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阻力最小的路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阻力最小的路读后感1000字

2020-10-23 03:32: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阻力最小的路读后感1000字

  《阻力最小的路》是一本由廖之坤著作,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阻力最小的路》精选点评:

  ●想买阻力最小之路的,结果买到了一本李鬼,也是醉了

  ●卧槽 买错了 论内容远不及阻力最小之路更像是注解。

  ●Kindle上20分钟快速从头到尾翻阅完毕,书中的一些安利比较粗浅易懂,但是仍然有赤裸裸的抄袭之嫌,推荐直接看Robert Fritz 的《最小阻力之路》。 作者引进国外的图书比较多,这本书,这样......直接引进有点不太合适吧~

  ●日。。。看错书了。。。抄袭的阻力最小之路

  ●道理讲得挺好,就是太浅了,反反复复的。“人生其实是有捷径的,捷径不一定是距离最短的路,但一定是阻力最小的路。”

  ●书中介绍的思想和道家的“道法自然”很像。你内在的势和外在事物的势要产生共鸣,才是阻力最小的路。另外书中还推崇创造力,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创造力可以将阻力变成动力。 看完书我一直在反思我的势是什么?这真难住我了。明白顺势不难,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业真的不容易。

  ●人生经验总结,翻翻就好

  ●看到道德经那快。。实在看不下去了。

  ●很多人总想着找捷径,可什么才是真正的捷径呢?读完这本书就知道了!很实用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通过本书,了解一个概念叫“势”,有内在的势也有外在的势,我们那个人内在的“势”即天赋、所长,各有不同,发觉自身擅长,顺势而为去做事就会更容易,反之逆势而行就是走上了阻力最大的路,往往会困难重重乃至失败。知晓了自身的内“势”,做自己热爱的事,很容易专注,进而有无穷的创造力,创造出很大的价值。 最后,不是想看的那一本…囧…

  《阻力最小的路》读后感(一):中规中矩,收获有限

  这本书总体上比较一般。

  首先,该书文笔一般,读起来很像高中生写作的议论文,并不是很吸引人。

  其次,该书很多的例子生拉硬扯往主题上靠拢,举的并不是很恰当。

  最后,书的容量较小,可学习的知识有限。

  谈谈收获:

  摘一句书中的话:“专注一小时,胜过忙碌一整天。”可能自己的效率不高,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自己可以多看看这句话,作为勉励。

  《阻力最小的路》读后感(二):阻力最小的路不是捷径

  打开书的时候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直到看到庖丁解牛的故事忽然恍然大悟。从来听庖丁解牛的故事,老师只告诉我们,熟能生巧,庖丁年复一年的练习才有了在牛的筋骨间分牛的本领。再去翻看原文才发现,这个文章其实并不是赞扬如此,而是告诉我们真的有阻力最小的路可以选择。

  忽然也发现了这类题材的书的撰写方式:给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和常理看似相悖,让人反对让人怀疑,但是马上用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站稳脚跟,一个,只能一个,一个如果没有站住,再后续的小例子就没有信服力了。醍醐灌顶,读者马上就接受了,再开始循序渐进从因到果的分析,一本完整的论证就陈铺开来了。

  《阻力最小的路》读后感(三):2018,找到阻力最小的路,做到工作、生活、学习三不误

  文/媛姐读书

  前几天,同社群的朋友看了我的《2017,做了这些,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后问我:媛姐,我想知道,你是怎么平衡工作、生活、学习,做到三不误的?

  我的回答很简单:哪有什么平衡,不过是早起晚睡!

  朋友说:我也和你一样勤奋,怎么做得手忙脚乱,焦头乱额,还特别累?

  我让她给我讲了讲是什么让她比较忙乱?

