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者》的影评大全
《实验者》是一部由米歇尔·阿米瑞亚德执导,彼得·萨斯加德 / 薇诺娜·瑞德 / 爱德华多·巴莱里尼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实验者》影评(一):实验出人性
影片说是传记片也不怎么准确,因为片子有一半时间是在很严肃的讨论实验结果和人性丑恶的角力,结尾米尔格伦还来了一大段独白,大意是说,人性总有一天会打破规则,解放天性。还硬生生把片子立意拔高了一大截。另一半时间,《实验者》更多的笔墨放在了描写米尔格伦个人生涯的琐事上。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剪辑和运镜。剪辑上,打破时间线的穿插剪辑,给这个平淡到没有高潮的无聊故事,嫁接进了一点儿叙述上的新意。这是加分项。
《实验者》影评(二):拍的不难懂,但是很奇特。
拍的不难懂,但是很奇特。导演讲了个并不难懂的故事,但手法却奇特,明显是纪录片加故事片,效果很一般。斯坦福大学实验探讨人性本身的服从性和趋同性所导致的对暴力熟视无睹并默认的态度如何形成。就像前几天有人在大街上实验模拟对女性性骚扰,周边的人会怎样一样,结果让人胆寒,这就是所谓掌权者和绝对实力派所想见的,人的麻木就是这样的可怕。
趋同性 英文名称:convergence 定义:不同种昆虫生活环境相似而逐渐形成相似特征的现象
《实验者》影评(三):《实验者》
感觉和《黄金时代》的手法类似,《黄金时代》更多的是其他人的叙述。
常说中国人有奴性,奴性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权利的屈服。但这个实验是以角色扮演为基础。很多情况下我们潜意识里知道那是错的,但容易被赶着继续下去。这个时候我们是乱了心智、失去理智的。关于大众心理,我们主要是受环境的压迫。当你的行为异于常人时,你很容易被隔离。人是群体动物,所以为了加入群里不得不抛弃心中真实的想法,而认为大众是对的。就像皇帝的新衣。又想到了思想统治的威力,洗脑的强大功效。
《实验者》影评(四):学术类电影就要像吃糠咽菜,爱吃不吃。
搞学术是很无聊的,无趣的,平淡的,像吃一口馒头,就一口菜,没有什么的多余的新意和起伏。
很多评论和媒体认为这部电影平淡,excuse me?搞得轰轰烈烈你觉得假,搞得平平淡淡你又觉得无聊?为了评论而评论,你不是喷子?
科学是平淡的,我们要做的是感受到这份平淡里的力量。将学术和现在已经无比商业化的电影结合,到底谁应该占上风,形式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但终究形式应该服务于内容,学术上的一份冷静和平淡不应该是这种自传类、包含学术元素的电影需要避讳的,相反正是需要表现的。观众应该从电影中能分辨搞学术和搞社会工作的差别,从而对科学带有一分敬意和尊重,这是这类电影在现在社会需要传达的意义。如果这类电影和其他电影给观众造成的刺激点是一样的,那着实是可悲的,我也不会在热衷于此。
《实验者》影评(五):Personal Critics-UKeham
ersonal Critics-UKeham
Criteria: [A.没意思 boring; B.可以看看 fine; C. 好看 nice; D.非常值得看 Great ]。
ersonal rates:B。
rief:讲诉1961年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做了几个实验其中一个最重要和有争议的是电击实验的过程及后续,该实验表明人性的顺从性和平庸的罪恶,片子整体有点无趣。Base on a story of a famed social psychologist of Yale University conducted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in 1961.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nd controversial was electrical shock experiment concludes the theory of obedience to authority and consents the theory of Mediocre evil.
《实验者》影评(六):起名废+非心理学家的影评
难得平心静气的看完了一个还算可以的电影,在写这个影评之前先手贱点了一下已有评价,发现一个分析到位列举1、2、3、4的影评,当时就吓跪了:难道是我太肤浅了,为什么他说的我神马都不懂<笑cry>后来翻到后面才知道是专业的= =
首先我是不会告诉你们我最开始选这个电影的原因是因为电击,内心的小人在大叫:这么独特的情节哎╮(╯▽╰)╭小蠢萌(然而并不萌)然后就遇到了第一个问题这下好的片子为什么挂的是英文字幕,这对于战五渣来讲简直瞬间清空血条啊
呃呃回归正题,这个电影却确实确实没有人受电击的恐怖画面,想看不敢看的朋友放心吧。整个影片讲了一个服从的主题,在讨论人的服从的问题,如果要是有研究的人看起来会挺舒服的。。。太晚了不继续写了ヾ( ̄▽ ̄)Bye~Bye~
《实验者》影评(七):关于电影实验者
