦留恋祖国,而祖国爱你吗?)
很容易会被扯到另一句“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先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
一生受尽磨难的杨过曾经说过:世人从不爱我,我又何必去爱世人!但后来他还是做了“神雕大侠”,并且保家卫国过,最终国家灭亡易主,才归隐江湖。
《苦恋》首先发表了剧本,结果引发空去的大争论,惊动了高层 领导人,后面拍成电影也直接被封禁。这大概只有《武训传》可与之相比。毕竟其他被禁的国产片应该还没有达到“上动天听”的程度(《霸王别姬》不知道有没有,不过它也没有这么“赤裸裸”的拷问)。后来没有这样的国产片,很大原因是后来的尺度都没那么大,不敢这么深入。
80年代初,两岸都换了领导人,也都稳定了局势,有了点和平共处的意思,可台湾却接连拍了《假如我是真的》、《苦恋》这两部大陆的伤痕题材(导演都是王童),大做政治文章,好像是在争取对岸的民众:我们这边过得很好,你们水深火热,来投奔我们吧。事实上,那些年,两岸都有开飞机来投的,劫机逃亡台湾的事也发生了好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