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法则读后感1000字
《可能性法则》是一本由梅尔·施瓦茨(Mel Schwartz)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1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可能性法则》精选点评:
●用量子力学来的原理来理解世界、人生、心灵,确实是很有意思。而在看这书之前,我也有类似的想法,用量子力学的现象对应人生的现象。所以,这书的很多看法我都是有同感的。 但,必须警惕的是,量子力学理的理论,放到心理学领域可能并不能称为科学。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应该拥抱变化,努力参与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
●构筑一种新的人生观,看完以后受益很大!
●这是一本很开脑洞的书,作者借助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向牛顿经典世界观——机械式因果论发起挑战,将心理学恢宏至全宇宙的视角。推崇整体不能割裂,无数个个体与其组成的整体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做加法,因为这完全是两回事;强调参与式世界观,注重表达感受,询问你我他的信念如何形成;摒弃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方法论,“灰度地带”是寻求达成共识的环境。最有趣的是我竟然在读一本心理学著作的过程中,大致了解了量子力学。在读本书之前有《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作为基础,很多知识都有了交叉验证,所以既熟悉又意外,而这就是喜欢。
●用量子角度解释有一定道理
●说好听点儿是蹭热点,说难听些就是伪科学,神棍
●量子力学治疗焦虑比存在主义治疗抑郁还搞笑
●不是物理学,而是纯粹的心理学书籍。作者似乎是受到量子物理理论的启发,试图将一些量子物理中的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心理治疗中去。给我的感觉是,通过量子物理领域的一些结论,创造出有别于传统(作者语:“机械式”、“牛顿式”)的形而上学,然后将这种形而上学应用于解释日常人际交往和心理治疗。我感觉,能从物理学前沿得到一些思想固然不错,可是量子力学本身的研究还在不断完善,将它的结论作为依据应用到社会和心理领域,并不值得大规模推广。
●我们既讨厌确定性,又怕没有安全感,拥抱不确定性需要勇气做支撑的~有关书中思想实验的设计有点意思~"不确定性是浪漫的本质""沉默是枷锁,不是金"
●以看似高深的量子力学理论硬套了基本的心理学理论,适合入门者。概括来说就是人的感受和情绪不等于人本身,要以整体思维看问题而不是割裂式的。
《可能性法则》读后感(一):量子力学如何改善思考?
从参与的角度来看,意识和宇宙是统一的,不可变规则,变得站不住脚,绝对不变的现实构造似乎与永恒流动的现实营造过程不一致。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随着现实不断展开,它不受确定性原理的约束,那么我们怎么可能掌握宇宙的规律呢?
对于几乎所有人来说,我们的信念都已经扎根于机械论世界观,通过量子力学所看到的世界,似乎充满了一种非理性的陌生感。
偏心理学,翻译水平相当一般。想问问谁想拿旧书来换这本?
《可能性法则》读后感(二):No limit.
