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宫怨》影评摘抄
《深宫怨》是一部由王天林执导,乔宏 / 罗维 / 尤敏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宫怨》精选点评:
●乔宏太腹黑,夷光演太后气场很有,刘小惠容蓉都打了个酱油。
●故事瞎编的,在野史上再创作。唯一亮点是尤敏的扮相很漂亮,不愧是一代玉女。
●故事没什么可说的。简单狗血戏说过火。可是演的认真塑造的氛围又很严肃。虽然宫墙一看就是画的。我之所以看是当初被剧照吸引。觉得剧照透着恢弘大气。这绝对的是当年的大制作啊。无情的让洪承畴更黑了。这些衣服发型样式后来tvb一直用到了九十年代。合欢酒二人演的多么含蓄古典可爱啊
●电懋时期被力捧的尤敏,王天林的导演。一个清朝深宫女人的被欺凌故事。
●借刀杀人洪承畴,红颜薄命董小宛
●那个年代独有的拍摄方式,剧情与演员演技都很不错!
●現代「宮鬥戲」鼻祖。尤敏飾演的董小宛形象立體,以“滿漢一家”普濟蒼生為志向,進宮委身天子耳畔人。最後被皇后燒死。情節每每到了跌宕處就會有類似戲曲的配樂,歌詞和使用樂器都使人更加感受到宮廷深處寂寞幽深。故事敘述相當宏大,曲折動人。
●好片子,剧情太扯。
●且不论情节及历史真实性,剧中每个人物的姿态、举手投足比现在好上不少。
●野史戏说而已,不过老子特别想同时肛死顺治帝和洪承畴两大美男,刘恩甲扮演的王爷济尔哈朗也十分搞笑,不得不说董鄂妃真丑啊!
《深宫怨》影评(一):精良出品的清朝野史
《深宫怨》可谓是电懋全力投入的彩色古装精品,也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和邵氏同年的争夺中拿到了当时许多大奖,今日回味,依然可以感受到不同于电懋一般的古装作品,这部剧的制作异常精良……
尤敏的清装扮相不讨巧,其实夷光的孝庄扮相和演技才是本剧的亮点,乔宏也不错,赵雷则是老样子,影片的叙事完全是杜撰的,把董小宛和董鄂妃应拉到了一起,逻辑叙事上也是漏洞颇多,但这些硬伤却被道具、布景、服装、打光这些技术所弥补……
影片最大的纰漏在尤敏的人物刻画,她的人物特性和意义是什么呢?复仇还是和皇帝的爱情呢?最后为什么不逃离呢?显然,因为董小宛和董鄂妃的生硬关联,再加上一些有关董鄂妃和顺治帝谣传,编剧必须要搞死女主,于是,戕害了女主作为结局……
《深宫怨》影评(二):人生总为多情累,忍把青春付与东流水
我个人所看过的最好的清宫片。
相信就是看尽所有尚未看过的清宫片,也不会有什么影片超越这部片子所达到的综合水准了。
当然,《西太后与珍妃》应该也具此高水准,因为创作人员基本是同一班人。
此片看时应注意细节,举凡礼仪、服饰、陈列、布景、家具,都需细细体会,不能当娱乐片而轻易放过了。
当此娱乐至死的时代,那些辫子戏、宫廷剧,大行其道,胡演乱造,本已死心,不抱任何还能看到一部严谨制作、所演皆有依据的古装片了;不想今日能欣赏到此片,真是感慨。
尤敏演得极好,台词语音尤其美妙动人,但听她说说话,便如仙乐入耳,令人忽起不知身在何世的恍惚思想。
剧中不多的几段唱辞都写得好,而董小宛惜别顺治的一段“销魂曲”写得尤其好。
“早也相随
暮也相偎
从来不识相思味
破题儿今番
第一回“
唱得曲曲折折、缠缠绵绵,听得人黯然神伤,憔悴是销魂。
《深宫怨》影评(三):试析《深宫怨》与《孝庄秘史》中的董鄂妃形象
论及一部文艺作品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其是否表达了人物真实的自我。而缺乏自我表现力的角色,可能获得观众一时的赞誉与垂青,但最终会寥落在茫茫影史的角落里。经典老片《深宫怨》以深挚的笔力、纠结动容的情节设置显示了董小宛这一女性角色富于自我决断、疾恶如仇并心系苍生社稷的女性形象,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2003年出品的《孝庄秘史》却塑造了一个貌似七窍玲珑心,实则依附于男权、毫无人格标榜的董鄂妃形象,不能不说是时代的遗憾。
