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近代史讲稿》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近代史讲稿》的读后感大全

2020-11-21 00:59: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近代史讲稿》的读后感大全

  《近代史讲稿》是一本由[英]阿克顿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装32开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79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近代史讲稿》精选点评:

  ●可能观点会有些不合时宜,但实在让人读得热血沸腾

  ●内容四星,翻译减一星

  ●翻譯相當淩亂

  ●阿克顿坦承,神权政治的欧洲是必须翻过去的一页;王权政治在法国和英国取得了胜利,从此“只有政治敌人而没有宗教敌人要去战斗”。也是欧洲的正途。英法此后的路径又是如此不同,但他没有片面地赞美英国,贬低旧势力多次卷土重来的欧陆,他看重的是“那些证明是足够强大且能长存的思想”如何在新旧两块大陆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它们强大到能以自己的力量支撑起一个宪政政府的组织和运转。在此意义上,所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和加拿大都是一体的,它们都为人类的共同命运的发展而服务,完成自己的使命种共同的命运要向宗教宽容前进,向政治地位的平等向个体良知的觉醒与发达向自由前进。意味着每个人在对抗他确信有责任对抗的权威、大多数、习俗和观念时有权获得保护,他首先集中注意力于人心灵上的变化,延伸出关于制度保障的分析和讨论。此版翻译差强人意。

  ●翻译的简直了

  ●翻译很烂

  ●阿克顿的这部书,作为对欧洲史有了解的人,可以视其为重新串讲。

  ●没想到评分会这么低哈,奔着阿克顿的近代史课堂上的讲稿,另外也可以把本书当做阿克顿主编的《剑桥近代史》第一版的提纲。

  ●难得的劣评,译者简直在侮辱这本书和阿克顿勋爵,这是个非常好的催眠剂

  ●这他妈翻译!

  《近代史讲稿》读后感(一):我是真的不喜欢这个版本的翻译。

  随身带了几本书,刚刚在车上翻完了最后几页,已经耗费了我所有的耐心,包括之前看的一部动漫,我觉得最近一段时间我在选择东西上十分的有问题,从而现在进行了小小的自我怀疑。

  我真的不想说别的,翻译太差了太差了太差了太差了。千万别买!

  《近代史讲稿》读后感(二):英国佬讲历史的典范

  《近代史讲稿》 [英]阿克顿 著 朱爱青 译 上海世界出版集团

  “权力导致腐败……”,没错!这句伟大的民谚就是出自阿克顿勋爵之手,除了做过《剑桥近现代史》首任主编,阿克顿勋爵略显平淡地当了一辈子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尽管有一顶三一学院荣誉学员的桂冠。所以,阿克顿不像同时代的汤因比那般显赫,但在身后却获得了先知预言家的美誉。按照希梅尔法伯的说法,阿克顿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给政治带来了先知的道德热忱,给宗教带来了自由主义政治家的人道关怀;他给这两者同时带来一个真理:权力,不管它是宗教还是世俗的,都是一种堕落的、无耻的和腐败的力量”。且看本书“美国革命”一章,“三便士税法瓦解了不列颠帝国……当美洲人摈弃了他们一开始所关心的卑微的利益问题时,他们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如此引人入胜的描述,一下子鲜活了紧凑的历史事件,读者愿意置身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掬饮古典自由主义的一泓清泉。

  《近代史讲稿》读后感(三):近代史讲稿笔记

  由僧侣和律师领导的旧的骑士家族默认了王室的特权,绝对服从的学说和绝对的不可抵抗的权威----霍布斯称之为利维坦,意思是抽象的国家概念

  最近的历史包含了理解现在的钥匙,影响他的各种形式的思想都依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描述占统治地位的趋势来解释这种依然统治并分割这个世界的最高力量

  如果没有这些力量(宗教的,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那么社会将是由个人的反复无常和私人利益索构成的一盘散沙,这些力量是世俗和宗教社会经久不衰的粘合剂

  近代世界的规则是权力倾向于无限制的膨胀,而且会超越国内外所有障碍,直到遇上更强大的力量

  既然没有正确的事,那么政治学就是关于权力的事务,纯粹为了权力而进行的斗争

  为真理而牺牲是好的,但不是为了每一个真理而牺牲

  随着奥格斯堡议会的召开,神职人员不再是这个国家的领导者。……他们退居幕后,并让路给世俗的政治家。基本原则问题消失了,管理问题成了大事

  路德教不是受精神权力而是受世俗权力的支配,它认同政府的最高含义。……它是最保守的宗教形式,比其他任何宗教都更不容易与它所依靠的政府发生冲突。由于缺乏独立性和适应性,它不会在政府采取敌对态度的地方取得胜利,也不会通过自发的努力在全世界大行其道

