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儿女行》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大唐儿女行》是一部由王晓明 / 白云默执导,许凯 / 李一桐 / 檀健次主演的一部爱情 / 古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唐儿女行》影评(一):喜欢古装片
许凯,李一桐都很好看,相信剧也很甜。
于正的剧还是不错的,质量高,画面细节都处理到位,一部电视剧能拍出电影的画面感。故事环环相扣,情节感人,而且发现他的鬓边不是海棠红,剧情布局比以前合情理多了,现在更加期待于正的新剧。
许凯演技更是不用说,在当下演员堆里,算是出类拔萃的了,颜值担当,演技精纯,看上去身体素质也不错,拍出来的打戏,应该有看头,非常期待这部剧。
《大唐儿女行》影评(二):于正为李一桐点赞?一个细节,让人看出李一桐真实为人!
文/韩大贫
看了于正的长文,感慨李一桐真的是娱乐圈中少有的女孩。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了于正为李一桐鼓掌,陈述她是个简简单单的女孩子。
这样的女孩子如今在娱乐圈真是少有了。
在于正的长文中讲述了李一桐的几个优点。
一,演技扎实。
刚开始于正只是想让李一桐饰演他剧中的一个配角,谁知被李一桐的演技打动。
可当初李一桐没有什么名气,只给了人家5万块,人家也没有说什么。
二,不忘初心。
在因为于正的剧李一桐火起来之后,于正再来请李一桐演戏,人家公司老板坐地起价要价一千万。
可是当李一桐本人和她的经纪人得知情况后,直接让于正填价格,给了于正四个月的时间。
于正二十万直接就给掉了。
三,知恩图报。
在后来于正又有剧想着李一桐的时候,给足了李一桐行情价的时候,李一桐却只拿了一半。
只是为了感恩于正带她入行。
我们以一个正常人的角度来看于正的这一番阐述,有没有问题。
没什么问题,只是让人感觉李一桐确实是一个娱乐圈中的一个很好的姑娘。
吃水不忘挖井人,就算红了,也完全不忘记当年扶持她走红的人。
看了于正的这一段长文,就连我一个日常对李一桐不感冒的路人都开始对李一桐产生了好感。
如果是李一桐的个人营销,于正的这番长(ruan)文无疑是正中下怀。
可是问题出在哪?
问题在于这种事件在娱乐圈中太过于普通。
很多演员出名之后,都会回报自己的“恩师”。
就像巩俐,在张艺谋看似“走投无路”之时,她站出来,演了《陆犯焉识》。
而且娱乐圈中的消息都是极其灵通的,一旦一个演员火起来了,却有愧于当年扶持他火起来的人。
这种名声很容易就不好了,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很难真正在娱乐圈长久立足的。
所以像李一桐这种感恩于正的做法实在是很人之常情。
这种事情从于正的角度来看,并且在微博上大肆渲染,看起来就十分的可疑。
所以很多观众都认为这种于正的“内涵炒作”,跟李一桐二人一唱一和为他们的新剧做宣传。
并且这件事情还有前奏的,这直接夸赞李一桐还只是后续。
前奏在于正的热搜微博提到的女演员“A”。
一段长文写得绘声绘色,好像真的事情就是这样的。
具体事件不清楚,但是后来清楚了这个被黑的女演员A就是李一桐。
而且既然于正这么大费周章的写这么清楚的ABCDE,之后一定都是梗。
经常看娱乐圈消息的,猜测一下就会知道ABCDE是指谁。
想知道这件事情的看完就会明白,不明白的就只能不明白了。
总之,还是替李一桐说话,只是换一种好像捉迷藏的方式宣传自己即将上映的新剧。
对于这条微博大多数的观众都是在嘲讽博主于正本人。
说他含沙射影的拉踩别家艺人,只是为了自己的剧宣传。
其实作为只是想要看看剧,或者等到上映了看上几集好不好看再做判断的路人来说。