总体说来有点扯,用绝大多数人都搞不懂的量子力学来阐述心理学观点。
有三点我认可:
1.万事万物永远处于变化中,包括你自己。拥抱不确定性比追求确定性和可预测性更明智。
2.树立整体观。意识到自己是万事万物中的一环,不是孤岛。
3.做自己思想的主人。在《Mind Hunter》第二季中邪教创始人曼森说:“你的思维就是你的监狱,我们活在自己的监狱里,为自己服刑。”深以为然,要学会多问问题:自己当下的认知、当下的判断是怎么得出的?它适用于当下吗?有其他可能性吗?No limit,不给自己设限,也别怕犯错,犯错是最好的老师之一。
摘录:
现实更像是被创造出来的 —— 一种永恒的流动状态,而不是一种固定的存在状态。随着看法和思维的转变,我们也身处可能性的流动中。我们不再是巨大机器中的惰性齿轮,而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
要将确定性的机械模板套在心灵之上,就会导致厌倦、受挫。
用确定性和可预测性指导生活,违拗了人的特性。毕竟,奇思妙想并不遵循模式化的方程。缺失这种魅力给我们在心理和情绪方面带来许多挑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焦虑和抑郁,我们的文化一直在与之抗争。
现实永远是自我营造出来的,我们是这一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们常常抓住当下不稳定和不快乐的状态,以避免未来的不确定性。尽管老调重弹,我们确实选择了所知的魔鬼。
根据量子力学的观点,所有的物质现实似乎都在不断地重新创造,参与到不可抗拒的变化之舞中。没有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事物是固定不变的,它们都是永不停歇的现实营造之舞的一部分。不确定性使我们摆脱了决定论的束缚,让我们加入可能性带来的流动中,摆脱了可预测性的限制。
通过向他人更充分地开放,独特的自己和自我认同会更丰满而不是更模糊。当我们接受不可分割性时,我们与他人以及与自我的关系走向了一致,这一点是无害的。分离引起不和谐和不安,而不可分割性使我们走向整体与和谐。
你能永远拥有的最亲密和最能影响到你的关系,不是你的父母、伴侣或孩子,而是你的思想。它是你永恒的伙伴。与其他关系相比,你的思想不仅是你最重要的影响者,而且主导你的所有关系 —— 无论是与自己相处,还是与他人相处。
思想可以是我们的支持者,也可能成为我们的敌人。某种特定想法 —— 会嵌入核心信念成为后者的一部分 —— 既可能束缚我们,也会使我们变得强大。
如果我不需要事事正确,犯错也不会使我不安,反而能让我变得更强大。如果我对别人的想法没什么可担心的,自我意识就不会被这种愚蠢的伪造所束缚,反而会增强自尊心。
“谁也改变不了对方”才是明智的看法。但是从不可分割性的量子世界观来看,如果你改变自己的某些方面,它必然会影响你的伴侣,因为我们和光子一样彼此纠缠。
《可能性法则》读后感(三):拥抱不确定性—意识与意识之间的潜力波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体系
不确定性是世界的基本结构宇宙处于一种永恒的流动状态宇宙本质上不可分割,互相渗透的整体用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知道生活,违拗了人的特性,毕竟奇思妙想并不遵循模式化—确定性的方程,当我们沉醉于可能性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希望时,我们就不会再感到沮丧、焦虑or无精打采。 1927年,德国量子理学家海森堡提出的不去定兴原理,意味着客观性的丧失。
观察者效应:如果我们影响了所观察的对象,我们就没有真正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观察。 驱动现实的,主要是意识现实永远是自我营造出来的,我们正在全面参与对现实世界的编排
一、确定性和决定论剥夺了我们创造未来的权利
为了在生活中充分发挥我们的潜能并感受到活力,我们需要直到自己在未来的发展中扮演的角色,确定性和决定论剥夺了我们参与创造未来的权利,不确定性可以使这种权利将其恢复,焦虑、恐惧往往与我们对确定性的依赖有关:对可预测性越大,我们越感到焦虑,我们对未来的担忧往往集中在所谓的结果上,但结果只不过是某一个特定时刻的瞬间快照,从流动的参与式世界观来看,不存在固定不变的结果,因为现实总是在不断展开。拥抱不确定性使我们摆脱了对结果的担忧。所有的物质现实似乎都在不断地重新创造,参与到不可抗拒的变化之舞中,没有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事物是固定不变的量子实在存在于一系列概率波中,有无数的潜在结果。这意味着当粒子没有被观察时,它以波的形式存在,这在量子力学中代表了纯位场的状态,称为叠加。也就是说,在我们不知道任何物体的状态的情况下,只要我们不去观测,它就会同时存在于所有可能的状态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波代表了纯粹的可能性。观察行为使波(潜能)塌缩为一种固定状态。当我们有特殊的经历并观察自身或被他人观察时——我们就会经历心理学上的量子波塌缩。二、意识与意识之间存在着一种类似波的状态——充满可能性
