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那个去夜店的女孩确诊24小时后,被1000万网友扒光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那个去夜店的女孩确诊24小时后,被1000万网友扒光了

2020-12-15 21:45:15 作者:实商主笔团 来源:实用商业心理学 阅读:载入中…

那个去夜店的女孩确诊24小时后,被1000万网友扒光了

  点上方实用商业心理学 , 回复"826"

  获取「超级实用人脉术:3分钟找到你想找的任何人」

  12月7号下午,成都一对夫妻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次日,两夫妻的孙女赵某也被确诊。

  为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提醒人民群众注意规避和自查。

  @成都发布随即公布了3名患者14天的活动范围。

  随之而来的,因「连续转场3家夜店」,赵某被众多网友按在耻辱柱上谩骂。

  一夜之间,就被“社会性死亡”

  整件事的发展,后来已完全脱离了“抗疫”的范畴。

  真相没有人在乎了,充斥我们眼前是各种:荡妇羞辱、道德绑架、隐私权侵犯..

  网络上的骂战,看似在宣张正义,其实说到底:

  很大部分的人都是在被牵着鼻子走,缺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作者|时雨 来源|实用商业心理学

  ()

  01

  “连续转场3家夜店?

  一定是行为不检点...”

  

  这次「成都赵某」事件发酵,网络上舆论整体可分为三波。

  第一波:是戏谑和调侃。

  语气轻一些的,说她年轻人精力好。

  重一点的,开始给女孩扣各种“帽子”。

  然后就来到第二波:恶意揣测和造谣

  “连续转场3家夜店?一定是行为不检点...”

  甚至有网友从网上盗用了一个湖南女孩的照片,开始造谣女孩是“陪酒女、交际花”。

  导致被盗照片女孩在湖南莫名躺枪,真的是“锅从天来”。

  仅仅如此还不够,有人思维继续发散。

  “你们说,她会不会是已经知道自己确诊,然后趁机散播病毒,报复社会”。

  于是“毒王”这一称号出现了,被传得煞有其事。

  最后一波,升级到了“隐私扒光”。

  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被赤裸裸公之于众。

  一波比一波汹涌的恶意,向潮水般向这个女孩袭来。

  可想而知,她的感受会是什么。

  但在此之前,她只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个,过着平常的生活。

  去酒吧,是因为自己的工作,就是负责酒吧营销和气氛。

  她并不知情自己患病了,也没有故意传播病毒,事后也在积极配合相关工作。

  总的来说,她去再多的地方,去做些什么...这些都是个人自由

  不是他人可以侵犯隐私、恶意造谣辱骂,形成“网络暴力”的理由。

  网络暴力的可怕之处,我想都不用一一赘述了。

  “舌如利刃,杀人于无形。”

  它是可以顷刻就摧毁人的希望。

  但即便如此,仍有无数的人躲在手机/电脑下成为一个个“施暴者”。

  被别人情绪激发、控制,瞎起哄,各种不负责任的揣测、传播和渲染,制造撒野的沼泽。

  

  02

  缺乏独立思考

  将付出怎样的代价?

  

  疫情期间,网上疯传“猫狗会感染病毒”

  于是不少主人把自己养的宠物从高楼摔下。

  因为,一段经剪辑的不实视频,网友信以为真,盲目站队,就逼死一条无辜的生命。

  现实有无数血淋淋的事实,都在告诉我们:缺乏独立思考下,将付出怎样惨重的代价。

  如今,正处于互联网发达时代,常常被铺天盖地的内容一股脑塞进脑子里。

  我们被动接受这些信息,却以至于忘了思考分辨:这是真实的吗?

  于是久而久之,我们变得人云亦云,稍一撩拨就被牵着鼻子走。

  在《伊索寓言》里,有个“父子抬驴”的典故。

  说一对父子赶着驴去集市卖。

  路上一姑娘嘲笑他们:“真傻,有驴都不知道骑,非要走路”。

  于是父亲就让儿子骑驴,自己走路。

  没多久遇见一老头,老头摇头叹息:“这孩子真不孝顺,自己骑驴,却让父亲走路”。

  于是父亲就自己骑上了驴,把儿子换了下来。

  走着走着,一妇女看到后,张口骂道:“父亲真狠心,自己骑驴,却让孩子走路”。

  于是,父亲连忙把儿子也拉到驴背上。

  心想:这总可以了吧。

  谁知又听到有人在说:两人骑着一头瘦驴,就不怕把它累死。

  

  父子俩听后,赶紧从驴背上下来,找绳子捆住驴腿,用棍子抬着它。

  结果在经过一座桥时,驴挣扎了一下,掉河里淹死了。

  虽是寓言故事,但也足够现实和警惕。

  如果我们不希望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就有需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为自己的内心保留一片净土。

  03

  别让“刻板印象”

  阻止你拥抱这个世界

  那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在此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为什么我们总会被“骗”?

