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亚伯拉罕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亚伯拉罕读后感精选

2020-11-02 03:43: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亚伯拉罕读后感精选

  《亚伯拉罕》是一本由【美】马文·韦尔森著作,中西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页数:5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亚伯拉罕》精选点评:

  ●233 都是柏拉图的错!

  ●必须大力推荐,基督徒必读书! 决定从今以后把学希伯来语列入每日灵修中

  ●非常值得一看的书,填补了基督徒与以色列人之间的认识裂缝,拆开隔绝我们信仰的那堵墙。

  ●相当好看,特别是前三部,第四部偏重教内角度的教导。思想和历史追踪都很细腻。我看到了一个基督教学者如何对待犹太传统的视野和角度,刺激。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基督徒应该早日明白犹太传统,而不是希腊传统解经

  ●本书作者不是抽丝剥茧作“实然”的研究,而是试图给出“应然”的指导。这书是写给基督徒,而非写给不信教的人的。书里大部分(作者意图纠正的)基督教天经地义的“常识”对我等来说还属于知识范畴,因此作者在他的着重点处逡巡徘徊、苦口婆心地纠正的所谓偏见,常常在我的思想里还没形成偏见,因此读起来感觉本书行文拖沓而涣散。并且作者显然用力过度,矫枉过正了。一方面给犹太人对早期基督教的迫害开脱,一方面对早期基督教与犹太教“划清界限”的措施极度不满,继而反对基督教神学作了太多思辨,忽视了历史和实在。早期教会与会堂的分裂无非是外邦人统治下,外来思想引入,生活环境变化,导致犹太教内部派别冲突的激化,没什么谁对谁错。犹太人本身也难逃其咎,其教义塑造自己与众不同,有选民优越感,奉自己的律法,本身就有主动边缘和孤立的倾向。

  ●理解旧约和犹太信仰的参考书....然而,作者自称基督徒却把犹太人描写得无比伟光正,然后拼命抹黑教会,节操何在.......

  ●离开了犹太的信仰文化背景,后世的基督教失落了很多宝贵东西,也增添了很多非圣经的东西。因此,我们需要厘清和归正。

  ●1.如果基督教不面对自己的母胎,那么就是挖掉了自己的根基,无法进入到信仰的深处,要知道基督教的信仰与犹太教是血脉相连。 2. 前半部分的论述和保罗新观有着联系,想要强调不能从希腊文化理解基督教,必须要将视野转到希伯来文明之中。 3. 专题部分有点水,不过写得很有意思,犹太人真的不是那种没有生机的宗教份子,而是热爱生命的上帝子民,从希伯来语的表现力与感情中也能够看出来。 4.犹太人喜欢用身体去感知,所以他们充满热情,从《诗篇》《传道书》能明显感受出来。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认识”在希伯来语更倾向于身体性的,因为《创世记》中,亚当与夏娃同房就是用的就是“认识”,与希腊文化非常不同。所以有人说“我想认识你”,大家要仔细品味。

  ●这书终于出简体版了!!!!!!!!!!!此书应属基督徒必读!!!!!!!!!!!

  《亚伯拉罕》读后感(一):重新审视基督教起源

  这本书虽然已经出版很多年了,但是其内容很值得阅读。尤其是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更是有必要。内容很丰富。

  这本书虽然已经出版很多年了,但是其内容很值得阅读。尤其是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更是有必要。内容很丰富。

