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凡·高》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凡·高》读后感1000字

2020-12-22 03:54: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凡·高》读后感1000字

  《凡·高》是一本由[荷] 凡·高 著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16开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4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凡·高》精选点评:

  ●哦終於找到了。送了一套藏書票啊。美死了。

  ●如果我是约翰娜,我丈夫的哥哥总是要靠他弟弟才能生活,我会怎么办呢?

  ●深深喜欢...

  ●没看完就还了……囧

  ●疯狂是天真的选择. 艺术家的一生或许就不是用来被理解的.

  ●更喜欢梵谷这个译名 这本书很厚且有很多作品的插画 打开书页 回到梵谷的年代 见证梵谷不平凡的一生。。。

  ●太爱凡高,让我读他的各种传记.

  ●他其实是心态很积极的人

  ●高中时候读的,现在还珍藏在书柜里,封面是半透明的磨砂纸,还有精美的藏书票……

  ●字太多,买来后半年都没看完

  《凡·高》读后感(一):近期来读过最好的书

  最近读过最好的书,看他的书信胜过任何他人为他作的传。他是一个虔诚的,有信仰,有爱的人。我突然对虔信有了一个新的理解,这让我觉得以前的轻率的鄙视是多么愚蠢啊。大家似乎都更愿意谈论他的画,我不得不说,同他的画相比,我对他的人更有兴趣,他的爱是如此强烈,尤其是对那些被鄙视和抛弃的人,尽管我不愿意称他为“圣徒”,因为这个称呼如今过于象征,似乎容易使他成为某种想象中的人物,但我可以说,他是几千年来为数不多的真正的人里的一个。

  《凡·高》读后感(二):我怀着不可抑制的愿望,想得到这本书。

  又一次借看Uincent的书,一字一句读下来,仍能感受到那样安宁而又饱含的力量。这大概是唯一一本使我这样着迷的书,不断的记录他的话,与己类似的心情。

  很感谢翻译者,让每一句话都能让我听到他内心的声音,直抵内心的最深处。

  上一次太惊讶于他对风景精准而细致的用词,而这一次或许是心情的缘故,为字里行间天才的哲思所迷恋。

  还很不可思议的第一次感觉到宗教的力量。那样平常的一句祈祷的话语,却可以感受到把心交给上帝的宁静。

  我想我会拥有一本自己的Uincent,需要平息内心燃烧的火焰的时候。我需要读一读Uincent,好让它们沉淀下来,拥有长久而不是毁灭性的力量。

  我想我可以活的更长久一些,在充满绝望和希望的生活中挣扎,我想我是可以找到内心的安静和平和。

  《凡·高》读后感(三):阿尔的太阳

  阿尔的太阳

  --给我的瘦哥哥

  “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啊,那些不信任太阳的人是背弃了神的人。”

  到南方去

  到南方去

  你的血液里没有情人和春天

  没有月亮

  面包甚至也不够

  朋友更少

  只有一群苦痛的孩子,吞噬一切

  瘦哥哥梵高,梵高啊

  从地下强劲喷出的

  火山一样不计后果的

  是丝杉和麦田

  还有你自己

  喷出多余的活命时间

  其实,你的一只眼睛就可能照亮

  世界

  但你还要使用第三只眼,阿尔的

  太阳

  把星空烧成粗糙的河流

  把土地烧得旋转

  举起黄色的痉挛的手,向日葵

  邀请一切火中取栗的人

  不要再画基督的橄榄园

  要画就画橄榄收获

  画强暴的一团火

  代替天上的老爷子

  洗净生命

  红头发的哥哥,喝完苦艾酒

  你就开始点这把火吧

  烧吧

  --海子 1984

  《凡·高》读后感(四):让人敬佩的艺术家

  

一个高尚的、纯粹的、献其终生的艺术家!