为了摆脱不断出现的伤害性、狭隘性的限制波塌缩,不如尝试可能性原理:在你动脑思考的倏忽一瞬,你其实处于一种纯粹的潜力状态,意识与意识之间也存在一种类似波的状态——充满可能性, 要想获得普遍存在的潜力,我们必须专注于捕捉这种可能性,它存在于新的念头或感觉引起波塌缩的那一刹那。我们的所思所想构建了口中的现实世界。了解自我意识受到日常生活中的波塌缩的影响,对于启动变革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寻找的是新的波塌缩,在我们成长的负面影响的过程中植入积极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认同。这些全新的定义波塌缩为我们迎来决定。我们不必塌缩到粒子的固定态,而是可以驾驭波的各种可能性。三、量子纠缠
浪漫的本质是不确定性坠入爱河的经历完全能够让人想起量子纠缠。回想我们前面提到过 的那对光量子,一旦进入纠缠态,就会永远相连,无论它们彼此相距多远。坠入爱河的过程中,“坠入”意味着两人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因为他们融合了各自重要的一部分。结合使两个独立的个体缠结成了一个整体。所有有机体都是通过物质形态释放出能量场。基于感官刺激产生的只是对另一个人的身体的吸引力,但是欲望与恋爱并不完全相同。坠入爱河需要我们的能量相互融合。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的能量场与伴侣的能量场产生共鸣,引发共振,彼此和谐,不再界限分明。这种能量的交换同时发生在身体、情感和精神层面,而正是这一点使得坠入爱河——并保持爱情——有可能成为生活中最充实的体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表示,虽然他们可能仍然爱着对方,但他们已经感受不到爱情。人们普遍认为,随着岁月的流逝,爱情消失是自然的,也是人们意料之中的。我认为这种发生可能很平常,但这并不意味着很自然。这种融合为一个整体的感觉的退缩通常是由机械化思维引起的。坠入爱河并维系爱情需要保持纠缠态,当两个人纠缠在合一状态中时,同理心自然就会生发出来。不幸的是,一旦我们退到分离状态和个人主义,这些特质就不再持续。当一对夫妇从充满激情的爱情经历中退缩时,他们开始寻求个人需求,往往以牺牲爱的纠缠为代价。你应该始终在关系中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但你也需要保持平衡,使自我意识和关联意识处于平衡状态。《可能性法则》读后感(四):《可能性法则》:用量子力学的智慧开启人生的无限可能
1
你相信我们身处的世界是由自己的意识创造出来的吗?
你相信你的人生从来未曾被写就,只要你想就能开启无限可能吗?
这样说看上去有些唯心,好像在熬一碗无毒但也无用的精神鸡汤,但在量子力学的世界中,这一切却是真的有可能实现的。实现的前提是,你要改变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方式。
我们现有的世界观建立在牛顿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上。在经典物理学的影响下,我们笃信物质决定意识,世间万物的存在形式固定不变,在掌握足够多的信息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现在倒推过去、预测未来。
这种思维方式导致我们极力寻找确定性,避免不确定性,一旦遇到会引发不确定的事件,我们就会陷入恐慌和焦虑。比如,我们相信,考上一所好大学意味着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那么考不上好大学我们就会焦虑;比如,我们认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能拥有一个平安顺遂的人生,找不到稳定的工作人生就没有了奔头;再比如,大家公认家庭圆满、儿女双全就是人生赢家,离婚或者不生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甚至是失败的。这些念头都源于我们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互联网界大名鼎鼎的两位马爸爸,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马化腾毕业于深圳大学,都不是 985 或 211大学,两个人却创造了中国互联网的奇迹;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早年丧偶,到格力工作时,职位只是一名销售员。这些真实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们,能够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的,并不是确定性,反而是由不确定性带来的可能性。
学会拥抱不确定性,才能开启人生的无限可能,因为不确定才意味着有可能。
