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演员》经典影评集
《群众演员》是一部由朱传明执导,包荷花 / 李文博 / 王刚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群众演员》精选点评:
●不知道现在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没文化,真可怕。
●
●
●导演是以什么一种身份拍摄的?
●一个值得纪念的时代。民间影像的爆发让镜头找到了小人物们,尽管这样的关注有时也虚荣也功利。
●拍得好糟糕
●很真实
●大头也拍过的,影视城,没参展,没拿奖,只怪我们的老师意识差。朱的不过是更咸湿些罢
●有我们不愿面对的
《群众演员》影评(一):纪录的尴尬——《群众演员》
今天看了著名的《群众演员》。片子真实的让我心惊。编导朱传明十分大胆了把群众演员这个特殊的职业人群给巨细无余的表现了出来。如果说我们平时看到的大多数电影都在给我们编织梦,让我们或者感动或者惊喜的发现人性中还他妈有值得期待的地方,那么《群众演员》则用摇摇晃晃的镜头使我们从梦中醒来。片中的几个兄弟姐妹满口脏话,即使在镜头前有所掩饰,但是他们的尴尬无奈或者虚荣还是可以很惊人的表现出来。
听说这个片子还给朱惹了官司。片中的几个主角告朱侵犯了肖像权和隐私权。也许我国的法律还不怎么健全,或者虽然有法但是不依,但是在西方有些国家法律明确的规定不许随便拍这种片子的,哪怕在大街上随便拍也不行。但是,这些题材从社会意义或者影象意义上讲都是最翔实最准确的研究资料。当然,我指的是对片中出现的人之外的人。对于片中出现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无法挽回的伤害。
2005年的时候我拍了一个片子,对象是我的一个朋友。片子的重点是一大段访谈,涉及了很多敏感的话,有性,有政治,还有一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午我们喝了一些酒,其实我们都没醉,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们都算比较清醒。后来,我把这个片子的大体内容和一位朋友说的时候,她说你拍的是你自己吧。其实想想都是一个熊样,都从那个时候经历过。但是这些事情如果以影象的方式传播,就会引起一些想不到的副面效应。这个片子的素材有3盘多带子,但是内容90%以上都是有效的。我花了大约三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的剪完了这个片子,并命名为《我想去北京》。然后我背着电脑主机从山东到湖南,在湖南继续拍摄其他的素材。我拍了很多公共场所,但是我对个人的隐私似乎更感兴趣。我又采访了一个想做乐队的朋友,他说的话同样让人心惊胆战。事后他问我要那天晚上拍摄的带子,甚至要买回去。可能因为这个,我心里感觉特复杂,把MPEG2格式的《我想去北京》成片从电脑上删除了,这个片子没有刻录DVD,不超过5个人看过这个片子,但他们的反应都很强烈。然后现在这些素材我只能选取很少的一部分访谈,来剪一个看起来比较平和的片子,把几个朋友的素材放在一个片子里。对我来说,朋友比片子更重要。
影象其实是一种很暴力的东西。它的直观和主观会让人不舒服。我国的影象经历了政治操弄阶段之后,开始真诚的面对我们自己的尴尬和真相,当然,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或者说仅仅是个开始。近年来的一些纪录片,如《姐妹》,《我不要你管》,《铁西区》等,都不同程度的暴露了人们的隐私。我相信编导对被拍摄者是充满感情的。但是如果我是《铁西区》里那个看着妈妈照片哭的兄弟,看到这个片子我会很不舒服的。这个矛盾几乎没办法解决。
按照一般文章的写作规律,最后一段要作个结论。这个问题哪里有什么结论啊。
2006-10-29 23:40于株洲陋室
《群众演员》影评(二):活得象一个《群众演员》
活得象一个《群众演员》
原本以为在西方的片子里才能听到这么多粗口,也自以为是演员就一定很风光,他们的生活一定多姿多彩。。。
其实无论在哪一个生态圈里,都有三六九等,演艺圈也是如此,当我们看多一个圈子里闪光的状态会误认为这个圈子很美好,就象我身在的IT里,知道吗?所有人的头衔都是某某经理,所有的销售都在自诩是精英,但百度只有一个,想做搜索的却有无数!
