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技术与管理》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技术与管理》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0-15 16:48: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技术与管理》经典读后感有感

  《技术与管理》是一本由[美]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20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02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技术与管理》读后感(一):技术变革与管理学

  

《技术与管理》这本书是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先生20世纪过往文章的选集。如果从中文书名看,很容易误解为管理的技术手段等。但实际上,这本书着眼是历史和未来,讲的是19世纪到21世纪技术变革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以及对现代管理学带来的具体影响。

技术变革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剧变,是质的飞跃,带来了对经济,社会的巨大影响。

19世纪,技术还是传统的一门手艺,发明家往往从学徒起步,一步一步跟着师傅学习,实践,逐渐掌握某一门手艺。

到了20世纪,技术逐渐有了专门的培训机构--大学。技术活动也成为一种职业,也更加专业化。

从组织机构看,从手工作坊到传统实验室,到专门的研究实验室,再到现代的研究所。技术的研究更专注,更细化,更积累方法和改进,更能着眼于如何立足于应用技术领域去获得收益,从而反哺技术的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方法的变化,其实也是管理方法的巨大更迭。包括组织形式,系统方法,团队合作等等,都对其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手工作坊到近代企业组织形式的诞生,科学管理和组织形式的变化,管理学也取得了巨大的变化。

长期计划

技术的发展速度超出我们的想象,用现在的经验很难预测遥远的未来。大师说,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也没有谁能预测得准确。但长期计划是必要的,因为长期计划不是『预测』,也不是未来的决策,而是当前决策的前瞻性,让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准备,思考未来的趋势对自身产生的影响及如何应对。

岗位的变化

管理岗位在发展中,重要性不会减弱,但变得相对不那么急迫。耗时较多的岗位逐渐消失,原有的岗位也会逐渐演变成其它岗位,这也许是永久变化的。不说很远的过去,十年前的你,能想象自己现在的职业吗?

技术工具的更迭

信息和电一样都是能源。电是机械工作的能源,信息则是脑力工作的能源。信息稀缺的时代,信息成本高得令人难以置信,就如同电力,刚开始也是珍贵且稀缺。随着技术的迭代,信息会触手可及,以及『泛滥成灾』。如何管理信息,如何利用信息?应该认识到信息是为我们服务的,用管理的思维去思考,如何去繁存真,如何调整自身去适应这种变化。

以上是书中自己印象深刻的几点,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不能一一涵盖,有一些地方也要再仔细读读,好好理解理解。

最后

本书是管理学大师德鲁克20世纪对技术变革和管理学进化的思考,以及对未来21世纪的展望和检视,对于理解现代管理学之父的管理思想提供了翔实的素材。对于不太熟悉德鲁克管理学的朋友来说,也可以读本书来理解技术变革和现代管理学,理解其中的演变和进化,值得推荐。

  《技术与管理》读后感(二):预言?指南?百科全书?都是! ---读美国彼得﹒德鲁克著作《技术与管理》

  

当我拿到《技术与管理》这本书时,作为英语教师,我第一眼就发现中英文的书名并不一致。英文书名是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ociety. 但是不管中文还是英文书名,这几个词对我来说都是熟悉的常见的。

尽管书名不是什么高精尖的中英文词组,但我本身是文科生,对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认知少得可怜,所以我放慢速度阅读这本书,每天阅读两章,边读边划线边思考。

通读全书以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本书是作者彼得﹒德鲁克在当时对未来的预言。这本书收录了德鲁克先生的12篇文章,其中4篇文章发表于1958年和1959年,其他的八篇文章都发表于1961年至1969年之间。这12篇文章所阐述的理念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都是耳熟能详的,但是在60多年前,那些理念无疑就是预言、远见!例如,第十章《管理者与计算机》这篇文章发表于1967年春《麦肯锡季刊》(The McKinsey Quarterly)。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然而,尽管知识非常重要,但即便仅仅由于知识尚未对世界经济数据带来明显的影响,所以知识作为一种新的资本来源的出现并不是当今环境中最活跃的变化。或许最活跃的变化发生在技术领域。”“我认为,从现在开始,经济发展的动力必须源自基于新技术的新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直到今天,人们首次面临这种形势。”作为20世纪60年代生的中国人,我们亲身经历了我国电脑从无到有、到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从简单的文档操作到上网聊天、再到网络买卖、再到我们目前无法接触到或者无法想象的技术或者产业,当然还有其它领域的新技术、新产业都无不验证了德鲁克的预言!

