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往来书简》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往来书简》读后感100字

2020-11-15 00:52: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往来书简》读后感100字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往来书简》是一本由(日)川端康成 / 三岛由纪夫著作,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往来书简》精选点评:

  ●进一步了解与理解两位作家。

  ●呃~ 才知道三岛是有结婚的,而且有一对儿女。。。

  ●(241) 川端与三岛皆美, 川端康成是静穆的佛性之美, 而三岛由纪夫的暴烈的魔性之美。 情信集

  ●川端配不上三岛。川端无非是日本旧文学的老调,而三岛则是新时空中神一样的存在。

  ●阅读于武胜路新华书店

  ●no70 学校图书馆可借

  ●果然是本情书,很想去看看镰仓的山山水水。

  ●深深的寂寞。就是即使在说话、交流,仍然能感到的那种寂寞。三岛的寂寞,跆拳道黑带的寂寞,雨水、疾病、战争和志野陶的寂寞,写信时书桌和钢笔各自为政的寂寞。最贴切的是通信的寂寞。那味道,就像吸嗅煤气,有时会感到糟糕,有时觉得真的棒极了。

  ●三星半,看到了文学家普通的一面,同时也能看到三岛自杀的倾向

  ●最爱的两位日本作家的书信往来,刚开始了解到三岛其实不愿发表书信还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不过读起来甚是愉快,也就不顾这些了。初期两人措词都很谦卑,后来关系好了就几乎是些生活往来。印象最深的两处是23岁的三岛讲学习与文学的冲突时对自身艺术灵感之恶魔的思考(没想到三岛这种文才也会有这些思考与顾虑)以及川端住院时列的详尽的必需品目录。三岛自戕前几月的信还挺正常,然而对生命的倦意及赴死的心在之前就能察觉到了吧。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往来书简》读后感(一):这是本情书!

  真是基友情深,两个人成天互赠书籍,讨论风花雪月也算正常。然而捏,川端一下子给三岛送去别致的灯架,一下送精美的糖衣点心,一下送法国口味栗子,一下送质地柔软的衬衫,一下送最新场次的戏剧票,一下送马约尔的雕塑,送香水……完全就是疼爱小情人的节奏啊,还给介绍妻子,三岛还真娶了!然而这些都是浮云……重点是,这是一本让我在咖啡馆感动到莫名其妙稀里哗啦哭了一个下午的书……有生之年彼此遇到这样一个人,此生无憾了。 谁叫两个都是我最爱的男人呢!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往来书简》读后感(二):东京的日落

  去年暑假开始看的三岛,第一本是《金阁寺》。忘了最初为什么看了,那时对日本文学的印象还停留在太宰治和一些莫名其妙的小短篇(包括川端康成),反正是些不太明快的印象。

  写着这些话想了起来,是因为刷完了《灌篮高手》,一时间对日本文化萌生了一点兴趣,想更多地读读这类印象不好的“呻吟”着的文学,让不喜欢也要有理有据——不过读到《金阁寺》就开始改观,到今年读完《丰饶之海》,已经彻彻底底地敬佩起三岛来,目前为止,还是对三岛个人的崇敬而已,可能是在他的作品中读到的不是日本式泛滥的脆弱,而是某种有力的呼号。

  前两个月遇到了一家打折书店,去了两回,摸了两手黑抱回家一小叠书,开玩笑说要带行李箱去搬书回家,担心着会不会下次再去它就倒闭了,但听着老板打电话订书又觉得就算倒闭也不会那么快吧。很多老书已经被挑走了,比如弥尔顿只剩下《复乐园》,米兰·昆德拉没有“生命之轻”。

  第一回去的时候跟朋友说,帮我找找三岛由纪夫。当初是在kindle上读的。可是只看到一堆村上春树、东野圭吾,是现在这个时代的主流作家,放在正中间的书架上,包装精美,塑料膜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第二回再去,是跟另一个朋友,大概也就隔着一两个礼拜的时间,那些书还是在原地没动呢,可我还是说,帮我找找三岛由纪夫。这回找到了这本,侧边那么小的字亏她能找着,抽出来一看,背后贴着小标签:“特价 6折”。

  说一说信件录毕之后的作家年谱吧。虽然只写着一个译者的名字,却不知道两位作家的生平是从哪儿搬来的,写川端的时候,笔调亲切,像记叙文,多是讲某年的事迹,写三岛的时候,则完全像是作品年鉴报告,每年几月写了什么作品——这种形式留下的直观印象就是三岛的早慧且高产——总之完全不像出自一人笔下。

  读到三岛绝命前的两句诗(世上人间厌凋零 晚风催花率先落)时,恰好在一页的结尾,认为还当有接下去的两句时,翻页一看却在讲身后事了。于是回头又读了几遍,总归是对“生”的总结语吧,在译文中并未读出意想中动人心魄的美感,竟觉得不如70年他给川端的信中最后那句,“小生以为,只要是美丽的夏天就好。”不禁有些怅然。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往来书简》读后感(三):川端与三岛的相爱相杀

  如今何止是中国文坛感到寂寞,其实日本文坛也在进入21世纪后顿感繁容陡地萎缩。上世纪繁花似锦的日本文坛,最耀眼的两颗巨星当属川端康成与三岛由纪夫,他们是同届诺贝尔奖的热门候选人。他们的文字俨然是日本文坛的两极,却相互牵绊,相继自主结束生命,恶作剧般给世间留下惊愕与猜疑。

  两个对死亡着墨最多的日本作家,他们的生的时间在精神层面上显示出孤僻离群的倾向,是行走于人间的尖锐存在。这种尖锐,在三岛由纪夫身上是显而易见的,而在川端康成身上是需要深入其文字以及文字背后的内心才能够察觉到的。