来自不同地区的没有专业背景的年轻人蜂拥在北太平庄北京电影制片厂大门口,他们大多出身贫寒。一个叫王刚的小伙子是片中骂街最疯狂的,他铁了心和电影死磕,只要当上三号演员就心满意足,就有脸回老家了,而他现在连电话都不敢去打,因为自己一日三餐问题还没有解决。
一个叫包荷花的姑娘15岁开始走江湖做生意,现在随父母在北京做水产买卖,一心想出人头地的她早年赚了一些钱,现在却成了一个等靠要的群众演员!等着戏头给她分活,靠着父母维持生存,而现在的她要什么也已经没什么了。
那个平日西装革履、被前呼后拥的戏头李文博是个聪明人,他似乎看透了这里的一切,他说如果没有关系和金钱你就什么都不是,虽然绝对但一定说到很多人的心坎上,只可惜他可能还不知道,无论哪里混,这两个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也许抱着豁出去的信念,帮衬着做了很多坑蒙拐骗的勾当,去诱惑那些想当演员的人。最终他所在的一个XXX影视剧组因为冒充冯小刚剧组非法招聘演员被依法封闭,他本人也进了班房。
更惨的那个女孩走了整整一夜寻找休息的归宿,学校的朋友拒绝了她,不肯出租单张床铺的房主拒绝了她,在萧瑟的夜幕里北京城突然象死了一样,她最后蜷缩在最晚的一班公交车上。她来自大连,是艺术学校正式毕业的,曾演过不少戏,但自来到北京,连活着都是那样艰难。。。
在他们眼里,北京的生活是该死的。他们活在北京的黑暗里,但他们不是小资,他们是北漂的流浪者,充当着这个繁华似锦城市的保姆。他们是保洁员、快递员、送餐员、卖报员、保安员。。。
想来,我是个口是心非的人,我无能去真关心什么,因为我也在为自己的利益奔忙,诱惑让每个人有动力,即便里面掺杂阴暗和虚假。我想朱传明也是被诱惑了才拿起DV,他的本意是想“拍出温暖别人的东西”,至于谁被温暖了,无从考证。但相信他的作品一定有人骂街,很可能是那些圈里人。
据了解,群众演员的片酬按天算,金额大概是:出场露个脸20元,有一句台词50元,装一次死人100元,做一次替身200到300元,而最贵的竟然是挨一记耳光500元。
所以当有人落水的时候,就更要考虑一下自己的身价了!
不开心的时候就骂街吧,这是上苍留给我们群众演员唯一的特权了,明星骂街是不行的,导演骂街就更不行了;他们的形象是那样高大,象政坛上的风云人物。。。
剧情:http://bbs.uying.com/32/127061/List.asp?page=1
《群众演员》影评(三):朱书记说——回忆《群众演员》
朱传明同学在学生公寓二楼的固定绰号有两个,分别为“朱老大”和“书记”,虽然在理论上具有黑白两道的本质差异,但事实上,就我党各级领导人的现状而言,这两个称谓基本是一回事儿。无望入党的朱书记酷爱发出分贝惊人的大笑,这种笑声往往在他听到电视上的胡书记说话时达到顶峰。朱书记十分关心胡书记的性生活状况。然而胡书记在任何场合均不满足朱书记的好奇。
朱书记乐于在胡书记工作的时候享受每日十二小时的睡眠,然后在胡书记伸手看不见自己的五指时开始自己的工作。他的工作基本是观看全世界所有导演的片子。朱书记经常教育我们电影应该关注人性,他声称自己中了欧洲电影的毒,并且中毒甚深。这句话另一个版本来自一个电影文盲苏七七的一篇访谈。朱书记在这次访谈中莫名其妙的摆出一副大师的模样告诉我们说,欧洲电影是人性电影,中国电影是人情电影。我基本估计这是电影文盲苏七七小姐在认定自己很有文化的前提下对朱老大的话进行了书面语改造。朱老大的口语化表述原文如下:“任何人都想操资本家小姐。”这句话完全反映了朱书记的风格。
朱书记的这种风格造就了《群众演员》的轩然大波,在网上,这部纪录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辱骂。有一篇号称原载于《南方周末》的文章尤甚。这篇愤怒的文章强烈谴责作者心态阴暗,迷恋社会阴暗面,对人的欲望做丑陋的展现,总而言之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利,是投机行为。作者怒不可遏,估计是站在桌子上敲完了那篇文章。致使朱老大至今不愿过多谈论这部作品。朱书记不愿意谈论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部片子引发了一个烦人的官司。网上消息不断,声称官司开庭,被告朱传明没有到场。我估计当时被告朱传明正在床上睡觉,压根把开庭的事情忘到了厕所里。