  《亚伯拉罕》读后感(二):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先知、人类宗师亚伯拉罕

  亚伯拉罕(Abraham)或易卜拉辛(Ibrahim),原名亚伯兰或阿巴郎﹝Abram﹞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先知,是基督教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是上帝从地上众生中所捡选并给予祝福的人。同时也是传说中希伯来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共同祖先。经书中有记载他生于两河流域下游吾珥,后带领部落穿越阿拉伯沙漠到达位于巴勒斯坦的应许之地,整个部落得以繁衍生息。   亚伯拉罕及其家族原居于苏美的吾珥(现今伊拉克南部)。父亲他拉来自于迦勒底人统治的吾珥察底斯,可能位于两河流域南部,但一些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权威人士认为吾珥察底斯在两河流域北部今日的南土耳其。   亚伯兰全家迁徙到哈兰(在幼发拉底河上游),其父他拉就死在哈兰。之后亚伯兰又和他的妻子撒莱、罗得(亚伯兰兄长哈兰之子)、和跟随他的众人往迦南地去。神要亚伯兰前往“我(神)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并承诺"必赐福给你(亚伯兰),叫你的名为大",使亚伯兰“成为大国”。亚伯兰便到迦南的示剑,并在摩利橡树的地方受到神的启发。耶和华对亚伯兰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亚伯兰便在那里为神建了一座坛。从那里又迁到伯特利的东边的山,支搭帐棚;西边是伯特利,东边是艾。又在那里建坛奉献给耶和华,求告耶和华的名。自此之后便渐渐迁往南地(死海西南的尼革地)去。   亚伯兰由于饥荒到埃及避难,因怕妻子撒莱的美貌会引起埃及人的邪念、危害他自身安全,便先后向不知名的法老王和基拉耳王亚比米勒称撒拉是他的妹子。尽管如此,撒莱还是被法老带到后宫,并准备娶她,厚待亚伯兰,给他许多牛羊、骆驼、驴子、奴婢,耶和华因此降灾于法老和他的全家。亚伯兰和撒莱便离开了埃及。   亚伯拉罕离开后便回到艾,并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直到他的牧人和侄子罗得的牧人起争执,又因财产过剩而不能全被带回迦南地,便提议分开。亚伯拉罕让罗得先选地,罗得便选了约但河的全平原,他自己迁到希伯伦幔利的橡树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建了一座坛。 亚伯拉罕杀子的故事   圣经《旧约》中说,在人类遭遇洪水之后,挪亚的家族便繁衍到各地,其中有个名叫亚伯兰的闪族人,被神看中,要他替天在世上行道。耶和华(即神)让亚伯兰离开闪族往南迁移。他受神的指示,扶老携幼,辗转迁徙到迦南的幔利橡树林定居,其时亚伯兰已99岁。神令亚伯兰改名为亚伯拉罕,并使他家业大兴,后来得了一子,取名以撒,爱之如掌上明珠。一天,耶和华突然来到亚伯拉罕家,命他将爱子以撒作为牺牲献给耶和华。笃信神的亚伯拉罕甘愿忍受这一残酷的天命,带着孩子和祭具到摩利亚山上去行祭。孩子不知自己就是祭品,问父亲祭祀为何不带祭品?父子俩到了山上,亚伯拉罕作好一切准备,正欲将儿子放上祭坛动刀砍杀时,突然霹雳一声巨响,天使飞来,拉住亚伯拉罕的手,不准他杀子,告诉他这是耶和华的磨练。这一考验超出了凡人的最大限度。从此,神便授命亚伯拉罕为世上的代理人,连后来的耶稣降生也属于他第五十二代的后辈之事。   《圣经》旧约中的创世纪和《古兰经》中皆记载亚伯拉罕的嫡子以撒是犹太民族的祖先、庶子以实玛利是阿拉伯民族的祖先。在基督教信仰中,亚伯拉罕(易卜拉辛)是信心的楷模,他愿意服从神、把自己的独生子以撒献祭,预表了神献出耶稣。在伊斯兰教里,易卜拉辛(亚伯拉罕)同样是信仰之楷模,顺服神把儿子以实玛利献出。   亚伯拉罕诸教指信仰亚伯拉罕为始祖的三个世界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教共同信仰犹太教的唯一真神,发源于中东沙漠地区,以希伯来圣经为根基,以耶路撒冷为圣地。三教信仰其经典是神的话语,归顺其经典,才是遵循正道。伊斯兰教称呼亚伯拉罕诸教的信徒为“经典之民”。

  《亚伯拉罕》读后感(三):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先知、人类宗师亚伯拉罕

  亚伯拉罕(Abraham)或易卜拉辛(Ibrahim),原名亚伯兰或阿巴郎﹝Abram﹞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先知,是基督教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是上帝从地上众生中所捡选并给予祝福的人。同时也是传说中希伯来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共同祖先。经书中有记载他生于两河流域下游吾珥,后带领部落穿越阿拉伯沙漠到达位于巴勒斯坦的应许之地,整个部落得以繁衍生息。