  之前曾听过这样的一则对话。

  有一位妈妈和街坊邻居聊天时说:

  她远方亲戚家的婆婆很喜欢吃甜食,可是她子女从来都不给她买。

  有人一听,就皱着眉说,这帮子女不孝啊,妈妈喜欢吃都不给她买。

  可也有另外的声音说:是不是妈妈有糖尿病,不能吃有太多糖分的东西。

  为什么我们对相同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解读?

  这是因为,在心理学中,我们每一个的大脑中都有一个“过滤网”,它会对我们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产生“新信息”。

  其中有一种大脑过滤信息的方式就是“扭曲”

  它指的就是我们在接受信息时,常常会根据自己内在的“认知”、“想法”、“信念”对事物做出判断,从而推导出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事实或真相。

  而这个我们得出的结论,往往不能客观反映事物本身。

  生活中,我们每天摄入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大部分带着偏见和立场

  于是它累积在我们的大脑中,久而久之形成了“刻板印象”

  曾有调查者做过一个实验。

  他向多名参与者提出一个问题:

  一个父亲陪着儿子去面试。

  路上,儿子接到一个电话,致电者是一家大型贸易公司CEO。

  电话中,CEO对他说,“儿子,祝你好运,你一定可以的!”

  这个过程,父亲就坐在儿子的身旁。

  那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参与者回答:这个男孩可能来自离异家庭,这个CEO是他的前爸爸。

  有人答:也许这个儿子的英文名就叫“son”。

  答案五花八门,脑洞大开。

  但正确的答案其实也很简单。

  这个CEO,就是孩子的母亲。

  而这个答案,现场90%的参与者都回答错了,其中还有一名本身就是女性CEO。

  

  因为,太多的人潜意识里把“CEO”和“男性”刻板等同起来。

  而各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往往是影响我们独立思考的“元凶”。

  就像,成都赵某事件中:

  有网友仅凭着14天活动范围,就揣测对方“行为不检点”、“陪酒女”。

  这是片面的,也仅仅只是你本人的主观臆测。

  因此,在我们接收到信息时,不妨多问问自己:

  “我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这个结论经不经得起推敲;如果我错了呢,会怎么样?”

  作家理查德·保罗在《思辨与立场》中也曾给出练习“思考”的一些方法:

  试着先从内心深处质疑自己的观点,看是否有证据支持。

  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最有说服力的观点,以及与自己视角不一致的观点。

  试着思考,什么条件下自己的观点可能是站不住脚的,什么条件下对立者的观点却最有道理。

  做出判断时,不要因为自己的权利和需求而扭曲事实。

  当你开始对接受的信息存疑时,这就是独立思考的开始。

  

  

  

  04

  “我们的敌人从来就是病毒

  而非感染病毒的人”

  

  除了内在的认知和信念偏误会影响我们。

  我们的群体,也会通过种种方式,对我们施加干预。

  心理学家阿希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邀请了一群大学生去判断,图片中4条线段,哪两条一样长?

  这本是一眼就可辨别的事情。

  但是他们都回答错了。

  因为在这群大学生中,心理学家提前找了几个“托”,让他们在实验中故意说出错的答案。

  而其余的大学生们哪怕一开始对答案产生质疑,但是在众人的答案下选择了随大流。

  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沉默的螺旋”。

  当一个人感知到自己的“观点”属于少数,和别人不太一样时,那么TA可能会选择沉默,因为害怕会被“群体”排斥。

  甚至于会为了迎合大众观点,改变自己的想法。

  这就是一种群体力量的操控。

  当群体的声音被恶意利用时,就会变成利刃,扎得人体无完肤。

  为此,我们能做的便是:

  

  探索自己的内心,问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不要让自己内心的声音,淹没在煽动的浪潮中。

  

  而忘了最应该关注的真相是什么。

  在成都事件舆论发酵下,央视主持人海霞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女孩的生活不应该成为公共话题,防疫才是;

  

  我们的敌人从来就是病毒,而非感染病毒的人。”

  

  让我们都回归到事情的本质吧。

  不要胡乱揣测别人的生活,不要妄下定论,肆意攻击别人的苦难。

  或许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与你共勉。

  - The End -

  作者:时雨。来源:实用商业心理学(),一个有趣有爱有价值的商业职场公众号。

  最近的朋友圈流行一句话:

  这年头想要搞定一件事,不靠智商,不靠情商,靠“搜商”是最快的!

  我们人生中80%的问题,其实早就被人回答过了。只要你善用搜索功能,分分钟就

  能找到答案。

  这次为你推荐朱丹老师,她制作出了《港大博士教你快速成为跨界高手》这门课程

  ,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学会搜索,节省时间!

  完整、系统、易操作的搜索方法论

  覆盖工作、学习、生活等

  解决你人生90%的问题

  长按,马上获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