2
《可能性法则:量子力学如何改善思考、生活和爱的方式》这本书就是想告诉我们,要如何去拥抱不确定性。
虽然书名中明确地提到了量子力学,但这并不是一本物理科普书,而是一本从量子力学角度来诠释心理学的心理学书籍,因此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用量子力学的概念来解释心理学现象。
比如用波粒二象性和量子波塌缩来解释为什么不确定性会带来可能性,以及为什么我们的生命拥有无限可能。
在量子世界中,量子的存在形式是叠加且不确定的。量子既可以以粒子的形态存在,也可以以波的形态存在,粒子和波的存在形态是叠加的。在没有被观察前,量子可能是粒子,也可能是波,这就是所谓的“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非是即非的二元对立思维,证明世界是以一种混沌未明的状态存在,只要不被观察,就无法确定,因为无法确定,存在无限可能。
那量子的形态什么时候会被确定下来呢?是在被观察时。外界的观察行为会使不确定的量子波塌缩成为一种固定形态,这个过程就是“波塌缩”。
在这一方面最经典的案例就是薛定谔的猫。在打开盒子观察猫之前,猫的生死状态是叠加的,可能生,也可能死,也可能半生半死,因为无法确定,所以猫的状态有无数种可能,只有当我们打开盒子观察时,猫的状态才能够被确认。
每个人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时,都是以波粒二象性的叠加形态存在的。我们没有被观察也没有被定义,人格处于潜力状态,就像未被观察的量子一样无法确定,存在无限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童年时代,我们一次次被观察,不断经历心理上的波塌缩,无限潜力状态才慢慢被定型为各种各样的自我认知。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你曾经历过破坏性的波塌缩,那么,你会产生各种限制性的自我认知。比如,家长或老师在你某次考试失利后批评你,真是太笨了,你可能就会认为自己真的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更严重地会对自己是否能够过好这一生失去信心;再比如,如果童年时,家长总不在意你的感受,只一味要求你服从他们的命令,你可能就会认为自己并不重要,产生严重的不配得感,凡事都不敢去争取,从而失去无数可能与机会。
波塌缩会塑造我们对自己的基本认知,影响我们的观念和思维。反过来,我们的行为也在不断强化波塌缩。如果我们内心真的认为自己不好、不重要,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不值得关注”“我无足轻重”“我被他忽略、被轻视是理所当然的”。这些想法左右了我们待人处事的方式,进而影响了他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创造出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
波坍缩使不确定性成为确定性,确定性让我们不再敢于做新的尝试,亲手断绝了可能性。想要开启人生的无限可能,我们就必须打破坏的确定性,让生命回到未被观察前的无限潜力状态。
3
想让生命恢复到纯粹的潜力状态,我们就要学会自我观察,通过自我观察,创造出新的信念,从而召唤出新的现实。
自我观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回溯,一种是假想。
每当你意识到自己产生限制性想法时,停下来想象自己面前有一块大屏幕,屏幕上滚动的都是你的想法,你像看电影一样观看这些想法,然后去回溯是哪一次波塌缩让你形成了限制性的自我认知。
这时你可能会想到童年时某个痛苦的经历,比如,家长和老师说你笨的那个时刻。继续想象自己回到了那个时刻,告诉家长和老师,他们的话伤害了你,你并不笨,只是这次考试没有考好而已。不断用自我观察给自己制造出新的波塌缩,建立肯定的、积极的自我认知,这样才能改变现实。
如果你的限制性信念不是由某一次波塌缩引发,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比如,在童年时一直被要求服从父母的命令,那么你可以尝试假想一下,如果自己生活在一个完全相反的家庭中,你被允许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父母尊重你的每个决定并在你做出决定后全力支持你,那么现在的你对自己的认知会有哪些不同,遇到问题你会怎么处理。通过假想来给自己换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创造一种新的体验,制造出新的波塌缩,从而开启生命的无限可能。
4
在量子世界中,没有已定型的事物,只有待创造的未来。我们的生命更是充满不确定性,每个起心动念都会为人生带来新的可能。
让这一切发生的前提就是要勇敢面对过去的痛苦,勇敢抛开对确定性的依赖,去创造新的体验和信念,去拥抱每个不确定性。
愿你拥有一个美好的、符合自己想象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