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亚伯拉罕先生》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亚伯拉罕先生》影评10篇

2018-09-25 01:5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亚伯拉罕先生》影评10篇

  《亚伯拉罕先生》是一部由François Dupeyron执导,Omar Sharif / 伊莎贝尔·阿佳妮 / 伊莎贝尔·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亚伯拉罕先生》影评(一):(因为短评不够写)

  不知道为什么这种一老一少的电影好像很能触动我。比如说蝴蝶》啊,《刺猬优雅》啊,《天堂电影院》啊一类。男孩时常是板着脸的。有钱人才开心才会笑。印象最深的是:亚伯拉罕先生说不,因为微笑所以快乐,试一试。男孩也开始尝试“笑”。结局老人也过世了,把他的财产包括一个杂货铺给了男孩,老人遗嘱说,他把他懂得的都教给了男孩。老人总说,我的古兰有答案。搞得我也想静心读一读古兰经了。之前也只是读过片段

  《亚伯拉罕先生》影评(二):云

  湛蓝的天幕上舒缓飘动着如轻纱般洁白的祥云,这里是瑞士,在这片闲淡优越苍穹生活着有钱的人。灰色的天幕上笼罩着大团暮霭沉沉的阴云,这里是阿尔巴尼亚,在这片惨淡阴暗苍穹下生活着穷人金色闪耀的云朵翻滚着,把天幕都映成了金黄色轻盈曼妙白云徜徉其间,这里是希腊,连天空中的云朵都透着欢乐味道!淡灰色的天幕微微透着晨曦波光粼粼的海面升腾着雾气,远处巍峨的清真寺的轮廓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这里是土耳其,嘹亮的唱经声扑面而来

  《亚伯拉罕先生》影评(三):一部怪蜀黍诱拐萌正太的电影

  一部怪蜀黍诱拐萌正太的电影,不对,不是萌正太,是一个除了搭讪就是约炮的犹太男孩,然后还成功的将排外的犹太信仰掰弯,掰成了同样排外的穆斯林,并融合韩剧车祸死人和英剧没有女人特点,里面很多台词比喻王家卫还有味道,可以意淫出多种意思.

  和香料共和国一样,都让人感受到了土耳其文化独特魅力,可惜里面有些对话因为是阿拉伯语言,所以字幕没有翻译出,有点降低观影感受,但是一部值得一再观看的好电影.

  毛毛的理想是export import(进出口贸易),于是长大后就成了杂货店老板,理想与现实差距是如此的小...

  一大群男人穿着裙子转圈的画面有点诡异神秘,但是我突然破坏气氛的想到了小彩旗...

  科普一下,电影里面提到的苏菲派中文的普遍译法是什叶派,伊朗就是个大部分信仰什叶派的国家,因此伊朗相对比开明进步,从它的电影也可以看出,另外还有叙利亚等,与什叶派相反的是逊尼派,这个占信仰穆斯林的人大多数,这个派系就比较保守,连什叶派都排斥,所以中东很多国家看伊朗不是很顺眼,总想美国去搞它...

  《亚伯拉罕先生》影评(四):无条件的给予

  在B站随便找下饭片的时候遇到的它。奇怪名字温暖的画面。讲的是犹太小男孩与老穆斯林的友情亦或父子情。这部片子让我第一次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穆斯林,不再是刻板印象的古板与压抑教条至上。(说实在的。个人觉得比《穆斯林的葬礼好看多了) 讲真,以前觉得宗教、信仰是很玄乎的东西,不能理解但可接受。但现在觉得,宗教也好,信仰也罢,都是灵魂的一种依丈与救赎。它宣扬的是一种美好。我觉得主角Moses是幸运的,在人生黑暗的时候Ibrahim出现了,那是Moses唯一的一束光,给予了他无限的包容与爱还有那融入了生活智慧谆谆教导小心翼翼的用他的方式呵护保护Moses的成长。或许导演故事讲得还不够饱满拍摄剪辑也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可我还是感动于他们之间这种平凡情感联系。终将一生,我们会遇到许多人,有的人陪你走一段,有的人陪你过一生。可是你永远都不会忘记在黑暗中与你风雨行为挡风遮雨拉着远离黑暗的那个人。Moses永远都不会忘记Ibrahim,因为他已经融入了他生命之中。 最喜欢里面那句“从容,是走向幸福钥匙”与“所有的河流终将融入同一片大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觉得富有哲理又或许是小男孩颜值实在过硬,让我觉得话都变得有道理了,哈哈哈…

