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生只做八件事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一生只做八件事读后感精选

2020-11-02 03:18: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生只做八件事读后感精选

  《一生只做八件事》是一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著作,28.00元出版的2013-5图书,本书定价:187,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生只做八件事》精选点评:

  ●精简目标,找到目标,分解目标。用了这么厚一本书不过就是说了这个道理罢了。也谈不上多科学和有逻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生不是做7件或者9件事,主观的东西还是比较多。

  ●简练精悍,缺乏深意。

  ●真正行动指南加起来大概就十页

  ●偶尔看看这类励志/人生规划/鸡汤书,还是蛮有启发的。做好计划,很多事情都可以事半功倍,走在路上也不觉迷茫。

  ●生涯教练

  ●以前给5星,因为太年轻。

  ●生涯规划 心理 励志

  ●人生往往不是做得越多,就越成功。你觉得很累,是因为你想做的太多。

  ●超讨厌这类书以及这种写法……浪费这么好的书名

  ●前半部分还可以

  《一生只做八件事》读后感(一):简单的魅力

  一本教你如何分解目标的书。

  收里面有一些关于思考的方式也不错,绿叶教练式思考,比如换位。

  表达的方式不像学术,更像两个熟悉人之间的对话

  对于目标的分解,做的很棒,有一些作者选择目标的思维方式

  也会特别提醒不要觉得他人的可行,自己copy就一样

  每一个需求不同,目标就不同,那么关键词也就不同

  读起来很愉快,读完想读第二遍。

  《一生只做八件事》读后感(二):用时光雕刻自己的生命

  非常偶然一个机会,一位做职业生涯教练的朋友介绍了这本书。书很薄,拿到的当天,我就迫不及待一口气读完。总体来说,此书对重来没有规范做过生涯规划的朋友有很好的启发。全书围绕生命平衡轮理论,回答“我是谁,我将要去哪里,该如何去”三个问题,从而进行初步的生涯规划。

  首先,作者画了一个平衡轮,把一个圆分成了八部分,并把一些对自己人生非常重要的词填上去,例如健康、财富、快乐、自由等等。这些词语就是代表不同的价值观。然后强迫自己只能挑选其中认为最重要的三个。作者用这种方式让我们找到自己的价值观,找到自己的声音。

  然后,作者介绍理论MBTI、4D等经典心理测评给读者进行自己认知,探索自己性格、个性、优劣势、倾向性等等。其实除了这几种,网上还有很多不错的免费测评如DISC、PDP、16PF等,大家都可以找来测测。毕竟这些测验是免费的,一般信效度不会很高。建议多做一些,结合自我剖析,总结归纳出自己的特性出来。

  接着,作者以“个人”“家庭”“事业”“社会”四个维度将平衡轮划分四个象限。引导读者无限制想象未来自己的样子。通过这种方式描绘自己的梦想,绘制人生地图。本书有一个故事当时非常触动我。美国人约翰在15岁的时候为自己写下了127个梦想,到他61岁时,已经实现了108个。包括登上珠穆朗玛峰,学会驾驶多种飞机,探索尼罗河,读完莎士比亚等,还写了一本畅销书《飘下尼罗河的皮筏子》。所以我认为在制定我们的人生目标时,不要一边写一边问自己,这个能实现吗,那个会不会太疯狂呢等等,先大胆地畅想吧。

  再接下来,作者开始阐述如何将未来的八件事倒推细化到当前要做的八件事。这种方法在市面上有很多书籍都有论述了。本书讲到这里,我觉得后面有实操价值的理论和方法就不多了。后面讲了一些如何战胜拖延症,如何坚持执行计划,如何与他们合作等等主题都泛泛一带而过,更多是一些心灵鸡汤故事了,喜欢喝鸡汤的朋友可以认真看看,不喜欢的大致浏览就可以。

