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龙来了》的影评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龙来了》的影评大全

2022-03-17 18:54: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龙来了》的影评大全

  《龙来了》是一部由曼尼·夏希希执导,Homayoun Ghanizadeh / Ehsan Goodarzi / Amir Jadidi主演的一部悬疑 / 惊悚 / 冒险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龙来了》精选点评:

  ●1、实验性强,三线交错,时间跨度五十年;2、神秘主义,“龙”的政治隐喻,三个年轻人的奇诡经历,不明觉厉;3、没看懂,或许也无需看懂。

  ●把拍摄画面穿插到电影里真的不好,但好在这部电影的画面取景与音乐和服装太美了。后半段看了两遍才看懂。两条线足够了。男人的玩乐、生活和绝美的风景。也是一幅画。7.6分

  ●3/5 --- 2016 台北電影節 / 夾雜仿紀錄片, 劇情多線敘事風格難以捉摸, 就到電影結束那剎那, 仍似懂非懂. 或許霧裡看花才是這部美的概念. 配樂是年度不可忽略的OST, 實驗性強烈.

  ●男主演之一好帅好帅好帅,茶色的眼睛好美好美。

  ●配乐让整部片子都活了起来 突然感觉有可能也不是真人真事 只是导演这样以这样的手法拍出来而已 还算有惊喜的

  ●#2016SHIFF# 色调饱满 内容丰富 技术成熟 配乐牛逼 融合伪记录片+栏目秀的拍法 悬疑氛围做得很好 60年代伊朗世俗化西化的时代背景下 政治恐怖和权力阴影仍无处不在 再结合当时的国际大环境 不难想象这个寻找地下谜团的故事就和双鱼玉佩及罗布泊一样不可说 真的有龙 我信了

  ●从三个时间层面结合真实历史事件、虚构神话、采访记录,甚至穿插了旧电影片段和舞台剧,受益于后现代氛围和视听技巧,成为融西亚文化、政治惊悚和流行元素于一身的超现实侦探片,并隐含了革命前西化的伊朗知识分子的时代精神和压迫政治下偏执恐惧的高潮之间的对比。但影片过分强调的谜团成为叙事障碍。

  ●# SIFF#收音师花花绿绿得太帅,坟墓的地震也让人觉得迷糊又有趣

  ●不明觉厉

  ●神秘浪漫的 波斯 很喜欢

  《龙来了》影评(一):什么是龙

  伊朗电影是每年影展我最感兴趣的单元,充满惊喜。这部《A dragon arrived》导演用纪录和魔幻相结合的方法将观众牢牢吸引住,我也一度傻傻分不清楚,很好看。导演非常适度地运用了好莱坞电影的元素,将影片推入了大影院。

  影片的时间背景是秘密警察时期到伊斯兰革命之前。显然,龙是什么,不言而喻了。而导演在现时抛出一部看似过时的电影其实并不过时。伊朗在政治上有点处于夹缝之间,在种族和宗教上更是整个穆斯林世界的眼中钉。文化和思想上如此活跃的民族怎能屈服于严苛的伊斯兰? 龙来了,正像是我的伊朗邻居常说的,伊朗不久就会发生巨大的变革。

  《龙来了》影评(二):想说的太多,透进去的太少。

  魔幻现实主义。导演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魔幻的情节也像是为了应和自己的想法而拼凑到一起的。 但是,就是这种浅显的、简单的想法的表达,对了我的胃口。像是和导演交流了一通一样。这种交流不是学生式的,抱着凳子频频点头称是的学习和称赞,而是一种你来我往的沟通和应和。

  一言以蔽之:菜鸡互啄。这也说明,中东和我们在社会科学上的水平,也都不怎么系统和先进嘛,哈哈哈。

  冲这个,给一颗星。

  只不过,交流所包含的信息,十分钟就可以覆盖了而已。一个电影的时间,和导演交流这么点儿内容,我是觉得空泛无物了些,明白全片意思后,呵欠打了十分钟。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伊斯兰世界的展示,剖析,尤其是色调和镜头的把握,非常有力度,也很凌厉,这种夹杂着自豪感的批判的画面,真的能让现在的我很有共鸣。

  为共鸣我给一颗星。

  上了公大以来没写过什么公开的东西,脱下警服逐渐回过神来,趁热写了一篇影评,开心。

  再给一颗星。

  最后,给我一晚上没看明白什么意思,硬是陪着我看完全片的胖女友,

  一颗胖星星。

  《龙来了》影评(三):伊朗版“尼斯湖水怪”,龙真的来了吗?

  外媒对本片的评价是“荒诞至极,妙趣横生”。全面概括该片的类型应为:悬疑/恐怖/冒险/历史/神秘/奇幻/侦探/记录片。

  影片讲述了伊朗三个年轻人六十年代在孤岛坟场调查谋杀案时,发现地下有隐藏生物的故事。

  剧情并不复杂,搞晕了很多小伙伴的原因是:导演采用了特殊的表达手法。三条叙事线平行展开:

  1).被审讯的哈法兹中尉的叙述——回忆式——1969年

  2).导演等工作人员、在世当事人的访谈——纪录片——2016年

  3).三个年轻人的坟场调查——线性叙事——1965年

  人物众多,横跨两代人。时间轴凌乱,跨度50年。而且三条叙事线还在不停的相互切换。

  某种意义上说,本片更像是一部实验电影,颇具“炫技派”的特点,有着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

  那个废弃坟场,和给人印象深刻的废弃之船,影片暗示是历史上著名航海家威廉·巴芬(1584-1622,死于伊朗塞克什姆岛)的旗舰。这位格陵兰岛发现者曾在伊朗登陆,在战斗中背信弃义的将231个葡萄牙人斩首,第二天他也被报复杀死,而这也正是废弃坟场的由来。

  谋杀案侦破,神秘生物调查;历史事件,政治符号;鬼魂突现,奇幻色彩;惊悚悬疑,人物记录这些元素都被巧妙的混搭在一起。

  而对“龙”这种传说中的生物进行煞有其事的科学考察,体现了奇幻的浪漫主义,与科学的现实主义之间的碰撞。这像极了人类历史上至今未解的几大谜团:飞碟,尼斯湖水怪,百慕大三角区之谜。它们都有大量的相关事件存在,但又没有确凿的科学解释。这种未知的不确定性,也正造就了它们独特的魅力。

  片中的主角们用一生的时间追寻一个真相,这到底是社会的秘密,还是人类自身的奥秘?

  片中煞有其事的纪录片部分很可能是靠不住的,因为片头提到那个政治犯在伊朗总理遇刺的前一天自杀身亡。而1965年根本没有伊朗总理被刺杀。整个影片,都是导演脑洞大开的无尽想象。纪录片部分的功能,只是要使这个荒诞、诡异的故事有显得真实的一面,进而造成一种似是而非的奇妙感觉。

  可以看出大卫·林奇对本片导演影响极大,即对”神秘主义“的痴迷追求。全片充满了神秘事件和诡异疑点,但并没有结局可言。这样既引起了观众的不满,又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反而使得观众欲罢不能。

  在影片结尾,电影摄制组访问了一位老妇,她就是当年谋杀案中幸存的女婴,由三个主角之一的收音师奇美抚养长大。

  她提供了一盘已经过世的奇美录制的磁带,在磁带中奇美宣称,他在1982年德黑兰的郊外又遇到了那条年老的龙。

  但是它只是静静的呆着,一声不出。

  磁带的整整一面,只能听到寂寂的风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