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读后感1000字
《百喻经》是一本由尊者僧伽斯那著作,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百喻经》精选点评:
●沒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感觉有些比喻和解释有点文不对题。
●看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每一个故事后面的所谓比喻或者什么喻都特别牵强,完全毫无逻辑地非得和修行扯上关系。以及我觉得每个故事字里行间都对个人特别不尊重。
●已阅。
●深入浅出
●很有趣的一本佛学、文言文入门读物。
●傻子吃盐的故事
●书不错,就是评析者不具备宗教知识发表的外行见解让人无语
●近百个段子全都入木三分,实属罕见
●金庸在《书剑恩仇录》和《笑傲江湖》都提到了百喻经。金庸的转述和评论比这本书上的好看。
《百喻经》读后感(一):愚蠢百科全书
读着很轻松,也开心,明明愚蠢成那个样子,却也并不为之气恼,一派一笑而过的气氛.每一个故事象一个词条,注脚,可以一直写下去,写到现代,背景主角变了,愚蠢没变,每个愚蠢的人都那么认真执拗以至可爱.
《百喻经》读后感(二):作者是谁?无耻啊
百喻经是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怎么变成这几个小丑著译了?如果书名是这几个家伙解或品百喻经,说是自己著那还说得过去,甚至说是白话翻译也行,怎么大言不惭地直接说自己著译呢?说句笑话,几位懂古梵文吗?
《百喻经》读后感(三):空入宝山
故事大多短小,多讲愚人之事,看似很简单,解释也较通俗,有趣的是佛家关注的焦点有时和世俗的并不相同。
诸多故事所宣讲的道理时有重复,略有累赘之感。不仅世人,修行者也大多愚钝,或一叶障目,或掩耳盗铃,所以佛如此这般举不同的例子来说法。所谓婆婆妈妈就是这样炼成的。
佛法,有不识庐山面目而失之交臂的,有信心不足、功夫不到而半途而废的,这就是缘。
《百喻经》读后感(四):【佛教经典】:《百喻经》
《百喻经》是一部以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文学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较为特别的一种。
《百喻经》的最末一句为:“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痴华鬘》竟。”由此可知,本书为古印度佛教僧人伽斯那所集撰,原名《痴华鬘》,《百喻经》当是它被译成中文后才出现的新书名。
依照佛教信众的说法,佛经中记录的乃是佛祖释迦牟尼本人的教诫,是佛祖历次讲法言论的实录。释迦牟尼在世时,曾于不同的时间、地点,针对不同的徒众分别说法。佛涅槃后不久,大弟子迦叶便组织曾亲闻释迦牟尼教诲的佛弟子们进行了第一次结集:由博闻强记的阿难等弟子复述他们亲耳听到的释迦牟尼对佛教教义的解说言辞,再由其他弟子共同审定他们的复述是否准确无误,大家一致认可的即作为佛的遗教正式确定下来。以后佛弟子们还曾进行多次类似的结集,并逐渐用书面文字代替了最初口耳相传的传教方式,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佛经。本书又名《百句譬喻经》、《百句譬喻集经》、《百譬经》,内中尤以《百喻经》之称最为直率简明而易懂,故流传最广,甚至超乎它的原名《痴华鬘》之上。
《百喻经》读后感(五):百喻经
第二次才把它读完,有些故事挺有趣的。
非常喜欢的一个是“渴见水喻”。
里面有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比如三重楼喻、欲食半饼喻等。
(三八)饮木筩水喻: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为生死渴爱饮五欲咸水。
(四一)毘舍阇鬼喻:鬼闻其语,寻即远避。此人即时抱箧捉杖蹑屐而飞。二鬼愕然,竟无所得。后面这句“愕然”好逗,画面感好强。
(四六)偷牦牛喻:纵可无村及以无树,何有天下无东无时。
(五七)蹋长者口喻:于是长者正欲咳唾,时此愚人即便举脚踏长者口。这个是当场笑出来了,好逗。
(六七)夫妇食饼共为要喻:贼见不语,即其夫前侵略其妇。其夫眼见,亦复不语。妇便唤贼语其夫言:云何痴人,为一饼故,见贼不唤。其夫拍手笑言:咄婢。我定得饼,不复与尔。这里的“拍手笑言”超级有趣。
采用的格式是前面说个故事,后面说佛理。我们看的时候后面的道理有些是可以略过的,前面的故事就当做单纯的故事来看就好,所以有各自的解读。
有时候愚人之举让我们捧腹大笑,这种喜剧性是扩大了生活中某些愚蠢的行为,而这些行为你我都有。所以想想也是,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嘲笑的人中也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