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海逝》影评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海逝》影评100字

2020-12-30 23:24: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海逝》影评100字

  《海逝》是一部由查斯特·富兰克林执导,黄柳霜 / Kenneth Harlan / Beatrice Bentley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逝》精选点评:

  ●80s修复版/在上影资料馆看的,映后还放了她来上海访问的稀有录像,她真的好美喔。扼腕叹息。

  ●?为什么我完全没有看到孩子是她生的 以及为什么要把孩子抱回去养 现实情况是女主被家里人唾弃死丢了家族的脸面

  ●故事極差,處處是不合常理的東方想像,女主角在水裡撿到一個老外就愛上了(幹嘛不去愛隻螃蟹),看見老外的善良老婆就把兒子送人(女主角家境看起來不算差),都沒鋪陳,是真的完全不在乎非美國白人觀眾喔。黃柳霜的表演挺好,色彩的處理也算有點趣味,無奈劇本太爛。

  ●黄柳霜盛装的样子很美, 但还是习惯她冷艳一些的角色. Lotus Flower的儿子很可爱..

  ●只有我看完觉得美国男人特别恶心➕无耻吗!太无耻了!

  ●没想到1922年的影片 居然是彩色的

  ●在仍是默片时代的1923年,黄柳霜凭借《海逝》一炮而红,演技获纽约时报肯定。 大概因为这部片子取材自讲述日本艺妓的歌剧《蝴蝶夫人》吧,当时的日本影评人也挺关注,认为“还没有一位日本女演员能超过她的风采”。 也许啊,找一个歌剧演员来配唱会挺有意思。本来默片的表演就蛮戏剧化的。

  ●1922,黄柳霜,中国版蝴蝶夫人。等了一辈子,爱了一辈子,过尽千帆皆不是。爱人娶了别人,仍旧隐忍、牺牲、成全,这就是西方人眼中的传统东方女性吗?

  ●天了噜 看完我简直再也不相信男人了

  ●是不是傻。。。。

  《海逝》影评(一):不幸是因为太乖

  1922年的电影,没想到画面可以这么美,但看着更觉心痛。从蝴蝶夫人、到莲花姑娘、西贡小姐,似乎殖民时期西方对东方的想象中,总会有一个身世凄苦的女性,尽管纯洁美丽,却要为天真的爱承担巨大代价,最终把生命或者孩子都交出去……

  有人说这是西方对东方的意淫,但仔细想想,她们不过是东方背景下的茶花女、德伯家的苔丝,以及悲惨世界里的芳汀,只是在西方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后,对于"被毁掉的美丽女性"的幻想,才开始向当时仍未醒来的东方转移。

  而在我们东方文学的传统中,这种角色更多,几乎比百年好合结局的还多,到今天还很普遍。

  所以这其实是同一种传统审美模式,无关东西方,甚至都无关性别,而是处于优势地位者对弱势者的道德绑架。只是有时体现为东方对西方,贵族对平民,男性对女性。

  赞美一个人,却不是为其拒绝妥协的勇气,而是集中在她(或他)的无辜受苦和隐忍,这难道不是一种“忽悠”吗?因为他或她本可以不妥协的,只是一旦选择反抗,就会被认为失去了善良柔弱,不再纯真无辜。只有那些宁可将自己置于孤苦境地,至死也不愿失去“高尚”的人,才算足够“道德正确”。因为他们没有攻击性,不危险。

  然而赞美和同情能补偿他们经历的痛苦吗?能改变他们绝望的境遇吗?如果一个人生存的环境都没有给善良提供足够的保障,凭什么要求他或她继续为之献祭?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好想给这样的故事改编一个结尾:女主角意识到被抛弃后,去了青楼,却从此入了黑帮,一路拼杀,成了海盗女王(类似女海盗郑一嫂),某日在打劫欧洲商船时,俘虏了旧日情人,为拦住要灭口生父的儿子,终于告诉他身世。最后念及旧情,留此男一条生路,索了一笔赎金放生。换得几桶好酒,邀众兄弟同醉,月朗星稀,船行海上,朗笑一声,前尘尽忘。