同时,我发现我童年感到困惑的、不可思议的问题,在书中可以找到答案。例如,童年,我听完了爱迪生发明白炽灯灯丝的故事后,我很困惑也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人怎么能够测试那么多种材料,因为当时1000以上的范畴对童年的我来说是个大得不得了的数字。今天,我终于在书中的第四章《20世纪的技术发展趋势》中找到了答案。原来爱迪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创立了现代技术研究的系统方法:第一,界定需求。第二,清晰的目标。第三,确定要采取的主要步骤和必须完成的主要工作。第四,持续从计划的成果中得到反馈。第五,组织各项具体工作,把各主要部分分派给特定的工作团队。而且,这种做法直到20年后,才被德国和美国的实验室模仿。从此,技术活动在西方各国逐步发展为一门组织化的探究性学科。当然,作者德鲁克的阐述并不止步于此。

20世纪80年代,人们谈论比较多的信息爆炸、沟通等这些观念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然而作者彼得﹒德鲁克在第一章《信息、沟通与理解》给人们指明了方向。虽然文章是1969年10月,在日本东京国际管理学会会议上作为论文宣读,1970年3月以“沟通的含义”为题发表于《今日管理》(Management Today)杂志,但在真正信息爆炸的今天,这篇文章对于人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沟通依然依然起到指南的作用。“总之,如果我们不沟通视作从“我”到“你”的过程,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沟通,只有视为从“我们的”的一位成员到其他成员时,才能实现真正的沟通。组织中的沟通(并且这可能是我们沟通失败的真正教训,也是沟通所需的真正衡量标准),并不是组织的一种手段,而是一种组织模式。在我看来,这就是英文书名中提到的society的概念。

最后,《技术与管理》于我就像一本百科全书。无论是人类历史、宗教、心理学,技术和科学等很多方面的发展、应用和作用,还是紧接着的几十年的计算机的更新迭代、高科技走向民用化、通用化,读者都可以在书中的不同文章中找到相关的线索或者综合的比较。

总之,作为一名文科生,我认为《技术与管理》这本书既补充了我的科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认知欠缺,又扩展了我的文史等方面的认知。能够有机会拜读,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