尤敏的《深宫怨》虽以戏说为主,但是详细深刻地描摹出董鄂妃的各种高标嫉俗的神态,以及为了苍生福祉放弃恋人冒辟疆进入王朝的光荣和梦想。虽然其间如同画外音呈现,有着攀龙附凤的价值取向作祟,但是也真实刻骨地描画出董小宛完整健全的人格取向——即为了汉人百姓与“满汉一家”的梦想做天子的耳畔人的企望。在她诞下与福临的儿子和硕荣亲王之后,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戏说为福临生父)为了维持满族的血统不惜毒杀荣亲王,小宛设计给多尔衮下毒,一来为子报仇,二来为天下苍生除去这一祸患。小宛的肝胆相照、义烈情深还体现在其得知孝庄太后和汉臣洪承畴之间的奸情被太后谙察之后,自愿青灯古佛于冷宫并表示不再见皇上。最终洪承畴与皇后一把大火烧冷宫,而小宛不愿意逃亡。艺术性的史诗提示我们,小宛之一心寻死完全是因为杀身成仁的幻想,业已付诸实践,况且谙晓太后与洪承畴之间的私密,即便太后放过自己,洪承畴也绝对是个冷酷薄情的寡义之辈。小宛斥责洪承畴背信弃义,并揭示了这个狡猾的老狐狸矜持玉面的外表下贪慕荣华富贵的心理。该电影最终以顺治的出家作结,唱词“以除大患成仁去,未竟全功遗恨深。满汉一家终梦想,可怜天子弃红尘”和凄迷委婉的布景也提高了该电影应有的视域。
令人失望的是《孝庄秘史》的董鄂妃呈现出奴性、虚伪、面谱化的人格特色。帝王的意志就是圣旨,心机正是本色,而董鄂妃这个历史人物携一世情谜而来的欢快的孤独却没有热忱的体现。舒畅的气质仿佛江南水乡,又似傍水而起的壁栏檐宇。然而过度泛滥的温柔就是一种缺乏真性情的体现。当孝庄太后病重时,她可以不顾儿子和硕荣亲王去为其侍疾,在小太监通知董鄂妃的儿子“微恙”(其实是暴毙)之时,董鄂妃居然没有显示丝毫的慌张,过度的无我导致了她虽然对儿子情深似海,但是从未想过报仇之事,电视剧也未体现她对仇人——皇后的丝毫怨怼不满之语。舒畅版董鄂妃生命的开始,就只是将一世的情怀一味只寄托在男子的身上,丈夫儿子就是生命的一切,像一个受气包一样,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个性化的自我显现。历史上董鄂妃的诗情和锦绣文章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袒露。在商业剧中奢求自由意志的璀璨表彰是不切实际的,而襟腑独见的话语和意志更不能在此间寻求认同和舒展。自尊聪颖仿佛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梦,而淑女的形象则体现了防卫心的过度。这隐隐约约体现了导演尤小刚的女性观。
《深宫怨》中的董小宛形象丰满,有礼有节且不失傲然的自我,诗意和性灵的弧度才是其得到顺治帝宠爱的根本,虽然她最终的结局是选择逃避和身殉,但是不可全然理解为对爱情的牺牲,更是对汉人身份的自我固守。而《孝庄秘史》中对董鄂妃这个人物的设定充满了“方巾气”和“卫道气”,愈是强调其性灵的神圣光洁,愈是见其喜说虚伪投机的合时话。大自然的原本模样原是不加工巧和雕琢的,而董鄂妃的真实性灵却未从舒畅版本的刻画中发掘出。虚空凌静和博大澄明应是其性灵本色,而舒畅的刻画却是如此小家子气,不能如同和老友谈心般娓娓道来。舒畅版董鄂妃的角色设置体现了中国文化中重伦理、轻灵性的概况和风貌,其功利心亦可见一斑,清新的文学风格和思想的创新值得期待。但是尤敏版董小宛也有其形象的局限之处,比如她形象的设定也有过度正面之嫌,就是将人物刚正不阿的性格和善恶价值取向过度一致化的倾向,而不能在私心自我和道德权衡乃至家国荣辱桎梏的矛盾之间充分展示董小宛的自我,而是沿着一条简化的道路将人物的情态展现。
为什么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变化董鄂妃的荧幕形象反而倒退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