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铁甲舰时代的海上战争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铁甲舰时代的海上战争读后感精选

2020-12-20 01:39: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铁甲舰时代的海上战争读后感精选

  《铁甲舰时代的海上战争》是一本由理查德·希尔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铁甲舰时代的海上战争》精选点评:

  ●铁甲舰时代堪称海战史的浪漫时代,那个时代的舰船有着风帆时代的飘逸,也有战列舰时代的刚猛,美中不足就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海战发生在日本和俄国之间,英国法国这种真正的海军大国都没有出手。这本书对我来说最有用的就是……原来铁甲舰也有风帆啊!

  ●好多图片啊…………

  ●翻译欠火候

  ●过渡时代不落精彩,不要忘记中国建设近现代海军的首次努力与失败。

  ●セラー服がとても綺麗ですね…铁甲舰时代(1855-1905):特征为包覆装甲的舰壳(风帆可能也是存在的)、蒸汽动力系统、主要武器为可发射爆炸弹的大炮。绿水学派对潜艇的前瞻。

  ●セラー服美。铁甲舰时代(1855-1905):特征为包覆装甲的舰壳(风帆可能也是存在的)、蒸汽动力系统、主要武器为可发射爆炸弹的大炮。绿水学派对潜艇的前瞻。

  ●英国人视角,不过堪读。

  ●从技术和战术方面介绍铁甲舰的作战史。

  ●有点没劲,考据党会喜欢

  ●英国人写的历史书,话语简单却又击中核心,我很喜欢这种风格,简单直接不流水。本书配有大量的图片,非常的好,无图不历史嘛。用史实厘清马汉《海权论》不符合事实之处,让人颇佩服。美中不足之处是翻译的小错误很多,让我再次对国内翻译的书失望

  《铁甲舰时代的海上战争》读后感(一):非常棒

  看这本书纠正了我一个长久以来的误解: Ironclad 装甲舰是专有名词,相比后面的无畏级战列舰而言,它们只是第一批钢铁战舰。我们洋务运动时期的北洋海军主体就是这些装甲舰吧。

  有意思的是,风帆时代到装甲时代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民船已经大量使用,军舰也只是在小心翼翼实验好几年之后才装上蒸汽机,而且开始的时候仍然留了全套的风帆作为备份。官僚的惰性古今中外何其相似。

  《铁甲舰时代的海上战争》读后感(二):海上列强的瓜分时代

  铁甲舰时代,正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殖民地,大量积累原始资本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海军,充当着强盗和打手的角色。

  虽然海军在这一时期的角色不甚光彩,可是每个国家的海军在其自己国家的地位正逐步提高,可见军事力量终究是为国家和利益集团服务的。作者是英国人,他对英国海军那个时期无敌于海上既感到骄傲也感到庆幸,相对其观点还是比较中肯,只是涉及到法国海军的时候,他总是带着轻蔑和不屑的口吻去描述,难道两国的恩怨较量气场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还是那么浓郁吗?

  总得说来史料还算丰富,虽然对具体海战的描述不是那么详细,但是本书关注的重点是结论性的观点,而不是对具体事件面面俱到的记录,我想作者更多的是通过部分关键性的事实去启示读者:建立一支海军容易,但是如何使用海军,把海军定位于什么角色是一个长期而严肃的问题。

  《铁甲舰时代的海上战争》读后感(三):无事之秋

  特拉法尔加之后的一百年,英国控制了海洋。皇家海军存在的地方,英国的权威就没人能够挑战。补给点遍布全球,扼守住世界航运的交通要道,两强标准的舰队实力足以使任何对手放弃正面对抗。

  这是英国治下的和平,海上的无事之秋,因此铁甲舰时代的战争不是国家民族之间的全力搏杀,而是皇家海军注目之下,几个地区新贵之间的小打小闹。事实上皇家海军在这一百年之间,除了偶尔平定叛乱,为陆军输送补给,轰掉几只岸防炮之外,没有卷入过任何舰队和舰队之间的海上决战。