  她说,她是一写作社群里的领军人物,一度在社群里非常努力,所有的大小事务包括点评文章,写推荐语都自己亲力亲为,也不管这些事是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

  听了她的讲述,我找出了朋友的问题,她就是走错了路,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吭哧吭哧硬着头皮干,走上了阻力最大的路,在这条路上,不管自己如何拼搏,都不会成功。我建议她先把自己擅长的事做好。

  朋友说,那我就专心做我的社群运营管理,其它具体事务交由有专长的人去做。

  生意场上有一句话:“赚钱的生意不累人,累人的生意不赚钱。”

  不只是做生意,在其他方面也一样。如果你一直很努力,累个半死,却没有什么收获,就要注意了你很可能走上了阻力最大的路。

  《阻力最小的路》一书里说:

  人性中有一个弱点——总是喜欢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任何结果的取得,都要经历一个过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分步完成。

  就像互联网的兴起,大家都看到了自媒体的红利,纷纷都拿起了笔,期待短时间成为作家、自媒体专家或知识网红。

  许多人买了N多的课,报了很多的班,加入了一个又一个的社群,可是,自己依然没有写出10W+的文章,公众号也没有出现期待的涨粉,签约作者也遥遥无期。

  我只能说,写作不是一件难事,但要成为作家,成为自媒体专家、知识网红,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阻力最小的路》这本书里说:

  要做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去做踮起脚尖也够不着的事。

  曾经我也像同社群的朋友一样,想一口吃个胖子。总是急功近利,怕麻烦,不喜欢绕道,认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我坚持写作,天天日更,坚持了将近一年,写了将近30万字,可依然没有离我的目标更近一点。

  我开始反思:自己虽然能坚持写,但大部分都是自嗨式的文章,给别人不能带去什么价值,自然也就没有太高的阅读量。

  我去读书,去请教牛人,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我现在依然坚持写作,却不再日更,而是用心打磨每一篇文章,把自己看完的书认真总结,把对自己的启发,对其他人有用的东西输出出来,自己受益,对看的人也有借鉴价值。

  不去想是不是能签约,什么时候可以成为知识网红,只不遗余力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恰如苏东坡写的那样:“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阻力最小的路》这本书里说:

  你每次都能把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办好了,日积月累,必将取得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穷查理宝典》中总结查理·芒格的成功概论第一点就是:迅速歼灭不该做的事;会导致灾难性后果的事和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查理·芒格认为:解决任何一个问题的第一步,不是问自己怎样做会成功,而是思考怎样做才不会失败。我们靠的是完成那些能搞定的简单的事情取得胜利的。

  那么,2018年,我们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阻力最小的路,在自己搞得定的事情中去采取行动,做到工作、生活、学习三不误呢?《阻力最小的路》的书里告诉我们5个方法:

  1、夹缝中藏着阻力最小的路

  竞争激烈时候,不能蛮干,必须另辟蹊径,找到属于自己的夹缝。这样的夹缝才是我们真正的生长点,一条阻力最小的路。

  比如剽悍一只猫,是简书第一人彭小六之外的简书第二,他没有选择一味地跟彭小六硬碰硬,而是另辟蹊径,做公众号、做剽悍社群、做行动营社群,同样仍然是与读书、写作相关,却是夹缝中求生存,迅速成为了自媒体知识网红;

  简书签约作者萌薇是科班美术专业出身,如果一味地去画画,她可能不是画得最好的,她另辟蹊径,利用自己的美术专业知识,采用写读书笔记与手帐相结合的方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仅三个月就在简书迅速走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夹缝,赚到了自己想赚的银子。

  2、自己办不到的事情,可以借助外力来完成

  荀子在《劝学》中有这样的话:“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告诉我们,顺势而为,借助外物的力量,也不失为阻力最小的路。得到的罗振宇,借助找各行各业的高端人群来得到做分享,在扩大了这些高端人群的知名度的同时,也把得到打造成了一个终身学习的高端知识学校。

  3、对准一个突破口持续冲锋

  巴菲特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大富翁,就是因为他从不投资自己不懂的生意,只投资自己懂的生意。而任正菲所做的就是“对准一个突破口持续冲锋。”

