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廢都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廢都读后感1000字

2020-11-13 01:38: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廢都读后感1000字

  《廢都》是一本由賈平凹著作,麥田出版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TWD 420.00,页数:4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廢都》精选点评:

  ●看的未刪節版,飲食男女,不過如此。

  ●太low了,高中时候看得《金鳞岂是池中物》都完爆废都。不比不知道,这么一看冯唐的文笔确实是棒呆了。垃圾。槽点太多以至于不知从何说起。最让人崩溃的是庄大湿和每个人做都不带套,最后内射然后还什么事情都没有,麻烦贾平凹有点常识好吗?

  ●有我喜欢的元素

  ●不是所有的禁书,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感覺這本書在說賈平凹的一生經歷,看到了後續才發現的。但我認為這本書確實如其他人一樣是一本毒輸,一本不知道為什麼會讀下去的毒輸。好想知道結局,但又不想這麼快結束,對於女人的描寫,真的是千奇百怪,主角的懦弱,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表現的淋漓盡致,對於結局的淒涼,真的是好爛!!!!!!!!!從頭到尾,開頭好奇⋯⋯中間吸引,之後越來越無趣

  ●小时候看过,这次再读真是意外,活脱脱渣男沉浮记啊。又是魔幻现实,又是《红楼梦》,又是《金瓶梅》般的话本淫段子,再带些时代局限的人物命运安排,太一般了。

  ●唉 关心则乱 贾老师care too much 不然早该的诺奖了 賈老師對女人真是有一種迷一樣的理想主義的投射

  ●这样的你,那样的我,纠缠。

  ●贾平凹实在不怎么样。

  ●看「废都」的时候,感觉贾平凹有再造一部「红楼梦」的野心。

  《廢都》读后感(一):“《废书》”

  你庄老师就是这号男人,从来不为我遮风挡雨!”赵京五说:“庄老师在外边可是年轻人崇拜的偶像哩!”牛月清说:“我嫁的是丈夫不是偶像。硬是外边的人宠惯坏了他,那些年轻人哪里知道庄老师有脚气,有龋齿,睡觉咬牙,吃饭放屁,上厕所一蹲不看完一张报纸不出来! 看完此篇文章失望至极,文章除了描写性,以及出现的所有女人都喜欢一个男生并忠诚于他,这样的套路俗的至极,文章充满了作者的意淫,读后更觉俗气至极,可恶至极,文章之名企图能蒙骗读者,但其内容之空洞使其捉襟见肘,正如文章中所说,作者塑造的是自己的偶像,是自己男性身份幻想的产物。其更像一本“毒书”。

  《廢都》读后感(二):沦丧的里程碑

  我们体验着乐与哀、闹与静、入世与超脱、红火与冷清、浮名与浮名之累,比如我们根深蒂固的趣味偏好如何带着我们溺于“小沈阳”式的俚俗与段子式的狭邪,这一切是构成传统中国生活世界的基本的精神框架,这即是中国之心,其实一直都在,但现代以来被历史和生活抑制着,被现代性的文化过程排抑于“人”的文学之外——甚至,“颓废”和“空虚”这两个词,它们的现代意义和前现代意义其实也判然不同,在传统语境中,颓然自废和空寂虚无是本体性的、审美的人生境界,作为对热衷、上进的儒家伦理的平衡性向度,使中国人不至于变成彻底的僵硬实利之徒,只是到了现代语境下,它们才变成了一种道德上可疑之事。充斥着病痛、亲人离世、流言蜚语、疯狂的读者、被叫骂以及滥捧的名声以及迷茫的前路……

  《廢都》读后感(三):废都美丑学

  算是第一次读贾平凹的长篇。那些写乡土的,小时候读不下。只零碎瞄过一些他的短篇,印象不深。早该看《废都》的了,中学时语文老师推荐了好几次。大一暑假无事,终于捧起书来看。

  书是麦田竖排版的,字距适中,颇有看《金瓶梅》的感受。开篇便觉气度不凡,西京城内有花开四瓣,颜色各异,但旋即湮灭。这已经喻示西京四大才子的下场。贾平凹是存着往《红楼梦》写的野心的。在全书各处西京市井图里,场场茶会饭局都极尽白描,写得不动声色,每个人又各怀鬼胎,当真妙极。中国人体格不似西人,不讲究皮肉健硕,喜欢的是雅致风骨。体现在小说上,便是细水长流,娓娓道来。《废都》秉承了明清小说那股不疾不徐,像讲古,似说书,机锋都隐在闲话家常里。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汹涌。这种市井美学,无论城市如何变迁,都横亘於中国人生活中。你看不惯也得惯,这叫潜移默化而奈何不得。当然,这样的风气自有其美学价值。

