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妈妈》读后感精选
《鬼妈妈》是一本由(英)尼尔·盖曼著作,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0,页数:1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鬼妈妈》精选点评:
●结尾非常美。附录一段: “她觉得隐隐约约听到夜色中传来美妙的音乐声,只有最小最小的银制长号、喇叭和巴松管才能吹出这种音乐。短笛和长笛也一定非常非常小,只有白老鼠粉红色的小爪子才能按住这些乐器的乐键。卡萝兰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梦里,和两个女孩一个男孩坐在草地上一株大橡树下。她笑了。”
●尼尔盖曼的想象和文字超级精彩,每个细节都栩栩如生
●怎么说呢,可能是因为先看过电影的关系,总觉得书并没有电影那么吸引人呀,真奇怪):D
●微信上的推送让人又捡起来看了一遍。
●比动画好多了嘛 动画就只有定格这个噱头了
●版本不同。
●有些吓人和感伤
●留着以后吓女儿~
●喜欢。扣子妈妈。
●卡萝琳。科幻世界译文版。
《鬼妈妈》读后感(一):呃...怎么说才好
本来是整理了科幻小说打算通读的,没想到看到盖曼帅哥这里不小心读到了个鬼故事...
碰巧前几天在淘宝看到有人卖恐怖故事情节的水晶球,火上浇油.
我承认我很抵触恐怖故事.
盖曼帅哥这次给了我很大打击.
故事没看完,对幽闭恐惧症的我来说一段漆黑而且有细微声音的通道是最恐怖不过的事情了..
《鬼妈妈》读后感(二):被忘记名字的郁金香
卡罗兰,卡罗兰,我忘不掉这个名字。
看的时候我大约十岁,第一次接触黑暗童话,当时就被迷住了。忘不掉里面的场景。
还记得那个死去孩子的灵魂,她说她记得打她手板心的女教师,记得屋子外的郁金香,但是她忘记了它们的名字。
卡罗兰说郁金香没有名字,倔强的灵魂固执己见。
当时觉得有趣,现在难免伤感。
《鬼妈妈》读后感(三):惊悚的童话
已经活了这把年纪了,虽然也有些童心未泯,但是童话故事却是很久没有读了。估计再次翻开童话书,恐怕要等到将来给自家宝宝讲床头故事的时候吧。
当手不释卷的读完尼尔.盖曼的这本《鬼妈妈》,才发现原来充满奇幻和惊悚元素的童话,也这么吸引成年人。
先看了电影的预告片,然后读了小说,最后才看了电影。
可以说,和电影相比,小说更加好看。
好奇心是灾难的开端,但是没有好奇心的日子是乏味的。如果你有足够坚强的内心、足够敏捷的头脑、足够坚定的意志,那么不要犹豫了,这就去冒险吧!
《鬼妈妈》读后感(四):Coraline or Caroline?
在看《鬼妈妈》之前,我在学校里先看了电影。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效果加上逐格动画的怀旧效果,恐怖的黑色童话元素处理得也恰如其分,可以说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恐怖电影”。回家后我很激动地上网查了百度词条,发现它是根据尼尔·盖曼的中篇小说改编后,于是又去下载了TXT。小说版的惊悚程度要相对淡一点,朴实的语言描写和孩子心里的小嘀咕令生活气息更加浓郁。当然,矛盾冲突的高潮刻画得很棒,人物也塑造得很生动,令我看完后依然意犹未尽。
没想到提笔为它写书评还是好几个月后——也就是现在,我表示有空一定要再去看一遍,把遗漏的细节补上。准确地说,这只是一个童话故事,但正如作者本人所说:“孩子们会把它当成一个有趣的冒险,大人看了却会做噩梦。”这是一本典型的黑暗童话风格小说,发着浓厚的哥特式风情,主人公卡萝兰误打误撞进入一扇小门,从而迈入一个充满诱惑和危险的世界。鬼妈妈有一双黑色纽扣做的大眼睛,看似很理解很同情在现实生活中孤单寂寞的卡萝兰,她说:“我是你的另一个妈妈。”而门背后,也是另一个世界。卡萝兰在发现事情并不如所想一般,当她发现她身处困境后,一个小女孩带着一只无名的猫开始了她的冒险……
我认为真正优秀的作品是会令你看完后产生很多感慨,从而理解生活理解生命。作品中卡萝兰不停地强调自己的名字“卡萝兰(Coraline)”而不是“卡萝琳(Caroline)”,这就好比父母很多时候不愿意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只是一味地选择自己一贯的方式。哎,更何况卡萝兰的父母总是忙、忙、忙!呵呵,寂寞的灵魂,会遭鬼怪惦念的吧?
