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是,大臣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是,大臣读后感摘抄

2020-12-12 03:53: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是,大臣读后感摘抄

  《是,大臣》是一本由[英] 乔纳森·林恩 / 安东尼·杰伊 编著著作,学林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5.55元,页数:5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是,大臣》精选点评:

  ●厚 一一

  ●侯海森

  ●终于倒出空来看文字版了。建议5分都来看看,这个英国人写的故事一直都在不断被各国新闻事件验证。

  ●读了一半,有些地方真是能把人笑死,但是整体感觉重复感太强,而且还老长,于是不想看了~

  ●这本书一定要演出来才有喜感啊,译成中文是硬伤,没有人物表情也是硬伤!

  ●11.83-721/39二

  ●理由同前^^

  ●英国式样的迂回百折

  ●回忆大学时光。

  ●读这本书时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笑的:呵呵呵呵呵呵呵

  《是,大臣》读后感(一):翻译得太差了

  学林这个版是全本,可是翻译得实在太差了。看电视剧的时候,因为有演员的表情动作,句子里词的重音也可以听出来。书本来就少了这些东西,如果是英文原文的还好,翻成中文又差劲了一层。汉弗莱那些一套一套的公务员专用语我也没指望它能翻得太好,关键有些习语典故都翻错了实在让我忍无可忍……哪位有英文原版的发个链接吧,我都快找疯了……

  《是,大臣》读后感(二):互相扯皮

  原以为这是一本可以让人放松的书,可是书里的英式幽默并不能触发我的笑点。有人说过,政治是一项妥协的艺术,我看到的是一群人为了选票,自身的利益以及屁股下面的位置和未来的升迁不断地推卸、出尔反尔、妥协、威胁、交易。公众的利益变成了一个大笑话,就像一块香喷喷的肥肉,周围围着一群名叫政客的苍蝇一样。不同位置上的人眼光不一样,想法自然也不一样。为了相互的利益因此这种互相牵扯的关系反而使各方达到了一种平衡。

  《是,大臣》读后感(三):我想拥有这本书已经有十多年了,如今梦想快实现一半了

  最早读到《是,大臣》和《是,首相》,

  是在念书的时候,

  1995年或1996年,

  那时才大一,

  北师大。

  图书馆里很多书,

  只有两种借了又借,

  看了有看,

  一个是这两本,

  另一个是樊纲的《求解命运的方程》。

  是大臣描述了一个理想中的官僚政治体制,

  没有人在一个这样的体制中可以独自作主(为所欲为),

  同时,这个体制又有自身独特的运转,

  一旦马达开动,

  体制自行运转,

  自成体系而又排斥妄动。

  ——这是多么美妙的官僚体制

  只可惜,

  理想的状态永远只是人心目中的梦想。

  如果梦里可以做梦,

  为什么醒来不能再醒来?

  《是,大臣》读后感(四):从《Yes,Minister》谈开去

  众所周知,《Yes,Minister》是BBC拍摄于八十年代嘲讽官僚主义的一部喜剧力作,但是其中倒也看出不少有趣的东西。

  第一个,先从现代文官体制讲讲吧~

  这部剧同《官僚之夏》不同,可能是因为文官体制的发展阶段不同。《官僚之夏》是五六十年代的故事,彼时日本真正的文官体制建立不久,再加上日本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阶段,文官体制可以说是处于一个旺盛的发展期,因而比较能发挥优越性。而《Yes,Minister》则是八十年代的故事,又发生于最早建立现代文官体制的英国,明显有很多弊端出现,实际上今天的日本政府也出现了很多类似的问题。

  但是,作为政府最底层的一员,其实我还是比较向往这个文官体制的。毕竟今天的大陆,要说合格的现代文官体制,可以说一直没有真正建立。各级的政务官都是由执政党认命,党政严重不分,执政党的人才选拔机制同政府的人才选拔机制明显冲突。再加上执政党没有竞争压力,必然带来更加恶劣的官僚主义和权力寻租问题。最底层的政府办事人员要想有所上升,往往要经过很多关卡,而很多关卡实际上是执政党出于政治考虑设置的非必要程序,这要选拔出来的政治官员往往不具备真正的事务能力。在八十年代的政改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撤销地方政府、各单位的各级党组,只在中央保留党组,就是出于建立现代文官体制的考虑。当然,这些改革后来基本上废止了,诚为可惜。

  《是,大臣》读后感(五):虚构的真实

  看了这部剧两集后听说出了书就很感兴趣,在图书馆找了好久,幸好终于找到了。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是把它作为剧的补充材料,对剧中不太明白的问题很多都可以在书中得到解答。但慢慢地,看书的速度超过了看剧的速度,越来越沉迷于这本书,无法自拔。

  这应该是目前为止我看过的讽刺性最强的现代小说。这本书以上个世纪末的英国作为背景,描述了主人公哈克在英国内阁大臣的位置上的经历,以此来介绍英国的政治制度以及其缺点。 作为普通人的我,其实在上了大学后就不太关注国家大事,而自己以前对于政治方面的事情的了解很浅薄,因此读这本书确实能够开拓我的视野,让我愿意花一些时间去思考之前没有思考过的事。

  读这本书时,我脑海中最深刻的两个字就是利益。没错,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利益在某种程度上统治了我们的世界。国家之间讲利益,个人之间也讲利益,这个世界的功利性在不断增强。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哈克多次试图施行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策,但却在汉弗莱的阻止中一次次失败(当然,哈克也有赢过)。俗话说:蛇打三寸,究其原因,便是汉弗莱抓住了哈克的弱点,以利益来引诱哈克。由此可见,利益驱使下的人确实很容易屈服。

  不止是这样,书中的政治还有一种妥协,权衡利弊的意味。书中一项政策的出台,往往要经过长时间的论证。而长时间的论证过后,这一项政策往往已经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因为这项政策已经经过了各方的博弈,达到了各方都满意的效果,但这时的政策还具有针对性吗?

  这本书的故事是虚构的,事实上没有哈克,没有行政事务部。但如果我们正视现实,我们确实可以发现,哈克与他的行政事务部确实在治理着国家和世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