关于李一桐在豆瓣上是否被拉踩,是否被黑到不行这件事情都一概不知晓呢。
如果不是于正提及,真的不了解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李一桐还真的就这件事情做了回复,回复的也很小白兔——“可能都想让我回老家开茶馆儿吧”。
也不知道于正上面的一番对于李一桐的夸赞有几分真诚,几分嘲讽,几分戏谑。
总觉得对于一个现在资源还不错的小花,说要回家开茶馆,还有用“多么善良懂得感恩的姑娘”来形容是否真的合适。
总之,如果是内涵营销,那么算是成功了。
就连一个路人的我也是知道了于正要有新剧上映了。
确实是比很多的剧方和导演要有想法,不是直接的宣传,而是借助热点来解说。
以前跟一个朋友讨论过于正的剧,朋友首先夸赞了于正,说他还是很有才的。
就是不懂,这么有才的导演,明明可以好好拍片子,不懂他为什么很多的剧出来都要弄出来很大的争议。
我说如果没有争议怎么能够火爆呢。
还有个人感觉,后来可能于正文中的这个ABCDE要有人拿出来说事的。
对于演员李一桐的了解并不是很多。
印象中刚开始了解她就是从“赵丽颖的替身”过来的。
据说李一桐刚开始只是赵丽颖的替身,因为身形长相跟赵丽颖都很像,所以长期只是一个背后的角色。
但是后来无意间试戏被于正看中,肯定了她的演技。
于是后来开始渐渐成为了于正剧中的主角,一炮而红。
如果真的是这样,李一桐的红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当替身也看是当谁的替身,如果当上当红演员,并且自身确实有才的话,那么替身也许有朝一日也能成为正主。
不过就从赵丽颖的替身也能翻身当家做主这一出来看,赵丽颖的人品不论娱乐圈怎么传。
从这一点来看,我就信她是真的不错。
如果是像很多电视剧中演的,女演员嫉妒替身,或者想要让她永无出头之日的话,都会好好藏起来。
或者平日里各种嘲笑讥讽,但是李一桐还红起来了。
这也算是赵丽颖的一种人品好的彰显吧。
再来看李一桐的早年经历,还真的是觉得有些魔幻。
李一桐早年是学习舞蹈的,因为舅妈觉得学习舞蹈能够提升气质。
后来李一桐学习舞蹈颇具天赋,便考上了北京舞蹈学院。
毕业后便想开一家跟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茶馆,店面都找好了。
可是在际会因缘之际,帮电影学院的朋友拍一个几分钟的片子忽然让李一桐对表演开了窍。
于正李一桐便放弃了茶馆,进入了演艺圈。
从在这个细节看来,误会解除。
并不是李一桐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很多年,当了很多年替身熬出头才当起了小花。
而是李一桐都大学毕业准备开茶馆了,才想要进入演艺圈。
大学毕业总该23,4岁了吧,2015年,李一桐25岁,被于正看中正式步入演艺圈。
算算从准备步入演艺圈到成名不过一两年的时间,也是算很快了。
不论怎么样,李一桐条件应该都还是不错的。
家境好的女孩子心思都比较简单,如果是这样,于正说李一桐是非常简单的姑娘也无可厚非。
李一桐也许真的是很简单的一个姑娘。
《大唐儿女行》影评(三):南北朝、清、明、宋后,历史剧迎来了唐代“新浪潮”
这个夏天,秦昊还将继续“营业”。悬疑剧《隐秘的角落》之后,秦昊与李沁主演的古装剧《锦绣南歌》又要在7月1日上线了。
不久前,唐嫣主演的辽代剧《燕云台》发布了首支预告片,腾讯视频更是在主页的预告片推荐页面打出了“《燕云台》即将独播”的字样。
而在此之前,历史剧《大秦帝国之天下》开播的消息已经传了好几轮。
《鬓边不是海棠红》收官后,于正在微博上表示,“很快我们就会在《大唐儿女行》中再聚”。而5月份全国电视剧月报备案通报表中,章子怡主演的《帝凰业》正式更名《上阳赋》。一般情况下,一部剧会在开播前做最后的信息更正公示。