文森特.梵.高一生中有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他个人独爱肖像画,一生中画过35幅自画像,11幅向日葵,4幅覆盖在以前的练习画上,7幅在习作的背面,7幅在纸板上画的。

题材:梵高的作品中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例如在梵高艺术生涯的初期,绘画最多的题材是矿区阴惨的场景和劳作的矿工。在埃顿时期,落日的翻滚、日里的农夫和农妇更多出现在他作品中。

色彩:梵高是一位色彩主义画家,对色彩的偏好几乎达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这虽与他的精神疾病有着一定的联系,但也不能否认梵高对于色彩的创造性的发现和表现。他的画作中色彩都是较为奔放、夸张,这也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绘画。梵高画作中奔放的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用光亮明快的夸张色彩进行装饰。第二,用大色块的对比进行装饰。第三,用绝对的黑白色进行缓冲。

造型:梵高绘画追求的是一种狂野造型,厚重、粗犷笔触带来一种直率而又单纯表现方式,带有一定的力量和强度,强调的是"神"的传递,而非"形"的表现,这与古典主义所追求的"忠实地表现自然"的绘画理念有很大的差异。梵高一生都生活在贫穷、困苦和疾病的缠绕之中,这对他的心理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他画作中的形象造型都带有一种扭曲变形、狂野粗放,也正是这些因素让梵高产生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认知。

  《凡·高》读后感(五):被他的画击倒灵魂 被他的文字击倒信仰

  学画画的时候就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所有对画多多少少了解一点的人对他的画都喜欢。我开始不喜欢的,不喜欢那完全由纯红纯蓝纯黄构成的世界,太多的欲望让我害怕。我所画的画永远是灰的,只有在被阳光点亮的地方才出现那么一点或者一片的纯色。不知道什么样的激情可以让他可以画出那样的画,疯狂而又纯洁。像天使更像恶魔,在那耀眼的画中我清楚的看到欲望。深深的欲望,来自对生命的最高渴望。听说他曾经把自己的耳朵割下送给自己爱上的妓女,但我在他的书中看到的是他对爱的执著。那种爱不是对于某个人,而是对于爱本身。或许他爱凯的,还有以后在他生命中出现的每个让他动心的女人。可是他对于爱的渴求却是她们给不了的,她们习惯了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一切包括这个充满激起的男人。我在看他写给自己弟弟的一封封信中,那种对生命对爱的激起让我鼻子发酸。他是最有资格明白生命是什么的人,神却跟他开了个大玩笑。他的画在他有生之年只卖出了一幅,却在他死后价值连城。啊!不,这其实是神对所有人开的玩笑。唯一一个知道生命是什么的人死了,死于我们对他的不了解。神死了,死于我们没有信仰。

  曾经在梦中去到了他画的麦田,那只有大片大片黄的麦田。他死在里面了,自杀。我坚信他的灵魂死在里面了,爬回那小屋的是他的躯体。蓝蓝的天,没有尽头的麦田。我在里面奔跑,想找寻他的痕迹生命的痕迹。但我什么都没找到,麦浪淹没了我。风徐徐吹来,带着麦香和收获它们的人们的笑声。一年成熟一次的麦子,死去的灵魂,消失的神。世界坏掉了,人们死去了。然后我在麦田中听见风的声音,带着笑或者哭。有段时间想回家,然后买块地种上麦子。春天的守望等待秋天的收获,希望时间是这样过去的。他说每个人都有一个高尚的灵魂,很多时候是我们不愿意去看去了解。他画的向日葵是死的,插在花瓶中再也无法仰望天空的。一直以为他画的自己,被世俗拔离的泥土插在丑陋的花瓶中一点点死去。从此不再爱鲜切花,不再爱那些空有外表却永远失去灵魂的花朵。我又看见他站在麦田中画画,用充满生命的颜色涂抹。我站在他身边,为终于找到他而高兴。最后我还是看见他举起了枪,我尖叫痛哭他都听不见。枪响了,惊起了麦田里的麻雀。蓝蓝天,金黄的麦田。一切还是以前那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