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共二册)》读后感锦集
《海底两万里(共二册)》是一本由[法] 儒勒·凡尔纳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0元,页数:5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底两万里(共二册)》精选点评:
●作者应该是去过未来
●当时很小 真不知道这本书很出名
●购自kongfz,品相很好。
●神秘的海底世界 神秘的潜艇 神秘的船长 惊险的旅行
●随您先生的便
●尼摩船长 诺第留斯号 从此对海底世界莫名好感。。。
●今天结束了薄荷阅读的第二本书海底两万里,阅读的过程中惊讶于凡尔纳惊人的想象力,很多场景和描述是我们到目前都还没能探索到以及以现在的科技水平都无法实现的,so amazing!
●是我儿时直到现在最喜欢 印象最为深刻 幻想最为丰富的名著 如果我有儿子就好了 我天天晚上给他读 让他听吐了!
●毫无疑问,《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最伟大的著作。而到今日,它仍然是最伟大最经典的描绘海洋的科幻小说。虽说它有那么多今天看来不科学的情节,但直到今日,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又有多少?作为机器形象的诺第留斯,和作为人物形象的尼摩船长,也无疑是科幻文学史上两座最伟大的丰碑。
●喜欢
《海底两万里(共二册)》读后感(一):来自童年的回忆
偶然间又看到这本书,才发觉,原来我也是看过的...
记得,是我看过的凡尔纳的第一本书吧,好像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因为它,才开始了以后所看的一系列科幻,一直到现在。不经意就回忆起童年翻阅它的情景,畅游在海底的神奇潜艇,绮丽的海底景色,各种各样神秘的海底生物,从他的笔端映入眼帘,飘荡在脑海,又缓缓流入心间...
《海底两万里(共二册)》读后感(二):就是这个封面
从家里的一口箱子里偶尔翻出来的书,发黄的书页和难记的外国人名是最深刻的印象,那艘发光的梭形独角鲸潜水艇,黑黝黝的铁壁上仿佛有漂亮的鱼鳞纹,在海底科学家站在一个玻璃笼子里看奇形怪状五彩缤纷的鱼群时,我在想他是不是站在鲸鱼的眼睛里?
一艘古怪的黑黝黝的潜艇,如鬼魅般在深不可测的海底两万里游荡,有吃不完的鱼和数不清的宝藏,掠过海底火山、印度洋大漩涡、北冰洋冰山底、马里兰大海沟,这世界上最神秘的空间,让没有见过电灯电话的凡尔纳带领我们去领略吧。。。
《海底两万里(共二册)》读后感(三):充满智慧和想象力的一本书
这是我中学时代最喜欢的一系列丛书之一。我是在中国书店旧书架上发现的,有很多套。包括三部曲、气球上的五星期等等,都是一版一印,而且还加盖了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纪念印章,像是赠送给谁的。儒勒.凡尔纳是我最为欣赏的作家之一。据有超凡的智慧和想象力。他反映在系列作品中的想象、设想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收到当时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很多都被现代科技一一实现,得以印证。比如:潜水艇特别是靠电力驱动的潜水艇;人类登月;乘热气球长途旅行等等。他的作品充分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也体现出人类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本人上学时喜爱历史、地理、物力、化学,多年来喜欢阅读侦探推理和科幻作品,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包罗万象,涵盖历史、地理、物力等诸多学科,还需要一定的推理和极强的想象力。长期以来都是我得最爱之一。
《海底两万里(共二册)》读后感(四):海底两万里
这可真算是科幻作品,就算是现在书中的事都无法真正实现。虽然我们早就有的潜水艇,可是要如同“鹦鹉螺”号一样完全在海底生活,事实上是办不到的。从这点看凡尔纳现在依旧没有在科幻界“隐退”。 在没有发明潜水艇时创作出鹦鹉螺号,这已经使得此书得以流传许久,更何况此书并不完全是科幻作品,它还是一部集历险和生物学的科学著作。 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尼德·兰在追捕“怪兽”时被尼摩船长带入鹦鹉螺号,并且开始了一场在海底行进的四大洋的漫游。书中开始时以科学介绍了鹦鹉螺号的构造,然后通过漫游,介绍了大量的海底动植物以及地理等。说实话,许多东西怕是现在依旧是想像,因为现在都还没有真正有人去过书中的地方。非常精彩杰出的作品,算是凡尔纳最出色、最有独特魅力的作品之一。
《海底两万里(共二册)》读后感(五):『鹦鹉螺』译法浅析,兼论一种想象中的动物
凡尔纳《海底两万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1870),书中那艘神秘的潜艇名叫 “Nautilus”,除了1961年曾觉之老先生的译本音译作『诺第留斯号』,其它汉译本一般译作 『鹦鹉螺号』。
这是一个不太容易被察觉的误译:此处的 Nautilus,并非是动物分类学意义上的鹦鹉螺,而是古希腊博物学记载中提到的一种身上长有风帆,并且会自己扬帆航行的海洋动物。
英国超自然学家利奥鲁伊克比(Leo Ruickbie )博士,在他迷人的著作 《幻兽动物园》(The Impossible Zoo,后浪出版公司 )之中,考据了这种奇特生物的文化起源 ——
『 一种会扬帆航行的鱼类,希腊语意为“水手”(ναυτίλος),拉丁语为“Nautilus”。据老普林尼记载(Nat. Hist., 9.29):
「……有一种鱼属于大自然最令人着迷的奇迹之一,它叫诺第留斯,有些人称为Pomplios。它会仰面朝天,一点点浮到水面,通过身体的某个管道排出所有的水,直到体内的水不会阻碍航行。然后,它会把两只前臂向后伸去,在其间张起薄得惊人的薄膜,让它在风中充当帆的作用。除此之外,其余的手臂会像船桨一样在下方划水,它用尾巴控制方向,好像在掌舵。它就这样在海上航行。犹如一条轻型利布尼亚帆船;如果在航行中遇到危险,它就会重新吸水,再度沉到海底。」
并不存在这样的鱼,这一记载可能是对船蛸属(Argonauta)生物的习性的错误解释,这是一种栖息在远洋的章鱼,下面有数个种,其雌性会从触手中分泌出壳形的卵匣。』
幻兽动物园8.3[英] 利奥·鲁伊克比 / 2019 / 四川人民出版社船蛸有时被称为『纸鹦鹉螺』,它的命名(Argonaut),取自古希腊神话典故:伊阿宋与诸英雄,坐进战船『阿尔戈(Argo)』,去远方寻找金羊毛;加上词尾-naut(水手),可以理解为是『驾驶大船的船员』。
晚至19世纪,在许多海洋生物图鉴中,船蛸都被描绘成驾驶着自己的“船”,鼓满“风帆”,在海上航行的样子。
有趣的是,在《海底两万里》中,凡尔纳写到过这么一个颇具启示录气氛的场景:
主人公和尼莫船长站在潜艇甲板上,看见苍茫的大海之中,密密麻麻地漂浮着无数只船蛸 —— Nautilus 包围了Nautilus,这是远航者命运中一个孤独而富有自省意味的时刻,它属于于这个故事中的人,也属于此刻世界上每一个身处于航程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