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黑洞读后感1000字
《互联网黑洞》是一本由仲昭川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0.00,页数:4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互联网黑洞》精选点评:
●干货少之又少,大部分内容都是凭着自己的主观在臆想,而且没有案例来佐证,读完了不知道作者在说啥。
●通篇扯淡
●400多页,作者的东西有点思维,但只针对入门者看看罢了,对互联网营销从业者看了一直有反胃,讲的都不是很好,其中星许亮点还是有的,总的来说还是不爽,不知道为什么,不推荐观看,可能讲的很有节奏,但不够生动吧
●洞爷的三本书读完了,以前每周平均一本书的我,在读完洞爷的三本书后,已经有大半年没正经看书了,此书(指三部,不是单这一部)既出,天下尽墨! 如果你正好又读过《黑天鹅》和《理解媒介》,才能真正从更高的维度来理解人类社会进化的方向和此书的内涵。
●第一,水分很大,偶有闪光点。用作者所在行业的黑话来讲,这本书的信息熵大的过分。第二,个人偏爱逻辑严密的写作,对于这本书的碎碎念也很排斥。
●感觉写出来就是黑马云,捧李彦宏的。整本书散漫,逻辑混乱。拿不出实例,都只是自己想的。我很不喜欢。
●这本书首次读起来一定是让你觉得轻松的,也主张了作者自己对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和主张。当然其抑武扬文,崇尚人文,低看技术的思想,不见得认同。但是正式有不同的观点和主张,才能让互联网获得繁荣。而由于收到了李笑来关于活在未来的观点,我并不能完全认同作者活在当下的观点,但也抱着开放的心态边阅读边思考。 至于本书的绝对价值,还请各位豆友自行阅读,自行判断。不论好评差评,该书只要能够引发你的思考,就是一本值得一读之书。
●读这本书,一定要做笔记,而且要思考。不能只是吊儿郎当读,要用心去感悟其中的互联网真谛。
●就因为一个互联网之父的名字一直黑马云。表面上推崇钱天白先生,而实际上可以看出来这个人是想自己挣这个名声。说了很多,废话太多,对自己想说的没有明确的定义。文科知识欠缺,这书的排版可以当现代诗出版了。这书竟然还在豆瓣刷好评。。。底下有评论竟然和亚马逊评论一样。呵呵
●看了大半吧,我的感觉是作者北大毕业对身为学弟的李彦宏特别推崇,对百度搜索引擎的未来也十分看好,对三次高考还不到本科线的马云就呵呵了,言语之中颇有自诩“智者”“精英”的优越感。感觉作者对互联网的视角太过学院气,文中也太多正确的废话大话,不过除去以上这些,还是剩下一点值得看的理由的。
《互联网黑洞》读后感(一):文人对互联网话语权的一次完美逆袭
二十多年来,互联网都被当作一种技术变革,偶尔有关于互联网文化的探讨,也更多是基于技术精英的概括,文人在互联网这一形态中的话语权日渐旁落。互联网是技术还是人文?这本书尝试给出了答案。正如刀尔登先生在序言里所阐述的那样——互联网只不过风行了二十多年......,一切的定论都有点仓促,且失公允。希望《互联网黑洞:史无前例的互联网忧虑》这本良心之作,会是文人对互联网话语权的一次完美逆袭。
《互联网黑洞》读后感(二):很棒的一本书,我都想叫它《互联网哲学》了。
书里面有很多话,让人有醍醐灌顶的感觉,随便举两段:
你正在被监视。在大数据时代,人的每个意识和行为,最终都可能会被落实到数据的层面,被记录、被存储、被利用……可能你知道,可能你不知道;可能你愿意,可能你根本不愿意。都由不得你。
龟兔赛跑,叫超越;猎人举起猎枪,叫颠覆。不在一个维度,不用奔跑,不用满头大汗,直接撂倒。这叫颠覆。互联网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给人、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变化,是维度的变化。在实现自己目标的同时,无意中伤及了不同维度的无辜,使其无法立足,这叫颠覆。
《互联网黑洞》读后感(三):把互联网从思维上升到哲学层面还是有些参考价值的
关于互联网,讲思维的多,上升到哲学层面的少。此书做了尝试。
哲学其实不深奥,无非是历史观、辩证看、方法论。此书有些哲学思辨的感觉。互联网影响世界,影响我们每一个人是无疑的,未来会怎样,谁也说不好。
不过此书一直说马云不行,推崇李彦宏,我个人觉得还是有些偏颇。电商、社交和搜索是互联网的三驾马车,各有各的特点,将来谁更厉害,现在也不好判断。
思考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互联网思维来做事做人,也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启示。
《互联网黑洞》读后感(四):文人对互联网话语权的一次温和逆袭
在这本书中,互联网本身便是一种制度,而不仅仅是制度运行于其上的卑微载体,它不是司各脱哀叹过的充满欺诈的乱麻样网,而是代表某种应有的人际关系的实在之物。互联网不是新边疆,它建于人类旧有的活动中,建于我们古老的,一部分正在腐烂、一部分正在新生的社会之中,受制于人类活动已知的全部法则,虽然如此,它确确实实地带来了某种新的迹象。一方面,我们看到,人类以其旧有的方式,贪婪地占领、分割、改造、同化这新的领域,我们看到商人、政客、演说家、大学教授、工匠、艺术家、餐馆老板,争先恐后地涌来,我们看到新的权力,在互联网中形成,旧的权力在互联网中角力,有人把它作为瓦解旧力量的新途,有人把它作为控制人群的新工具;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互联网为权力的分散,提供了崭新的机会,而且我得说,自有文明以来,这可能是曾经出现的这种机会中唯一实际的,尽管仍很微茫。尽管有控制信息的不懈努力,作为资源的信息之流布程度,毕竟是前所未有的新局,人们仍以地理及政治的方式相组织,但那不再是唯一的组织方式了,本书中有个寓言,讲到“送电话的人”,那电话的力量,是国王所无力消灭的。
人类是如此幼稚又如此古老,认为互联网已经把某种深刻的改变带到我们面前,这是过于乐观的,因为互联网毕竟只风行了二十几年;而认为互联网仍将屈服于一切旧章,又是过于悲观的,因为互联网毕竟只风行了二十几年。
刀尔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