  这是技术力量逐渐取代个人英勇的时代,蒸汽动力,鱼雷,潜艇,飞机都在这一百年间登场,但是他们展示威力的舞台则是无畏级之后的海洋。因此本书侧重于描述海战技术发展,也大量涉及海战战略的发展。但就战史角度来说,颇为乏味。这个系列的第一籍,风帆时代,追忆英国依靠海上力量作为立国之本,同传统海上强国进行殊死搏斗,数次遭遇灭国威胁,而最终度尽劫波,把西班牙,荷兰,法国一一踩在脚下,逐步取得绝对海权的壮阔历史。相比之下按照主战武器划分时代的做法本身就显得僵硬,而承前启后的铁甲舰时代又短暂的有些尴尬,如果能将这一百年的祥和局面同二十世纪的海战一同讲述,着重于英国海上霸权衰落的历程,相信会更精彩。

  《铁甲舰时代的海上战争》读后感(四):铁与火的序曲

  这本书大概算是今年内能读完的最后一本书了。存量的书去库存跟剥丝抽茧般煎熬。理查德希尔的这套书在大陆各大网商是买不到了,算绝版了。

  铁甲舰时代处于几百年的风帆战舰时代与无畏舰时代的夹缝中,属于一个不断演变的承前启后的过度期。过渡期的特点就是具有不稳定性,且之前的海军经验和技术储备不具有太大参考性。同时技术的革新速度之快,也给于了后进其他列强弯道超车的后发优势。日不落大英帝国大洋霸权也由此由盛转衰。

  铁甲舰时代与风帆战舰时代的核心差别三要素,平台(船体为木制还是铁质),动力(是风帆还是蒸汽)以及火力(是圆形炮弹还是卵形爆炸炮弹。)。海军素质这块,比起风帆舰队的拉壮丁,水手悲惨的遭遇,逼着他们从贼的帆船时代,铁甲舰时代海军人员素养更加正规化体系化,建立专门的学校和研究机构,如日本江田岛海军学校和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等。

  细的操作方面,除了舰队决战外,海陆协调攻占炮台要塞,还是老旧的派出海军陆战队(如英国的红衫军龙虾兵)登陆炮台射击死角,侧背包抄。

  这种战术从鸦片战争一直用到日俄旅顺攻防战。舰队决战的战法发生了变化,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利萨海战,复活了类似古典时代的冲角战术。这个海战才是第一次人类的铁甲舰舰队决战而不是中日甲午海战。由此可见,悲壮喊出撞沉吉野的邓世昌将军,不一定是为了杀身成仁报国,而是职业海军素养战术养成的体现。下图就是当时铁甲舰普遍设计的冲角。

  (北洋水师镇远舰,可以看到那个锐利的冲角)

  风帆时代的舰队编队主要是基于风向的线性战术。铁甲舰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增强,海军舰队在编队技术上进行了摸索,可悲的是不可避免的导致了撞击的事故发生。从而在铁甲舰时代的数量有限的舰队决战中还是沿用风帆战舰时代的抢T线性战术,没有太大革新。但是电报技术有线和无线电的技术,战争迷雾逐渐散开。

  大英帝国海军实力超群,商船吨位是其他国家的四倍,贸易为立国之本。其海军战略延续了纳尔逊的决战思维、同时在全球战略上需求占据战略要点,如保护重要航道,如苏伊士运河,新加坡等。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在铁甲舰时代是独孤求败成为了威慑的存在,几乎没有旗鼓相当的对手,然而唯一的吃瘪是在二次烟片战争换约天津大沽炮台这次。其他国家如法国的绿水海军战略、德国的存在舰队理论等等都是觉得与大英帝国正面杠无望而走的歪理邪说。天朝也动过这个心思,如:

  (晚清时期的装了一门大炮的蚊子船)

  (本朝的022型导弹快艇)

  在19世纪中叶至末期这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虽有时代风云变幻端倪,然传统的惯性强大,试用新的技术上沿用旧的思路,最终将导致悲剧。此时的海军学者们其研究方法多为“历史分析主义”,总结两三百年的风帆时代战术战法,却缺乏对未来海战的想象力。20世纪初期水面的无畏舰、水下潜艇、天空飞机的立体战,坚守大炮巨舰海权决战必然要遭受失败。从这个层面来说,意识到历史性的跃升,思维更加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至关重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