  美在哪里?美在艺术变得“接地气”。中国人都是生活家,即便士人阶层,也大多将艺术与生活作完美结合。吃饭吃茶,谈天说地,既解决了饱暖,又愉悦了精神。《废都》中的庄之蝶等人,也是四处走走,吃吃喝喝。再有大波澜,也都饭桌上解决。贾平凹下笔细致入微,耐得住性子雕琢人物:什么人该讲什么话,什么动作不符合谁的身份...这些都经营得很好。那些书里随口提到的古玩逸器,背后需要的是作者厚重的功底,这点不简单。看这本书,即便写到文末日渐倾颓的景象,但西京图景还是透着一股宁静。

  贾平凹似乎在说:西京之颓废,庄之蝶沉沦,虽然无可避免回天乏术,但只要城墙内的市民在,还是有一分希望的。中国文化靠经典是无法了,但中国人犹是活标本。当然这只是我妄揣。

  当然,有美必然有丑。《废都》里的西京,西京内的众人,均是丑态百出。且不论“四大才子”们在商业潮流下,不爱惜羽毛的挥霍才气。光看女人间的勾心斗角,面和心裂,也是让人心寒。至于官商勾结,豪强遍地,则是新中国开放后,见怪不怪的情境了。贾平凹刻画这些人事物的丑,仍不发议论一句,只笔下徐缓道出。读上去,好像对这一切麻木了。写的人冷静,看的人心惊。废都之丑,一览无遗。

  这本书序言说贾写的是新中国开放之”警世喻言“,我觉然矣。近年来多少相关题材的书,余华的《兄弟》,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莫言的《生死疲劳》,算来贾平凹写得颇早。时90年代初,作者就已发此切肤之语,下笔已如此灰冷绝望,似乎已在心底为这”新时代“判了绝症。如今一切无需多言,当年的恶芽已初结恶果,果子烂开来血肉模糊。这时候阅读《废都》,心情之沉重,自不待说。

  从文学艺术上,《废都》绝对是美的,没有《肉》《金》《梅》的高度,但作者至少有这份向往,也交出颇为满意的答卷。至于作者的忧心忡忡,却是时刻都在现实中印证着,那些林林总总日新月异的”丑“,早在《废都》前便已开启了,在这本书后亦丝毫无好转,变本加厉起来。掩卷时,我不禁思索:在旧的都已废得差不多的今天,我们是否应回头於废墟,翻找出祖宗的传家宝贝来?

  这是我的美丽易碎的希望。

  《廢都》读后感(四):禁书不禁

  阅读匆忙,没有来得及去看别人写的东西,也没有查询作者的写作年份,只是冒昧写点东西,仅此而已。

  本书通过写一个作家及其身边发生的事情来展开叙写,从家庭写到工作,从作风写到私生活,从喜好写到生平。其实作者大可以把题目撰写为:一个作家和他的私生活,或者是一个作家的风流史,再或者说一个作家的X解放。

  可能因为最近都读了些贾平凹先生的书,而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和立场,以及情节的塑造让我对贾先生的生活背景有了兴趣。因为本书在大陆一直视为禁书,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作者用了大段直白而赤裸的“食色”文字,通过种种渠道才找到了海外原版的书,也实属不易。

  庄之蝶,这个主人翁的名字,据我自己有限的认知大概是来自于——庄生晓梦迷蝴蝶。而描写这个人的辉煌期,也完全印证了这句:庄生,一个姓庄的书生,不,是作家。晓梦,其实他的生活,他的一切,对于他自己来说就是一场chun梦;蝴蝶,本人在此的理解为其生物学上的意义,蝴蝶的作用就是采花,而在本书中,这个名字很好的诠释了这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

  贾先生不愧为女性之友,书中对于女性的塑造简直堪称完美。柳月、牛月清、唐婉儿、夏捷等成为他生活里的主线,柳月是大作家家里的保姆,牛月清为其妻子,唐婉儿与他的关系不太好分类:情人?X伙伴?朋友?还是红颜知己?没法判断。

  文中运用赤裸裸的词汇描写其与唐婉儿的风流史,其实每一段的文字都是一样的,基本上没有任何差别。但是一次次的疯狂后,里面隐藏着深深地悲剧色彩。比如说庄先生在妻子牛月清面前就是ED,在牛月清看来,这个在自己面前都不行的男人,怎么可能在外面风流成性?于是,掩盖着如此多的事实,让庄先生一次又一次在唐婉儿面前表现出男人的魅力,而作为一个小保姆的柳月,在某次不小心在发现先生的偷腥后,庄先生竟然当着唐婉儿的面和柳月XX。事后唐婉儿甚至还安慰柳月,我不知道自己在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也不能用语言描述自己复杂的思想,我只能简单的用几个字来概括:愚昧,无知,女人成了男人的附属品,当把女人商品化以后,这个世界依然是男权横行。我从来不呼吁女性运动和男女平等,因为男女的构造和社会职能,在如今还算开化的天朝,依然是没法平等。连公正,公平都谈不上。

