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汽车“疯子”李书福》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汽车“疯子”李书福》读后感摘抄

2022-05-26 02:08: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汽车“疯子”李书福》读后感摘抄

  《汽车疯子”李书福》是一本由郑作时著作,中信出版社/蓝狮子工作室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汽车“疯子”李书福》精选点评:

  ●我看的那边作者是王保蘅,虽然看起来就知道资料是网上拼凑而来,不过感觉还算用心,加上对自己来说也算新知,所以读起来还是有收获。李书福,是我看到的又一个搞技术出身的企业家,中国太过这样的企业家了,他们的拼劲,他们的聪明,加上时代机遇,使他们创造了一个个的让世界叹为观止的传奇故事,也是一个个让我感慨的山寨大王变身世界品牌的传奇。

  ●有时候眼光很重要

  ●“给我一个失败的机会吧”——好疯狂的人

  ● (正版电子书)这是一本立场还算公正的书,不象那些收钱为企业立碑立传的伪传记!书中李书福的形象是鲜明的、很有个性的,这显得更真实!其实在好多年以前就曾经看过一些关于李书福创业历程的文章,他的创业精神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代表了中国90年代商人起步,钱大于事业的时代特点。

  ●由摩托改为造汽车厉害

  ●有梦想,有胆识,才能成功。

  ●写的一般,很多东西没说透,但作为相对系统地了解李书福和他的吉利,还是能读下去。

  ●这本书写得不给力...

  ●不错,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骄傲

  《汽车“疯子”李书福》读后感(一):疯狂年代

  疯子李书福、狂人马云,是什么造就了这些传奇人物?是时代,是这疯狂年代,让中国人疯狂,股市、楼市一片疯。只不过大人物利用疯狂成就了自己,小人物则被疯狂掏尽了家底。

  《汽车“疯子”李书福》读后感(二):“疯子”李书福

  在中国商业界,李书福是一种可能性。

  一家国有体制外的民营企业,有没有可能在准垄断行业获得一席之地?一个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及市场资源的后进者,有没有可能在汽车行业里争出一片天?一种类似混业经营的模式,能否让中国企业走得更快、更远?一位草根出身的商人,有没有可能蜕变成具有现代商业气质的企业家?

  可能性是硬币的两面,可能的背面就是不可能。

  李书福造车,没有牌照,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请给我们一次失败的机会。”

  《汽车“疯子”李书福》读后感(三):中国的唐•吉诃德

  李书福造车,没有牌照,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请给我们一次失败的机会。”在一开始,李书福就被媒体渲染成了一个“符号”,一个唐•吉诃德似的、随时有可能被强大体制吞没的悲情英雄,而李书福本人似乎也十分“配合”这样的形象塑造,他是一个天生的本色演员。

  李书福不是那种用商学院里的教科书可以定义的企业家,所以,本书的作者说他是“汽车疯子”。

  “疯子”的说法,很类似格鲁夫所谓的“偏执狂”,这位英特尔公司的拯救者说过的最著名的格言就是:“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汽车“疯子”李书福》读后感(四):一个草根企业家成长的历程~

  一个平凡的台州农民,一个带有明显标志的中国草根企业家,凭借自己想要靠自己养活自己的信念和能够准确预测市场的暴利趋势的前景眼光,打造了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场~!虽然吉利的品牌在中国是廉价低端汽车的代表,但是其制造出了采用了一千多项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国产汽车,不管是在中国在世界都是很难的.如果中国人少些爱慕虚荣,少些面子,我想吉利在中国仅凭性价比就可以比现在发展的更好.多多支持国货,任何高质量的东西都是从无到有产生的,只有不断尝试和失败的积累,才能在日后突飞猛进~!

  《汽车“疯子”李书福》读后感(五):好!!!!

  “疯子”更是一种专注。李书福要造车的前后,单是浙江和江苏两省就至少有8家以上的民营企业纷纷提出了造车战略,媒体还起了个新名词,名曰“民企造车运动”。数年下来,吉利是硕果仅存的一家。这未必是说其他企业家不如李书福,而是因为,那些企业造车,都给自己留了后路,原来的产业不放弃,把造车变成一个“大诱饵”,希望以此钓得政府的支持、银行的青睐。只有李书福最“疯”、最“傻”,一说造车,就不干别的,心无旁骛,把身家性命都赌了上去。从本书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李书福遇到的困难可谓千重山万里水,无非别的企业知难而退了,他却“走投无路”,一门心思地向前冲。

  李书福是那种经济学家们无法用规律来解释的企业家。

  企业家需要一点“疯劲”,这是本书试图告诉读者的第一个道理,而更有趣的第二个道理是,企业家如何做到“形疯神不疯”。

  在过去三十年的中国企业史上,每当一个企业家被赋予或承载了很多寓意的时候,他所面临的凶险和动荡就会比其他人大很多,而这个企业家如果靠的是一种非常规的模式成长起来的,那么,他所面临的失败的概率就更大了。

  一个企业在崛起和冲锋的时候,可以靠一股“疯劲”打出一片空间来,可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正面化、阵地化,总是靠一股精气神已经走不到太远了,所谓“小企业做对事,大企业不做错事”。这时,企业家必须要寻找的是“疯狂”的边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