  《技术与管理》读后感(三):超越时代的“必备”技能

  如果要今天的你想了解从历史与人类发展的角度去看待和描述技术与管理之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对我们普通人能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那么你只需要从一本书入手——《技术与管理》。 从目录看起,一共12章,不过是二百来页的书拿在手里也不重不轻,但细看目录:方法和工具、信息与理解、19和20世纪工业革命的反思、技术与企业、管理与社会、未来等方面的讲述一下子就能提现出本书的涉及范围之广。作为一本文集而言,实在是如同百科全书那般广泛,又不失教科书的启迪性,让人甘拜下风。 阅读本书的体验是很奇妙的,我简单总结为一句话:它处处说现状和事实,无一不说管理的重要性和技术的影响。 生活中的管理与技术 众所周知,我们的生活之所以会越来越便利和科技化,是因为技术的发展。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某些工作上解放了人们的双手,转向了脑力劳动。从19、20世纪以来,无论是西方国家的技术“入侵”还是在观念上对技术和科技发展的局限,都技术发展对人类和自然的一种掌控,即依赖技术改变生活的同时,我们把本身拥有的主导权转移给了能代替我们工作甚至思考的科技产品。 但矛盾的是,更好的工具需要更熟练细心的工匠,这么一看,问题又回到了人类身上。对于这个观点,书中原话如下:“30世纪,技术掌控了自然,其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的最终影响可能会使我们再次面临最古老和间距的挑战:人类自己。” 所以此刻我们身上背负的责任不仅是发展更先进的技术而是思考,思考的内容离不开社会,技术,企业和人类这几方面。说到思考,本书也提及了“系统方法”,的确,正如原话所说“技术必须被视为一个系统,即一个互相关联、互相沟通的部分和活动的集合”。 不仅是要有条理的,全面的,逻辑性的去看待技术在发展中给自己和他人,甚至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同时更重要的是研究自己本身的各方面,不侧重某个缺点或优点,不逃避自己本身存在的和别人看到的问题,简言说之,便是客观。 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系统”的大致概念:见树又见林。 企业中的管理与技术 企业的中管理多偏向于解决问题上,需要被解决的问题又需要分轻重和维度,但在解决问题之前更应该注重对问题的假设,如范围、任务、性质和职位。 实际上,以上属于理论的知识,对,就是隐藏了一句潜台词叫“并不重要”,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基本事实。真正的管理者会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更需要思考更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上。一旦问题被最恰当的方式解决,那么随之而来的利润或是成效就不需要多花心思特意去做一件事情为团队谋利,更不用提什么潜在的风险,这属于一个共赢的决策,既解决为题又能把更多时间花在应对分。风险上。 本书还说了一点,一般情况下,管理者需要做出一个“长期决策”并,在预期的时间里思考最佳的处理方式解决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同时不断的探索和对计划做出变更,这应该是管理者需要做的,也本是要做的。 其实,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真实情况就是“管理者”们的时间不断被各种琐碎的事情占去,等处理完了,留给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 这种现象更直接的说明了一个问题:管理从来不是管理者的专属责任,它如同一项被人们忽视已久的是且少数人知道优势何在,难以掌握的“必备”技能之一。 此言一出,也没说得清楚管理是什么一回事?再具体一点通俗一点说的话它究竟和一般的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我个人的感悟是:当一个人克制自己不去做一件事情时,这个“不去做”便是一种管理,“克制”的念头就是管理的“抽象概念”,这样一个过程之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注意力”,再把范围扩大一点,用自己的注意力让别人的注意力产生“效益”。按这模式循序渐进,就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了。 以上的话也纯属肤浅的理解,直接看书是我最力推的更好的理解方式。 革命待续 前后历时三天,终于把这本文集看完,相比以往看的《为成果而管理》一书,本书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多一点的。无论是轻松畅谈的风格,还是朴实无华的词藻,或是字里行间一不小心会被忽视的“影藏”真理,略看或细看都有不一样的体验。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点是,它的视角实在太广了,从历史发展结合思想的解放和进步,整个对这两方面的篇幅又恰到好处,能在你“读故事”正上瘾的那刻十分自然地“打断”你,这时作者就会告诉你故事的真实面貌:看,这就是管理与技术融合发展而来的。 好玩的是,你也许会有和我一样的反应:刚刚那个不就是个“故事”吗?难道我没看仔细?我得再看多几遍! 再说历史这点吧,本书对20世纪的技术发展和20世纪的技术与社会用的笔墨较多,其列举的名人和重大事件也不少,更为重要的是,回头一想,这完全就离不开技术发展和适当管理啊! 但是“革命尚未成功”也是无法忽视的事实。因为,人类是因为本身的需求而去创造某一样东西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在这个创造的过程中诞生了技术,技术又必须加以管制才能被延续下来。可历史只会不断向前,会有不断产出的需求,就会有更对技术诞生,那么管理就不会止步。 的确,只有不断的学习,才有不断的进步,这一法则适用于技术、管理、社会、历史、科学、思想和人类自己!

  《技术与管理》读后感(四):学会长期计划,一年逆袭成为牛人

  

牛人看长期,技术享红利。

懂长期计划又懂技术的人到底有多强?