  最后总结一下我对此书的看法。无论是做生涯规划也好,人生管理也好,或者说是时间管理,此书可以作为入门。如开篇所讲,它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此领域的朋友都很有启发意义。它的生涯平衡轮的理论是非常好的,让从来没有畅想过未来的朋友勾勒一下自己的人生地图。但人生管理本来就是一项非常宏大的工程,这过程中的执行、监测、反馈、改善尤为重要。如果对这方面非常感兴趣的朋友,推荐还可以看看这些书日本熊谷正寿《记事本圆梦计划》。目前有一个很流行也很有趣的词语,叫“手账”,潇洒姐叫“效率手册”,但我更喜欢熊谷正寿的叫法“梦想记事本”。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豆瓣手账组和圆梦组看看,里面有很多达人讲述他们如何通过手账去改变生活,如何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每个人都有一把刻刀,用时光雕刻着自己生命。有一天,回头看,喜欢你雕刻的这个自己吗?”

  最后分享在羊皮卷上看到的一句话:

  “人们对于成功的定义,见仁见智,而失败却往往只有一种解释,失败就是一个人没有达到他的人生目标,不论这些目标是什么。”

  《一生只做八件事》读后感(三):《一生只做八件事》书评

  《一生只做八件事》是2016年在大连交通大学读研究生时,学校举办讲座,一位教授分享的。她总共分享了两本她的枕边书《一生只做八件事》和《生命的重建》。当时,我还没有把读书练就成习惯,只是兴致来时,断断续续的读,《一生只做八件事》这本书读的也非常吃力。毕业离开象牙塔般的校园,步入社会参加了工作,工作和生活中总会遇到许多困扰困惑,不知如何解决,有时也静下心来思考人生:如何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精彩?我从“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得到启示,是呀,良书可以解惑,亦可以开拓人生视野。通过我17年到19年不断训练迭代,逐渐掌握了读书之方法,最终培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一路走来,我越发验证了选择读书并培养成一种习惯是多么正确的事情。

  《一生只做八件事》是我培养成读书习惯之后,第一本受益之书,我把此书读了三遍,受益良多。俗话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定位改变人生。《一生只做八件事》是一本关于生涯规划的心理励志书,重点阐述规划和实践人生目标的方法,科学的规划可以让人生少走很多弯路,用最少的代价取得辉煌的人生成果。通过此书,我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八件事”。

  作者简介:作者杨长征,清华大学总裁班核能领导力导师, 20年经营管理经验,14年教育培训经历,推出的“一生只做八件事”的个人成长模型,为身边许多人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王小丹,国际生涯教练中国区授权导师,对生涯教练、营销学、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有较深的研究。

  本书get精华:《一生只做八件事》以惊涛骇浪之势,强烈刷新了我的人生认知,仿佛我过去的人生,一直是在没有灯光指引下的黑夜前行,疲于奔命的生活并没有期待中的满足,我的精力消耗于捕捉梦想,想做的太多。有时觉得很累,但停下脚来,我并不能确定自己想要的生活。《一生只做八件事》用一种简单却实际的理念,一个精巧而有效的工具,一种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正在影响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教练式思考方式,引导你发现自我、定位人生,将有限的精力聚焦到最重要的事情上。本书共计8章,总体来讲本书共分为三个模块:认识自己、确立“人生八件事”、实施“人生八件事”。认识自己:第1章素描你的梦和第2章遇见未知的自己,讲解如何认识自己,其中采用了“4D识人理论”;确立“人生八件事”:第3章聚焦人生八件事,讲解如何确立你自己的“人生八件事”,采用“四象限平衡人生规划法”;实施“人生八件事”:第4章让梦想着陆,讲解如何细化实施目标,第5章拨开失败的迷雾,分析实现人生目标的障碍,第6章建立教练思考模式,核心思想“聚焦目标,先成为,后拥有”,第7章学会在团队中成长,第8章抓住成功的机遇,要将目标付诸行动,不完美的行动胜过完美的等待。

  读完《一生只做八件事》,我决定将其作为人生中第一本枕边书。最后,再分享一点感悟,“知行合一,止于至善”,不要读完就算了,要将别人的经验和智慧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样才是读书最大的意义所在,告诫自己,也与君共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