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读后感精选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是一本由F. Scott Fitzgerald著作,Scribner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73.00元,页数: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精选点评:
●还是带着电影的余温看的
●没看过电影,费兹杰拉德有点意思
●脚本很淡
●挨缝电子书
●电影版的Benjamin幸福多了~
●华美的fitzgerald,英年早逝,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疯狂的parties,这才有点菲茨杰拉德的味道。很风趣的言语,就是生词有点多T.T,但是我还是更喜欢电影版的!
●看的电子书 话说印象中这个Benjamin Button比电影版更无情
●第一次读完一整本英文小说
●从头到尾都很吸引人,一口气就读完了。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读后感(一):看了电影再读的小说。
其实我觉得还是小说更好看,更有味道值得去思考一些。
但每个人地喜好不同,如果你喜欢浪漫的故事,那就不要让这部小说来搅乱你对benjamin button故事的美好联想了。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读后感(二):。。。。。。
小说和电影并不完全一样,比如并没有本杰明与黛西的爱情故事,如果是冲着这个购买这本小说的人就不必考虑了,作为短篇小说,其所表达的主旨与电影是一样的,别样逆水而行的人生,关于人生的意义的探讨。。。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读后感(三):想起罗素老人家说的reality&apperance
这是上学期哲学课教授布置的第一份作业,不管用多少字,回答一下who am i
当时很多同学都用了各种关系和身份来证明自己是谁,父母的女儿啦,兄长的弟弟啦,等等。当时教授就问了,这样真的可以证明么?
假设你才出生不久你的哥哥就出国了,多年后再见面,当初那个黄毛小子已然成了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你怎么确定那个人就是你的哥哥?同样,在他眼中你只是个被父母抱着随时哭闹的婴儿,他又怎么确定这个跟自己差不多高了的小子就是自己的弟弟?所以,这些关系真的能确定你就是你么?
再说经历,都说一个人的经历决定了这个人的独特性,那么benjamin呢?这种情况下人们又会如何判断呢?仅仅因为他的人生违背了我们已知的规律?
谁保证规律的绝对性?谁保证所谓生物学科学等就是对的?五岁的你和五十岁的你外表完全不同,那么你真的还是那个你么?
正如小说结尾,benjamin谁还remember他?他自己又remember了什么?
个人觉得悲惨程度堪比卡夫卡变形记里的大甲虫了。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读后感(四):反方向的钟
记得大二返校的火车上,石榴问我,你觉得布拉德皮特哪最帅?我说眉眼吧,剑眉星目也就是这样了。石榴说,我觉得是脸颊,他的脸笑起来的时候宽得让人体温上升。
皮特在这部影片里演得很出色。我是很多年以前看的,基本上都忘光了,只是还记得当初看的时候,被皮特老年装扮给惊到了。
前两天在audiobooks上看的有这本书的音频,就听完了。故事很短,大师就是大师啊,语言精悍,简单有力,故事干净利落,一个反生长的人的一生就这样浓重泼墨地展现在你眼前。
这样奇怪的人生,如果真的存在的话,他所遇到的不便,肯定要比书中描写的多多了吧,尤其是在现代这个你去哪办个啥事都得出示身份证的年代。
人从小到老,和从老到小,其实也没有太多不同。都是从依靠别人到被别人依靠再到依靠别人。如今自己正处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觉得自己必须是一个斗士,两边都靠着呢,不能倒。
对一个桥段印象深刻,就是在本杰明退到幼儿时期,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都在讨论自己长大了想成为什么人的时候,本杰明想,那些梦想自己是不可能再有了。No possibility but to be a little baby and then to die. 如果是我,我会恐慌的。
只是死去的时候是如此少不更事,根本都不会理解死的意义,不像老去的死亡,你理解,但可能依旧做不好准备。这也许是一点 silver lining吧。
有空再去回顾一下电影。貌似电影里的爱情亲情都感人至深,在小说里倒没有什么特别的体现。
我是个懒人,不喜欢站着被依靠,累,想早点老去。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读后感(五):对逆生长的本杰明巴顿一生的观察日记
五星给这个脑洞大开的点子。
完整看完的第一篇英文小说。
真的是以观察日记的方式在讲述本杰明巴顿的一生,生下来就会说话,一副衰老样子。不过他爸倒是没抛弃他。忍着流言蜚语,化了妆把他养大。
因为实际上是个老头,所以小孩子爱干的事他都没兴趣,就是喜欢看书,抽他老爸的雪茄。
后来长大了,想去上耶鲁,结果被嘲笑怪胎。怀着恨意回到巴里摩尔。继承老爸的扣子工厂。那时55岁,老爸带他去参加宴会,他爱上了一个银发柔弱的姑娘,刚好老丈人看不上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就喜欢他这款55岁的成熟男人。25岁姑娘和55岁老头结果,这事还闹的满城风雨,传了本杰明各种奇怪的谣言,不过索性婚还是结了。很快就生了孩子。
后来正逢美国和西班牙战争,工厂赚了钱。他也感觉自己在变得越来越年轻,而妻子却越来越衰老,两个人越来越无法相处了。他去和很多年轻妹子勾来搭去。城里又开始传言25岁男人配55岁老婆,怪异的流言。然后他就跑去参军了,混得不错,还获得了功勋,官至上尉。战争结束后,他也不想回去,但是公司需要他,他就回去了。妻子已经去巴黎养老。他也把公司直接交给从哈佛毕业的儿子搭理,他去哈佛上大学了!
去哈佛是为了向耶鲁报当年的嘲笑之耻,在足球赛中代带队把耶鲁打的惨败。后来他毕业回到巴里摩尔。儿子又跟他有了矛盾。儿子觉得他太年轻了,很奇怪,儿子让他在人前叫他叔叔,不能叫他的名字。本杰明很郁闷。后来去上了中学,幼儿园,再后来被护士照顾直到彻底变成婴儿,然后失去一切意识。结束这奇特的一生。
(以上复述情节有不全的地方。如缺少第二次入伍被退回的经历。)
我也是佩服典型的编剧,能把一个嘲讽(以貌取人)意味这么浓的小说,改编成一个感动人的的片子,不愧是阿甘正传的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