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畸人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中国畸人读后感1000字

2020-12-14 01:51: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畸人读后感1000字

  《中国畸人》是一本由[日]陈舜臣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畸人》读后感(一):畸于人而侔于天

  

畸,从字面意思理解是不正常的,那么,畸人就是不正常的人喽,是什么样的人会被称之为“畸人”,普天之下,除样貌畸形者,还有一些行为古怪者,而后者才是人们所称“畸人”。

陈舜臣的《中国畸人》一书书写的正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几大畸人。《庄子·大宗师》中记载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子贡曰:“敢问畸人”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贡问孔子老师畸人是怎么一回事,孔子答道:所谓畸人,就是不同于世俗而又等同于自然的人。所以说,自然的小人就是人世间的君子;而自然的君子却是人世间的小人。

由此可见,人的视角不同,立场不同,看待别人的眼光可能也有所不同,这里有辩证的观点,但是从另一面来讲,我认为可以理解为那些畸人的古怪行为不被待见,但不见得他是真畸,而是他那在自然之道看来属于君子的行为,却因为某些世俗的偏见眼光而被认为太畸太古怪,所以不被接受。

那到底有哪些人被人们认定为畸人?书中所列有阮籍、孔融、王戎、葛洪、陶弘景、万宝常、王翰、杜牧等八人。这八位特立独行的畸人,分别是魏晋风度、南朝风流、晚唐风韵的代表人物。这几位的名字如雷贯耳,但是他们究竟“畸”在哪,却未必人人尽知。

且听陈舜臣来讲他们的故事,剖析他们之“畸”。

阮籍之畸,表现在因道穷而嚎哭,时而又假装疯癫以逃脱乱世政治斗争的漩涡,无论你说他是明哲保身也好,还是自视清高也罢。书中有段说他待人以青眼和白眼,我倒觉得这人真是有个性极了。

孔融让人,人尽皆知。从小听着的这个故事里孔融分明是个高情商高智商的孩子,听他那番回答母亲的问话,不仅觉得他懂得礼让,还是一个善于表达的孩子。可是,谁能料到,就是这位孔融,却为人口不择言,最后还因口不择言而丧命。

葛洪,是我特别想要了解的一位畸人。因为传说他就是火药的发明者,至于这火药的发明纯属偶然,是因为葛洪炼仙丹弄拙成巧,成就了火药。后人戏称他如果有名片,可以在名片上印上“诺贝尔化学奖人气候选人”,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意外,却深刻地影响着后世后人。

……这些人的畸,这些人的特立独行,都是历史上一道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中国畸人》读后感(二):“我看见有些人孤独得很明显”

  

子贡问孔子,畸人是怎么回事?

孔子说,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可见常人和天道常常意见不一,这个背离常人而趋于天道的家伙,就是畸人。拧巴、个色的人肉眼可见,但是否接近真理,就要时间来验证了。

翻开《中国畸人》,陈舜臣选择了孔融、阮籍、王戎、葛洪、杜牧等八位畸人、狂者、艺术家、隐士,他们呆在自己的时代不那么捋顺,放入历史中却很妥帖。就像李志的某首歌:“我看见,我看见有些人和周围融合的很和谐。我看见有些人孤独的很明显”。

书中记录的畸人,肯定不是指先天身心残疾,而是后天主观能动的生存算法。真正的疯子,估计蹲在精神病院旮旯里,不会被人记录。畸人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畸人面对的往往不是个体之间问题,而是个体与政治团体、时代的问题。他们因为不适应大趋势,终究变得不适应日常小趋势,连路人都觉得他们孤独得很明显。比如,阮籍经常一个人驾车向前跑,车行至尽头,无路可走的时候,放声大哭而返。这不就是抖音上常见的“中年人的崩溃”吗?

有人说畸人是克服时代的人,他们克服了时代吗?

