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米开朗基罗,雕刻家》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我,米开朗基罗,雕刻家》读后感1000字

2020-12-02 02:47: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米开朗基罗,雕刻家》读后感1000字

  《我,米开朗基罗,雕刻家》是一本由(意)米开朗基罗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米开朗基罗,雕刻家》精选点评:

  ●此刻他不再万世千秋,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生活男人,点点滴滴地诉说他的生活,他的苦楚。他需要买大理石,同时他还要养家。他极尽节俭地诉说自己的生活。让人潸然泪下。他的天赋与才情,不仅有着天才与凡人的隔膜,更有男人的悲壮。

  ●很完美的一本书,完整的一个人

  ●2015.4

  ●关于米开朗基罗如何能绕过这本书信集!

  ●凡人的欢喜,凡人的失落。

  ●为了加一个脚注浏览了这本书信集,英译本的中译本,大部分内容都非常日常,涉及生活和委托的方方面面,书信集的存世,让历史上这些伟大的艺术家变得更加真实而亲切,其中有一封信是关于绘画和雕刻的,而我要找的就是这一部分内容。

  ●。。。。。。。80%的信都是与钱有关,20%的信才与艺术沾了一点点边

  ●没有编情书,差评!

  ●书信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米开朗基罗为了广大家业,可谓呕心沥血。虽为大师,却被凡夫俗世所困扰,否则会有更多佳作流芳百世。

  ●感动,为他对自己工作的执着,更为了他对家庭的付出.

  《我,米开朗基罗,雕刻家》读后感(一):米开朗琪罗是个得到自觉的灵

  能长久流传的作品,都是那些得到自觉的灵所作的艺术品。所有人都喜欢蒙娜莉萨这张画,因为它有生命能量散发出来。西斯汀教堂的壁画,上面画有灵量和耶稣基督,画得相当神妙。因为作者米开安琪罗,是个得到自觉的灵。但他受了很多苦,当时的人不明白他。现在世界各地的人,都来看他的画。

  《我,米开朗基罗,雕刻家》读后感(二):“我最近情绪很低落……”

  《我,米开朗基罗,雕刻家》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文艺,这确实应该怪我自己打错了算盘。我买它时,原本想看到的,是天马星空,怪诞浪漫的抒情、议论的文字,夹杂着十四行诗;同时我还觉得这本书的外表对我来说也和很有欺骗性——这些不经的幻想,我认为,现在才发现,只要一想到米开朗基罗终身的合作对象,除了是神话,除了是美人,另一部分就是石头啊。只要一想到石头,我就觉得先前的设想真是荒诞。

  其实只是一本应用文合集,所以它的诞生目的……大概真的不是亲近普通读者的。

  但是也不能说它让我失望了。

  所有浪漫的想法与称谓不过是一种附会,所谓的“文艺复兴三杰”,“艺术大师”,在他本人心中,也不过是个工匠,这不仅仅是社会地位的问题。我用最快的方式认识到这一点,那就是创造艺术的人,和谈论艺术的人,是两种人。人对于自己的认识,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人对待他的态度。当时的意大利人就是把米氏当作装饰墙壁或者填充壁龛的工匠,正如箍桶匠制作木桶,裁缝缝制外套。所以米不顾父亲的反对,为自己选择的一生的道路,就是一个工匠——是一项无比踏实而辛苦的工作。

  因此,米开朗基罗的信写来写去,总是大理石石料、寄钱、地产、弟弟和父亲一直想开的店、助手和模型……说实话,我并没有看到欧文·斯通在编前所宣扬的艺术思绪的瞬间;连其中的十四行诗,我以为也并无特别之处。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一家人俨然也有让他担任一家之主的良好愿望,至少事实上他们是这样不厌其烦地为每一件事情征求他的意见。米的回复就分外有趣了,永远那么谦逊宽容,伴随着一条置之万世皆准的良言建议——事实上也就是没有建议。这种无为而治,大概就是他于雕刻之外的无知稚拙吧。

  当然我还有怀疑,那就是这个书信集并不是全集,因为竟然连一封情书都没有。

  米对父亲尊敬得很,很难想象他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这里面他肉麻话说得最多的对象,就是他父亲了。当然这种尊敬也许只是结构性的,因为他父亲病危,他也只是写信给大弟,告知工作紧急,爱而不能助。当然又是虔诚地祈求上帝保佑。

  我找到的不多的抒情句,“我最近情绪很低落,因我无法小便,但现在感觉好多了。”这条是写给子承父业的利奥纳多的。以前的杂务则是吩咐给他大弟。这个意大利人再琐碎的事情都是自己处理。

  《我,米开朗基罗,雕刻家》读后感(三):“与雕刻相缠斗的人”

  没有那门艺术像雕刻——尤其是米开朗基罗代表的人体石雕——那样更更富于哲学意味的了。与美杜莎用目光把人变成石头相反,雕刻家用锤子和凿子,把人体从“石头的牢狱”中解放了出来,而这正是一名雕刻家“神圣而痛苦”之所在。