除了悬疑剧,大古装剧也是暑期档视频网站的硬通货。在去年同期,就先后播出了《长安十二时辰》《九州缥缈录》《宸汐缘》《陈情令》等剧集,反响强烈。今年的古装剧,应该会在高考(7月7日)结束后批量上线。
一般而言,古装剧可粗略分为虚构时空背景的“架空剧”和落地在真实王朝的“朝代剧”,本篇单说朝代剧。
1、“朝代剧”的前四波浪潮
在过去的五年中,朝代剧经历了五次比较明显的流变:南北朝、清朝、明朝、宋朝、唐朝,先说前四波浪潮。
2015年的《琅琊榜》开南北朝剧风气之先。事实上,这是一部“半架空剧”,但不少观众还是将它视为一部发生在南朝萧梁的“正剧”。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错觉,一方面是正午阳光在审美层面的把控,虽然没法做到绝对,但在文化符号方面以最大公约数的方式拿南北朝来作参照。另一方面,它用沉稳的风格讲一个传奇故事,它的“历史感”“文化感”甚至比一些真正设定在具体朝代的古偶剧更加突出。
此后,落地在南北朝成为古装剧的一种时髦。《楚乔传》《醉玲珑》《锦绣未央》《孤芳不自赏》《凤囚凰》《独孤天下》……数量之多、产出之集中,令人瞠目。事实上,南北朝之所以突然这么吃香,和IP热有很大关系。
一方面,南北朝的分裂乱世延续了几个世纪,这段历史足够混乱,可以让很多历史功底不佳的IP小说在影视改编中有“攀附”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南北朝是大众历史普及的一个盲点,大部分人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比较好糊弄。
因此,南北朝虽然在古装剧中很吃香,但更多是一种投机和走捷径,所以没留下有分量的作品。目前来看,真正能给南北朝历史剧一锤定音的,还是刘和平正在创作中的季播剧《北斗南箕之歌》。
南北朝热降温之后,清、明、宋依次粉墨登场。
在《独步天下》《多情江山》《寂寞空庭春欲晚》《龙珠传奇》《如懿传》《延禧攻略》的轮番轰炸下,从皇太极到乾隆,清朝皇帝在荧屏上个个都忙着谈恋爱。除了清宫戏,也有《那年花开月正圆》《天下粮田》《于成龙》几个特例。
清宫戏一直是古装剧中的热门,上溯《还珠格格》,近追《甄嬛传》,都是当年的爆款。而最近一波清朝剧以2017年《延禧攻略》和《如懿传》打擂台达到高潮。
虽然“不言志”,但戏剧和审美上,《延禧攻略》都对古装剧进行了很大的革新,它终结了《宫》引发的高饱和度色调,让一些慢半拍的追随者如《重耳传奇》在播出时颇显被动。
如果说唐文化还处于一种跨国界、多民族融合中,那么明朝和宋朝是中华古典文明成熟之后建立的两个汉族王朝。在今天的语境中,宋、明承载了不少国人基于民族主义的一些想象。这种近乎狂热的民间情绪,对于朝代剧创作利弊互现。
有《大明王朝1566》坐镇,明朝剧永不寂寞。月关小说改编的三部男频剧——《回明之杨凌传》《夜天子》《锦衣夜行》没有留下太大水花,反倒是大女主改大男主的《大明风华》毁誉参半,惊起一滩鸥鹭。而荧屏上的朱棣传奇,得等到《山河月明》开播后方能讲完。
而到了宋朝剧,又是另一番景象。
在《鹤唳华亭》的原著中,雪满梁园遵循这样的原则:1,名物、服饰、艺术、风俗一律从宋,宋后的典故仍旧不会出现;2,典章、制度、礼仪一律从明初。这种规则基本延续到了剧集中。然而,一个服化道都靠近宋的古装剧,皇族却姓萧,有一个源自南北朝典故的剧名,整部剧也没有提到这个王朝的国号。
张开宙拍摄的两部“宋朝剧”,一言难尽。《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定位为豪门宅斗,朝堂戏不多,隐去了大的朝代背景,这种处理方式和《琅琊榜》略似;而《清平乐》过于追求历史真实,在戏剧编排上欠账不少。
宋朝剧风潮还将在《大宋宫词》中延续。
2、为什么轮到唐朝剧?