电影台词:你可以说我们都是傀儡,但是我认为我们是具有思考能力和意识的木偶,独立思考能力才是我们走向自由的第一步。。差不多片长90多分钟的电影叙述的像记录片,但是内容值得我们思考。特别是喜欢心理方面的朋友,这电影值得看,更值得思考,追求宣传的国产爆米花永远达不到这个层次。人性是善良的,无人生来从恶,只不过有时候会被大环境影响,从众心理从淘宝卖家花钱雇水军刷单都可以看出,人人都喜欢选择大家选择的因为觉得那样更有安全感毕竟他人已经体验过并且从众不会显得自己不合群,这就是国人几千年的中庸理论。因为大家都觉得他人不是笨蛋,别人选择的肯定是经过思考不会存在问题和风险,为什么做刻意自己却去选他人不选择的事情而让自己冒险。每个人生而不同,应该有不同的思想和性格,而不是整个社会都追求名利,但我想造成这样的恐怕也难脱离我们活的大背景,大中国,大统一,唯官论,无民主。评论想说电影说着又远了,毕竟看完电影让我思考很多。活着就该乐观,指不定哪一天,活在天朝下的我们也能有民主,自由的那一天,百花齐放,扬我中华威。总之这部电影适合打发时间看,内容不比好莱坞科幻或者动作片,但是想静下来和思考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但是没有谁有权利剥夺他人喜欢或者不喜欢的权利,因为喜欢不喜欢都是自己的事,不关别人别人也管不着
《实验者》影评(八):服从
不知为何就想起了《服从》( Compliance)。
有时我们无从解释人性中这些软弱、阴暗的部分,即便很多人之后会陷入自责和悔恨之中,但在当时,他们都是待宰的羔羊。
或者会奇怪,为何只有那个电气工程师会say no?就如我们对被无比低劣骗术诈骗的受害者嗤之以鼻一样,我不知道实验最终是在追求些什么,这一切周而复始的争论、探讨、发现,最终都无法改变或许我们基因中隐藏的一些东西,就如在片中电梯里莫名跟着所有人站立的方向不自觉的调节一样,只是有时我们盲从做了琐碎无聊的举动,有时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创伤,一如将数百万犹太人送入毒气室的艾希曼。
回到电影的本身,沉闷、枯燥、欠缺高潮与冲击,也没有纪录片的写实感,导演竭力想制造冷静客观的视角去描绘当时轰动一时的实验,却反倒剥削了人物应有的灵气、挣扎甚至疯狂, 薇诺娜·瑞德除了不断显示老去的红颜,连微笑都如此格格不入,或许电影里,所有演员都在展示自己是如何不“服从”导演。电击与惨叫令人如坐针毡,明日过后,或许我们依旧无法改变自身的弱点。
《实验者》影评(九):既谈人性,也是人生
在看电影之前,已对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耳熟能详,本以为是个类似《死亡实验》一般的加工剧情片,未曾想一开篇第一个镜头就是一台一模一样的电击发生器,之后连主试的同伙都和当年实验中的那位长得如出一辙,我明白了这是一部纪实风格的电影。而当导演用超级还原的笔触在前半个小时讲完了服从实验之后,我才真正明白,这其实是一部传记电影。《实验者》,重要的不是实验,而是人。
永远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热衷于钻研人心,挑战人们敏感的神经,致力于破除似是而非的假象,不遗余力地揭开掩蔽在隐匿真相上的重重屏障,他们是社会科学研究者,人们叫他们疯狂的科学家。他们承受着质疑和压力,对抗着圣母小清新,还要照顾人们不想直面人性阴暗面的玻璃心,着实辛苦。然而,真理和科学之所以震撼人心,恰恰在于对习惯、常识和各种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挑战,一如房间里的大象,沉默并不会让它消失,而提醒它的存在一定会遭人非议,所以多数人噤若寒蝉,但总有些人勇于坚守使命,一如这些可敬的学者。
米尔格拉姆的同胞及同行,另一位伟大的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曾经说过:“每一位杰出的社会心理学家都生活在社会的激流之中,他们醉心于研究每个人是如何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改变的,而他们本身也最为充分地体现了这种影响和改变,这使得他们的人生对普通人充满了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对人类行为的关注,使得他们本人的行为看起来尤为浓墨重彩、特立独行。”《实验者》是对这段话的最好阐释。
《实验者》影评(十):在没下结论之前
电影里面伦理委员会争论的那些,我觉得没什么意义。
但是我觉得有一点,博士应该算是欺骗了被实验者。
他告诉“老师”,这些电击完全不会对“学生”的肌体造成任何损害。
那么如果“老师”信以为真,认为即使450伏的电压也电不死人,认为即使“学生”痛苦地喊叫,电击也不会实质上对他造成什么伤害的话,“老师”的罪名,可否洗脱一些?
“我按下这个按钮,只是让他痛一下而已,并不会真正伤害到他,他是安全的,实验结束他仍将健康地生活着。”
“老师”如果始终相信博士的无害保证,抱着这样想法的话,是否就与真正意义上执行伤害命令的屠杀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
为什么电气工程师会站起来拒绝,因为他知道450伏绝对会电死人,所以他不相信博士说的无害论,他不想伤害别人,他很坚决的走了,离开了这个实验。
而其他人不一定有这个专业知识,再加上博士的保证,即使听到撕心裂肺的喊声他们也在犹豫,犹豫自己是否伤害了别人。我相信,一定有坚信着电击无害,因而才能坚持到最后的人。
这里博士搞了个玩笑。他的电击因为没有实际执行,所以的确是对“学生”没有任何伤害。因此你没法说他欺骗。但这是一个我认为可以左右实验结果的很重要的点。当时的情形现在已无从知晓,电影当然也是选择性呈现,我只是觉得,结论是人下的,用结论去检验过程肯定没问题,但我们可以再想一想,在没下结论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