  血系及召唤

  亚伯拉罕及其家族原居于苏美的吾珥(现今伊拉克南部T)。父亲他拉来自于迦勒底人统治的吾珥察底斯,可能位于两河流域南部,但一些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权威人士认为吾珥察底斯在两河流域北部今日的南土耳其。

  亚伯兰全家迁徙到哈兰(在幼发拉底河上游),其父他拉就死在哈兰。之后亚伯兰又和他的妻子撒莱、罗得(亚伯兰兄长哈兰之子)、和跟随他的众人往迦南地去。神要亚伯兰前往“我(神)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并承诺"必赐福给你(亚伯兰),叫你的名为大",使亚伯兰“成为大国”。亚伯兰便到迦南的示剑,并在摩利橡树的地方受到神的启发。耶和华对亚伯兰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亚伯兰便在那里为神建了一座坛。从那里又迁到伯特利的东边的山,支搭帐棚;西边是伯特利,东边是艾。又在那里建坛奉献给耶和华,求告耶和华的名。自此之后便渐渐迁往南地(死海西南的尼革地)去。

  撒莱和法老

  亚伯兰由于饥荒到埃及避难,因怕妻子撒莱的美貌会引起埃及人的邪念、危害他自身安全,便先后向不知名的法老王和基拉耳王亚比米勒称撒拉是他的妹子。尽管如此,撒莱还是被法老带到后宫,并准备娶她,厚待亚伯兰,给他许多牛羊、骆驼、驴子、奴婢,耶和华因此降灾于法老和他的全家。亚伯兰和撒莱便离开了埃及。

  亚伯拉罕离开后便回到艾,并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直到他的牧人和侄子罗得的牧人起争执,又因财产过剩而不能全被带回迦南地,便提议分开。亚伯拉罕让罗得先选地,罗得便选了约但河的全平原,他自己迁到希伯伦幔利的橡树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建了一座坛。

  亚伯拉罕杀子的故事

  圣经《旧约》中说,在人类遭遇洪水之后,挪亚的家族便繁衍到各地,其中有个名叫亚伯兰的闪族人,被神看中,要他替天在世上行道。耶和华(即神)让亚伯兰离开闪族往南迁移。他受神的指示,扶老携幼,辗转迁徙到迦南的幔利橡树林定居,其时亚伯兰已99岁。神令亚伯兰改名为亚伯拉罕,并使他家业大兴,后来得了一子,取名以撒,爱之如掌上明珠。一天,耶和华突然来到亚伯拉罕家,命他将爱子以撒作为牺牲献给耶和华。笃信神的亚伯拉罕甘愿忍受这一残酷的天命,带着孩子和祭具到摩利亚山上去行祭。孩子不知自己就是祭品,问父亲祭祀为何不带祭品?父子俩到了山上,亚伯拉罕作好一切准备,正欲将儿子放上祭坛动刀砍杀时,突然霹雳一声巨响,天使飞来,拉住亚伯拉罕的手,不准他杀子,告诉他这是耶和华的磨练。这一考验超出了凡人的最大限度。从此,神便授命亚伯拉罕为世上的代理人,连后来的耶稣降生也属于他第五十二代的后辈之事。

  《圣经》旧约中的创世纪和《古兰经》中皆记载亚伯拉罕的嫡子以撒是犹太民族的祖先、庶子以实玛利是阿拉伯民族的祖先。在基督教信仰中,亚伯拉罕(易卜拉辛)是信心的楷模,他愿意服从神、把自己的独生子以撒献祭,预表了神献出耶稣。在伊斯兰教里,易卜拉辛(亚伯拉罕)同样是信仰之楷模,顺服神把儿子以实玛利献出。

  亚伯拉罕诸教指信仰亚伯拉罕为始祖的三个世界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教共同信仰犹太教的唯一真神,发源于中东沙漠地区,以希伯来圣经为根基,以耶路撒冷为圣地。三教信仰其经典是神的话语,归顺其经典,才是遵循正道。伊斯兰教称呼亚伯拉罕诸教的信徒为“经典之民”。

  《亚伯拉罕》读后感(四):认识犹太信仰,只为读好经?

