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个人的蔚蓝海岸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一个人的蔚蓝海岸读后感精选

2021-01-05 03:51: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个人的蔚蓝海岸读后感精选

  《一个人的蔚蓝海岸》是一本由张耀工作室著作,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人的蔚蓝海岸》精选点评: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会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照片拍得不错,海的颜色挺美…

  ●你的眼睛就是我的海

  ●我們永遠是單一的個體

  ●张耀张耀

  ●一本色彩丰富的书,,

  ●我也要旅居欧洲!

  ●超美的一本书

  ●想的,想要的,就是这样的感觉。

  ●想知道一個人的海岸是否真的可以那么蔚藍呢。。。

  《一个人的蔚蓝海岸》读后感(一):还成

  只能说还行,内容没有想像中的丰富.

  读过之后,更增加了我对法国南部的向往,普罗旺斯,蔚蓝海岸...

  其实去旅游并没那么难,只是很难下定决心去一个不讲英语的国家自助游.

  《一个人的蔚蓝海岸》读后感(二):很美很赞

  看到封面,一个悠然老人和一辆单车,白色护栏和蔚蓝海水。

  没有看到烂的椰子树

  也没有满沙滩的红男绿女和光屁股抱游泳圈的小孩儿

  第一眼就被吸引了

  这才是我内心最深处的大海

  风平浪静的大海

  让我想起《碧海蓝天》里希腊的海

  很美很赞

  《一个人的蔚蓝海岸》读后感(三):原来海就在这里

  之前在公司找到了《彩色罗马》《咖啡地图》和《打开咖啡馆的门》,翻了一下午,竟然有点眼花缭乱手忙脚乱的感觉。今天又发现了咖啡地图的网站,更细细的品尝了文字与图片,心里琢磨,我要把这周边的咖啡馆都去一遍,写一个自己心里的咖啡地图。

  事关蔚蓝海岸,我坐的这个位置,正好看到红树林的海岸,据说那边就是香港。看不清海岸的具体形态,一眼望去,仿佛像是干涸了一样。

  大海也会干涸?

  呵,怎么可能。

  好多人来了深圳,就直奔大梅沙。那里人奇多,海水不太干净,但周末仍然是人济济。

  这里终究是海。货真价实的海。

  我一直都对深圳的海没有太大的期待和感觉——虽然去年刚来的第三天,还是去了大梅沙,头一天晚上趁着夜色正浓,驱车去海边住了一晚,清早起来,海边还没什么人,大概也是才清扫过,阳光灿烂,显得无比干净。大概是我看到大梅沙最干净的一次了,连树叶都泛着白亮的光,有点刺眼。

  再去海边,是大甲岛。上家公司的12周年庆。

  我当时真没太多期待的,去趟海边,很正常嘛。

  果然,看到岛上密密麻麻的帐篷和沙滩黑压压的人群,只觉得眼前一黑,幸好没期待。这哪里是海边,明明就是肉体版的CBD。

  这样的海边之旅不值得记录,这一次,我们去了西冲。

  这是很多人给我推荐过的地方,其实在我看来,还是那片海。

  都没有区别。

  怎么回事,是我麻木了?

  还是看得太早了?

  我翻出16年前在阳江的照片。蔚蓝的海岸,纯白的云朵,清澈的海水。那两个月,我在珠海,深圳,阳江的海边晒得像条泥鳅。大概是那时候看到了太多太美好的海——现在,我只能对那些还未被开发的海岸感叹了。

  我很难说清楚这种感觉。

  我是觉得大概没有几个人是不向往海的。谁不希望住在海边。

  但这些不干净不蔚蓝不清澈普普通通的海,哪里值得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是因为很小的时候便看过,所以现在没有兴趣,还是我没有看过真正美丽的海?

  原因应该是后者。真正好看的海我还没见过呢。

  曾经有过希望,一个人去海边。

  穿白色的衬衣,穿棉麻的长裙,带大阔沿的太阳帽,复古的熊猫眼墨镜,一双夹角拖鞋,丁零当啷的一串手镯,硕大的贝壳耳环,踩着浪花,被风吹起的裙边和衣角————天啊,多矫情!

  我简直无法想象这幅画面。真不美,就矫情。猛地一回头,泪流满面,说道,大海啊,我的故乡!