他们只是对抗时代,甚至这对抗也算不上有效。他们不肯顺应时代,但又没有能力改变。中国畸人密集分布在魏晋等特定时代,不是没有原因的。畸人大多无甚生产价值。时代产生孔融、阮籍,曹操又一一杀掉他们。杀头时淡定从容,相互会意,各自明了。这就是悲剧,沟通、确认之后仍旧不得不发生的事件。

这类人像什么呢?像陈舜臣自比的竹子,“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因为不开花,所以没有蜜蜂或蝴蝶前来烦扰,这是竹子的优点。但它终究不开花、结果,像无花果一样,连耶稣也要砍掉它。“我这三年来到这无花果树前找果子,竟找不着,把它砍了吧,何必白占地土呢!”(路13:7)

野馆多幽事,畸人无俗情。我们愿意读畸人故事,但这不代表我们渴望成为这样的人,我们仍旧愿意重温马云、李彦宏的创业故事。畸人是“你买我推荐,真买我不买”系列。一方面,我们笃信阮籍、葛洪的生活之路不适合,却又忽视马云、李彦宏的创业经历同样无可复制的事实。

何为畸人呢?我们再来追问一下。这种“侔于天”,对沉闷的人类历史来说或许意味着擦亮。但对他们的生存却意味着“畸于人”,意味着他们隐居狂放、口不择言、穷尽仙术、出入青楼,也意味着他们早早被杀戮的命运。我想起《小城畸人》的序言中,安德森这样写:

“一个人一旦为自己掌握一个真理,称之为他的真理,并且努力依此真理过他的生活时,他便变成畸人,他拥抱的真理便变成虚妄。”

  《中国畸人》读后感(三):中国畸人,印刻时代

  

翻开《中国畸人》,看到第一篇写的阮籍就喜欢上了这本书,接着就一口气阅尽整本书。看完这本书才真正见识到作者陈舜臣的功力,这位日籍华裔的历史作家,无愧“日本中国历史题材第一人”的称号。

此前看陈舜臣写得另一本《中国诗人》时,可能写的主要是耳熟能详的大诗人,且定位是对中国诗人诗歌的入门读物,内容便较为浅显,少了点意外的惊喜,而这本《中国畸人》只介绍了八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做了详细的生平介绍。

畸人,并非畸形的人,但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就是畸形的。他们不被世俗受限,在某一方面拥有脱俗能力,这样的人,在乱世尤为突出,本书的八人之中,六人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取的人物个个性格鲜明,身份迥异,有诗人、贤人,还有医者、音乐人,甚至还有“仙人”!与其说现在在评价此书,毋宁说是本人在梳理,阅览完此书后的一些收获。

一人一种活法,各有各的“畸”。本书八个人物占了竹林七贤之二,阮籍和王戎。阮籍以喝酒装疯,露头散发的怪异行动来逃离乱世政治斗争的漩涡,而王戎选择了站在权力中心,但为了保全自己故意爱财吝啬至极。乱世之中,各人有各人的选择,也各有各的活法,以孔子二十世孙自居的孔融,为他的口不择言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立志写下千卷书的葛洪,走上了修仙炼丹的神仙之路,最终得以善终;陶弘景勘破俗尘王朝的命运,选择归隐山林,住进第三楼钻研本草学;相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生于安定唐朝的王翰有才识却拒绝参加科举,与主流当官的意识形态相背离……

其次,为了体现人物在意识形态和行为上的“畸”,作者在叙述时加了很多“旁观者”,从旁观者的角度给人物增加了很多细节,更有助于我们解读人物的真实状态。

比如在写阮籍时,借石塔寺主持竺高座之口,说了一句话:“阮公是一个极为谨慎的人,只为能够在俗世里生存,才会做出那种模样。”还有王戎,作为竹林七贤的最年轻者,活着活着前辈都走了,只剩自己孤寂一人,失了生活所有的目标,今后不知何往,作者借酒馆的黄大爷给王戎指了一条路——收集东西,再一件件数它们。自此王戎贴上了贪婪吝啬的标签……

作者以这种方式给《中国畸人》以小说的色彩,增加了其阅读的趣味性,在某些观点上也打破了原来的解读。原来王戎贪婪是安身立命的不得已;原来他孩子王兴傻是装出来的;原来风流浪荡的杜牧内心是个真诚的士大夫……

《中国畸人》是一部小说,作者却能在其中透视中国历史的复杂以及各个时代的不同样态,有趣味又有思考,看完一本意犹未尽!