  中世纪实行的是阶级政府,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利益集团支配着政府,并利用政府谋取他们自己的好处

  (威尼斯)按自己的目标行动,不受制于任何利益,也不听从任何多数的言论……它不服从任何阶级,只根据公众利益,也不理会其他影响

  这是两个不同文明时代的比较,两个互相取胜的世界的比较,而不是两个竞争对手的冲突。西班牙和教会不可分割地联合在一起,并成为基督教世界其余地区的公然敌人。发过与新教徒和平相处,而且把她的政策建立在他们的支持智商,只有政治敌人而没有宗教敌人要去战斗,从而赢得了西班牙因排他所丢失的所有领地

  斯图亚特家族某种程度上受益于他们那时两种最强大且盛行的政治思想。从马基雅维利哪里,他们学到了政府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应该通过专家而不是依靠社会的力量或那些在复杂的国际政策、军事管理、经济和法律等问题上意见不一的人的愿望来治理的思想。从路德哪里,他们洗去了他新的、受称赞的国王神圣权利的信条

  产生于英国和美国的教派派系之中的自由思想没有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直到它们从神学根源中分离出来并成为一个政党的信条

  《近代史讲稿》读后感(四):史无前例的烂译文

  《近代史讲稿》,这是我所见过的翻译最烂的一本书,在抓它出来批判的时候,我怀疑这本书是否能够作为一个典型。因为译得如此之差,即是在译文质量普遍不高的中国翻译界,也是十分罕见的,完全算是一朵奇葩中的奇葩。我有点犹豫,在想浪费这么多时间,来批判这么如此之烂的译文,是否值得。不过我又想了想,毕竟这毕竟是一本卓有声誉的出版社出版的,它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那套白皮的世纪文库里的一本。我买的时候,是希望有声誉的出版社能够提供一定的保证的。当然,让我买下这本并不算厚而却价格不菲的书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来自我对作者的期待。

  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阿克顿勋爵,就算你不知道他本人,你也一定听过他的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阿克顿勋爵同时也还是第一套《剑桥近代史》的主编者。不幸地是,我忽略了一点,一个糟糕的译者可以对文章造成完全彻底的毁灭性的打击。

  坦白地说,阿克顿的文风非常不好译。他被汤因比称赞有近代历史学上最伟大的头脑,阿克顿的知识极其渊博,引述极其庞杂。另外这本书是他作为近代史钦定教授的讲稿,因此可以想象的是,他在讲课的时候一定会做一些自己的补充的。另外在行文风格上,他还特别爱好指代、借代、隐喻等等。还经常喜欢用头衔来指称某人,例如经常说约克伯爵来指称 James II,如果不标出来会造成很大的理解困难。但是,正因为如此,一个优秀的译文的作用因而也更大。

  不过事实上,这些问题对于今天的我们,实际上并不算太复杂,把所有的问题都扔到 Google 和 Wiki 上去,很快就应该能找到一个大致不差的结果,再伟大的头脑也毕竟只是一个头脑,比不上网络搜索的便捷。问题是,译者根本没有做任何这方面的工作。

  以奥卡姆的剃刀闻名的奥卡姆 (Ockham) 翻译成德克海姆之类的错误(p49),我们就不说什么了。那你就算新立译名的话,自己也得保持一致对吧?法国历史上的著名首相 Colbert 在189页是柯尔伯,在后面就变成了科尔伯(p197)。当然,这个还是很容易看出来是同一个人的,不过法国名将 Turenner 在后面统统翻译成蒂雷纳,而在前面翻译成杜云尼 (p150),让人完全想不到会是同一个人。更惨的是甚至在同一段里,Lodovico能先翻译成洛多维克,然后再翻译为卢多维科 (p19)。当然,最神奇的还是凭空编造出一个并不存在的教皇尼古拉九世出来 (p32)——实际上是尼古拉五世。

  the Great 翻译成“大帝”,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这里也不能勉强作者。腓特烈大帝虽然实际上是腓特烈大王,但是“大王”一次太过草莽,所以还是继续大帝好了。可是你总不能把一个实际上连总督都没当过的 Albuqerque 也叫做大帝吧?况且这方面又不是没有先例,伟大者庞培 (Pompey the Magnus),不也是挺好的么?