  周冲在她自己的《我更喜欢努力的自己》一书中说:从2015年至今,除了吃喝拉撒,每天只做一件事:写。这是我唯一专注的事情,也是唯一不愿造次的事情。

  任何不起眼的工作,只要到了忘我的的境界,都将无往而不胜。

  4、为榜样鼓掌,但不随意模仿

  咪蒙是自媒体公认的第一大号,有多少模仿她的公众号,都死得很惨。

  克里希那穆提说:“永远不要从别人那里学习如何生活,如何行事,因为别人告诉你的都不是你的人生。如果你依赖另一个人,你将被误导。”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只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5、学会刹车与拐弯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上说,马云每天晚上都睡不好,担忧他的公司被淘汰了。也许正是马云更多地去考虑如何刹车与拐弯,才使得阿里巴巴越来越壮大。

  《易经》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只有随时能够转变思维,调整行动方向的人,才能始终在阻力最小的路上前行,最终实现目标。

  在大者越大、强者恒强的时代,还有没有新玩家的舞台?

  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我们要做的就是:2018,怀揣希望去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阻力最小的路,静待美好的出现。

  《阻力最小的路》读后感(四):捷径,未必是最近的路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面对巨大阻力的地方,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顺流而下,则可以毫不费力。

人生其实是有捷径的,捷径不一定是距离最短的路,但一定是阻力最小的路。《阻力最小的路》是一本大大方方叫你找到捷径的路。

当然有些人买这本书,可能是因为他和另一本畅销书《最小阻力之路》的名字比较相近。

不过书既然读了,还是有所启发的。

1.

我们小区门口有两条通往工厂的路,一条是城市的主干道,离厂区不到二十公里的路程;另一条路是新修的,稍微绕一些,要二十五公里左右。

这两条路哪条才是捷径呢?

按照道理来说,不到二十公里的那条路近一些,应该是捷径才对。

实际上因为那条路有着多个红绿灯,车流量也比较大,尤其是高峰期的时候会特别拥堵,每次都要耗费很长的时间。

而另一条路因为车少,每次都很畅通,到工厂花费的时间也就更短。

所以同事们都喜欢走路途远的那条路,不但驾驶的感觉会更舒适一些,而且花费的时间更短。

当然像开车找路这样的道理,熟悉上几次大家也就能够找到规律知道怎么走更省事了,但在其他很多事情上,我们并没有机会去反复验证找到最好走的那条路。

所以大部分人会挤在那条路途更短看似捷径的路上,缓慢前行。

阻力最小的路固然好走,但却没有那么容易确认。

所以有的人生之路会走的很艰辛却没有什么成就,而有的人却能够轻松的取得成功。

2.

我们会赞美从石头缝中生存下来的小草,从而感慨生命的顽强。

岂不知小草其实走得也是一条捷径,因为没有哪颗小草能够正面抗争穿透厚厚的石板,它只是巧妙地沿着有缝隙的地方去寻找阳光。

“正面刚”,有时候也要有正面迎战的技巧,而对方的缝隙和问题,就是你发挥的地方。

如果只是看到自己的优势,相信自己的坚持一定能够取得成效,有时候反而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而在错误的道路上投入的越多,需要承担的后果也就越大。

互联网思维中总是爱拿摩托罗拉之类的公司作为案例,当年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耗费了大量的投资,最终却没有取得什么成效。

而在这期间地面移动通讯飞速发展,迅速夺走了摩托罗拉这方面的业务。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当年的摩托罗拉就是走了一条阻力很大的路。

3.

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

这句话当年曾经被无数人引用,也激发了无数年轻人创业的梦想。

每个人都想成为站在风口上的那头猪,也就是站在阻力最小的地方。

然而现实是那些初创企业往往是九死一生,能够有幸成为风口上猪的其实寥寥无几。

有时候在复盘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感慨,如果当初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所以要走阻力最小的路,道理大家其实都很明白,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很难判断哪条才是正确的。

你所在的是黎明前的黑暗,还是会通往更黑的深渊?你的坚持是执着还是偏执?

很多事情或许我们未必能够看得清楚。

但当你在最吃力的时候,能够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是走上了阻力最大的路,还是在成功的前夕。

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和结论。

而不用只顾着匆匆赶路。

或许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启示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