  由于成长世代的不同,三岛由纪夫的青春期是在日本军国主义盛行的时候,因此他的思想中除了与生俱来的敏感和纤细之外,还有暴力的因素掺入,性和死亡滋长在他每一本著作的封皮下面。甚至有的时候,这关于性与杀的文字中,有着明显的人工雕琢的痕迹,刻意的感觉也被后世研究其文学的学者们归结为其被禁锢的性倒置童年。

  而川端康成则是在女性的阴柔之美中体味世间万物,他文学的一切源头是《源氏物语》,那也是日本一切物哀与幽玄的源头。川端康成像个煞孤星,童年时期便失去所有的至亲,他童年的悲惨不似三岛的禁锢,而是彻骨的寂寞与凄凉。

  相比之下,川端康成文学中的禅意更加唯美,而三岛虽然也对佛教感兴趣,但是,如同他着力表现的阳刚之美有着明显的人工痕迹一样, 他的佛教观同样显得比较生硬,甚至有的时候我觉得三岛的魔性也是源于他偏差的佛教观。川端与三岛皆美,川端康成是静穆的佛性之美,而三岛由纪夫的暴烈的魔性之美。

  或许,是我太过浪漫化他们之间的关系了,对于浪漫的人,我始终无法忍住对他们进行浪漫化的幻想。就像相爱相杀,不是他们的意愿,但是他们本身以及通过他们本身所创造出来的东西,从产生的那一刹那就注定走向这样的命运。惺惺相惜的两人,产生的相互引力,让上个世纪的日本文坛更加耀眼夺目,也在一颗陨落后,消失的引力,让另一颗失去运动的能力。如果这样想想,说他们是相爱相杀也不无道理。

  看他们之间一来二去的信件,看到一半骤然而生两股相反的感觉,一种感觉是他们之间的相互牵绊逐渐加深,从第一封三岛求教于川端到后来问候彼此家人及生活细节的谈论,虽是相差半个甲子的男人,虽然有时三岛的字里行间仍然透着谦恭,但更多的是甚似同辈的温柔之语。然而,另一种感觉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从最开始的师生关系演变成为对手,书信集通本三岛的语言都是谦恭的,但不代表他对川端始终当做老师看待,你从他们之间逐渐凸显出来的暗中较量的意味中完全能够明白那种相爱相杀的感觉。

  棋逢对手才是人生最大的幸事。文学羽翼日渐丰满的三岛,也拥有了自己的追随者,他在川端面前也定不似多年前那般渺小卑微,甚至我猜测他似乎隐约产生了较量和超越的野心,就像《哈利波特》中邓布利多与伏地魔之间的那种异样情愫。我想,这一点川端并非没有察觉,只是他们一直在小心维系着这份张力,因为他们都知道,这股劲会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多于坏处。

  然而,正面较量的机会终于还是来了,就是那年的诺贝尔奖,同时被提名的两人想必都知道个奖是他们最初也是最终的正面交锋,所以成败在此一举。这里说的“交锋”“成败”之语,都是半个多世纪之后的初夏坐在电脑前的我的揣测,但这揣测我自认为并非无端。

  我曾看过一段黑白影像,是在川端康成获得诺奖荣耀归国后与三岛由纪夫、伊藤整的三人对谈。对谈的气氛很融洽,镜头的中心几乎都是川端,但是你若注意画面左侧三岛的侧脸,那是一张很有趣的脸,虽然很模糊但是很有趣,不知你是否能够想象:羡慕、不甘、惭愧和无聊,同时在一张侧脸上浮现,短短的一段影像,他说的话似乎比川端这个主角都要多,笑声过于爽朗,但他的一切举止又是那么的得体又不失风趣,就像他的作品,你就算读懂其中的不安、无聊与诸多负面的情绪,却也无可指摘他作品的精良。或许,这个生来就是没落贵族的三岛,永远无法冲破“没落”的劫数与“贵族”的求全。

  同样是这段影像,川端在说话的时候几乎都是扭头看着三岛的,简直就是把一旁的伊藤整晾在了一边。他看他时的表情更加复杂,比三岛那张纠结的“没落贵族”脸还要复杂,回避和坦然,严肃与谄媚,两组相矛盾的态度集中迸发,却又是一张看似极其平静的脸。川端康成的脸始终不曾有过一丝“贵族”的迹象,他的脸是日本很典型的苦相瘦脸,被他一双大眼看到的事物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冲击感。

  诺贝尔奖、三岛由纪夫自杀、川端康成自杀,这三件事发生在短短的四年间。如果三岛和川端的人生是一部小说,那么这四年一定是小说最出彩最煽情的后半部。因为这四年将故事的发展推向了高潮后又急转直下,速速收尾从而荡气回肠。但是,我们都知道,无论是虚构的故事还是非虚构的现实,所有的起承转合都需要因果关系的支撑,然而,三岛和川端的自杀都没有明确的理由。三岛自杀前的演讲是谎言,当时他所叫喊的每一个字都不是他自杀的原因,就因为他是“没落贵族”,因此他只会将自杀的真实原因深藏在心里。

  而川端在三岛死后的第二年终结了自己,也证明了两人之间的牵绊并非我们所看到的书信中那种程度。三岛与川端是所谓的恋人关系,这种说法被炒得很热,但我觉得了解三岛的人都知道他是同性恋者,但是他喜欢的类型不可能是川端康成,甚至两人连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都不可能产生。

  到底为什么?他们之所以成为他们?他们自己终结了自己?我在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在他们的书信集中查找,在关于他们的研究文章中搜索,在众多的线索和证据后,总没有一个振振有词令人信服的答案,令人沮丧费解,但同时这些疑问也使他们鲜活到了这个他们不曾看到过的世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