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白痴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白痴读后感100字

2020-12-08 01:05: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白痴读后感100字

  《白痴》是一本由[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5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痴》精选点评:

  ●最爱的作家,没有之一了!文中有作者自己的死刑经历,有许多精到的人生分析和事物分析。

  ●一捆子神经质。

  ●梅诗金公爵真是圣人,他身上有一种像小孩子那样什么都相信的趋向和不寻常的诚实,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圣人活在这个人世间,就不免被认为是天生缺乏经验、天真地异乎寻常、惊人地缺乏分寸感,并且头脑里塞满了一大堆纯理性的观念。他对娜斯塔霞的怜悯只会将她推得更远,这么漂亮聪明疯狂的女子早已看清了他的怜悯,更不会接受基督如此软弱的救赎。他对阿尔格娅的爱,太精神太柏拉图了,以至于无法理解阿尔格娅作为一个凡人对自己的爱与占有。可以说公爵无法控制整个感情的局面,同时毁灭两个爱她的女性,因为陀氏是注定要毁灭这样一个世上不存在的圣人啊。梅诗金公爵你无法改变任何人、那些上流阶级的达官贵族都不配也不稀罕被你拯救,所有人都很清楚这点,但惟独只有你,最后会抱着、抚摸着罗果仁变成真正的白痴。毁灭吧 Chris

  ●不得不说小说结构极其的好,言语对话间俱是令人眼前开阔的光明,心理与情绪的表达也是无以复加的完满,只是作品里的人物及关系需费一番心力。娜斯塔霞是否婚嫁与嫁谁我并不关心,梅诗金对人倾心的表象我也兴味索然,而他们身体里最宝贵的本性和恻隐是我的爱,连同其他人,虽然这是一种危险的东西,于自我陷困时。最触动或许不是娜斯塔霞的死,而是人群里发现罗果仁的娜发着疯呼喊救救我的那一刻。关于她的逃离,是生命中一种常态,但我想她自己是无法看清这一行为本身的。她没办法正视自己,她看她自己都是变形的,梅诗金的恻隐之心便是一个好的明证。此刻的娜斯塔霞就是群体,而梅诗金代表了上帝,她的拒绝和逃离亦如群体的逃离,但她仍不遗余力地爱着他,这种无可奈何为什么?梅诗金哭得厉害,他救不了谁,缘于他既是人们口中的白痴,也是一个普通人。

  ●老陀的书真瓷实,跟特别有嚼劲儿的大馒头似的。我真没想到他这么能写对话。书中那帮能说会道的人,一个个都很单纯,脱下了世俗的面具把人内在的本能如烈火一般的表现出来了。极端的纯洁和阴晦的邪恶夹杂在了一起。故此他们很复杂,很真实也很戏剧。在话语的间歇处,那些心理描写不长但特别震慑人心。老陀是啥人啊,一个人格分裂的魔法师么?唯一就是,他好像也不怎么懂女人,女主都跟巫婆似的,不过是天真无邪的巫婆。

  ●真他妈又罗嗦又过时。。。

  ●老陀其实是在写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唐吉柯德式的”“十分美好的人”,如何在现实社会虚伪,丑陋,物欲横流的“规则”中显得格格不入,最终理想幻灭的过程。他说“美能拯救世界”,但却连身边的人们甚至自己也拯救不了,改变不了,一切似乎仅仅只证明了他思想的不切实际。他就是基督在现世的化身,却在地狱的诱惑面前无能为力,在社会的偏见面前,他那基督式的爱有着致命的弱点。也许如同虚无主义少年伊波利特所说,“自然”神秘而荒谬,甚至毁灭了基督,而其本身其实是为了基督才被创造出来的。上帝死了么?也许上帝一直都活着,而死去的,则是人类的灵魂。不似《罪与罚》那般犀利透彻的剖析;不似《群魔》那般拥有庞大的理论体系;更不似《卡拉马佐夫兄弟》那般高高在上,让我只能忐忑的仰望。俄国农奴改革后社会风情画般的《白痴》,却将我的心扯碎

  ●公爵你还好吗?

  ●这书夹带私货太多了,后半部分大段的道德说教以及多角恋的情节看得很烦

  ●我还没能看出经典何为经典...

  《白痴》读后感(一):很奇特的作品

  很快的看完了,不算很适应作者的写作方式

  很多场景更类似于话剧

  但作者对于种种病态的描写实在是 触目惊心的。。。

  每每情节出人意料的转折

  里面的人物,多少都有点儿神经兮兮吧

  近期打算在把《罪与罚》等看一下

  《白痴》读后感(二):中庸不如白痴

  阅读真是一个新奇的体验,它如此详细的描述一个故事,通过自己的头脑想象加工,让人感觉一切如此真实。只是这个故事尽以如此结局收尾,一列火车上相遇去到另一个地方,发生的故事,就是他的一生。至少,是写了一本书的一生。不会如图书中某些人,太中庸,以至于,作者没什么可以提笔写的。我们正像那中庸的人,想要与众不同,倒不如像个白痴。

  《白痴》读后感(三):两个主角都喜欢不起来

  我大概读到四分之三的地方停下来,实在是读不下去了,放下书感觉很难受,“男主懦弱,女主矫情”是我的第一想法,我感到书里的人是无力的,任性的,结局注定是场悲剧。其实我也觉得这个评价对于他们俩是不是太过苛刻。但是我认为这场悲剧里他们俩是有能力平息漩涡,而非把自己和他人一起卷进去。如果有人爱他们就好了,如果有一种有力量有智慧的爱,感觉就不会有这样一种悲剧了。

  《白痴》读后感(四):白痴

  小说对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上层社会作了广泛的描绘,涉及复杂的心理和道德问题。作品表达了世界本是就是无法用理性去量化的,甚至是超越人的想象的。人无可探知、无法实现的都是不需要去思考的,去思考且去实践的人都是“白痴”。这应该是对许多启蒙思想家所推崇的“人的逻辑计算必然符合自然规律,人算等于天算”的绝妙讽刺,这种过于相信世界可计算,把所有矛盾、意志神动排除在外的逻辑实际上是人类的骄傲自大。

  《白痴》读后感(五):第五章

  不远处有一座教堂,大礼拜堂顶部的镀金的屋顶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他记得,他紧盯着那屋顶和屋顶上放射出来的光芒;他无法让目光离开这光芒:他似乎感到,这光芒就是他新的本体,再过三分钟,他就将与它合为一体……未来的不可知以及对于这立刻就要到来的新状态的憎嫌,令他不寒而栗;但是他说,当时再没什么比他不绝如缕的一个想法更使他沉重的了,他在想:倘若不死又怎样呢!倘若能挽回生命又将怎样呢……多么无穷无尽啊!而这一切都属于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白痴读后感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