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读后感100字
《彼岸》是一本由於梨华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彼岸》精选点评:
●很喜欢这样朴素的文字,家庭之间的亲情也在平淡之间展露无疑。
●很好看,很感动,是很少的我看了想哭的书。。平淡中,显露真情。。
●发生在哪里并不太重要。家庭之间,亲人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缘分。生命也是一种向下的水流,或疾或缓。最末,终没能经受住婆的自我放弃。。。以为就是眉了。人生一世,终有一别,这样的真实真切,只有走过漫长岁月后,经历过,才可体悟的。
●於梨华确实在留学生文学里独树一帜,并且根基稳定,从不敷衍作品,有老一代作家的作文态度。这本彼岸没有超越也没有退步,稳扎稳打,也是难得。
●三个儿女一个孙女和一个老人之间的多方博弈,终于到无法可解的地步,终于让这个命途多舛的老人吞下了安眠药。不是说了不管怎么样都是可以活下去,一定可以活下去的么,但洛笛还是选择逃避。“云山万里别,天地一身孤”
●很細膩的筆觸,體會到了三代人的悲歡離合,心理描寫很到位,感情很真摯。喚回了我漸行漸遠的人心。
●写亲人间的感情还是蛮到位的,至少让我花了2天看到近一点。不过好像有一个情节上的大bug,作者改了3稿却没发现?
●适合拍成电视剧
●好书,对生活的艰辛认识,以及秉持的乐观态度,读来很受用。
●於梨华的小说我看过的都有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矛盾,兄妹之间的嫉妒争宠,是不是这是她自己的生活,有可能。
《彼岸》读后感(一):慢船去美国
没读过《又见棕榈 ,又见棕榈》,没读过《在离去与道别之间》,在消化这本《收获》之前,不知道作者於梨华。
《彼岸》温婉隽永的伤感,慢慢流淌的生命记录,显而易见的自传性质,泪流满面的阅完洛笛的遗书,合上书就揣测,写作者,会是小三子的原型吧。
打动人的作品,生老病死在最后一步的死亡部分,安安稳稳的娓娓道来,女性味道满溢,幸福在困顿贫困,失婚颓唐的女子一生年华里,静静流淌;平平顺顺的坎坷。
每个中年女人心里,都住着一段崩溃。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揭示了表面繁荣下脆弱本质的心理教科书。怎么会注意到呢,当灾难悲剧失意痛苦所有这些情愫,都没有经历过。怎么会明白呢,当这些女人把失败掩饰在强硬和指责之中,嚣张的坚强着。我们从不了解,我们无从知道。我们的生活安适得手无寸铁,她们的内心满是荆棘沟壑。
文学关于客观世界表面下的内心世界,就像潜水看到的海底。喜欢这样的漫步。
《彼岸》读后感(二):从生到死的彼岸
於梨华的新作,是今年推出的。在我知道这本新作的存在后,便在卓越网上定购了。拿到手后,用了两个夜晚看完,看完后,我合上书,闭上眼,觉得有些累,更重要的是她写的这个题材,就我而言的确不是时候看。
这本书作者着力想要探讨的是生老病死里的“死”这一话题,这一话题对于我而言有些遥远,且不想提及。我当然知道,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生老病死,可是我更愿意在我老了以后去想,现在尚年轻,需要做的是享受当下年轻生命里的每分每秒,留待老了时作为回忆。
当然就本书而言,这一个题材,普通的作者是无力把握的,但於梨华用她成熟的笔触和看透世间百态的心思将这一题材把握得很好。三代华裔女性的故事、生活在她的笔下慢慢流出、娓娓道来。
但是,对于我这个熟读於梨华的作品的读者而言,她讲述的这个故事我并不陌生,因为我很明白,这个故事其实讲述的便是作者自己的故事,她的人生故事,里面的曾经叛逆的小女儿,在她过去的散文里曾经写过,所以整本书的故事很熟悉。
我在想,很多作家用她的一生在书写的,其实就是她自己人生里的故事,当然有作者去突破自我写一些不熟悉领域的故事,但是所有故事里,作者最成功的作品无疑会是她自我人生的投射,因为那才是她真正感知、触摸到的最为深刻的经验,写出来才会打动别人。
对于於梨华而言,个人还是最喜欢《在离去与道别之间》,读的时候就觉得很感动,觉得她写得是那样丝丝入扣,后来才知道,那也基本上是她真实的婚姻经历。
《彼岸》读后感(三):不想做生命的强者——《彼岸》
昨天考研班结课,今天便忍不住好好地放松了一下。拿出了上个月断断续续看了不到一半的小说,不琢磨可恶的英语,不纠结专业课的变态,暂时脱离这个让我觉得压抑的环境,什么都不想,只是看一个别人的故事。
上大学后一直有这样一个习惯,压抑太久,不想让父母担心,又找不到合适的朋友倾诉,便在一个闲暇的日子里,独自背一个大大的书包,装一本喜欢或是不喜欢的小说,在自习室找个座位坐下来,什么都不想,跑到别人的世界里看看热闹。
孤陋寡闻的我之前并没有听说过於梨华这个名字,初读《彼岸》,故事并未觉得奇特,只是好奇她的语言,并不像我曾经读过的小说那样流畅,有点涩涩的感觉,上网一查才知,於梨华女士是个华裔美国作家,而故事也是按照她和小女儿作为原型写成的。
并不完全符合中国人语言表达习惯的文字,一样可以感动人心。这是一个讲述旅美的一家三代女性的生活的故事。生活阅历尚浅的我无法完全领会其中描写的人生坎坷,却被其中的洛笛深深的吸引。结婚,生育三个子女,离婚,再婚,拯救精神崩溃的小女儿,夫亡,寡居,癌症,自杀。这就是她大至的人生历程,但却不仅仅像字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她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习惯依赖别人的人,但我却觉得,她才一直是那个家的主心骨。不会理财,也不关心自己的经济情况,离婚连自己分财产吃亏都是弟弟发现的,呵呵,真是一个傻到极点的家伙。但儿女们爱她,本来应该分崩离析的一个家,因为她春风化雨般的爱,重新聚集在一起。那个因为妈妈不爱她而从小就有心理阴影的小三子,那个因为妈妈心理扭曲而备受摧残的小孙女,在她的坚持和关爱里,渡过了她们最为黑暗的岁月。她优雅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用爱温暖着家中每个成员的心。她不该自责,谁没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力呢?难道压抑着自己,和不爱的人过一辈子,孩子就能幸福快乐吗?