手法固然可耻,我这里的可耻只是引用,原文从朱书记嘴中而来。朱书记自称手法可耻,我于是心安理得的挪用。朱书记天生是块拍纪录片的人才,具有劳动人民的气质,于是无论弹匠还是群众演员,都愿与他为伍。事实上,这种气质演绎成份极低,完全来自书记长达五年锅炉工生涯。作为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锅炉工人,书记虽然承认曾经因为极度郁闷而大敲锅炉壁泄愤,但这使得他对任何一个底层劳动的人民的态度并不简单的归结为“底层关怀”,而更多的来自于一种认同和感情投入。这种巧妙的姿态使得他对于拍摄对象而言具有天生的亲和力。从另一个方面看待关于《群众演员》的诉讼,群众演员认为朱传明同志欺骗了他们,因为他宣称自己也是一名群众演员,于是群众演员们相信了他,与他为伍,把生活完整的毫无顾忌的展现在他面前。但再傻的群众演员都绝不会相信拿着摄像机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张献民老师是他们中的一员,一方面,张献民老师自己并不认为自己会是一个群众演员,另一方面,群众演员也并不认为长成这样气质如此的一个人会是群众演员。这种天然的隔阂决定张献民老师不可能采用和朱传明书记一样的视点来拍摄这样一部影片,而我可能会因为怕脏怕累根本不去拍摄。这种视点贯穿《北京弹匠》和《群众演员》,不夸张地说,《北京弹匠》的成功完全得益于这种视点和姿态,而这只是《群众演员》成功的一块基石。所以,我更喜欢的是《群众演员》,相信朱书记亦然。
《群众演员》是书记尚未成为书记时的作品,大约是2000年,历史局限性致使朱书记在这部片子中对于人性的展现是不够彻底的。并且,因为纪录片的局限,群众演员们也不会把最为触及人性本质的作为展现在摄像机前。于是男人想要骚扰一个女人的时候,他瞥了一眼摄像机,问女人道:“你知道”let’s go to bed”是什么意思吗?”然后事件直接转为了火热的英语学习,这显然不是现场所有人的初衷。于是男人在看电视上的西班牙舞时,只能象征式的手淫,而不能够如他所愿真正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摄像机干扰了男人正常的生理活动的时候,就根本谈不上对于人性的展现,倒反而有点扼杀人性的意思了。所以朱书记从去年开始了剧情片的拍摄,他显然认为纪录片不爽了。但是剧情片同样不爽,朱书记愤怒的说:“中国的女演员,台下脱的比谁都快,镜头前面比谁都矜持。”显然朱书记又被现实玩弄了一下。这使得他对人性又有了更多的认识。
但书记的初衷在影片中是显见的,男人想操女人,并且操到的越多越好,这就是这个世界不变的唯一的真理。人的动物性确保这项真理成立,中国人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动物,于是从来不承认这个真理,一边看着窑子心花怒放一边不承认,一边看着美女意淫一边不承认。然后板起脸来不允许别人承认。告诉你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女人要贞洁自守,男人要看好裤带。自己从来不扎裤带,还一边纂文教育全社会看好裤带。电影局也不承认,电影局带头不承认。电影局认为男人女人在一起应该礼貌的激动的探讨社会主义建设大计。男人女人那点儿事情电影里面是不能说的,因为是礼仪之邦,不应该宣扬这些猥亵的事情。朱书记一边大笑一边教育我们,这些人首先在心理认为这些事情猥亵,才不允许大家说。但是他们认为猥亵的事情他们却最热于去做,别人一说,触及了他们的痛处,感觉是指着他们鼻子骂,所以不让你说。可是朱书记就是这样的人,你越不让说,他越要认真的告诉你,人就是这样的,人性如此,他给你看群众演员的生活,给你看赤裸裸的骚扰,赤裸裸的蔑视,赤裸裸的尊严。我们时常强调真实。真实是什么呢?朱老大笑着告诉你,真实就是让你害怕看见的东西,越害怕越真实。我跟屁虫似的补充说,看到的真实不是真实,是光;摸到的真实也不是真实,是神经末梢的叫唤。只有触及到了你的内心深处,引起你身体的反应,那才是真实。就像你说谁是美女,不是因为她的嘴长得小,屁股翘,眼睛大,乳房圆。而是你的性腺在分泌,你激动了,你的眼睛忍不住朝她浑身看。这种身体的冲动告诉你,她是个美女。最粗俗的例子最有效。
如书记所说,《群众演员》充满荷尔蒙的气息。荷尔蒙是什么?这句话用专门说让人听不懂的话的杜老师的话解释,就是用身体感受这个空间。中国电影没有荷尔蒙,所以女里女气,叫人看了直犯恶心,感觉说的不是人事儿,讲的不是人话。难得有些朱书记之流出来讲讲人话,就有些刚刚嫖完妓或者在办公室里骚扰完女秘书的家伙跳出来,指责你猥亵。
朱书记和蔼可亲的笑,猛的来了一句:让老家伙们赶紧死吧,都耽搁了中国电影多少年了。吓人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