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中漫步的读后感大全
《影中漫步》是一本由(英)多丽丝•莱辛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 32开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影中漫步》精选点评:
●味如嚼蜡
●翻译得较烂
●算是外文小说里面,我比较能读进去的了。虽然很杂很碎,但有种细节里面读出深意的味道。
●道行不够看不懂
●我觉得很好的一本书呀,非常真实且某些地方令我觉得感同身受。
●以街道为线索 追忆60年代的伦敦生活 翻译太差
●莱辛的自传,让我觉得作家的自传都很深刻,不是很容易懂,不过会努力的去理解。
●第一次读她的书就是自传体。透过别国人的角度理解某主义的时代,才发现为某主义狂热冷静否定的青年不在少数,其实大家都一样,思想多元化启蒙时代,总有人对某主义深信不疑,总有人怀疑多思,总有人游离于所有思想之外,有人沉浸生活,有人离开生活。智慧难得。印象较深是那句独裁者之所以成为独裁者,是所在社群其它成员的不作为。
●史诗感的自传,读完更能理解写作金色笔记的背景
●整整看了一年的书,断断续续的,可见这本书有多难读。实在是不推荐此书,一是没有目录,二是排版很烂,三是有许多错字。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在怀疑是否是盗版。但是如果静得下心来看的话,里面有些许句子还是不错的,全书共三部份,都是以作者住宿街区来命名,写得比较琐碎
《影中漫步》读后感(一):烂出版社,烂翻译
昨天在书店买的,因为塑料薄膜包着,回家才能拆开---大失所望!!! 居然连目录都没有,更别提什么序、跋了。 看了10来页,味同嚼蜡,如果我英语再好一些,似乎就可以根据这个中译本逐字直接翻回到英文版!
《影中漫步》读后感(二):极差的翻译与极差的编辑
翻译得非常生涩,感觉译者都不知自己在说什么。
编辑水准只需看下书的第一百页就知道了,光这一页就出现了两处逗号与句号连用。(这个错误在全书中多次出现,就这么难发现吗??)
我都懒得再列举其他文字错误,浪费我的时间。
本书的译者和编辑对不起这样一本好书。
《影中漫步》读后感(三):就是圈钱的书嘛
这么短的时间内翻出一本书来
无论怎么说都不实际
于是这本书打着"朱凤余等译"就风风火火又很诡异地出现了
其实除了封面和版式还能看外
这本书真是烂到不行
翻译让人无话可说
不准确不说
糟糕到甚至能把1958年翻译成1950年的地步
说到底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太急功近利
既然版权是自己买到了
多下点工夫
晚一点出
也不会怎么影响销量的
《影中漫步》读后感(四):不容易读完的一本书
自传一向不容易读,我还同时买了三本作者的自传,首先读完的是格拉斯的“剥洋葱”,其次读这本,可惜一直没读完,我很喜欢作者的生活叙述,可是翻译的难懂,佩服作者,她只是遵从自己的内心,依照自己心灵的引导。当她意识到共产主义背离了她的想法,她选择退出,她爱自己的儿子,还是个走在时代前端的人,结婚,离婚,同居,共产主义者,这一切在那个时代都是不可思议的,属于叛逆的一代。
喜欢她在诺贝尔奖送信时,还去超市采购,一个老太太坐在自家房门接受祝贺,玩笑着说:估计他们以为我快死了,再不颁奖就没机会时的豁达
《影中漫步》读后感(五):只读了一半
确切得说只读了一半。后来被舍友拿去放在实验室,后来她又拿回来还给我,后来她又放到床头每天翻几页。。我只能在我见到它的短暂间隙断断续续读上几页。那时候只觉得是一个女人絮絮叨叨的在讲自己的故事,并没有对我产生太大的吸引力。毕业了不知道最终书在何方,我不会再去买一本,那也就没有机会再看到下半本了。今天突然在豆瓣上看到它还标记着在读,突然有了想再看的念头,只是想知道,这位老太太是怎样描述自己的一生?年老时回味着那些过往,又会对自己的过去做怎样的粉饰,最终希望是怎样度过的,我相信这本作为她自传的书一定也加入了不少她的个人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