她的离去,用她的话是源于自己的怯懦,也不愿成为儿女的负担,但我却不敢苟同。她一直就不是一个强大的人,但她做到了强者都做不到的事,用自己的一生成就了家中的每一个人。她不是个弱者,是一个真正的性情中人,她真正害怕的不是承受苦难,而是害怕在这个她优雅地生活了七十多年的美丽世界里,用几个月的时间,以一副破败不堪的样子痛苦离去。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她一直没有让自己拥有最完美的生活,成为最出色的画家,但她却在众人上下奔走想要让自己过得更好的时候,将自己爱的人们渡到了理想的彼岸。
爱过、痛过、哭过、笑过,一切在乎的人和事她都安排的仅仅有条,那么就让这个温暖如春风一般的女子以她想要的方式优雅离去吧,也许,彼岸的生活不再那么痛苦,也许,她能在彼岸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并为她揪心过、恼恨过,却深深爱着的那些人默默地祝福。
《彼岸》读后感(四):云山万里别,天地一身孤。
这本小说看了很久。
於梨华的文笔,如果要形容的话,大概就是真实——扎于生活因而不做作,理性而又不流于说教。这个便想到了曾经看过的林夕的《原来你非不快乐》,一个自称不是心灵鸡汤的鸡汤,着实是看了开篇便开始纠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道理确实如他所言,可人终归是不喜欢总仰视着接受训诫,更愿意的是:旁观者的身份,却又似乎身处舞台之中。
《彼岸》,关于三代人的爱情,亲情,友情的故事:年老的一代,是何洛笛的人生;中年的一代,讲的最多的是她的小女儿尚晴;年轻的一代,是尚晴的女儿楚眉。何洛笛有三个子女,在她没到中年却也不再年轻的时候,和丈夫磕磕绊绊,最终分开,而他们之间相对漫长的不快乐,使得他们对子女忽略了很多,更何况三个子女,也的确很难做到真正公平。而且正如书里传达的,有时候人与人之间,亲人也好,爱人也好,友人也好,真的是需要一点点缘分,并不完全是你希望怎样便会怎样。小女儿尚晴的叛逆,疯狂,他们需要承担很多责任,但是最终还是尚晴自己承担了更多艰难的后果。毕竟无论外界如何,人总是应该让自己对得起自己,自甘堕落和毫不收敛也只会最终回报给自己之后的人生。幸好亲情最终让她重新成为了一个拥有人生的人,虽然前程未知,但总好过已知却是注定阴霾吧?
我是喜欢何洛笛的。谁都不可能在人的几十年之中不犯过错,也不可能不走弯路、做错选择,但是能够不为过错寻找借口,不因为安于现状担心失去就放纵错误的决定,并且懂得弥补,保有自己的原则,已经可以称为一个不错的人生了。她为曾经对尚晴的忽视而自责,在女儿面对人生最大艰难的时候抛下一切事情去照顾去帮助她走出来;她结束注定不会理想的婚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定的幸福,最终又是一个人之后,寂寞伤感却又为了亲人体谅坚持。她的爱让外孙女楚眉摆脱不幸的童年,最终成长。她走了一个算不得好的圆——她的忽视导致了尚晴的叛逆以及大半生的艰难,也导致了楚眉幼时的黑暗时光;但是洛笛的关爱又真正使尚晴重新站了起来,也给予了楚眉足够的支撑,让她成长为一个积极懂事充满朝气的女孩。有亏欠么,有;有弥补么,有。可以相抵么?不能。所以说,感情,亲情,爱情,真正是无法衡量却又处处在衡量的东西。虽然面对癌症,何洛笛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她也终究没有辜负了亲人,也没有辜负了自己生存的质量——不过也的确留给爱她的人太多的难过。子女总是希望,一直有爱自己的父母在的,不论多么艰难;而自己也愿意为了下一代,尽量多的做出努力。
也许这本书你不会在翻开前半章之后便要急切的希望知道结局,因为大体相信,结局必是那个样子;但又绝不会半途而废。彼岸彼岸,有时候,还真的不希望到达,途中可以颠簸可以留恋,一旦到了很多尘埃落定的时候,反而会失落吧。 兜来兜去都是命运。现实很残酷,幸好的是残酷中总还是有一些光明在的。家人的扶持,自我的看开,彼此的沟通与坦诚,从头到尾,每个人都会比自己想象的坚强。
何况,与小说的世界不同,我们现在,都很幸福。
“一个人一生会经历许多伤心和不如意的事,没有人能避免的,当时痛不欲生,以为没法再活下去了。事实上,绝对可以,绝对会活下去的。而且会活得比以前更坚强。经过痛苦的事的确会使你更成熟,更能处理不顺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