  很多人说现在的女的都是有特权的,比如男的帮忙拎包,让座。我只能说,这是低级社会里低层次的表现女人特权的样子。大概作为一个纯工科女,我相信数据的力量远远比大多数人在脑海中YY有说服力太多。为何有3.8菇凉节?为何同等资质受到同等教育的菇凉和男性,工资待遇和差20%~50%?为何很多工作岗位不要菇凉?连高度文明化的欧洲,都没法做到正真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我想这被甩几十条街的天朝,我连祈祷的欲望都没有了。

  好像有点扯远了。说到女权,可能想提到文章中的一些人物:牛月清,这个勤劳持家,在外上班的,对内洗衣拖地,上照顾公婆,下照顾保姆的,对外八面玲珑的媳妇儿,却因为没娃直接导致婆婆的嫌弃,邻居的话题,就连那些不相干的人,也纷纷议论。在传统传宗接代的观念促使下,不得不想一些“歪门邪道”来促使自己能有个孩子,而这个没有孩子的女人,真正的原因却不是她自己。在外看似风流成性的庄先生,在妻子面前却是个十足的ED。我想作者在1993年写这样的文字,被人认为是禁文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就是现在这样的高度开放的社会里,(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我想没有什么是不能表达的),这样的现象存在不在少数。当然,可能是我生存的环境有点恶劣,毕竟我也能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跟别人交流。已婚,有娃,分居;已婚,无娃,无X,同居,各自在外风流;离异,有娃,纠缠已婚有娃分居未离之人;听说过太多的消息,无从判断真假,所以对于我这样的懒人来说,我就那么一听而已。

  柳月也注定是悲剧的,这个来自乡下的保姆:当然,在1993年这个年代,大概大部分拥有农村户口的人都有一样的想法那就是要摆脱农村户口,去一个叫做城市的地方。女农的梦想大概就是嫁城市男,男农的梦想就是买一套房,做一个城市男,当然这个现象在现在的天朝依然存在。所谓的凤凰男和孔雀女大概就是这样形成的吧?一心想要留在城市而又拥有农村身份的柳月,从跳槽到庄家当保姆,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孔雀女的第一步。一个样貌清秀的菇凉,到底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的。首先在不自觉的YY中不小心勾引了自己的主人,并幻想某一天可以代替牛月清的位置成为庄家的正室,却不曾想过这个风流的男人最后一记响亮的耳光把自己打回到了现实,于是在庄先生人口贩卖的式样的精心策划下,将这个白狐菇凉许配给自己的好友,柳月的心急,致使再一次陷入虎口之后,却在为利益为了名声谋生的庄先生哪里,在世事变迁中,不得不成婚于小时候患有小儿麻痹的现任丈夫——市委书记的儿子。条件是解决工作问题,解决城市户口。廉价的买卖婚姻,在现实和利益的驱使下,人成了商品,婚姻成了权力和欲望的交换品。不否认在每个年代都是一样的,而能够赤裸裸表达这种观念的人,大概贾先生是最早的一个吧?

  唐婉儿,这个风流的女人,这个不甘心生活窘迫的女人,这个这山望着那山高,不知那山有柴烧的女人,也注定了她的悲剧性。跟周敏就是二婚,无娃,而跟庄先生的交往中,不小心展现出了自己的妖媚,透露了自己的韵味,没有把持住自己的状况下,也没有好好把握婚姻,没有好好把握人生,最终的结局成为那样,是我没有料想到的,只是作者有点狠了,把一个不忠的女人最终描写的那么悲惨,有点于心不忍。

  始终贯穿文章的,还有庄先生喜欢的音乐——哀乐,还有周敏在城墙脚下常常孤生一人吹奏的埙。我想哀乐的意义不用解释,而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大概只有在长安城呆惯了的人,才能理解埙 音所能表达的真正含义。庄先生是喜欢埙乐的,他说他能听懂,而周敏说:我是随便吹的。有点戏谑的意味在里面。

  小说中还出现了一个收破烂的老头儿,这个人物的出场让我不自觉想到了《红楼梦》里癞头和尚这个角色,如出一辙,这个角色的台词和这个角色的设置,我想应该是受到《红楼梦》的启发。有异曲同工之妙。

  随着小说的结束,庄先生和牛月清分居,日子都过得恓惶,柳月嫁做人妇并做了舞女,唐婉儿因为东窗事发逃到了老家潼关县,那一堆堆毫无相关的人和事物,也在时间的消磨中一点点烟消云散。

  我想这不完全是人物自己的悲剧,我们也能看到在1993年大环境下,社会的变化,人的思想的开化,时代的变迁。这些人物,只是一个缩影。

  讽刺了公务员,讽刺了社会风气,对于世俗的挑战,对于女权的思索,大概这样就本书的意义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廢都读后感10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