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住就不会输》读后感1000字
《扛住就不会输》是一本由梁佑宁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扛住就不会输》读后感(一):扛住就不会输
最近当当云阅读老是给我推荐一些类似心灵鸡汤的书籍,可能是知道我是一个需要鸡汤生活的人?
每次看到推荐的推荐语,我总忍不住点开看看,这不,今天推荐的《扛住就不会输》。
突然觉得,好像苦难是每个人都必经的事情,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苦难,而想要到达的生活,是不是就必须要经过努力才能得到。而只是一味的抱怨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无论上天给的牌有多烂,只要认真,坚持的生活,生活都会好起来的、
同样原生家庭也是每个人都不能跨过去的坎,每个人一生的行为习惯思想都遭受着原生家庭的碾压,有些人抱着对原生家庭的恨,活了大半个青春,最后可能发现,自己怀揣的恨不过是一叶障目,不过是没有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和思考问题而已。
很多时候要整个人都幸福起来,好像都要把从前的苦难翻出来从新解剖一番,有点难却有些用。
总之,在面对困难时,我们总要向前一步,扛起生活。
《扛住就不会输》读后感(二):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我是见过梁佑宁的。在见他之前,我总是把他和那个台湾明星混淆,因为名字的相似,想着他应该也是那种类型,高大健壮爱运动。
直到真的见到本人,才知道很多时候,通过想象并不能抵达真实。真实的梁佑宁清瘦、敏感,但很有礼貌。
只见过一次,我只能用这些词来形容他。有可能是片面的,也可能是假象。但这些不重要,重要的在这本书里,他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并不需要用外貌和语言去包装的梁佑宁。
在我想象中,他应该不到三十岁吧,是个写青春文学的,家境优渥,上了很好的大学。事实上,他很小就出来闯荡了,十几岁,在我们都还在上学的时候,他已经去了南方,去皮鞋厂做抛光工人,他又去北京做保安,也是在做保安的时候,他开始尝试写作。
等到了西安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给杂志撰稿,但好不容易发表的稿子却拿不到一分稿费。
后来,他又回到了北京,写作,做出版人。好像,他终于熬出来了。因为,从和他的对话中,我看到了乐观。哪怕现实并不那么美好。
不自信的人,大概更容易受到挫折吧,因为语迟,继而被人捷足先登,因为不擅交际,往往与所有的幸运失之交臂。
哪有什么伯乐呢?伯乐往往青睐那些爱表演的千里马。这个世界,千里马太多了,各式各样,每天都在粉墨登场。
这本书里都是真实的故事。我是很害怕看真实的故事的,真实的故事往往比小说更让人揪心,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就算不完全虚构,多少也带点某种色彩。但真实的故事就不一样了,总是赤裸裸地将伤口揭开,将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袒露。
这本书出版之前,梁佑宁说,这本书早就写好了,真担心出不来,这是我最用心的一本书了。我很能理解他,写一本书的不易,没有科班功底,没有圈子依傍,甚至没有太多的野心,就只是想把自己经历的看到的写下来,去感动温暖一些相似的人。
哪怕这群人基数很小,哪怕世上的苦难千万种,哪怕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至少给自己一个交代。总要相信一些事情会发生,总要相信一些美好会到来。
据说这个书名是后来出版商起的,没什么不好,简单粗暴,直抵人心。
我们大概太喜欢规避痛苦了,太习惯报喜不报忧了,太在意眼前的小确幸了。往往就生了惰性,生出了认命,生出了随遇而安。却忘了,哪怕仅有那么一丝一毫的改变,都有可能出现奇迹。
奇迹谁不喜欢呢?你要看见柳暗花明,就要经得住山重水复。
扛住,不一定会赢,但一定不会输。
《扛住就不会输》读后感(三):苦不会打倒一个人
说实话,我不知道自己写过几篇文章给梁佑宁,他有很多令我感动,教我成长的时候:在他手下的时间,经历无数,他给我的鼓励与赞扬;离开他的公司后,去往不同的轨道,却依旧以他为精神支柱;如今我日趋稳定,他仍旧漂泊,却还是指向标式的人物。