  《亚伯拉罕先生》影评(五):可兰经里开出的蓝色小花

  再一次被法国电影的举重若轻所折服,为法国导演的精致,细腻,简洁,恰到好处,不如痕迹却直指人心能力所倾倒。这是部几乎完美的电影,如果不是结尾稍微刻意了一点点,我就打满分了。瑕不掩瑜,无论是色彩,镜头,音乐,表演,故事,都是非出色

  《Monsieur Ibrahim》,“易布拉辛先生”,是一部讲述一位开杂货店的伊斯兰教波斯老头,和一个犹太裔小男孩之间的忘年交故事,故事背景是六十年代法国的一条穷街,蓝街。街道上有很多妓女,而这位十六岁的小男孩的初次性体验就是由街上的一位妓女帮他完成的,当然是要付费的。电影就这样开始了,他每天要到老头的杂货店买食物,准备晚餐,他和劳累一天回到家父亲共享的晚餐。从未谋面的母亲在男孩父亲卧轨自杀后来找他,他却不相认。老头和他的对话,从他发现老头其实一直知道他偷店里的罐头,却一直没有指出,开始。“记住,你不欠我什么。我更希望你一直在我店里偷,而不去别处偷”。从这句话开始,老头慢慢地把自己人生的感悟,对宗教的理解,教给小男孩,把豁达关爱渐渐注入他的心里,让他学会了微笑,学会了热爱生活。直到老头把他所有的一切,包括杂货店,传给小男孩后,安详离开这个世界

  小男孩是幸运的,当他看不懂可兰经,不懂什么是索菲教的时候,老人说“没有关系,和人交流,谈话,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当他失恋的时候,老人说“没有关系,你对她的爱永远属于你,哪怕她拒绝也不会改变,她只是没有运气得到,你所付出的永远属于你,你所拥有的也不会消失。”老人开车带着他一路到土耳其,带他去一个个不同宗教的教堂,让他用鼻子闻,用心感知不同的宗教,让他明白了阿拉伯宗教的旋转舞蹈,和犹太教的祈祷一样可以放空你的心灵,放飞自己变成天使,以至于一个爱偷东西的男孩,最后,竟然把手贵重相机送给了路边的土耳其小孩

  巨大信息量,被导演巧妙地放在电影的角角落落,低头偶拾,点点精华,没有说教,有的只是温馨,感动和包容。

  “只要有爱心,你就能发现美”

  “蓝街虽然穷,也不是蓝色的,但我喜爱蓝街”。小男孩翻开老头留给他的可兰经,泛黄的纸页里夹着的是两朵美丽的蓝色小花。

  《亚伯拉罕先生》影评(六):看《亚伯拉罕先生》

  现在脑子中总在回想着《亚伯拉罕先生》的剧情,好像还没有从当中解放出来,对此种情形我也许应该一言以蔽之使用回味”一词,但好像啰嗦点说更能表达我此时的“亢奋”之态。很好看的一部片子,虽然人物环境及故事情节都似显普通。下面我试简述一下剧情:小男孩和他已离异的父亲居住在法国巴黎“蓝色大道”上,父亲刻板抑郁且无情,生活清贫乏味平静。男孩十六岁生日当天在街边流莺那儿结束了自己的处子之身,在小杂货铺因行窃得到店老板也就是老爷子的初次教诲,由此展开了一段温馨感人的忘年交并在男孩父亲因失业而抛子出走并最终卧轨自杀后发展感人至深的父子情。片中人物几乎都很有“性格”,堪称“可爱”:老爷子(穆斯林)虽显苍老慈祥睿智小伙子犹太人)虽时而忧郁但聪敏而率真,即使是街边的流莺们也一点都不让人反感,相反都是些可亲可爱之人。家是“冰冷”的,而“杂货铺”却是让人感觉温暖的,他们一同去河边散步一同去土耳其浴室洗澡,男孩得到了从自己父亲那儿得不到的关爱,老人则总能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人生经验点点滴滴的传授给男孩。知道了,这个片子说的是给与和付出的故事,老人把自己所能给的一切都给了男孩:温暖的父爱丰富的人生经验及一个“有很好生意”的小杂货铺!

