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恩仇录(全二册)读后感100字
《书剑恩仇录(全二册)》是一本由金庸著作,广州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75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剑恩仇录(全二册)》精选点评:
●头一部看不下去的金庸小说。陈家洛真他妈讨厌。
●处女作,写的最差的一本。。不列入重读范围
●铁胆庄打起来太傻逼&每个角色都太傻逼。
●没看完
●前半段和后半段的陈家洛就是从天上到了地底下,这样的人不值得霍青桐喜欢。
●金庸早期风格的代表,后期作品的一些模式在本书中有所体现
●苍天总为红颜妒,不教翠羽遇萧峰。
●通宵读完!无比愤慨!真替霍青桐不值,更替香香公主伤心!陈家洛简直就是个大混蛋!
●能看出金庸的第一部作品比其他成熟的作品而言,有一些胡言乱语的感觉,而且读的时候总是东一下西一下,不按套路出牌,一开始以为陆菲青是主角,然后以为李沅芷主角,到后来以为是陈家洛是主角,看完之后才发现香香公主是主角。上册是拯救四哥下册是盗墓笔记。
●可爱的是文泰来,讨厌的是陈家洛。
《书剑恩仇录(全二册)》读后感(一):书剑之后 不读武侠
金庸的第一部武侠,花了近两月断断续续看完,照理这类小说读来理应顺畅,一气呵成才对,我却读着拧巴费劲,由此可知这部早期作品确实不算是金庸的代表作。
故事主线是红花会群雄力图搭救四当家文泰来,随后得知乾隆身世,陈家洛与乾隆盟誓共襄义举,驱除满清鞑虏,却遭背誓,红花会险遭戕灭。另辅之以满回战事,香香公主霍青桐姊妹与陈家洛情感纠缠一线。
女子看武侠,侧重之处便是情节推演和人物勾勒,就搭救文泰来一节,全书篇幅便占了大半,看得我捶胸顿足,实觉拖沓难挨;而我尤为不喜本书陈家洛一角,不识人性险恶,自以为深明大义,处处让步,误了香香公主,也误了霍青桐,失败至极。
《书剑恩仇录(全二册)》读后感(二):一个想通过个人英雄主义改变历史进程的帮派的故事
一个劝人复国反被坑的英雄气短的故事,大概就是众人齐救奔雷手文泰来,从西北一直打到杭州,中途又帮回族夺回古兰经手抄本,顺路用美人计劫了一下皇帝,发现当今皇帝乾隆居然是红花会总舵主他哥,被当年雍正偷换的。尼玛就开始劝他老哥反清和恢复汉人江山,皇帝迫于压力就答应了。搞完国家大事后,众人又去西北拯救回族,免得被清军灭了。总舵主在赶路途中顺路拐卖了香香公主,在霍青铜的部署下压了清朝的征讨部队,而后去救负伤出走霍青铜的时候顺便发现了古城,学了一下神秘武功,干掉狼群,弄死张召重。搞完这些琐事后又想到国家大事,大家又一起跑去少林寺找乾隆是汉人的证据,总舵主撒赖拿到后跑去北京。尼玛发现被皇帝坑了,坑死了一堆人后居然又不一剑干掉皇帝,放他一马,说什么你再胡来就干掉你这种识大体的话,埋了领便当的好汉后,没死的今位又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书剑恩仇录(全二册)》读后感(三):刚读完上册
我有睡前读小说的习惯。
断断续续地看读《书剑恩仇录》昨天刚读完上册,总体感觉这本书应该是我读过的金庸的书中比较差的。(我已经读过了《天龙八部》《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白马啸西风》《侠客行》《倚天屠龙记》。)不过就算是跟其他金庸作品相比是比较差的,这本书也已经超过很多人写的啦!值得一看。依然按照计划,金庸的小说,在上学期间,是一定要全部看完的。
昨天读到,乾隆嫖娼的时候被红花会的人通过地道劫走。今天不知乾隆这厮怎么样了。
好了,去读了。
《书剑恩仇录(全二册)》读后感(四):你若无情我便休
写武侠总是爱恨情仇,浩浩愁,茫茫劫。《书剑》实际上是写群雄,红花会十四位爷,都有浓墨重彩的刻画。写一群人难写,用的是全知视角,读者总觉得主角太不灵光,后知后觉。陈家洛看出李沅芷是女扮男装在各处的交代都不明朗,是一大漏洞。
相比较而言,《碧血剑》就好多了。懵懂少年初涉江湖,邂逅美人,不断成长,最终隐退。总有惊喜给读者。两书都探讨了情义难两全的话题,而且都有一对前辈的感情经验遥相呼应,也都留下了遗憾的美感。
武侠小说家也是杂家,各种都要懂一点,作者引用《古兰经》和《百喻经》,发表了一番见解,也足见作者的博学。
《书剑恩仇录(全二册)》读后感(五):此书给我的感受
我看的第一本金庸小说,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还是在我初中升高中的时候,也是所谓的花季雨季、情窦未开的年龄。当时给我印象很深的有两点,一是给我展现了一片无限美好的塞外风光;二就是香香公主了,真的很漂亮,如果世间真有如此女子就好了(不过通过我十多年的观察,看来这种女子只可能出现在小说中)。但是现在重看此书无论如何都找不到以前的那种感觉了,真是可惜,有些东西逝去了,确实不会再来。
因为最近在看胡歌版的《射雕英雄传》,才发现这么多年来金庸的电视剧看得多,但真正读的书也就只有《书剑恩仇录》和《鹿鼎记》《侠客行》三部而已,所以打算今年把金庸的小说重头到尾都看一遍。
此书是金庸的第一部小说,可能上一本书看的是纪传类书籍,所以再看此书的时候,总觉得是在写流水账,可能自己还没完成书籍的转变,后面就稍微好些了。前言专门提到新版本改正了旧版本的错字,但书中还是看到有错字,这点稍显遗憾,不知道是不是校对人员不认真所至。