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城》经典影评1000字
《大西洋城》是一部由路易·马勒执导,伯特·兰卡斯特 / 苏珊·萨兰登 / 凯特·瑞德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西洋城》精选点评:
●升降机追逐戏挺有意思 故事不太喜欢
●兰卡斯特太出色了,从豹里的落魄贵族,到这么一个奸诈的老混混演的惟妙惟肖
●梨花老树扶海棠,风雨过,还迷香雪海。
●这部片子的镜头所及,有太多的寓意,如果看一部电影总要发掘那些深刻的东西太累的话,那也可将些片看成是关于一个老男人的第二春的故事。
●像好莱坞的电影。
●老夫聊发少年狂
●世纪时代之间的绝然断裂 结尾的每一锤 每一锤 空无一人旧楼曾经生活的回忆 与空气中存在过的每一首音乐 回顾生命的高亮处 欢声笑语被时间放弃的成为无人问津的过去 面对变幻现在 成为不知所措旧物 看见发生中的生活 即无法辩解的哑口无言 也会降临到我们 只是一切还未到 还未到
●老大叔最后一刻对年轻姑娘的成全,代表了自己人生中最后一个春梦的破灭,同时这又是一个理智并寄托了无限温柔的选择。
●一个老人“后青年时期”的嫖赌毒。被爆破的大楼。不断推倒又重建的城市。那场不断“上升”的追逐戏很赞。涂满柠檬汁的裸体臆想。|这个城市里有许多需要性安慰的女人。|今天我们将可以为所欲为。|收尾好帅气,就像腹黑版的《秋天里的春光》。
●女主是末路狂花里的苏珊·萨兰登,中期有点傻,知道真相后的吵吵闹闹。那个妹妹也是没心没肺的主,貌似什么都影响不了她。DVD字幕走的25》24,然后观看途中偶尔手动再调调,也许23.9会更契合,也许不会。
《大西洋城》影评(一):? 时代的更迭
这个被物质挟持的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似乎永远停不下来了。
生活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有被物质蒙蔽的人生,有被欲望促成的浪漫,有被侵吞的恐惧,有对未知的茫然,也有不由言说的乐观
70年代末,刚刚开放赌场业的大西洋城正处在新旧时代的交替之中。老头巴歇尔已年近半百的却依旧像年轻时那样迷恋香槟、和年轻漂亮女孩。而年轻的莎莉却一心想逃离这个生意惨淡的大西洋城,去拉斯维加斯寻求自己的梦。
一座摇摇欲坠即将被时代淘汰的赌城、一个年近黄昏感叹岁月蹉跎的老头、一个年轻美丽对未来茫然的少女。
莎莉每天用柠檬水擦拭身体来保持身材,站在窗户边,用水果刀切开柠檬,用手挤压出汁液,用手涂开全身,这一切被住在对面的巴歇尔看在眼里。
莎莉的丈夫大卫结识了巴歇尔,利用他贩卖偷来的古柯碱,但很快被黑手党杀了。巴歇尔用贩卖毒品的钱来追求莎莉,用欲望促成了一段浪漫。莎莉被物质生活所蒙蔽,在汽车旅馆偷走了一部分卖毒品的钱,前往拉斯维加斯寻梦,巴歇尔虽然知道但也没有阻止。
巴歇尔回到情人格蕾丝身边,卖掉剩下的毒品,沿着海滨大道愉快地散步,身后是正在飞速变化的大西洋城。
影片《大西洋城》是法国导演路易马勒在美国拍摄,获得37届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大西洋城》影评(二):老夫聊发少年狂
从马公子的角度看,大西洋城正像是一个冉冉升起的第三世界的城市,如7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韩国,90年代的台湾,和现在的大陆。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奔走赚钞,生活的不稳定感和金钱袭来的幸福感双宿双栖,当下国人恐怕体会要比现在再来看这电影的美国人要强得多。
话说大西洋城虽然号称世界四大赌城,不过是沾了背靠纽约费城DC的光,到现在也没太发展起来,城内区区四万人,城外也远不如Vegas那样车水马龙。若不是东岸的人跑一趟内华达的沙漠太麻烦,大西洋城也仅仅只是一个有个威武名字的乡间小镇,倒是风景特别好,也难怪赌城都抢占海边一线的坑。
再回过头来看当年怀揣赶超Vegas的梦想,大西洋城让多少在Vegas没有机会的人们找到了一个重回战场的希望,正如影片中的Lancaster和Sarandon。马公子还是很喜欢用新浪潮的技法把几个人冥冥中的关系在一个大镜头内包含进来(这点后来王家卫和密谭都特别喜欢使用)。从开始的混混和老婆妹,混混和老婆,老头和老婆,混混和老头,老头和老太,老太和老婆妹,这个摇摇欲坠的故事从老楼被炸开始,尝试着模仿一个回旋曲般的节奏,每个人看似都奔着自己的利益,每个人又看似保留了心里的一片希望,命运摆布来摆布去,最后还得结束在大锤轰下的拆迁楼中。Lancaster和Sarandon都发挥了相当的水平,尤其是前者。
最有意思的还是Lancaster的心境,最初是个窥视者,之后是个翩翩风度的老者,接着是帮凶,然后老夫聊发少年狂,像所有那个年代的黑帮电影一样,来钱,走人,拥着女人,自由地奔逃。只是最后峰回路转,女人有女人自己的想法,老头才明白醉狂是一回事,真正守候是身边的又是另一回事。他得有多大的情怀和多么的看透一切才能如此淡定地面对背叛,轻易给年轻女人一个台阶,让她拿着一份钱离去。莫了老太挽着老头的手走在大西洋畔的街头,我很难想起之前描绘的那些边缘化的生活,肮脏的卧室,嘈杂的酒吧,紧张的赌城,车库上的谋杀,毒品,手枪,此刻我只看到一对风雨过后的老者,仿佛过回一段年轻日子,在暮年又走出番激昂的生活。
马勒委实有趣,就这么一拍,他从<通往绞刑架的电梯>延续过来的对于犯罪的宿命悲情反而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勃勃生机新城市中老树开花的一段浪漫,恰似片中所说的那样:
o, the point is still love.