  恶搞了。

  刚刚有大片的乌云飘过,遮住了湛蓝的天空,下了一会儿雨,我只能祈祷这雨不会沿着我大打开的窗户飘在我的床上。

  现在乌云飘走了,蓝天露出来。我笑了。又看到那片海。

  原来海就在这里。

  我们那么近。

  《一个人的蔚蓝海岸》读后感(四):看见那片海了吗?

  张耀"想入非非的都会"系列之一.四个地方的海岸.书中的顺序依次是马赛(Marseille)-嘎纳(Cannes)-尼斯(Nice)-蒙特卡罗(Monte Carlo).

  一贯从认识张耀开始就不断地支持并且喜欢着他的图文作品.从来都是拿到书就一口气要看完。虽然摄影作品世面上很多,但是张耀的风格个人觉得自有其十分之突出的特色所在,表现在他不是单纯地描述图片中所拍摄的场景或人物,而是借用评论界的一句话是"在纸上进行的电影".记得在哪里看到过,有人把他比做摄影界的王家卫.私人的情感表现淋漓尽致,每看完他的一本书,就做梦想去他图片里他文字下的那个国家那个城市或那片海岸.

  这次张选了四个海岸.一例都是环绕地中海.但却四个可以说完全迥异的风格.

  1、马赛的海岸是耀眼、明晃、傲慢、张狂。张摄影的四个海岸中我的最爱。也许因为不久前才看看的张《你的表情很南美》,看马赛的时候总是联想到巴西的里约热内卢。都是曾经辉煌的非凡的城市。也同样尽管繁华不似从前了,人们的热情和疯狂却还在。就像张耀在其中写到以马赛人的口吻写下的话“巴黎有海吗?法国人玩帝国主义的年代,马赛是大门。”多么骄傲的语调,多么喜欢。而当然,因为辉煌不再,总是有伤感的,总是有怀旧的。这又让我想起南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那里繁华过后的伤感是那样的沉重。沉重到呼吸都是厚重的感觉。还好马赛在海边,海风吹多了,伤感也就被风带走了。

  喜欢很多老马赛人对自己城市的戏骂:这是一个作怪的娼妓。哈哈,娼妓,我喜欢,我热爱。就像我加的那个小组,“今日娼妓明日修女”。

  2、然后是嘎纳。也许是张耀描述的太直白,觉得那片海岸充满了太铜臭的气息。去那里的人,趴在阳台上的那些多金贵气有名的人物,连海都不下,也不去海边的沙滩,只是呆在高级酒店的阳台上吹海风。人们去那里的目的太不简单,也太不纯粹。在那里,一整个繁忙热闹的5月,都是商业的运座。而曾经那里,也是一闻不名,一夜成名后,连巴黎的市长,牛津的女公爵,普鲁士国王到大作家王尔德都成了那里的常客。

  只是奇怪,明明是法国境内的海岸,喝得多的不是法式的咖啡,却是小杯装浮满了溶脂的意式Espresso.

  3、尼斯。不喜欢的原因是那里的海岸太矜持太正经太精致。海是宽容开放的。那么海岸也该如此。相比其他的海岸,用张的话,它是布景。张耀说自己奇怪为什么会想到“布景”两字,而非“大自然”。我在他的引领下一路看,却觉得那里当然是布景。英国的人循规蹈矩,即使海岸边的房子也是红黄蓝绿色彩缤纷,却保守地只是怕晒黑而非与海保持着相当的距离。

  也奇怪,自诩为太阳的尼采,不去马赛却来尼斯晒太阳。印象中的他,可是最不可能悲观主义的张狂形象。

  4、蒙特卡罗。喜欢的原因是它真正的高高在上。不是爆发户那样的挥霍,是真正的富贵的较量。不计较的较量,那才是真正的高高在上。从来都以为只有美国的 LAS VEGAS 和澳门的堵场是世界上最挥霍的赌博之处,却在蒙特卡罗,在那么小的国家摩纳哥,才算真正见识到“一掷千金”。那里的赌博,用张耀的话说:“在乎输赢?那就别来让人看笑话了吧。”

  所以,继续借用张的话:要么,你是属于这里的,要么,你就是来看看热闹,又走了

  .s.继南美布宜诺斯艾利斯横贯整个城市的“7月9日大街”后,我又在马赛老街看到了最为有名的“浪荡文人咖啡馆”,就在这条街的79号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