  影片后半部分老人带着男孩驾车回到自己的家乡——土耳其,但在离家近在咫尺时却不幸发生车祸而亡,男孩则因提前下车得以幸免于难。我虽不完全排斥悲剧但还是觉得此片导演或编剧这样安排太过刻意,一般情况因该是这样:老人在男孩的陪伴颐养天年寿终正寝安祥而去。但这样自然是毫无兴味的,于是快乐嘎然而止,老人带着满足离开了刚得到真挚父爱没多久的男孩……

  由此再一次验证了我对剧情片的偏好,也就是诸如《天堂电影院》、《天使爱美丽》及《狗脸的岁月》等这样的片子总是我的最爱。

  还有一点得说说,看片时一点没有看出来,是后来在网上才知道的:男主角也就是老人的扮演者竟然就是在《阿拉伯的劳伦斯》中扮演“阿里王子”、在《齐瓦格医生》中扮演齐瓦格的埃及演员——奥马尔·谢里夫。年轻时的他真让看上面两片(尤其是“阿里王子”)时的我遐想连连啊,呵呵。网上有影评说他的表演风格是“温柔敦厚”的,细想想,好像是在确是那样!

  《亚伯拉罕先生》影评(七):可兰经之花

  1960年代巴黎的蓝色大街上,16岁的Moses忍受着生活的单调压抑。很小时母亲就离开了家,而父亲虚构出了一个优秀的哥哥,处处打击Moses. 不知情的Moses变得自卑阴郁,唯一的乐子似乎就是偷偷攒钱去找妓女鬼混。开杂货店的老头Ibrahim喜欢叫他Momo, 他发现了Momo的顺手牵羊,却没有责怪他,而是说:“孩子,如果你一定要偷,就到我的店里偷吧。” 两个人的联系就从此时开始紧密起来。

  按照惯常的思维,Ibrahim这位白发苍苍老者应该成为Momo的精神导师教导诚实正直努力学习,发掘内在潜力然后最终成功。然而这个老头却一脸狡黠地冲Momo眨眼,教他用猫粮冒充农家馅饼给父亲准备晚餐以省钱顽皮地开女明星玩笑,也不反对Momo去找妓女们,还振振有词的说,“我的可兰经里说新手从这些“专业人士”开始比较好”。

  于是身为犹太人的Momo对穆斯林的世界产生兴趣,尤其是Ibrahim信仰的“苏菲派”。在这里,我又一次预计失误。原以为这部电影要开始挖掘伊斯兰教的教义啊,人生态度啊什么的,但是却发现这部电影和宗教并没有什么关系。Ibrahim虽然常常意味深长地说“我知道我的可兰经里有什么”,但是他对Momo的教诲却鲜少有宗教意味,更像一个长者分享他的人生经验。Ibrahim本人更是随性温和,在Momo的父亲死后,Ibrahim收养了Momo,马上豪爽地关了自己的小店铺,还没驾照就先买了辆拉风跑车准备带着Momo回他的家乡土耳其看看

  Ibrahim最终在快到家的地方出了车祸,继承了他遗产的Momo拿到了Ibrahim那本陈旧的可兰经,书页早已泛黄零落。Momo翻开书,看到了两朵蓝色的小花。也许这就是Ibrahim常常说的“我知道我的可兰经里有什么”?Ibrahim不是圣人,也不是学者,更不是传教士,但是他乐观通达的生活态度,像那两朵小花一样,朴实无华,平静优雅。

  Momo长大了,守着Ibrahim的杂货铺,似乎变成了另一个Ibrahim先生。

  《亚伯拉罕先生》影评(八):借钱不需还

  遇到这样一位老头子,是多少少年梦想?不,也许应该说,他令多少在曲折中长大了的成人叹息?我小时候喜欢说谎,但每次被大人戳穿之后我哭得很厉害,我不是为自己感到羞愧,而是伤心怎们他们不相信我?