  2010年前,犹太信仰在我的归信基督的路上只是不痛不痒。

  虽然每读几页圣经总会出现以色列这名字,挂在主耶稣十字架上的名号由始至终是“犹太人的王” ,但于我犹太信仰只是一架在停机坪上从未起飞过的飞机,而每天载我赶路的却是它边上的接驳巴士。

  在我们读经时,起码有两个断层。第一个是新旧约中间的四百年两约时期;第二个是基督教从第二世纪去犹太化后接近一千八百年的断层。这两个都要修补起来。

  我们都明白,读新约脱离犹太文化根本无法释经。打从信主第一天起,我已十分重视犹太背景,所有合宜的释经书都会涉及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但那只能处理第一个断层。

  新约中有很多旧约没有的概念,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税吏等等。所以,新约导论课就大量补充这些断层知识。但补上了,也永远只是停留在背景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没有打算学习希伯来式的思维去拉近与主耶和华的关系,并相信这是神对所有信徒的基本心意。我们承载信仰的主体思维仍旧是希腊思辩式的。原因就出在这一千八百年的第二个断层。但两个断层是不能分开处理的。

  以因信称义为例,从少小之时我就接受犹太人是靠行律法称义,信耶稣是因信称义的错误教导。主耶稣责备最多,也是要杀害主耶稣的律法主义者,他们出现在主前一百多年马加比王朝时期,他们充其量是新约当时的犹太信仰主力,却不代表整个旧约的以色列人都是主张守律法称义。最新的研究更指出,就连当时的律法主义者也不是主张守律法称义。基督教信仰与犹太教信仰的核心差异是主耶稣是否是弥赛亚,而不是在称义上。

  第二世纪的全面去犹太化其实不是保罗的主张。保罗在罗马书中强调的是“而且,他们若不是长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为神能够把他们从新接上。”换句话说,被砍下的是当时走偏了的犹太信仰,不是好橄榄本身。

  反而是“你是从那天生的野橄榄上砍下来的,尚且逆着性得接在好橄榄上,何况这本树的枝子要接在本树上呢!” 保罗由始至终,视犹太信仰为好橄榄,是外邦信徒要接上去的,虽然我们不必守割礼和条文。这样说来,旧约希伯来式的思维反而是我们要努力学习的,不应只是背景资料,只为了明白圣经向信主的人说什么,好像我们是另一群体。相反,我们的大方向是把自己培养为真以色列人,学会希伯来式的信仰方法。

  我清楚记得那几天,香港夏达华中心的老师来培训,只讲了申6:4一节经文犹太人的示玛:“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的神是独一的主。”其实就是介绍了经文的希伯来原文和字母排列。但那是以全新的进路去思考经文,虽然我的心仍辩称最后结论仍是传统基督教信息的范围,甚至是耳熟能详的爱主教导。我当时仍忿忿不平,为何一定要希伯来文读经,那不是太精英主义了吗?只能读中文的信徒,难道就没法进入文本吗?但那几天,一滴又一滴流下的泪实在骗不了自己,印证犹太人爱耶和华如此之深。就是那一次,我们签下《亚伯拉罕》一书。

  这三年多中,我一次又一次看犹太人释经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很簿,一本小书只讲一节,不注重哲理性解释,更没有神学,但很注重考究字义,甚至是字母差异及其排列背后的信息,他们相信信仰已早早注入这些字符和字母排列中。这也解释了翻译后为何我们只能读文本,却进入不了用字后面的图像信息。但我必须说,这些图像带出来的信仰其实和西方的教义很类同,但它们从不以信条去表达,那些文字已足以说明所信之内容。他们思考是为了实践,而实践就是爱。

  由此延伸的影响是我开始很关注犹太人历史,甚至后圣经时代的犹太史,彼得等使徒把福音传给犹太同胞后,犹太人中的基督教会有发展下去吗?中间什么时候完全停止?马太福音原文是希伯来语吗?今天犹太教的主要派别是什么?过去一千八百年,流散各地的犹太人受了多少苦?

  《亚伯拉罕》只是旅程的起步。开始关心神的选民,为他们祷告,他们的存在不仅是为了帮我们读好经。

  h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