  其他的,稍懂英语就能区分的医生和博士的混淆:

  (路德)在这位中世纪教会最伟大的医生的庇护下(p72)

  这样的错误在书中比比皆是。

  然后是译注问题。坦白地说,与上面的译名的错误相比,这个译注的惨状已经不能算什么了。非常重要的人物没有加注释,毫不稀奇,绝大部分的译注都是简单的把人名的原文给加上,然后再加上一个生卒年份,至于这个人到底做了什么,在这里是干什么。例如在《V字仇杀队》里大名鼎鼎的盖伊•福克斯是怎么描述的呢?就是:

  盖伊•福克斯(Guy Fawkes, 1570–1606),英国阴谋家。

  火药案阴谋只字不提。

  有的时候,不重要的地方例如连《匹克威客外传》里的一个小酒店的名字都加了注释。该译注的地方根本不提,例如这句,在写奥格斯堡战争的时候:“英国人被驱赶到爱尔兰的东北端(注:这也是误译,原文是driven);特卢伟尔比范特龙普有更好的理由在他的桅杆上别上一朵金雀花。”

  这样的晦涩的文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么?实际上特卢伟尔是法国的地名,(补充:Trouville是法国的地名,但是阿克顿更有可能指的是法国海军将领 Tourville,经朋友提醒发现,可能是阿克顿的记忆错误)。而范特龙普(von Tromp)是荷兰的海军上将,原文的意思是,英国人更有理由停止跟荷兰的战争,而一起对付法国。这种地方没有注释根本不可能看懂。

  当然,还有比没有注释和不完备的译注危害最大的,那就是错误的译注。在论及黎恩济 (Rienzi) 的罗马复兴运动时,作者说:

  atriotism, national independence, popular liberty, all were founded on antiquarian studies and the rhet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fragments of the Lex Regia.

  翻译成:

  爱国主义、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在古代研究和里吉亚法 (Lex Regia) 的未完成作品的修辞解释中全都可以找到。

  关于里吉亚法的译注是:“里吉亚法(1665),丹麦专制主义宪法。”完全莫名其妙,搜一下wiki就明白了,这实际上指的是古罗马奥古斯都实行的尊敬皇帝的法律(参见《罗马十二帝王传》)。幸好的是,这个译注也太过明显且太过蹩脚,稍微看一看就能发现根本说不通。另外,这句话本身又译错了,明显译者是把 founded 看成了found了。正确的翻译是:

  爱国主义、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都建立在对古代的研究和里吉亚法残篇的修辞性解释之上。

  翻译本身的问题,从头到尾,几乎任何一页都有译得不准确或者干脆就是错误的,至于文风的晦涩,那几乎是贯穿在每一段甚至每一句的。再看下面几个例子。

  He(腓特烈大帝) was the author of a commonplace treatise against Machiavelli, partly founded on Montesquieu’s Grandeur et Decadence.

  作者翻译成:“他是这篇反对马基雅维利的陈腐论文的作者,这篇文章部分基于孟德斯鸠的《罗马盛衰原因论》。我不明白的是,the 和 a 这种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区别,明明是初中英语的内容,作者凭什么也能搞错了?另外把 commonplace 译为陈腐也太过了。正确的翻译:

  他写了一篇关于反对马基雅维利的寻常的论文,部分基于孟德斯鸠的《罗马盛衰原因论》。

  下面是整本书里面最可笑的译文:

  国王是一个一生都致力于创立一支欧洲最伟大的军队的人,但从没有试图要使用它,他留给他儿子的这支军队简直是一个晴天霹雳。

  The king, who had devoted his life to creating the greatest army in Europe, never attempted to employ it, and left it a thunderbolt in the hands of his son.

  姑且不论这个怪里怪气的文风,且看看这个thunderbolt的译法,关于这名译者究竟这位译者是刚刚看过《教父》,对 Michael 初见 Apollonian 时的形容词 Thunderbolt 记忆犹新,还是用他自己的译文向我们表明,他的译文本身有多么雷人呢?

  可以看到,我们不说把译文译得多准确多流畅了,就是能少点错误,作者都没能做到。其他的不通顺完全不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译文我就不列举了。我在这边所举出来的绝大多数错误,都是非常低级至不能容忍的。别说需要校对了,就是译者本人,如果他自己能从头到尾完整地读一遍,很多错误都应该能够避免。我们不仅要发问,需要有怎么样的翻译现状,才能够炮制出这么一篇惨不忍睹的译文出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