虽然和唐朝有关的中小成本网剧很多,但在《武媚娘传奇》之后,除了《大唐荣耀》,唐朝的大古装剧几乎绝迹。事实上,在过去5年,一直是《狄仁杰》《妖猫传》《刺客聂隐娘》等电影撑起唐文化的门面,直到《长安十二时辰》播出,剧集才追赶上来。
如果不出意外,唐朝剧将会成为朝代剧下一个风口,线索有三:
其一,影视行业复工以来,先后有三部大体量的唐朝剧开拍。分别是迪丽热巴、吴磊主演的《长歌行》,古力娜扎、许魏洲主演的《大唐明月》,张予曦、成毅主演的《梦醒长安》。
疫情之后,整体开机项目本就有所减少,而受大环境影响,古装剧的数量更是大大缩减。在这种形势之下,竟然有三部大体量的唐朝剧先后投入摄制,“梦回大唐”对于影视工作者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其二,总局刚刚公布的第三批“2018-2022年重点电视剧规划选题”有6部历史剧,其中《灵州盛会》《盛唐南诏》为唐朝剧,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在某种程度上,这体现了主管部门对于历史剧的一种引导。
其三,尽管《大唐儿女行》还没上线,于正微博上公布了新戏《锦瑟》,并立下flag,“我相信这个剧一定会是明年最大的爆款。”这也是一部唐朝剧。
在笔者整理的待播朝代剧表格中,其他朝代都是单打独斗,唯有唐朝实现了“团战”,这也是唐朝剧升温的直观体现。
为什么唐朝剧会是朝代剧的下一风口?
首先,大一统王朝是故事诞生的温床,并且作为一个明星王朝,群众基础比较好。而宋、明、清已经被消费过一阵子了,转移到唐朝剧这块近年少有涉足之地来淘金,胜算更大一些。
以清宫戏为例,在《如懿传》和《延禧攻略》轰炸过之后,再想做出肉眼可见的创新和突破就会难上加难。而由于观众审美标准提升了,期待值也会上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中庸之道很难突围。去年播出的《梦回》堪称错误时间、空间下的出击。
其次,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先后建起了三座“唐城”,这为唐朝剧的繁荣提供了便捷的基础设施。而唐朝剧此前之所以不彰,也跟“基建”落后有关。
作为全国最大的古装剧外景基地,横店影视城一直是没有唐朝建筑群的。2015年,横店建成了首个纯拍摄基地——春秋·唐园,以仿春秋时期和唐朝的建筑为主补足了这个缺憾。
2017年,伴随电影《妖猫传》进入公众视野的,还有为了影片拍摄专门建立的襄阳唐城。该景区2010因《妖猫传》选址拍摄启动,2015年正式开园。而曹盾为了呈现出《长安十二时辰》所刻画的“一百零八坊”,与象山影视城联合并设计建设了象山唐城,这是国内目前最新的一座唐城。
诚然,在“唐城”取景,拍的也不一定是唐朝剧,就像横店的“秦王宫”并非秦朝剧特供。但有三座唐城做支撑,唐朝剧定能做出一番气象。
3、唐朝剧呈现哪些新特点?