  《中国畸人》读后感(四):遭逢乱世,不识时务者成畸人

  

老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在中国古代朝代更替或不同派别争权的动荡时期,那些“识时务者”往往能够抓住机会攀登高位、功成名就,成为一代英雄豪杰。

然而,历史上也总有一些不那么“识时务”的人,他们才能出众却不愿随波逐流、屈服于权贵、行为异于常人,常常受到打压、仕途不顺。于是,他们的言行在世人眼里总显得怪异,他们也成为被人不理解的另类。日籍华裔历史作家陈舜臣把这类人称作“畸人”。

《中国畸人》中包含了陈舜臣为中国历史上八位特立独行的畸人所作的小说传记。虽说是传记,但陈舜臣并没有事无巨细地描绘这些畸人的生平,而是抓住他们身上最突出的矛盾点,道出他们究竟畸在哪里、因何而畸。

这八个人包括阮籍、孔融、王戎、葛洪、陶弘景、万宝常、王翰和杜牧,可以说是魏晋风度、南朝风流和晚唐风韵的代表人物。他们都生在古代政权更替或矛盾尖锐的时代,又往往拒绝了“顺势而为”,在表面的风度、风流、风韵之下,都藏着无法排遣的苦闷、无奈和不自由。他们言行上的“畸”,正是他们无法超脱现实束缚而内心痛苦的反照。

“畸”是他们对抗世道的武器,也是他们坚持自我的保护壳。

在陈舜臣笔下,身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因驾车至溪边无法前进而大哭起来。他所感叹的“无路可进矣!”,何止是眼前的路,更是他不愿为当权者所用的不自由的人生啊。

他对倭国奴隶夷奈说:“在这里倒是读书写字的人会被欺负,像你这种帮寺院铺瓦的人,谁也不会去欺负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不识时务”的上层知识分子承受的政治压力,比底层奴隶承受的压力更大,痛苦更甚。

夷奈和妹妹接受了被别人掌控的命运,过上了比在倭国物质条件更好的生活。而阮籍只能躲进纵酒无度的另类生活方式中,躲避权力的掌控。

同样以酗酒来逃避现实不如意的,还有“座上客恒满,樽中酒不空”的孔融。同为竹林七贤之一、位至司徒的王戎,没有选择酗酒,而是以酷爱清点收藏的怪癖传开了吝啬的名声,以此来保全自己。

阮籍、孔融和王戎,他们始终离政治太近、挣脱不开权力的控制,只好不约而同地用怪异行为来对抗当权者并保护自己。

相比之下,葛洪和陶弘景则远离乱世中的战乱纷争,分别投身于神仙之术和医药本草研究之中,尽力独善其身。

葛洪完全沉浸于仙道研究和写作,著述颇丰,几乎远离现实。陶弘景依赖当权者的支持为自己建立了三层楼的隐居之所,虽然要时常接待当权者的拜访,成为“山中宰相”,但第三楼的空间为他提供了隔绝世事纷扰、专心写书的独立世界。

如果说,阮籍、孔融和王戎以怪异行为对抗权力的控制,葛洪和陶弘景沉浸在研究和写作中远离战乱的纷扰,那么,万宝常、王翰和杜牧则是以故我的喜好掩盖地位的不自由。

万宝常从受过教育的官宦之后沦为被编入乐户的奴隶,他把好学的劲头用来研读乐理乐谱。虽因身份低微屡受打压,但他在音乐上的成就终于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家境富裕的王翰,虽然进士及第却因门第不高不被贵族阶层接纳,仕途不顺。他毫不在意官场的竞争和他人的妒忌,宦海浮沉,始终故我,豢养大批名马和名妓,纵情享乐。

杜牧出身名门却家道没落,又怀才不遇,在“牛李党争”的官场完全不得志,内心苦闷,干脆流连青楼以图暂时忘却烦恼,终不免“赢得青楼薄幸名”。然而为了给弟弟治疗眼疾并养活弟弟一家,他毫不犹豫地收敛起放纵不羁的作风,踏实地去各地当官。他曾经的“扬州薄幸”,终不过是缓解内心烦恼罢了。

可以说,《中国畸人》中描写的八个历史人物,虽然各具才学甚至名声远播,却同样遭受超过常人的压力,各有各的痛苦、烦恼、不自由。他们以另类的行事风格,缓解和掩饰内心的痛苦。

遭逢乱世,身不由己,他们这些“不识时务者”最终都被时代逼迫成为言行怪异的“畸人”。他们虽然各有各的怪法,却都是时代的可怜人。

2020.09.05雾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