虽共事有一年多的时间,可真正接触的时间却不多,所以有关于他的故事,我只在他安慰、鼓励我的时候,零星听过一点,虽只是一点,却奠定了悲伤、忧伤的基调,听起来好像很不可思议,可在读完他的书《扛住就不会输》后,我才猛然意识到,他的一生,就是一部血汗史吧。
我不确定他是不是这个世界上最苦的人,大概率不是吧,毕竟世界无限大,痛苦是没有止境的,而且他的苦透露的不是骗人眼泪的凄惨,是一种自带坚韧的、引无数人感怀的无奈。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种诧异,经历了这般“折磨”的人,为何还能活得那么乐观。我在看完书时,一边感叹原来他经历了那么多那么多,一边却又被他文字里的坚强和信心感动得稀里哗啦。
这种坚强,其实令人心疼;这本书,我也读得很心疼。
他真正地解剖了自己。我一直以为,写作的人最勇敢,要在字里行间解剖自己的过去,自己的心境,自己的一切,我也自认为这很难,因为真实最难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是戴着面具的,伪装自己融入团体、融入社会,揭穿了自己的真面目,等同于撕破以往的所有面具,是一场与自己,与别人的战争。
近几年,我努力地解剖我自己,但我知道,不完全真实,因为害怕被揭穿,被真正了解,有时候用个化名,有时候换个环境,有时候添加些虚拟成分,模糊自己的信息,这是一种试探,试探读者对真实的我的接纳度。哪怕直到近几年,慢慢无所畏惧了,却也还是偶尔畏畏缩缩的,毕竟彻底解剖极其不易。
可是,梁佑宁做到了,他解剖了自己的原生家庭,解剖了与父亲之间的矛盾与和解;他解剖了与语文老师的渊源,承认了当初的年少轻狂;他解剖了这几年北漂的不顺畅,感慨每一次状态与心情的变化。他真正解剖了自己。
书,几乎是他一气呵成写完的。说实话,在我离开北京的第四年,在他自主创业后,我突然觉得他的效率高了许多。放在以前,他常常突发奇想写点什么,兴冲冲地发给我看,最后就没了消息。书上市之后,他在朋友圈说这是他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但说实话,我不认可,我读过他以前写的散文,是我最偏爱的类型,而这本《扛住就不会输》,我觉得是他写的最真实的一本,这份真实,只关于他自己。
与其说这本书,是送给无数迷茫的漂泊人,告诉他们苦的不只是他们,而是有无数与他们一样的经历,希望他们扛起生活的内在信念,我倒觉得,这本书是他写给自己的,写给他难熬的过去的,就是痛苦的过去都不能让自己的步伐停下,那么即便未来的路,看上去更难走,也不会对自己的决定产生任何影响。往后的路,只要一头走到黑就行了。
我是个看书潦潦的人,没有一字一句地钻研,而梁佑宁的过去,也真的不需要我了解透彻,毕竟那只是他的过去,并不重要,我更看好的是他的未来,是他在艰难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也不忘观察生活的浪漫与纯真,是他即便自身难保,也始终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是他坚定地站在北京这一方土地上,开创公司的勇气。
就这样吧,他的人生,书写不完;他的书,我说不完。
我唯有默默地贡献着我这一份来自遥远地方的祝福,希望他真正扛住了人生给他的所有磨难,希望他在人生的所有战役当中,即便不会赢,但也撑住,不要输,但最好,是赢得漂亮,这样才能二话不说地帮我出版我引以为傲,但他还没有看完的《以日以年》。
《扛住就不会输》读后感(四):未收录书中的序:春天的三个瞬间与偶得
001
身边有那么几个朋友,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跟我诉苦。
生而为人,此生所得众多,这其中,得苦一份,终归必然。苦不藏心,能选择将其说出,即是最好排解,对己有利。而作为朋友,收下对方倒出的这些苦水,好像确有责任。苦水倾倒而下,自有去处。
但往往,对于人生的某些时刻来讲,安慰多半都是无效,又显多余。
对于对方遭历的人生低谷,看似抛出了一条通往高处的绳索,但承重能力有限。
于是,春日里某个下雨的夜晚,我能感知到,自身在某个瞬间有些变化正在发生。
我变了。相较于从前大门敞开,随便有人往来诉苦,渐渐开始担心日后仍会持续不断有人走来进出,忽然间,就生出了不少无力感。
我能给的,是什么都给不了。
002
可人生不是如此安排。
四季有更迭,而当此类事件也一样,依然发生于日常。多次之后,我从旧有经历中得出了一个结论,改变了应对策略。
不再尝试去安慰对方,而是选择跟对方比惨。