我唯一看不懂的地方就是作者为什么设计了一只无名的猫。这只猫似乎不仅仅是在异世界帮助主人公的NPC,更像是作者想要借它的口表达什么。当卡萝兰问它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它说:“告诉你,你们人有名字,因为你们不知道自个儿是谁。我们知道自个儿是谁,所以用不着名字。”如果有谁看完后,对它的角色设定有什么领悟的话,欢迎回帖和我探讨探讨。
最后,但愿我们都能找到令自己不寂寞不空虚的办法,找到平凡生活中的无穷乐趣。
《鬼妈妈》读后感(五):《鬼妈妈》——写给成年人的童话书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恰好我自己一个人待在书房,后背冒冷汗,不敢回头看,耳机声音开到最大,然后听了会摇滚才感觉从阴森恐怖的故事里面走出来。
作者写这本书的灵感来源自于他的女儿,因为作者女儿酷爱这类读物,作者找遍了童话书籍也没找到,再加上女儿常常自己编的故事,于是作者决定动笔写下了《鬼妈妈》,作品经历了十年之久,虽然说欧洲国家的童话通常也会加入恐怖氛围,但这一部就恰恰戳中了我最恐怖的点,既兴奋又害怕的读完了整本书,实际上,我在读书之前,也已经看过改变的动画电影版本了。
要我说,这部书,更像写给成年人的恐怖童话,恐怖只是氛围,而童话是因为,故事有个美好的结局。成年人的世界里,通常需要这些美好的结局来告诉你勇敢是有意义的,努力是有意义的,善良是有意义的,我们当然心知肚明一件事——你的付出大部分是竹篮打水,然而,年龄越大,我也爱悲剧作品,但同时,我却更相信童话了。
言归正传,这部作品里对亲情的描绘似乎是寥寥几笔,着墨不多,却贯穿着整个作品的思考,电影情节在处理这部分的时候有在结尾轻描淡写的描述几句,不得不说,电影也是非常成功的作品,但比起小说本身,我更喜欢小说里的细节体现。
勇敢是什么?
我太喜欢作品里面关于勇敢的定义了,勇敢是当你感到害怕的时候,仍然去做这件事。女主角在感到害怕的时候,想起爸爸曾经带她出去探险的一件小事,他们不小心捅了马蜂窝,爸爸也很害怕,但是为了保护她,用衣服驱赶着蜜蜂。故事情节当然很惊险啦,考若琳勇敢的打败了鬼妈妈,并聪明的j将她的右手扔进了井里,故事的结局是,即将面临开学的考若琳,会觉得生活真好,她向往着美好的新学校,想着要上什么样的课。对于一个恰逢敏感期的小女孩,还有什么能比开学换新环境让她感到不安的呢,然而,发生的这一系列的探险故事,反而让新学期的到来显得美好又可爱。其实,我们每个人是不是心里也会有某种潜意识在担忧害怕未知的,即将到来的事物呢,那么,如果有了一次可怕惊险的经历,斗智斗勇终于赢得战争,其他的事与其对比,是不是就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了。所以,我在思考,当你或孩子正在经历一个自己无法战胜的事,不如先投入这个故事中,假设自己跟着主角经历了这场巨大的冒险,然后赢得胜利,那么是不是现实中即将到来的事情,也会让你勇敢起来呢?所以,勇敢是什么,勇敢是即使害怕也要迎头撞上,勇敢是内心经历一场暴风雨,然后对自己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