  相信我,不因为我说的话、做的事正确与否,只是因为相信我而相信我。我渴望有这样人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老头子早就知道摩摩的“坏事”,非但没有责怪还给与了他全部的爱与智慧。家庭带给摩摩的不幸,令他得到另一种幸运。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也许,就像老头子在年轻的时候也遇到了给他可兰经的另一位老头子。老头子、摩摩、片尾的红衣少年……我仿佛看到电影中的故事还在继续下去,也希望它可以继续下去。

  这让我想起以前听说过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得到了别人赠与的一枚金戒子度过了难关,而当他归还那个戒子的时候,那人却和他说“把戒子给有需要的人吧,就像当初我给你一样”。

  如果你羡慕摩摩遇到老头子,那么,你要知道时光时不会倒流的,不如你自己做老头子吧。

  还想说说摩摩的爸爸。我小时候因为是姐姐,老要让着弟妹,有什么好事轮不到我,被骂总是第一个。其实我比他们大不了3岁。我不会因为我做了姐姐就“懂事”的啊!什么才叫做长大?什么才叫成熟?摩摩的爸爸成熟吗?他卧轨了,因为他没有一个榜样给他学做爸爸。其实成人的世界和小孩的世界很多事情还是一样的。

  最后在说几点。

  第一,电影的音乐不错,尤其是摩摩跳舞的那支舞曲

  第二,关于可兰经(也许根据原著的原因?),个人觉得可兰经在故事中有“智慧”隐喻。老头了把可兰经给了摩摩,摩摩延续了老头子生活。可兰经在电影中的出现是合情合理的,不过在某些情节的配合下,另到电影有“宗教片”的感觉。比如摩摩和老头子回到故乡的教堂的见闻等等。

  第三,摩摩召妓(尤其是第一次)、初恋等等关于小男生的性萌动描写得很好。虽然我不是男的,但我觉得这些片断一定让很多男生重温旧梦、回味无穷。这也是我对影片后半部分对可兰经感到不妥的地方,描写成长的“懵懂”和“智慧”,电影似乎尚未找到最好的平衡点。

  《亚伯拉罕先生》影评(九):易布拉辛先生和古兰经的花

  冲着这个怪异的名字去看这部片,果然,电影本身比名字更怪异。

  在巴黎的一条不起眼的小街上,16岁的犹太少年和阿拉伯老人的忘年交很诡谲的吸引了我。如果不是看了演员表,还真的认不出这个满面风霜的老人居然是偶当年狂爱的“日瓦戈医生”。Omar Shariff,真想不通当年好莱坞为何选中这个巴勒斯坦血统的埃及人出演俄罗斯人,还好演得惟妙惟肖。

  忘年交的片子很多,但这部片应该不止这么简单。老人和孩子的种族宗教身份并不是随意编排的。且容偶在这里细细解读一把。犹太少年摩摩的生活可谓饱经辛酸:父母离异,生活拮据,父亲僵硬刻板脑子有点问题最终以自杀收场,母亲返回后居然不认识自己的儿子,最终小孩乐得被老人收养。其父亲成天沉溺于书本还老是训斥儿子不爱读书,压抑儿童的天性。这也就算了,还编造出一个并不存在的爱读书的儿子来贬低这个儿子,实在变态!小孩在家从来没笑过,是阿拉伯老人教会了他第一次微笑。到这里,犹太人的僵硬和阴郁压抑输给了阿拉伯人的平和宽容。在片尾他们的长途旅行中,摩摩说他的心里再也没有忧郁,还是拜古兰经和老人的言传身教所赐。

  片子里贯穿始终的“古兰经”也并非刻板的教义,老人也一直提到“我心里的古兰经”,还提到了自己所属的教派“苏菲派”。GOOGLE上搜了下,苏菲派是伊斯兰教与东方的基督教等接触之后所出现的教派,它主要“主张活泼地认识至高无上的主”,认为“主在一切之内”,决不是拘泥与宗教仪式就可以追求得到的。很多人把苏菲派看成是神秘主义派别,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它给穆斯林的信仰带来了生气。这么一来,这部片里的穆斯林老人易布拉辛就是这种教义的躬身实践者:一生钟爱自己唯一已过世的妻子,远离故土谦卑而默默地活着,引导一个少年走上了真正内心幸福的道路,在自己的家乡安然辞世。这样的人生彻底颠覆了常规的伊斯兰教,展现了宽容人性善良而睿智的一面。

  突然觉得任何宗教或主义其实都是如此,太过于笃信教条,人都会丧失基本的人性而变得残忍丑恶;而中庸温和的信仰,不论是哪派哪宗,都能让人达到善,这才是真正的福祉!那么是否我们的老祖宗最聪明,早就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幸福的大道?!