我曾经在某次朋友聚会中,开过这么一个玩笑,如果真有比惨大会,大概整个朝阳区,没有一个人能赢过我。而未来,如果墓碑上真需有一句碑文要刻,我的那一块将要被刻上的,必然是——他来过,他很惨,无所得,他走了。
人生劈成两半,前半场如灰,洋洋洒洒落地,只显出两个字:一个是“惨”;还有一个,是“丧”。后半生,则被前尘旧事蒙上一层灰,走向如何尚未可知。
如此看来,人生实则待我不薄,先是给了我惨,可能是觉得此前赠予我的实在太少,于是,又给了丧。大概是所拥之物甚少,才会变成,人生给我什么,全都接着,自此不放。
未有之物总不嫌多,稍有所得,必将以真心换它常存。可它们到底将原本并不清亮的人生底色,又添了几笔。
比惨大会成了我与朋友的日常,彼此倾诉,最后再以一句“你看,我比你惨多了,还不是走出来了”收场。无需用力,就让对方不再纠结于此事,继续往前行进。
那个春日的寻常午后,挂断电话的瞬间,我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原来,惨能治好惨,丧可医好丧。前提是,对于人生的某些发生,要学会不去过多关注,如此痛可减轻,轻到只当未曾发生。
003
又有一年,四月的一天,我在厨房处理食材。
一失手,刀刃落在左手虎口位置,血呈直线喷射而出。拿水冲洗之后,才发现,伤势严重,脂肪几乎快要随着伤口流出。
打车去了医院,急诊科排队等候的人永远最多。有人发烧头疼脑热,有人吃东西坏了肠胃,有人突然旧疾复发……而我坐在人群其中,心事重重,只想着一件事,这样一个伤口,几针缝上,会给我留下怎样的疤痕。
心烦意乱时,见到了这样一幕。
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儿哭哭闹闹,不愿就医,从他父母的电话中,断续了解了个大概。孩子得了肺炎,连续输液数天,眼看就要见好,但一听说还要输液,不乐意了,说:“再打针我就要死了!你看我这儿都青了,是不是他们把我的身体弄坏了,我要是死了怎么办?”说着,抬起胳膊,一看,手背上果然青了一大片。
无论如何劝说,小男孩儿始终不听。妈妈刚说两句,他竟要跑,一转身,就栽倒在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太太身上。
老太太一把抱住他,笑眯眯看着他:“小脸红扑扑的,这是怎么了?”
小孩儿最不认生,张口就说:“肺炎,烦死了,打了好几天针了,把我身体都弄坏了,我觉得我可能快死了。”
老太太被他逗得笑得更厉害了,很快恢复常态,温温柔柔地跟他说:“只要你输液,马上就会好了。”小男孩儿眨巴眨眼,问:“真的吗?”
“骗你又没糖吃,不信你试一下就知道了。”老太太伸出手,刮了一下他的鼻子。
小男孩儿这才放松了下来,转身要走时,回头:“奶奶,你得了什么病啊?”
“癌症。“老太太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发,忽然笑了一下,“奶奶才快要死了呢。”小男孩儿愣在原地。
站在轮椅背后的女儿,轻拍了她的肩膀一下,不轻不重地说了一句:“你瞎说什么呢?”眼圈微红,应是每逢想起此事所致,亲人离世永不可见,是人生最难面对的事。
老太太俯下身子,在随身带的包里翻找东西,边说:“收收你的眼泪,犯不着为这事儿哭。人早晚都是一死,再活下去得成妖怪了,妈七十六了,你结婚生子这种大事儿,一件没错过,知足了。哪怕我现在就要死了,丁点儿遗憾都没有。你也是奇怪,天天哭鼻子抹泪,有用吗?听妈一句,凡事从容点儿,只有你从容了,以后日子才好过。别觉得妈狠心、啰嗦,我现在还有一口气就还能说这些,以后不在了,谁跟你说?”
说着,递上了一张面巾纸,头也不回,手甩了两下:“赶紧接着,把泪擦了。”
我坐在他们身后,离得不远,听得真切,凭白得了一个智慧。凡事只有从容应对,日子才会好过,若非如此,往后肯定有不少苦楚委屈等着一起下饭。
再低头看看手上的伤口,疤痕如何,已然不再担心了。因由我种,果为我得,世事从来公平。只有从容,只能从容。
004
春夏秋冬又一春。
而我,在过往历经的春日里,曾有过三个这样的瞬间和一个偶得。凭借这些,填补了人生裂缝无数,终于让其看上去显得足够妥贴,趋于完整。以此为自己增添力量,足够供我抵至高峰。
因为明白,有人终于走出,但总有人刚刚进入,并将深陷其中。所以才有勇气,选择将曾经不想,长期不愿面对的过往经历写下。
最后,借用特别喜欢的一部韩剧中的小诗,稍稍改写了一下:
写给因为总被打击而怀疑人生的你;
写给因为总担心会死于一事无成的你;
写给因为孤独常常觉得被抛弃的你;
此生漫长,困境与磨难总是常客,如影随形。但只要还有一分力气,仍可将其捣碎,当食物咽下。
不管人生所得多少,是好是坏,最终,都只能由我们自己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