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读后感摘抄
《视觉文化》是一本由理查德·豪厄尔斯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53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0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视觉文化》精选点评: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六种美术史方法,第二部份介绍了五种艺术门类。
●雾水半头。。。
●缺乏独创性,更像是对各种理论的理性汇总。 对于新媒体的论述还不够精辟。
●.....就这内容花了5h?有点慢啊。
●作为入门书,我觉得挺好的,很系统。
●过于简单
●论文参考本,不是特别有用,有对图像学、符号学的解释,也有对美术、摄影、电影、电视、新媒体的论述
●可惜插图少且不是彩色的
●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若眼睛明亮,全身就光明。《马太福音》。 没有一种审美理论能在任何时候揭示一切视觉文化的全部意义,相反,我们还有很多新颖多样、灵活实用的工具,可以根据我们手头具体作品的特殊需要来挑选和使用。
●对各种方法的比较很有意思。
《视觉文化》读后感(一):step by step的指导手册
书没看完,但是有几点感觉到不爽;
文字有描述而图中缺失的地方;
eatles 1969年Abby Road封面不是素描画吧!
讲到披头,说其中有两个有个长着脸毛的,惊着我了。facial hair咋地都应该翻译成胡子才更符合咱天朝的习惯吧。
看汉语名字险些连我大哥kurt cobain 都没认出来!这到底是谁的错?
《视觉文化》读后感(二):好坏各占一半
1.很多重要观点是引用,作者也说明了观点本身的问题……如果当作一本著名学术观点导读是很好的,比如符号学、图像学等等。2.但是书籍为了达到所谓的客观而过于的繁琐、啰嗦、呆板,以至于观点被大量无关信息淹没,而缺少重点。3.前面理论部分的102页比较不错,很多干货。4.后面100多页媒介部分介绍显得太过于啰嗦,因为对于一个希望了解媒介的人而言,这个信息太碎片,而作为研究的人而言后面的信息又没有说很详细。5.我觉得老师如果上课的时候把这些碎片的例子拿出来说,或许我很喜欢听。但是写成书来说就太啰嗦了,不够言简意赅。评的4分,这四分给前面的102页,后面的100多页我给0分。
《视觉文化》读后感(三):好坏各占一半
1.很多重要观点是引用,作者也说明了观点本身的问题……如果当作一本著名学术观点导读是很好的,比如符号学、图像学等等。2.但是书籍为了达到所谓的客观而过于的繁琐、啰嗦、呆板,以至于观点被大量无关信息淹没,而缺少重点。3.前面理论部分的102页比较不错,很多干货。4.后面100多页媒介部分介绍显得太过于啰嗦,因为对于一个希望了解媒介的人而言,这个信息太碎片,而作为研究的人而言后面的信息又没有说很详细。5.我觉得老师如果上课的时候把这些碎片的例子拿出来说,或许我很喜欢听。但是写成书来说就太啰嗦了,不够言简意赅。评的4分,这四分给前面的102页,后面的100多页我给0分。
《视觉文化》读后感(四):艺术那只测不准的猫
1. 理查德豪厄尔斯的《视觉文化》比俺之前看的艺术入门书籍要抽象和艰涩的多,然而我却看的十分喜欢。 2. 比起那些聚焦艺术家个人风格的作品研究著作,理查德则透过更多维的思想脉络,让视觉艺术在符号学、解释学和意识形态的层面更具意义。很多观点浅尝辄止却又恰到好处。 3. 就像马克思韦伯所说,“人是悬挂在自身意义之网的动物,文化就是这张网。对其分析就不是探讨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探求意义的阐释性表达”。《视觉文化》里几乎没有一种观点可以概括所有而不受争议,但人们明知无法盖棺定论、却依旧尝试不断解读,或许正是受到艺术魅力的感召吧。 4. 那些偏离的思维轨迹,却随着时间沉淀,逐渐和艺术作品融为一体,在某个侧面丰富其内涵。就像那只永远测不准的薛氏猫一样,你若真抓住了它,或许就永远失去了活着的灵动与生命的意义了吧。
《视觉文化》读后感(五):艺术那只测不准的猫
1. 理查德豪厄尔斯的《视觉文化》比俺之前看的艺术入门书籍要抽象和艰涩的多,然而我却看的十分喜欢。 2. 比起那些聚焦艺术家个人风格的作品研究著作,理查德则透过更多维的思想脉络,让视觉艺术在符号学、解释学和意识形态的层面更具意义。很多观点浅尝辄止却又恰到好处。 3. 就像马克思韦伯所说,“人是悬挂在自身意义之网的动物,文化就是这张网。对其分析就不是探讨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探求意义的阐释性表达”。《视觉文化》里几乎没有一种观点可以概括所有而不受争议,但人们明知无法盖棺定论、却依旧尝试不断解读,或许正是受到艺术魅力的感召吧。 4. 那些偏离的思维轨迹,却随着时间沉淀,逐渐和艺术作品融为一体,在某个侧面丰富其内涵。就像那只永远测不准的薛氏猫一样,你若真抓住了它,或许就永远失去了活着的灵动与生命的意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