《大西洋城》影评(三):《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无聊老头奇遇记【第3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12/atlantic-city36.html
atlantic_city_xlg
本片获得1980年第3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电影讲述一个老男人的一段经历。男主角是一个白发老者,依靠照顾楼下的老女人为生,而且她还习惯偷窥隔壁妙龄女邻居的擦身子。一天,女邻居与妹妹私奔的丈夫带着妹妹回到家中,并带回一大包毒品。丈夫打算将毒品出手时,巧遇男主角,就让男主角帮忙交易。交易时丈夫被毒品贩子发现,逃脱不成被杀。当毒品交易完后,男主角发现丈夫已死,就将毒品交易的钱私吞了。之后几天,男主角不停地贩卖毒品,变得有钱起来。于是,男主角对女邻居大献殷勤,让女邻居与他发生了关系。事后,毒品贩子袭击了两人,并将女邻居的家乱翻一通。通过妹妹女邻居才知道毒品交易的事情,就去找男主角要钱,可是他已经跑了。就这样,女邻居追赶男主角,当终于追上他时,毒品贩子也追上来,男主角马上掏枪将他们打死。两人死后,男主角与女邻居匆忙逃到外地旅馆。旅馆中,男主角向女主角表明爱情,但女邻居不置可否,而且第二天还偷走了男主角的钱。这一切男主角都看在眼里,但他没有制止。最后,男主角让女邻居离开,自己则回到已经发现他是凶手的大西洋城。
本片又是一部烂片,没有想到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们水平这么差!或者,也可能是过去的电影确实已经落伍了,不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了。本片烂在那里呢?首先,它没有深刻的主题,电影不过是表现了一个无聊老男人的一段生活,告诉观众们孤独寂寞的男人是很期盼发生一些事情的,即使这些事情并不是什么好事。第二,电影情节非常混乱、没有看点,什么毒品啊、杀人啊、偷窥啊,等等都不太符合逻辑,尤其是女邻居与男主角之间发生关系,太突兀了!她怎么能看上这样的男人?难道就是因为他有点钱,对她好?除此之外,老妇人、妹妹、丈夫的人物设置也很苍白,他们的存在对于故事、对于影片只起到一个辅助作用,电影根本没没有塑造出他们的完美个性。以上是我对本片最不满意的地方。简单的说,本片就是既没主题,也没情节,没有任何看点的电影,怎么能获得金狮奖?让人匪夷所思啊!
电影拍摄方面相当普通,而且看起来非常的古老,让人昏昏欲睡。Louis Malle已能把电影拍摄得如此乏味,看来真不能迷信什么大导演、名导演。不过片中的风光还是值得一看的,因为在那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交界处,可以很明显看到社会的变化,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事录音机——那时候人们都是捧着一个大大的卡带式录音机走街串巷,没有随身听的年代真是不方便啊!
本片两位主演的表演同样一般。男主角Burt Lancaster看着很面熟,查过资料才想起来他出演同样获得三大奖的《豹》,那时候他非常帅。只是到了本片,人不仅老了,而且表演也很模式化,给我感觉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女主角Susan Sarandon是那时候是个美女,但她的表演我从来都不欣赏,感觉很假,这大概也是这么多年她从来获过大奖的原因。其他人都是龙套,不说也罢。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烂片,不知道它怎么获奖的!但我知道,看它我是浪费了时间。
序列:0968
2012-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