  在米开朗基罗75年的漫长创作生涯中,几乎一半的时间都花在雕刻以外的事情上。《我,米开朗基罗,雕刻家》中收录的500多封书简,真实详细地记录了这一点。你甚至很难想像文艺复兴时期,一个雕刻家一个艺术家,要应付那么多的人要涉及那么多的世俗事务。这里面有家人、同行与朋友,也有教皇、教皇使者与代理人、学徒与助手、商业经济人;米开朗基罗既要操心家事(他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也要对付趁机牟利的代理人和经纪人,和石料商讨价还价,与石工打交道,还要为朝三暮四的教皇疲于奔命……米开朗基罗曾抱怨说,“我既不是一个画家,也不是一个雕刻家,像一个商店老板那样,我服侍过三个教皇,而且是不得不如此。”在教皇尤利务乌斯二世授意下进行的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曾让米开朗基罗苦不堪言。书中收的他写的一首诗《论绘制西斯廷礼拜堂》描写了那种天顶作画的艰难:“我的胡子翘上了天;我的脖子耷拉着/……/我的髋骨挤进腹部就像杠杆在碾压:/我的屁股就像马的鞍带支撑着我的重量”。

  这不是艺术创作而完全是苦役。500封信中,除了往来的钱款数字,提的最多的就是焦虑、厌倦、担忧和痛苦。在一封致父亲的信中,米开朗基罗写道:“我生活在最辛苦的劳作和无尽的焦虑之中。这种状态大约已有15年了,我从没有过哪怕是一个小时的安乐。”在书信中他对自己侄子的婚事关心有加,自己却舍身作了梁任公所说的“不婚的伟人”,终生独身。米开朗基罗晚年与诗人、女贵族维多利亚•科隆纳相恋,她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女人、快乐的源泉。在500封信中,有两封是写给她的。对于她馈赠的礼物,他说:“我拥有它们,不是因为它们将放在我的房间,而是因为我将身处它们所在的房间里,我相信,那一刻我将置身天国。”但他们相识五年后,科隆纳就去世了,痛苦的米开朗基罗写了《燃尽的木头》这首挽诗:“当它依然闪耀时,我看到那光辉/如此灿烂驱散我难忍的痛苦/……/但现在,天国劫走了我的光明/那曾烧灼滋养了我生命的熊熊火焰,/我便如灰烬下苟延的焦炭。”

  罗曼•罗兰称米开朗基罗一生“神圣而痛苦”,这是对的。没这些痛苦、挣扎、波折、困顿,便不会有《哀悼基督》、《大卫》、《摩西》、《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这些令人敬畏的雕像。米开朗基罗从石头中解放了人体,却把自己献祭给了雕刻……但是,这是值得的。正如他在《艺术家与作品》一诗中表白的那样——“无奈带来屈服。艺术却令她重生,/战胜自然。我,这与雕刻相缠斗的人,/深切地明了这一点;她奇迹地活着/超越时间与死亡,那些无情的暴君。”

  《我,米开朗基罗,雕刻家》读后感(四):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美术三杰。全名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又译“米开兰琪罗”、“米高安哲罗”,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1564年2月18日去世。 米开朗基罗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得天独厚活到89岁,超越了古稀之年,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他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   米开朗基罗13岁就进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的工作室,在那里他最初接触终生所从事的神圣事业,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后来他又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由于他的超群才华倍受罗伦佐的重视和爱护,宫廷中大量的艺术品成了他学习、研究的对象,经常出入于宫中的人文主义诗人和学者给了他极大影响。短短四年中,他在美第奇宫里获得了一个伟大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为他整个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米开朗基罗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其事迹见《米开朗琪罗传》。 23岁的米开朗基罗受法国红衣主教委托,为圣彼得教堂制作 《哀悼基督》雕像。这件雕像的问世,使米开朗基罗名盖罗马,自多纳太罗之后又一颗雕刻巨星升起。26岁的米开朗基罗载誉回到故乡佛罗伦萨,便立即从事《大卫》云石雕像的制作,三年后完成,安放在韦吉奥宫正门前,作为佛罗伦萨守护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1505年应教皇朱理二世邀请,米开朗基罗赴罗马为教皇在圣彼得教堂内建造陵墓,雕刻家历经艰辛磨难为陵墓留下名雕《摩西》和《奴隶》等雕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成就,使教皇的艺术总监勃拉曼特极为妒忌,他唆使教皇暂不修陵墓,强求雕刻家去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米开朗基罗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创世纪》。41岁的大师重又回到佛罗伦萨,出生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奥十世又强迫米开朗基罗为其祖宗圣罗伦佐陵墓制作雕像,著名的《昼》《夜》《晨》《暮》雕像就是安放在这座陵墓的石棺上。已经61岁的雕刻家又被教皇召到罗马,在25年前完成的《创世纪》天顶画下的祭坛壁面上绘制《末日的审判》。米开朗基罗是人类天才、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他的光荣与成就属于全人类。   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他人鼓动教皇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琪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的地方找了出来,米开朗琪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琪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琪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米开朗琪罗作品特点:在致力于领悟古人成就时,也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这使他成为量充分发挥人体.表现力的美术家之一。不同于充满深遂智慧之美的达·芬奇的艺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或许,他是一位最接近贝多芬境界的美术家。在他的雕塑上,在他的绘画中,一个个巨人般的宏伟形象挺立起来,就连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都具有刚勇的气概,仿佛是神话中的阿玛宗女子。   代表作品:雕像《大卫》(1501--1504),是美术史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不朽杰作,也是最鲜明展示盛期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特点的作品。在用一块久被弃置的名贵石材雕刻大卫形象时,他真正实现了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