《长安十二时辰》开启了唐朝剧“新浪潮”,也一定程度上为这波风潮打了样。在该剧播出过程中得到大量好评的部分,一定会给后来者正向激励。
《长安十二时辰》对唐朝剧的启示主要有两点:一,聚焦市井大唐;二,再现文化大唐。
《长安十二时辰》将故事重点放在了长安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平民的衣食住行上花费了大量笔墨,此之谓“市井大唐”。
在当下的创作环境中,宫斗剧不符合导向,《清平乐》和《大明风华》都因此“魔改”;朝堂戏雷区更多,《天下长安》至今未能播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笔墨更多喷洒在市井民间是个不错的选择。
作为一部悬疑剧,不够紧凑;作为一部权谋剧,虎头蛇尾。《长安十二时辰》之所以引起那么多讨论,关键在于它“活化”了出土文物,再现大唐独有的时代气象,唤起中国人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此之谓“文化大唐”。
如果能够通过巧妙的戏剧设计,将“一带一路”倡议、民族团结政策与历史勾连起来,那更是锦上添花。
单从名字来看,《灵州盛会》《盛唐南诏》这两部“重点剧”就像是上述两个政策的命题作文。如果过于“关照现实”,在戏剧与历史的平衡上不够用心,那也很难出现好作品。在央八非黄档悄无声息播出的《沧海丝路》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长安十二时辰》在表现大唐气象时,有一个重要的突破是:起用异族演员扮演异族角色。这一点,笔者在“大唐长安与外来文明”一文中有过详细阐述。但这部剧毕竟还是以李必、张小敬两个汉族人物为主,戏份最多的异族女子——檀棋并不是特别出彩。
接下来有两部唐朝剧,都是以异族女子做主角。迪丽热巴在《长歌行》中扮演的李长歌,是胡汉混血儿,而古力娜扎在《大唐明月》中饰演的库狄琉璃是一名胡女,她的原型是唐将裴行俭的夫人库狄氏。从族群角度来看,热巴和娜扎在两部戏中都是一次“本色出演”。
从《延禧攻略》开始,于正发明了一种类似“金银错”的演员搭配方法论——让在之前同题材经典剧集中扮演过主角的演员,来自己的戏中演配角,就像是在青铜器上镶上一道道金银饰。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打样”。
在《延禧攻略》中,扮演这样角色的是佘诗曼(《金枝玉叶》);在《皓镧传》中则是宁静(《大秦帝国2、3》)、王志飞(《大秦帝国》);到了《大唐儿女行》,则成了马跃、苗圃,两人演的都是在《贞观之治》中演过同样的角色,这次的新旧融合能够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只能看成片了。
再来看于正鼓吹的“明年最大的爆款剧”——《锦瑟》讲的是什么故事。本剧“采用双时空交错的手法写舞者们当年的努力辉煌和如今的中年危机,最终逆袭再度成为焦点的故事。”
九名长安城里过气中年舞者重回教坊司,“长安城里听说一堆中年的舞者即将回归,顿时轰动之极,然而这些女人们互相有恩怨,年纪又大,再聚首会如何,谁也不知道。舞者们回到兴浪坊,好胜心爆棚,为了能拔头筹,奇招频出,再度成为长安城最热门的话题……”
这不正是芒果TV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大唐版?
在这条微博中,博主连着圈了13个女演员:宁静、杨蓉、蒋勤勤、张雨绮、金晨、秦岚、佘诗曼、王艳、李一桐、黄圣依、白冰、蒋梦婕、陈数。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好家伙,3个女人只是零头。
作为一名精明的制作人,于正敏锐地捕捉到了社会热点和时代情绪,并且通过巧妙的场景设置,不声不响把“宫斗剧”的限令给破了,喂投的还是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桥段。至于《锦瑟》明年的播出效果,我们无从得知。不过一般而言,爆款如黑马,是不能预定的。
文/杨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