  据说电影是根据一部小说改编的,那么我猜想作者一定是男人。片中的女人都有缺陷:摩摩的母亲连儿子都不认识,街头妓女虽善良但是做的是金钱和皮肉的交易,邻家女孩本来很单纯却迅速爱上另一个男孩,落下善变的恶名。看来不论犹太教还是伊斯兰,男尊女卑是经典不变的法则。

  终结处老易布拉辛留给摩摩的除了财产还有一本古兰经---他的古兰经,没什么特别的,除了最后一页里夹着的两朵早已风干的蓝色小雏菊。古兰经的花到底指什么呢?偶想大概是抛开所有文字教义的终极真理吧。其实它很朴素很平淡,就象小花,但却至美至真!

  这个道理在哪里领会过?应该就是那说不得的禅意吧!

  《亚伯拉罕先生》影评(十):温馨之作

  看完这部电影有一份冲动就是和摩摩一样

  想去翻翻亚伯拉罕口中常提到的那本古兰经

  似乎古兰经里有太多关于生活的智慧

  “摩摩,我又不是木头人 你能想象我和她(女电影明星)与我的老婆在同一艘船上,船弱沉了,你猜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老婆她一定会游泳”

  “不要紧 你对她的爱 永远属于你 就算她拒绝也不能改变事实她只是无福消受 如此而已 你所付出的将永远属于你 你所拥有的也永远不会消失”

  他的垃圾捅哲学

  摩摩:“这里很穷么?”

  亚伯拉罕先生:“对,这里是阿尔巴尼亚。”

  摩摩:“这里呢?”

  亚伯拉罕先生:“你闻到了么,闻到幸福的味道。这是希腊,人们放慢生活步调。他们肯花时间看我们走过······ 你瞧,尽管我一生努力工作,但总以自己缓慢的步调为主,从不急于盈利赚钱和招来大批上门的顾客······花时间过日子,这才是幸福的真正秘方。”

  “男人的心就像关在笼里的鸟,当你跳舞时,心就会跟着唱歌,接着,心也跟着飞上天。”

  关于死亡 车祸之后

  亚伯拉罕先生:“我的旅程将在此地划下终点”

  摩摩:"不要···"

  亚伯拉罕先生:"是的··· 我已抵达终点却浑然不知"

  摩摩:"那大海呢?"(大海是他们这次回乡之旅本来的终点)

  亚伯拉罕先生:“所有河流都流向同一大海 别哭,摩摩 我没什么好不满足的”

  摩摩:"我好害怕"

  亚伯拉罕先生:"我一点也不怕 因为我知道 在我可兰经里记载的内容 我可以说不枉此生 我已经这么老 曾经有一个老婆 很久以前 她就已经过世了可是我还是一直深爱着她 现在回到了我的老家 杂货店经营得还算不错 篮街依然美丽如昔 虽然那条街得颜色并非蓝色 更何况··· 还有你在身边"

  摩摩:"不要,我不要···"

  亚伯拉罕先生:"我并没有死··· 我只是要去 和好浩瀚无垠的永恒相聚"

  无疑摩摩是幸运的

  他的零花钱刚好是35法郎 他可以顺利的告别处子之身

  他的爸爸是阴郁的 亚伯拉罕先生却是快乐的 他教会了摩摩如何微笑

  他偷窃 亚伯拉罕先生却说:你要偷窃我情愿只在我这里

  一个准不良少年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的偷窃行为就这样被化解了

  在无伤他爸爸健康的情况下(其实我并不知道猫食人是不是真的能吃)合理的省出钱来去找妓女

  他怨恨 他暗恋许久、刚刚开始和他交往的女孩却突然别的男孩约会

  是亚伯拉罕先生教会了他他对女孩的爱是谁也夺不走的 女孩不珍视是她的损失而已

  情节方面隐约感觉有些欠缺 不过个人以为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 这样的温馨之作是看过《天堂电影院》《放牛班的春天》之后很久没有再看到的好电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