技术背后不仅涉及工具的应用,而且关乎每个人的工作方式。

长期计划背后是刻意的自我投资和规划,是我们对未来的一种憧憬,是对当下目标坚定不移的执行。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德鲁克全集的《技术与管理》,这本书讲述了技术及其历史、管理和管理者,探讨如何利用技术以及某种工具使自己变得更加厉害。

读完之后,感触最大的有两点:一个是对长期计划的深刻理解;一个是对牛人(职业管理者)的充分认识。

1,重新认识长期计划

很多人对长期计划是有很大的误解。其实想要确定长期计划的关键是要明白长期计划不是什么。

通俗的说,就是我们要决定不做什么事情。

这不仅是个人成长和团队发展的关键,也是打造个人品牌的原则。

1)长期计划不是预测

很多人会以为长期计划是预测,是掌控未来的关键。但其实长期计划更多是对风险的认知,是对当下状态的肯定。

2)长期计划不是做未来的决策,而是当前决策的前瞻性;

很多人以为长期计划是在规划未来,是对未来的决策,其实不是。它更多是对当前决策的前瞻性。

正如很多人说的,你过去的表现决定了现在的生活,你现在的生活正在决定未来。所以要想掌控未来,做好当下即可。

改变当下,更多是对未来的改变,而不是对过去的遗憾。

3)长期计划不试图规避风险

书中提到很有意思的一点,那就是长期计划甚至不力争使风险最小化。因为实际上企图规避风险反而会造成非理性和无限的风险。

仔细理解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大家做决策,其实总是会去追求确定性,其实真正的长期,是对不确定性的适应,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提升。

应对风险,不是由环境好坏决定,更多是自己能力的体现。

4)长期计划更多主动沟通

我们要习惯去多沟通,沟通需要表达,也需要接收,还需要反馈。

沟通是期望,也是要求;

所以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是谈判还是协作,我们总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合理的沟通。

2,牛人的最大价值

在职场,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最后归结起来,可能主要有这样几类:

1)跟直属领导和其他人的关系;

2)和公司内外人员的沟通情况;

3)福利待遇状况。

很多人的离职,要么是沟通不够,跟领导不对付;要么就是福利待遇不满意。

但其实,大多数靠学习管理就可以解决。

书中提到牛人的三项工作:

1)使经济资源产生经济效益;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未来;不是风险最小化,而是机会最大化;

2)行政工作,使人力资源发挥价值,帮助彼此合作共事,集中个人的技能和知识完成共同任务,帮助人们扬长避短追求卓越,因为组织就是一种把人们优势最大化的机制;

3)牛人具有公共性和代表性,代表着公司或团队的某些事务。

如果你看懂这三项,基本不会与领导发生冲突,也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下属。

成为牛人的关键,其实就是学会管理。

3,学会长期计划,一年逆袭成为牛人

长期计划是最具竞争力的成长方式,懂长期,看长期的人总是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学会长期计划,一年逆袭成为牛人。

在坚持成长棒棒团,我们总是提倡大家每个月制定一个目标,一年完成12个小目标,成功进行一年的大蜕变。

书中提到一个系统研究的方法,很有意思,迁移到管理来看,成为牛人的路径,是需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1)固定需求;

搞清楚你自己想要的东西,团队想要的东西,企业想追求的东西,这样才会有明确的方向。

2)制定清晰的目标;

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团队的发展,制定清晰的目标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做好的事情。

3)确定要采取的主要步骤和必须完成的主要工作;

4)持续从计划的成果中得到反馈;

5)组织各项具体工作,把各主要部分派给特定的工作团队。

在一个数字经济的世界,技术越来越重要,看似和普通人没有直接性的关系,但其实它已经成为底层,总是在无形之中支持着我们。

学会长期计划,让你的工作决策质量更高;

学会技术管理,让你的日常时间价值更大;

学会任务分解,让你的成长行动力度更强;

在自我投资的世界,管理就是让你效率翻倍的工具;

在实现梦想的空间,计划就是让你理想落地的神器;

学会长期计划,一年逆袭成为牛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