  ——————

  郑一嫂的传奇人生参见: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5422171/

  《海逝》影评(二):海带来莲花的爱人,也带走他————简评默片《海逝》

  海逝是全世界最早的一部双色胶片电影,由于胶片损毁直到1985年修复,才得以重见天日。好莱坞在20世纪初期拍摄的黄种人女主角的电影,用一个中国人可以想到的一切办法去排华,用一个父权社会下的“好女人”能想到的所有的借口去美化男人。

  剧情上这部片子只是《蝴蝶夫人》的电影版,不能再烂俗的故事,因海难来到中国的美国大兵,娇小可爱的东方少女,粗野的渔夫还有两位长舌妇。卡佛爱上了叫莲花的中国姑娘,在父亲的催促回到美国,离开前少女满心希望与他一起去往新大陆,却被抛弃在太平洋的另一端。生下一个半土不洋的小孩,每天自己给自己写情书,备着大婚的礼服,等待夫君的归来。夫君在彼岸已经重修旧好,与同为白人的青梅竹马结婚,白人妻子知道了莲花的存在,要来中国寻求原谅(那位妻子不也是受害者),卡佛这才去见莲花。听闻丈夫归来,洗头换面穿上婚服,等来的却是爱人的背叛。卡佛夫妇带走了这段爱情唯一的证据——那个孩子回到美利坚,逆来顺受的东方女人,没有抗争。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过当时她又能争什么呢?跟着去美国,越过金门飞入金山?这是不可能的。那个年代美国的共和党人视黄种人为黄祸,他们歧视黄人尤其是黄种女人,还为此出台了一部臭名昭著的《佩吉法案》要求来美的亚洲面孔再三保证自己的道德。

  片中有两个镜头我印象尤为深刻,一是莲花与卡佛热恋时两人在花园调情,卡佛逆光站着侧脸看他的中国小情人,莲花低着头做娇羞状。画面本应该是美好的,我却觉得男人深陷的眼窝没来的可怖,似一具骷髅。另一幕则是卡佛离开后莲花当着两位长舌妇亲吻丈夫的来信,实际上,信是莲花自己伪造的。她看看信又看看人,亲得很用力,在说服别人:回到美国丈夫依旧爱她,更多的是在说服她自己,她的白人丈夫还爱着她。

  实际上当时的好莱坞几乎是白人演员的天下,连有色人种也是由白人扮演,但莲花的演员黄柳霜天生有一副我见犹怜的苦相。尤其是眼睛,上眼睑是饱满的半圆,下眼睑平直,大眼睛无时无刻的不在祈求着怜悯。多么符合白人男性对东方小妻子的幻想。实际上不止女主角的演员,整部片子都带着白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里面的布景有很多亚洲元素,但只是异化后符合想象的中国,就像是美式中餐左宗棠鸡和幸运饼干。拍一部片子满足白人的探究欲,讲中国人的故事却不把中国文化放在平等的位置,带着高等民族的优越感来看异域,好奇,又高高在上的端着架子,蔑视着东方文化的存在。

  即使在21世纪,排华法案被废除近80年的现在,歧视依旧存在,海关依旧会过分严格审核中国人的行李。最后我向黄柳霜女士致敬,向这位华人洗衣店老板的女儿致敬,向被视为黄祸的华裔劳工致敬。

  《海逝》影评(三):竟然还有人认同这部电影,真是太拿衣服了

  单看这部电影可能会觉得虽然有点不对劲,但对比了同时代的中国现实或电影似乎,又没有大的问题了。

  但是,万事就怕但是,但是对比了同时代的其他电影后,同是黄柳霜饰演,就能明显的感觉到,西方人对中国女性,黄种人女性,的扭曲。

  在反华的同时,还扭曲女性形象,就太该死了。

  最后本文内容及图片全部引用自知乎,本人没看过傅满洲系列的任何电影。

  引用链接:https://www.zhihu.com/answer/1275635484

  比如在有名的《傅满洲系列》中,黄柳霜不管是饰演青楼妓女,还是奴隶、反人类分子,其中一个共同特点是白人男性的垂涎的,可以说已经远远超越了easy girl。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海逝》影评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